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三角高考题型归纳总结,三角的高考题

tamoadmin 2024-06-19 人已围观

简介1.地标性高考题: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的应用2.求sin15、sin75的值。这是一道1992年的高考题,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3.六个三角函数值。。。(高考题)急求解。。。4.三角函数数学题,明天高考,在线等!5.求解高考三角函数题第3题这种类型的题的解法是:把sinxcosx化成sinx+cosx的形式,然后设sinx+cosx=t,再根据t的范围求解函数的最值,如下:设t=sinx+cos

1.地标性高考题: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的应用

2.求sin15、sin75的值。这是一道1992年的高考题,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

3.六个三角函数值。。。(高考题)急求解。。。

4.三角函数数学题,明天高考,在线等!

5.求解高考三角函数题

三角高考题型归纳总结,三角的高考题

第3题这种类型的题的解法是:

把sinxcosx化成sinx+cosx的形式,然后设sinx+cosx=t,再根据t的范围求解函数的最值,如下:

设t=sinx+cosx

那么t=sinx+cosx

=√2[(√2/2)sinx+(√2/2)cosx]

=√2[cos(π/4)sinx+sin(π/4)cosx]

=√2sin(x+π/4)

∴t∈[-√2,√2]

又∵t?=(sinx+cosx)?

=sin?x+2sinxcosx+cos?x

=1+2sinxcosx

∴sinxcosx=(t?-1)/2

∴y=[(t?-1)/2]+t,t∈[-√2,√2]

抛物线y的对称轴是t=-1

∴t=-1时y(min)=-1;t=√2时y(max)=(√2)+1/2

或者化成完全平方加一个常数的形式:y=(1/2)(t+1)?-1来计算也很容易。

括号打的有点多,怕你误解,相信以你的水平也不会,肯定能看懂的是吧!

总之,对于三角函数的计算要把公式与公式的转化运用的非常熟练,另外做过的题一定要看到题就想到思路,不要过一段时间再回来做就忘的差不多了那样的,到高考会很纠结的。

还有一种解法是求导,不知你们现在高中学了没,反正我们那时候好像没学过积的导数,三角函数的导数公式忘了学过没。。。(sinx)'=cosx;(cosx)'=-sinx

方法如下:(积的导数公式:(uv)'=u'×v+u×v',其中u,v都是x的函数)

y'=(sinx)'cosx+sinx(cosx)'+(sinx)'+(cosx)'

=cos?x-sin?x+cosx-sinx

=(cosx-sinx)(cosx+sinx+1)

=√2cos(x+π/4)[√2sin(x+π/4)+1]

令y'=0,得cos(x+π/4)=0或√2sin(x+π/4)+1=0

得x+π/4=(2m+1)π或x=(2k-1/2)π±π/4

再代入求最值,当然这个比较麻烦点,在某些场合用导数会更简便。

对于三角函数,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万能公式,另外你们应该也做过用万能公式的题,也就那些题型记住就行了,其他的看着办。

第5题,看来你基础知识没学好,把高一第一册课本的奇偶函数那一节翻出来看是怎么定义的!

奇函数可以这么理解: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对于三角函数来说,在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基础上,只要函数过原点,也就是把点(0,0)代入可以使方程成立那么就是奇函数。

相应地,偶函数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对于三角函数来说,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基础上,x=0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就是偶函数,也就是在图象上x=0的点是最高点或者最低点,或者在x=0处的导数等于0,都是可以用来判定的。

你这个例子,你们老师说把它当整体看,是说括号内整体等于t,那么t=0时cosx取最大值,但是此时x=-9π/4≠0,也就是说x和t不是同一个概念,x=-9π/4才是f(x)的对称轴。反过来看,当x=0时t=9π/2,f(0)=0,也就是过原点,是奇函数。

你所认为的cosx是偶函数,是标准的余弦函数,也就是不平移,不伸缩,但是f(x)是在cosx的基础上平移和伸缩了的,当你把cosx向右平移π/2时就变成了sinx的标准情况,也就是y=cos(x-π/2)是奇函数,所以不能笼统的说以cos开头的函数就是偶函数,还是得求对称轴的。

其他的题应该是比较简单的,我有时间再算,挺忙的。有不懂的再留言!

