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2014高考广州状元_2014广州中考状元
tamoadmin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1.广东高考状元多少分是谁名单,广东高考状元出自哪个学校2.谁是这届广东高考理科状元?3.历年各地高考状元分数是多少4.广州市中考状元何盈盈高考去什么大学5.一个精英的诞生,家庭因素有多大?广东云浮市高考状元,广东云浮市文科理科和高考状元公布 6月25日,广东省2014普通高考放榜传来捷报,新兴县高考成绩全线飘红。参加美术专业高考学生30人,术科上本科线12人,上线率40%,术科文化双上线9人,
1.广东高考状元多少分是谁名单,广东高考状元出自哪个学校
2.谁是这届广东高考理科状元?
3.历年各地高考状元分数是多少
4.广州市中考状元何盈盈高考去什么大学
5.一个精英的诞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广东云浮市高考状元,广东云浮市文科理科和高考状元公布
6月25日,广东省2014普通高考放榜传来捷报,新兴县高考成绩全线飘红。参加美术专业高考学生30人,术科上本科线12人,上线率40%,术科文化双上线9人,对应率高达75%,其中上重点线2人。
6月25日,广东省2014普通高考放榜传来捷报,新兴县高考成绩全线飘红。参加今高考的3696名新兴考生中,上本科总人数达1216人,其中应届生1126人,比去增加127人,包括新兴一中651人、惠能中学327人、华侨中学127人、田家炳中学11人;考上重点线184人,其中应届生174人,比去增加52人。
据了解,今新兴的高考成绩亮点纷呈,第一批重点线上线率4.98%和增加人数56人,均位居全市第一,总分拔尖的学生成绩突出,包括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等皆不乏名列前茅的考生,全市9个单科第一,新兴县占据4个席位。
6月26日下午,新兴县委副书记、县长唐谊到新兴一中调研高考放榜情况时指出,今我县高考再获佳绩,这是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取得的成果,是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教育的结果,是全体师生奋力拼搏,用智慧和汗水凝聚的结晶。唐谊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再接再厉,共同努力再创新兴教育事业新辉煌。
新兴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赵仕鉴介绍,一前,2013高考结束后,教育部门立刻转入2014高考备考工作的节奏当中来,及早对高考实行“早谋划,细计划,抓落实”等策略,通过分析各所高中教学情况制定计划和目标,相关负责人到各学校了解教师学生的困难,及时帮助排忧解难,为高考备考保驾护航。
“将高考备考与教师教学有机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以高考备考为主线,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这是去高考的备考基本策略。”赵仕鉴介绍,为实现资源共享,县教育部门在组织高考备考前,就在县内各校抽调部分骨干教师成立高考备考中心小组,负责研究协调各学科的备考策略制定和实施工作。
各校榜单
新兴一中
本科上线人数突破600大关
新兴县第一中学今高考各批次上线总量呈现高位递增,上本科线人数突破600大关,达651人,比去增加54人;上重点县人数突破100大关,达120人,比去增加21人;上本科A线人数达377,比去增加36人;梁梓屏夺得云浮市文科总分状元,欧婉仪夺云浮市理科总分榜眼,6个文化单科成绩,全市前10名占10人。
据介绍,新兴一中从强调加强纪律管理入手,对学生进行前途与理想的引导与教育,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思想,引导从自身成长方面去自觉重视学习。
“学校尖子生成绩突出,本科上线高,与考前对临界生和尖子生加强辅导等措施不无关系。”新兴一中高三教师梁小彬告诉记者,学校对尖子生采取“人盯人”战术,对尖子生每次考试的成绩进行独立分析,安排专门教师对辅导临界生(本科和专科之间)跟踪式辅导,加强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上的训练。
惠能中学
小三门首次实现重点线零突破
惠能中学今高考各批次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依然秉承“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传统理念,上重本人数36人,同比去增加一倍,增长率达100%,上本科人数327人,近七以来,首次突破300大关,比去增加50人,而小三门首次实现重点线零突破,其中体育生1人,美术生3人;尖子生成绩突出,以术科或文化单科成绩进入全市前十名有6人;惠能中学高三开设的2个理科实验班全部学生上本科线,实现上线率达100%。
