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大湖效应高考题,大湖效应如何带来降水

tamoadmin 2024-05-27 人已围观

简介1.盐湖城位于美国什么地方?2.为什么北美五大湖区大湖效应形成降雪的天气系统属于暖锋第一题选D;第二题选A。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这情形以在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沿岸的降雪最为著名。其他水域,如某些海和湖也会产生大湖效应,产生面积较小的雪带。比如美国东海岸的雪带,冬季,以魁北克为中心的高压

1.盐湖城位于美国什么地方?

2.为什么北美五大湖区大湖效应形成降雪的天气系统属于暖锋

大湖效应高考题,大湖效应如何带来降水

第一题选D;

第二题选A。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这情形以在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沿岸的降雪最为著名。其他水域,如某些海和湖也会产生大湖效应,产生面积较小的雪带。比如美国东海岸的雪带,冬季,以魁北克为中心的高压区使大气顺时针环绕流动,使极地气团向南经大西洋到达北美海岸,其间穿越墨西哥湾暖流温暖水域,为美国东海岸带来降雪。雪虽是大西洋而非湖泊带来,也被称为大湖效应降雪。美国犹他州的大盐湖,加拿大的哈德逊湾和圣劳伦斯湾都会产生大湖效应暴风雪。

盐湖城位于美国什么地方?

形成

雪是从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结而成。云中的低温使得水蒸气结成冰晶,当气温够低时,冰晶落到地面仍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雪在融化时会吸热,所以融雪时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雪形成的条件是,大气中需含冷的冰晶核,充分的水汽,以及气温在0℃(冰点)以下。

简述

雪是降水形式的一种,是从云中降落的结晶状固体冰,常以雪花的形式存在。雪是由小的冰颗粒物构成,是一种颗粒材料,它的结构开放,因此显得柔软。因为气温和湿度不同,形成的雪花有多种的形状和大小。如果在降落过程中,雪融化后又重新冻结会形成球状降雪,此类降雪有霙、霰、冰雹。

扩展资料:

1、降雪

雪降落的过程被称为下雪或降雪。云中温度低于0℃的许多小云滴在冰晶上互相碰撞凝结形成雪珠,小雪珠是由许多细白的冰粒聚集而成的。当冷空气逐渐向前推移,上升气流减弱,云中水汽直接在冰晶上凝结成较大的形态,此即我们所见到的雪花。

如果温度接近冰点,则会落下湿雪,形成较大的雪花,特别是无风的时候。大型的星形雪花直径可达5到7公分。多数的雪花在落下地面的途中会融化成雨,只有当接近地面的空气够冷,才能让雪花落到地面成雪。

2、能降雪的地方

降雪一般形成于温带气旋周围、空气向上运动的区域中。雪可能会伴随着暖锋的天气系统里向极地方向降落。雷打雪可能发生在气旋的逗号头里和大湖效应的降水带里。在山区,上坡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在山坡的迎风面达到临界点,如果这时空气够冷的话,也可能有降雪发生。

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带)。

3、大湖效应

在有着相对温暖的水体存在的地方(比如湖泊),大湖效应降雪显得重要。大湖效应的降雪一般发生在暖湖的下风处、温带气旋后的寒冷的气旋气流中,可以在局部区域造成大量降雪。

为什么北美五大湖区大湖效应形成降雪的天气系统属于暖锋

盐湖城位于美国西部,属美国西部内陆高原。

盐湖城位于美国西部,犹他州北部,是美国犹他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地处北纬41度、西经111度,属美国西部内陆高原。

盐湖城地处瓦萨奇山前区大市区,并且在2003年为止Ogden-Clearfield都会区是盐湖城的一部份。城市位于一个山谷的北端,海拔1,320m。周围的高山海拔达到3,582m。

扩展资料:

盐湖城属于典型的高原气候地区,紫外线辐射力强,四季气候十分分明。

在冬季从阿拉斯加海湾产生的暴风雪会向东南移动至盐湖城区域。 城市附近的大盐湖平均每年会影响盐湖城发生6至8次的大湖效应。

大湖效应常会发生在秋季中期至冬季中期,有时候会造成局部地区的降雪过量。大湖效应也会影响一些暴风雨的产生,盐湖城每年大约有10%的降水量是由大湖效应所贡献的。

在冬季中期,强烈的高压系统常常位于大盆地。这常常使得城市所在的山谷会有数天甚至数周笼罩在强烈的逆温反应而带来雾、霾以及带来污染物。?