据惠能中学校长张凤平介绍,该学校采取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模式,结合实验班、平衡班和小三门班学生学习的实际制定不同的备考方案,高考前1个月,对实验班实行“两天自学,一天上课”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各门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平衡班进行系统授课的同时尽量给学生多支配自学时间,避免学生盲目复习;对小三门的学生照常上课,主要强抓基础。此外,惠能中学关注学生考前情绪,及时帮助出现焦虑、厌学等小情绪的学生进行排解,尽量确保学生以平稳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
华侨中学
“导师制”助重点率高增长
华侨中学在高考备考中找准自身定位,采取培优补弱、强抢中层、体艺挖潜、错位竞争等备考战略。
上本科线人数达127人,同比增加14人,上重点线的有14人,同比增加9人,增长率高达280%,刷新了办学以来的历史纪录,取得了重大突破。据了解,华侨中学本届考生高一入学排名前1126名(上本科人数)仅占76名,今高考上本科线达127人,增加了51人,增加率达76%,实现“低进高出”的办学理念。美术类考生成绩突出,董力铭、朱效平两位同学分别夺得云浮市美术类文化总分第一、二名,曾繁坚、邹梦遥两位同学美术术科成绩分别夺得云浮市的第一、二名。
据介绍,华侨中学以集体备课为抓手,精研考纲,通过学习借鉴他人优良做法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在高考备考中,落实导师制,在学习上,学生逐渐形成“有问题找导师”新观念。
田家炳中学
荣获新兴高考特别奖
田家炳中学本届高三学生的中考成绩进入县前1000名0人,前2500名2人,在基础相对薄弱情况下,经全级师生共同努力艰苦拼搏,高考上重点线2人,上本科线11人,创学校办学历史新高,荣获新兴县高考特别奖。上大学专科线95人,上线率52%。
参加美术专业高考学生30人,术科上本科线12人,上线率40%,术科文化双上线9人,对应率高达75%,其中上重点线2人。
据田家炳中学校长陆锦清介绍,田家炳中学在美术类备考方面有其独门策略,从学生高一入学就成立美术班进行专业教学,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天赋等实际报名,曾有多名学生荣获云浮市美术科状元;其美术类教学系统相对完善,学校的高考美术科小组根据近来的高考趋势和高考大纲分阶段地编写一套教学要领,为教学活动提供更为实际的理论指导,此外,校方主动联系校友乡贤进行捐资奖教助学,有效地激励学生教师对学习的追求。
广东高考状元多少分是谁名单,广东高考状元出自哪个学校
1、2000-2014年中国各地省级高考状元分布在23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的800多所中学。其中,重庆市培养了39位高考状元全国最多,广州市有38人,名列第2;天津市有37人列第3;上海市有36人,居第4;北京市有34人,列第5;银川市有29人,列第6;西安市和乌鲁木齐市个有28人,并列第7;昆明市有26人,列第7;贵阳和海口各有25人,并列第10。
2、2015中国最盛产高考状元城市排行榜前二十的其他城市依次是成都市、长沙市、兰州市、长春市、深圳市、哈尔滨市、呼伦贝尔市、西宁市和太原市等地级以上城市。从各省市自治区上榜城市数量来看,除全国4个直辖市外,广东省上榜城市最多,有16个,高居全国各地区首位;其次是安徽有15个,山东有14个,河南有13个,湖北和湖南各有12个,甘肃、河北、江苏、江西和浙江各有10个,辽宁、四川、新疆和云南各有9个,福建有8个,广西、贵州、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各有7个,山西有6个,海南和陕西各有5个,宁夏有4个,青海仅有1个城市上榜。
3、经济发达省份高考状元城市分布均衡,中西部地区状元扎堆省会城市
整体而言,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区高考状元大多出自各省市自治区的首府或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中国大学评价资深专家、艾瑞深研究院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指出,除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等4个直辖市外,上榜的城市在基础教育资源方面办学优势明显,拥有较丰富的行政资源、教育资源、学生资源和社会资源,著名中学云集。其中,青海、宁夏、海南、山西、山西、吉林、广西和贵州等经济欠发达、文化较落后、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中西部地区高考状元多集中在省会城市或大中型城市。而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湖北和湖南等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基础教育较为发达省份的高考状元城市分布相对比较均衡。
谁是这届广东高考理科状元?
广东历年高考状元信息如下:2020年广东理科状元是刘洋,出自广州市第六中学,总分为716分,文科状元是李彦全,出自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总分为665分;广东理科状元出自珠海一中,文科状元出自珠海一中;2018年广东理科状元是李泽华,出自广州执信中学,总分被屏蔽,文科状元是唐闻,出自广州执信中学,总分被屏蔽。
广东高考状元多少分是谁名单 01、2020年广东高考状元是谁多少分理科:刘洋
学校:广州市第六中学
总分:716分
语文:133
数学:147
外语:145
理科综合:291
文科:李彦全
学校: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
总分:665
02、广东高考状元是谁多少分,理科状元来自珠海一中,文科状元来自珠海一中。
03、2018年广东高考状元是谁多少分2018广东省高考状元出炉!
广东省文科状元---唐闻
广东省理科状元---李泽华
均来自于广州执信中学
同时也祝贺
魏海跃、黄俊智、林熠等同学
一并闯进全省前35名!
历年各地高考状元分数是多少
状元档案:
姓名:赵霭姗;高考总分:696分;第一志愿:北京大学;各科分数:语文132分,数学:146分,英语137分,化学141分,理科基础:140分。
老师评价:大将风度****
赵蔼姗高一上学期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但从下学期自从班干部采取海选后,她一直是班长。在班上威望特别高,是班上真正的****。班主任钱建真介绍,因为她成绩好,一旦碰到多名同学向老师求教时,眼看老师答疑忙不过来,她为主动说“来来,问我吧”,然后耐心解答。甚至主动帮老师在班上讲解试卷,“她讲课比我好,因为能够与同学们平等互动”钱老师笑言。
在高一先后获得市级三好学生和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后,到了高二再评优时,赵蔼姗主动提出我已被评过了,名额让给其它同学吧。结果在她的感召下,班上任何同学都学会了不再次参加评优,有了第一便主动让贤。
同学评价:非能歌善舞但能文能武
同学常易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赵蔼姗并非能歌善舞但能文能武。不爱唱歌也不会跳舞,但她爱好书法、文学,京剧,而且最大的爱好是武术。在高中体育课选修课上一直选修的是武术,赵蔼姗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了这一切,她喜欢看京剧而且京剧的角儿,最喜欢的“武旦”。 长拳基本套路、散打都学了一些,直到高三还坚持学习太极剑。“到大学里书法的爱好或者也抛弃,但武术会继续学习”赵蔼姗笑着告诉记者。
家长评价:普普通通偏于安静
虽说有武术的爱好,但在母亲苏学明眼里她还是更偏于安静的女孩,从小并不打打闹闹。除此之外,对体操非常执着,国家队里哪个队员受伤、哪个队员退役,绝对一清地楚,只要有机会打开电视机就是找体操节目。
尽管老师和校领导众口一词,对女儿赞不绝口,组织能力强、各科成绩优异.......但让苏阿姨评价女儿,她想到第一个词是“普普通通”,学习的时候非常全神贯注,玩得时候也非常放松。
经验之谈:
喜欢提问题,基本每节课都问问题。她的化学老师说:他提的许多问题,我根本回答不出来,后来都习惯了。
赵蔼姗说她独特的地方是从小学开始老师教她听讲时不做笔记,以免听课分心,“当然这并是一定合适每个人”,另外就是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业余时间,忙而不乱。
已获北大录取通知书
其实,蔼姗本来可以不用参加高考。因为去年12月底她就参加了北大自主招生考试,那是一次综合性的考试,总分只要过270分就可以了,但赵蔼姗考了350分,因为成绩优异,不仅被北大录取而且是进“北大元培实验班”。目前她已经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其实她早在今年春节后就知道通过了北大保送自主招生考试,但她仍一如既往的坚持了最紧张的高考复习,毅然了参加了高考,她就是为了学校和老师的荣誉参加了这次高考,这个姑娘特别懂得感恩”,珠海一中教务处主任兼蔼姗数学老师,黄加流老师如是说。
当赵蔼姗来到记者面前时,她谦虚地摘下了老师给她戴的高帽,“没有哪一个学生考前目标就是高考状元,我只是想尽力考好每一门课,对得起精心教育我的老师”。
赵蔼姗坦陈自己最激动的不是获得状元而是考完最后一门科目。考试结束时哭了,同学和老师还一度以为她考得不好。昨天赵蔼姗以“百感交集”来形容当时为什么哭了,“终于考完了,十二年学习交了个不错的总结,一个阶段的结束又有些不舍......”。