这也多少会对居民健康造成一些危害。盐湖城平均有26天的最高气温低于0°C。记录的最低温度是-34°C(1933年2月9日)。

在春季许多来自于太平洋的鳯梨快递现象而产生的风暴为盐湖城带来许多水汽。 春季是盐湖城最潮湿的季节,而且时常有规模更大、温度更低的风暴带来许多夜晚的降雪。通常大约在3月18日之前都还会一直有一定规模的降雪。

该市的夏季干热。雨季从7月中旬到9月开始,会产生局部而且强烈的雷暴。由于湿度低的关系,干燥但不带雨势的雷击常伴随着森林火灾方面的问题。

在季风较弱的年份,可能会带来一些强大的大雷雨、偶发的龙卷风、过量的降雨以及造成淹水。在夏季许多市民逃到东面48千米的山上去避暑,那里气温比城里低6°C。

在10月,太平洋再次活跃起来,带来更多暴雨,其中转弱为低气压热带风暴,但这些暴雨通常不会比春季的雨势更大。

通常在11月初出现第一次降雪,不过亦曾在9月上旬发生。降雪的多寡主宰了12月的降水量。在一年之中,秋季的气温变化是最大的,平均温度大约是50°F?(10°C)。

百度百科—盐湖城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这情形以在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沿岸的降雪最为著名。其他水域,如某些海和湖也会产生大湖效应,产生面积较小的雪带。比如美国东海岸的雪带,冬季,以魁北克为中心的高压区使大气顺时针环绕流动,使极地气团向南经大西洋到达北美海岸,其间穿越墨西哥湾暖流温暖水域,为美国东海岸带来降雪。雪虽是大西洋而非湖泊带来,也被称为大湖效应降雪。美国犹他州的大盐湖,加拿大的哈德逊湾和圣劳伦斯湾都会产生大湖效应暴风雪。

成因

以五大湖地区为例。在秋天到来时,五大湖区逐渐变冷,但冬季不会完全封冻。冬季气团主要从西向东穿越北美洲。当陆地将夏季吸收的热辐射掉,大陆气团变得很冷,极地气团南下到大陆上空,当气团经过湖面时,温度极低的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气团下部温度升高,水汽进入气团。现在冷气团下部是一层温暖潮湿的大气。寒冷、密度较大的冷气团下沉,使暖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凝结,空气不太稳定,云开始形成,一般为层云,层积云或大片积云。一般冷气团在五大湖区上空行进一半时,就会形成云,并随气流向东漂移。之后,大气再次来到寒冷的大陆上空,与地面的接触减慢了大气的移动,从湖面飘过来的大气不断在沿岸聚集,暖气团不断上升,云层加厚,开始降水,由于下层空气温度很低,水汽以雪的形式降落下来。

降雪地点与降雪量

降雪地点取决于使云移动风向和风速。风速决定了暴风雪行进的距离,风越强烈,其携带的水汽走得越远,晚秋与初冬时节,其行进的距离最远。 降雪量取决于以下因素:冷气团与水面的温差,温差较大时,水温越高,冷气团温度越低,冷凝的水汽就越多,雪量就大,一般在12月和1月容易出现这种温差,也最容易产生暴风雪;冷空气在水面行进的距离,即吹程也会影响降雪量,冷空气与暖水面接触时间越长,气团就会携带越多的水汽。 如果水面结冰,水汽供给停止,大湖效应就会停止。