参加北大招生考试发现试题有误
在见到状元赵蔼姗之前,她的老师告诉记者一个细节,去年底赵蔼姗在广州参加北大保送生自主招生考试的考场上,发现了化学试卷中有一道题有点小问题,当场就向考老师提出了,后来经北大教师确认后得以及时更正。
见到赵蔼姗之后,她对记者确认了这个细节,在她向监考老师提出后,大概五分钟,老师接到北大老师的手机短信,随后便进行了更正,说完她不忘强调。“只能说是在更改之前我发现题目中的这个细节的失误,但并不一定是因为我提出才得以更改,也许开卷后出题的老师也发现了”。
未参加学前教育和任何兴趣班
身为全省理科状元,而且其它各科都非常优异,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她应该是从小就得到了很好的培育?但谁也没曾想到,赵蔼姗的学前教育几乎是零。
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忙,一直是外婆带大,从没上过一天幼儿园。外婆教会了她数数,并教会她认真做事、虚心做人的朴素哲理。“因此我最要感谢的人是我的外地人婆,她是我最好的启蒙老师,回吉林长春看外婆是接下来的安排”。
除了学前教育几乎是空白,从小学到高考毕业赵蔼姗也从来参加过任何校外兴趣班、培优班。但她却先后获得全国化学联赛一等奖、广东省生物竞赛一等奖、白兰氏杯广东英语作文竞赛一等奖。
在一次校运会上,她凭借爱好化学的优势,她让三十个出场队员人手举一个矿泉水瓶,里面装有经配有化学剂品无色液体,瓶盖底部用塞上醮有化学成份的棉球,队员在翻转水瓶时,瓶体的液体碰到了棉球的化学成份发生反映,无色液体变成七色彩虹。赵蔼姗把她命名为“不霁何虹”,意为:“不下雨也有彩虹”,让全校师生叹为观止。
广州市中考状元何盈盈高考去什么大学
?1“高考状元” 一般指中国大陆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考成绩第一名。按照高考分数是否加分分为“裸分状元”与“加分状元”。按照高考分科分为“文科状元”与“理科状元”。
2 ?2015北京:文:699 理:730
?天津:文:684 理:706
?河北:文:682 理:717
?山西:文:627理:686
?内蒙古:文:654理:698
?辽宁:文:666理:709
?吉林:文:661理:708
? 黑龙江:文:661理:708
上海(满分600):文:526理:557
?江苏(满分480):文:418理:425
浙江(满分810):文:745理:760
?安徽:文:689理:708
?福建:文:663理:704
?江西:文:637理:715
?山东:文:681理:731?
河南:文:638理:704
?湖北:文:643理:699
?湖南:文:680理:718
?广东:文:676理:710
?广西:文:672理:721
海南(实行标准分制度):文:894理:900
重庆:文:706理:719
四川:文:681理:689
贵州:文:714理:695
云南:文:698理:725
陕西:文:658理:729
甘肃:文:660理:776
青海:文:650理:709
宁夏:文:682理:691
新疆:文:663理:710
?西藏:文:676理:710
一个精英的诞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1 广州市中考状元何盈盈高考后进入了北京大学。
2 何盈盈在中学阶段就已经表现出了卓越的学业能力,以优异的成绩在广州市中考中获得了状元,说明她已经经历了很多的考试和竞争,具有极高的学业水平和能力。
在高考中,她再次表现出色,在全国数以百万计的考生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足以入读北京大学的高分数。
3 北京大学是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具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名师资源,并且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科发展机会,何盈盈能够进入该校,说明她在学业上已经具备了非常高的水平和潜质。
寒门出贵子”
实质上是一种悲壮的幸存者偏差
01
精英家庭孵化精英
高考成绩出炉,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陆续浮出水面,然而最刷版面的是北京的文科状元熊轩昂这个耿直Boy说的一番话——
“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
一句大写的实话,瞬间戳中无数国人的心!
更令人可贵的是,这孩子让人完全无法产生嫉妒之心,在他如此优秀的同时,能够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抱有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可以肯定,这个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我向来反对精英统治,但是,这个孩子告诉大家,一个未来的精英最好的样子。
那究竟熊轩昂的家庭有多厉害呢?熊轩昂来自一个中产家庭,这已经不是小康、小资家庭所能比拟的。
什么是中产呢?
在中国目前还很难有一套标准去界定中产的收入,但是在多数人约定熟成的标准里,总结起来必须有体面的房子、车子,且不能是贷款的,以及可以随意挥霍的每月1/3的收入。
根据瑞信银行的国际中产标准来统计,在北京上海等地过上体面的中产生活,一个家庭必须储备起码900万左右才能保证全家人的生活品质。
这就是中产,跟很多普通家庭晋升起来的小康、小资族不同。
他们同样能周末看**,逛街购物,进入高级餐厅,更重要的是能够来一场走说就走的巴黎街头喂鸽子,能给孩子支付美国夏令营的时候,眼睛也带不眨一下。
除了拥有坚固难以被摧毁的家庭经济基础之外,固定资产外,中产家庭还需要具备家长双方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着较高的职业价值或者社会地位、追求健康的生活品质,拥有良好的礼仪等特征。
而这些特征将中产阶级区分与“暴发户”。
在我国,中产阶级往往是上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重要的技术科研工程师、拥有尖端技能的高职业素养人或者某些特定行业里尖端的人,如熊轩昂的父母是外交官。
实际上,中产阶级在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都属于知识技能型精英家庭的组合,代表着一个国家发展与稳定的中坚力量。
而这些家庭确实会如同熊轩昂所说,不断地孵化“状元”、“精英”。可以说,从中产阶级、精英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基本都是精英。
从这个命题里,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一个家庭对一个人的成功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已经不是“寒门出贵子”的时代。
这样说,很多人可能有些心酸,然而从古代发展至今,“寒门出贵子”之所以被传为佳话,是因为精贵,因为确实稀缺且困难,实质上是一种悲壮的幸存者偏差。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中清(James Lee)、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梁晨及其团队的合作研究了一个命题:
中国长达150年里的精英究竟出自哪些家庭?
最后,他们通过建立强大的精英数据库,得出的结论是:
1865—1905年,即清政府废除科举之前,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
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是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区;
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是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子弟;
1994—2014年,超过50%的教育精英来自各地区的有产家庭,与特定的重点高中。
从以上四个时间段来看,就有三个阶段的精英是明显出自“有产阶级”的家庭,有人可能会指出其中的第三个时间段作为反驳的证据。
而实际上在1953年到1993年之间,主要是阶级社会上层子女垄断教育的状况被打破、基础教育的推广、统一高考制度的建立,才使得原本从零到有的大量无产阶级和工人子弟在精英中的比例大幅增加。
等到一切都趋于稳定的时候,“资产”在教育中的阶级再次凸显出来。高端的教育、优质的教育资源仍然掌握在中上层家庭手里,所以这些家庭注定孵化出精英。
02
为何寒门孵化不出贵子
熊轩昂的话很有意思。
他说他地处在北京这样一线的教育资源“大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拥有很多通向教育的“捷径”,而这些是农村地区的孩子无法享受到的。
请注意“捷径”这个词,换句话说,同等的高考应试门槛,其实还是有通向这个终点的学习“捷径”,而不是一味死磕课本、题海战术。
无独有偶,作为2013年的北京文科状元孙婧妍也曾在采访中,面对别人询问她“做了多少题目”感到反感,并以一位语文考了148分将近满分的过来人提出:
现代的高考,尤其是语文学科,早已经不是题海战术所能够驾驭的,更多的是日常接受教育的积累。
在采访中,孙婧妍也分享了很多父母对她在阅读上的教育,为了选购了很多书本,给她带来了良好的语感,最后还是那句话,她的成功也是“水到渠成”的。
换句话说,这些教育里的精英学生,从小的时候就接受综合性的教育,拥有名师提点如何只做“一题”就能精通同类的题目,这就是“捷径”。
他们拥有大量的阅读,作为自己的素养沉淀,而这些是一些普通家庭或者农村学生所无法做到的。
曾经在教育圈里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同样是考上北大的文科生,大城市来的学生对国外的作家、名著里的话侃侃而谈,而小城市、农村来的学生却半句话都答不上来,唯独能对课本指定背诵的段落倒背如流。
在我高中时,学校请了三个市的高考状元来给学生讲课,一个是湖北某地的,一个是河南南阳,一个是广州的。
河南的高考状元戴着厚厚的啤酒瓶,一字一句地念着他准备的稿子,讲他如何刷题,如何熬夜苦读,如何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而从他在北大的生活来看,他过得并不轻松。
广州的高考状元是个漂亮的女孩子,几乎没有在讲高考备战,讲的是她如何“幸运”,无意中考成了高考状元。
提到高考,她的观点是不要太在意,平时不要太有压力,她更多的分享的是她高中如何参加实习,去外地旅行的趣事,而她的大学生活依然是举重若轻。
这样的女生对于我们当时完全是种震撼!