大湖地区的大湖效应

2001年圣诞节前夜,一场暴风雪袭击了纽约州。到新年这一天风雪结束时,水牛城积雪深达82.3英寸(2米),这真是一场特大暴风雪,极具破坏力,但也不足为奇,水牛城人已习惯冬雪这样的暴风雪,且不止一次袭击过该城。1937年12月,一天之内,整座城市积雪深达4英尺(1.2米)。

2002年12月2日,轮到纽约的艾斯威尔了,仅一场暴风雪,积雪深度就达26英寸(66厘米)。2002~2003年冬季北半球要比以前寒冷,暴风雪尤为严重。1月10~12日,纽约州西部每小时降雪速度为4-5英寸(10~12.5厘米),水牛城南部某县的降雪速度为每小时24英寸(61厘米)。几天后出现的另外一场暴风雪,在奥斯维戈,9小时之内,降雪24英寸(61厘米),在西黎登为40英寸(1米)。奥斯维戈经常降雪,1966年1月27~31日的那场暴风雪,积雪深达8.5英尺(2.59米)。 1976~1977年冬季出现了另外一场暴风雪。1月,纽约州的胡克积雪深达12.4英尺(3.78米)。那年整个冬天,胡克积雪总计达39英尺(11.86米)。这个深度可以埋掉两层高的楼房。 密歇根州的部分地区一个冬季降雪深达33英尺(10米),整个州的平均积雪深度为16英尺(5米)。降雪量当然不是每天比较平均,很大一部分是在暴风雪期,特别是有雪暴出现时产生的。

所有这些地区都在五大湖区东部,这里的严重降雪对美国和加拿大造成一定的影响。从明尼苏达东部、西部的马尼托巴到宾夕法尼亚,纽约,安大略东部和东部的魁北克,以雪的形式降落的水汽其实来自五大湖区。这个地区有一个雪带从湖边开始一直朝下风延伸达50英里(80公里),这个地区的降雪量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大很多。

欧洲与亚洲的大湖效应

因为大湖效应的缘故,其他任何大陆都无法同北美洲东部的雪带相匹敌,因为没有任何大洲拥有像五大湖区这样处于绝佳位置的水域。 这并不是说,欧洲与亚洲就没有大湖效应。每年秋天,西伯利亚气温下降时,寒冷密度较大的冷空气下沉,产生了大面积的冷高压。大气从冷高压向外移动,穿过俄罗斯的拉多加湖,向西穿过芬兰湾、波罗的海,寒冷的大气与较为温暖的海水相互接触,获得了水蒸气,到达瑞典东岸时,这些潮湿,相对比较温暖的大气在穿越海岸后开始冷却,在该国东南部形成降雪。西伯利亚冷空气向东流动,远离冬季高压中心,穿过蒙古高原和戈壁沙漠,给中国北方带来了干冷的天气。冷空气穿越海岸,在北部集结了来自日本海的水汽,在到达日本的本州和北海道的西海岸时,温暖的黑潮暖流,使海水温度升高,大气相对比较潮湿温暖。当大气穿越日本海岸时,被迫绕过高山,沿海岛西侧前行,并开始降雪。 往南,西伯利亚冷空气穿越黄海,获得水汽,在朝鲜半岛西部和山东半岛北部聚集下来,形成降雪,由于冷空气穿越黄海水面的距离比日本海要短,效应相对弱些.

中国的大湖效应

2005年12月4日山东威海暴风雪。在中国,大湖效应降雪通常被称作冷流降雪。中国只有在山东半岛北部的一小部分地区会有大湖效应降雪,并且效应比以上这些地方都要弱,但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形抬升作用会使其北部沿海降雪加强,甚至引发暴风雪。2005年12月4日~21日,连续多场暴风雪袭击了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和烟台,其中威海在几次暴风雪中总降水量近100毫米,积雪49厘米,导致交通几近瘫痪。

文章标签: # 降雪 # 效应 # 大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