到了提问环节,那个河南学霸无人问津,所有人都在向那个女孩提问。看着那个孤零零坐在那里的眼镜哥,那时候我第一次感到阶级的差距,尽管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小县城学霸”的概念。
普通家庭的孩子和中产家庭的孩子差距就这么大,就算同样是高考状元,一个木讷、呆板、不擅表达,而另一个能如此通达、精巧地控制观众情绪,赢得众人的宠爱,在很多人蜂拥上去找女生提问签名的时候,我离开了会场。
而更令人悲哀的是,这位河南学霸已经是高考时代最后的余晖。
在后来的高考状元中,普通家庭的孩子已经不会成为状元了,连坐在台上感受我们这些无知少年的恶意都没有机会了。
这就是精英家庭与普通家庭在教育上孵化出来的差异性。
如果你觉得也仅仅只有这些,并想以“会读书不一定能成材”、“北大学生卖猪肉”来反驳,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精英家庭注定孵化出精英,而寒门的子弟往往孵化不出贵子。
一个家庭的经济硬实力,父母的软实力奠定了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眼界高低、执行力、胆识与魄力。
在大学时,我就发现这样的现象:
家境较差的学生,眼里只有兼职,因为一小时最多五十块的家教而甚至可以放弃学习。
而家境殷实的孩子,可以花三百多块买一本国外进口的书籍,可以到世界各地旅游,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
当然,教育是小眼界,而创业则是大视野。
在一项非官方的统计中发现,寒门的子弟毕业后更愿意接受稳定的工作,以月薪度日,而来自精英家庭的子弟更敢于拼搏,甚至借贷创业。
这些都是由他们原生家庭给他们带来的眼界、胆识与魄力所决定的。
除此之外,他们强大的原生家庭还会把这些教育精英带到自己的强大人际关系圈里,为他们提供一切有利资源,这又与寒门子弟有着天地的差别。
总的来说,精英家庭孵化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状元”,而自信底气如熊轩昂,综合素养和能力都高的精英。
03
中产家庭不可忽略的软实力
那么简单的有钱的家庭是否就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吗?
也不是,中产阶级的家庭除了有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之外,还有个人的能力和价值、社会地位、教育素养及其生活品味。
所以,他们孵化出来的是综合型的精英,这是由他们的个人软实力所决定的。
而这也是为什么暴发户们很少培养出优秀孩子的原因。
钱固然是重要的区别,但是家庭软实力才是本质的原因。
寒门上升需要给孩子的软实力有些不需要钱也可以实现。
如看书,去博物馆,从小让孩子能够耳濡目染,培养自己的软实力,以至于今后在发展之时能够有见地,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这些远比父母只知道挣钱、只能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要来的重要,因为那些物质条件少了软实力做骨架,在最后很可能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我身边有对月收入均过2万的夫妻,在投标部门工作,做起竞标项目常常要加班到深夜两三点。两人的孩子6岁,上幼儿园大班,很乖,每天下课都会很听话地完成描红作业。
唯一遗憾的是,孩子每天下课是由已经72岁的爷爷接送。
爷爷因为自身身体的原因,带孩子放学后就放在二儿子的情趣店里,由孩子的“小叔子”照顾。于是,“不懂事”的孩子就整天在情趣店里做自己的功课。
后来这个孩子就变成了典型的坏孩子,在学校里无心学习,和混迹在社会青年之中,他的父母也算是优渥的中产,但是没有让孩子从小在素质教育方面多家注意,再优渥的条件也达不到好的结果。
所以即便是家庭条件宽裕,重要的也是对孩子软实力的培养。
现在国内很少有人谈家风,但实际上在古代的名门以及西方的很多贵族家庭中,都非常在意家风,他们对每个孩子从小加以家风教育,所以家族事业能够长存。
相反对于国内富不过三代的批判,也是因为不少有钱的家庭不重视家风这类软实力的培养,以至于再雄厚的基业,最终也溃败了。
04
硬实力跟不上,靠教育是没用的
这个社会财富阶级化、教育资源阶级固化是一个事实。不愿意承认的人,只不过掩耳盗铃而已。
拒绝、否定、不接受不等于不存在。认清事实,反而对个人、子女的生存和发展更有意义和价值。
既然中产阶级孵化精英,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去追寻中产阶级之路?中产阶级之路究竟有多远呢?答案是很远。
多数的中产阶级是上一代中产阶级带出来的,而只要不出意外,他们终将带出下一代中产阶级。
这是一个家庭的硬实力、教育素养的日积月累的沉淀与代代相传。
作为“脱贫”、“奔小康”、“小资”阶级的我们,没必要盲目去追寻中产阶级。因为中国每天、每年都有很多家庭死在去追寻中产阶级的路上。当你硬实力凑不上来的时候,要懂得服软。
认识的人里,曾经有这样一个家庭:
夫妻两人的月收入在一万五左右,家里也有无需按揭的房产,虽然算不上中产,但属于还过得去的家庭。
后来,这对夫妻因为身边的朋友都送孩子出国留学,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脑子一热,也硬着头皮把房子拿去贷款,给儿子申请了国外的高价学校。
孩子三年后回国,家里还剩下五十多万未偿还的欠款。而有意思的是,这对夫妻的孩子在海外并没有学到什么,硬实力不过关,很多知名企业的三两轮面试中就被刷下来。
夫妻埋怨孩子没有在国外好好学习,孩子却埋怨自己在国外每天做兼职忙成狗,想想都心酸。最后,这个三人的家庭,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节衣缩食去偿还欠款,还因此耽误了儿子的结婚进度。
生活里,像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作为中产以下阶级的人,其实认清现实比盲目攀比更重要,尤其在教育这个方面。
能做到带孩子出国看展览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做不到,简单的去复制中产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意义不大,因为这些方式对于他们自己的能力是跳跃式的。
缺乏基础和积累,这种跨越式的尝试,很难达到中产们一样的效果。
就像同样是去名校,若孩子本身太缺乏基本的素质教育,跟不上别人的节奏是常事,甚至只会发展出一份自卑的情绪。
这也是为什么社会普遍对于凤凰男凤凰女们看法不好,大概率来看,很少有人能够在阶级跨越这件事上表现优秀。
当然你要跟我死磕有不少优秀的典范,我当然承认,但那很少,且难。
就像天涯上很火的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寒门子弟要做出多少努力,才能走到中产子弟们的起点,这是真相。
只是说这些家庭需要认清现实。能够在既定条件下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已经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了,这一点是家长,以及特别是孩子应该认清的。
而另一方面,如果家长愿意肝脑涂地奉献自己,也不能抱有揠苗助长的心态。
因为你们想要的结果不是简单地一次卖房子可以达到的,因此抱着必然收获的心态来给孩子压力也毫无意义。
若看历史数据的话,这个状况更加令人悲哀:
南宋录取进士占总人口比例为0.000647%,明代这个数据为,0.000055%,清代更低,0.000031,而如此低的录取比例,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票难求。
但与此同时,那些科举世家却人才辈出,喜报频频,家庭的影响有多大,不言自明。
相比起科举时代,我们其实已经处于一个阶层最容易上升的时代。
阶层固化是一个事实,阶层最容易上升是另一个事实,这就是我称这个时代是伟大时代的原因。
这可能是最后一个靠个人奋斗可以改变命运的时代。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不是去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
如果你自己没有阶层上升的愿望和持续的行动力,又怎么可以寄希望于一个孩子草鸡变凤凰,一代人改变你们家族的宿命呢?
与其望子成龙,不如自己成龙。
微信公众号 娟子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