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地标性高考题: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的应用

(2)

4.若 ,则

(5)若 ,则

5.已知角 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 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 上,则

9.若 是第三象限的角,则

(9)已知 ,函数 在 单调递减,则 的取值范围是

(15)设当 时,函数 取得最大值,则 .

(14)函数 的最大值为 .

(6)如图,圆 的半径为 , 是圆上的定点, 是圆上的动点,角 的始边为射线 ,终边为射线 ,过点 作直线 的垂线,垂足为 . 将点 到直线 的距离表示成 的函数 ,则 在 的图像大致为

(8)设 ,且 ,则

(8)函数 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14)函数 的图像可由函数 的图像至少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

(7)若将函数 的图像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图像的对称轴为

(9)若 ,则

6.设函数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的一个周期为

的图像关于直线 对称

的一个零点为

在 单调递减

14.函数 的最大值是 .

9.已知曲线 ,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把 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

B.把 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

C.把 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

D.把 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

15.函数 在 的零点个数为 .

10.若 在 是减函数,则 的最大值是

15.已知 则 .

9.下列函数中,以 为周期且在 区间单调递增的是

10.已知 ,则

5.函数 在 的图像大致为

11.关于函数 有下述四个结论:

(1) 是偶函数

(2) 在区间 单调递增

(3) 在 有 4 个零点

(4) 的最大值为 2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设函数 . 若存在 的极值点 满足 ,则 的取值范围是

设函数 ,已知 在 有且仅有5个零点,下述四个结论:

① 在 有且仅有3个极大值点

② 在 有且仅有2个极大值点

③ 在 单调递增

④ 的取值范围是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求sin15、sin75的值。这是一道1992年的高考题,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

解析

结论:选项C正确.

可以和这个题对比一下: 1987年全国卷题16

已知 , 求 的值.

解法一

解法二

设 为第四象限的角,若 ,则

又∵

∵ 为第四象限角,

∴ ,

∴ ,

∴ ,

,

提炼与提高

和差化积公式共有以下4个:

在前面3个题的解答过程中,都用到了和差化积公式。

初等数学是很成熟的内容,但不同的老师在教法方面也会有不同的主张。

以三角函数来说,有些老师会建议学生多记一些公式,比如三倍角公式。在我看来,三倍角公式的重要性远远不如和差化积公式,用到的机会也比较少。这类用得不多的公式,很容易记错记混。如果在考试中用了错误的公式而丢分,就亏大了。

归根结底,学数学就是学推导;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数学的。

事实上,用和差化积公式可以很轻松地推导出三倍角公式。

六个三角函数值。。。(高考题)急求解。。。

如上图一:设∠BAD=30?,∠CAD=45?,AD=1,AD⊥BC

∴BD=AD×tan∠BAD=1×tan30?=√3/3

CD=AD×tan∠CAD=1×tan45=1

∴BC=BD+CD=√3/3+1

∵AD⊥BC,?∠BAD=30?

∴∠ABD=60?

∵AD=CD=1

∴AC=√2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有:

AC/sin∠ABC=BC/sin∠BAC=BC/sin(∠BAD+∠CAD)

√2/sin60?=(1+√3/3)/sin(30?+45?)=(1+√3/3)/sin75?

∴sin75?=(1+√3/3)/(√2/sin60?)=(√6+√2)/4

如上图二:设∠BAD=30?,∠CAD=45?,AD=1,AD⊥BC

∴BD=AD×tan∠BAD=1×tan30?=√3/3

CD=AD×tan∠CAD=1×tan45=1

∴BC=BD+CD=√3/3-1

∵AD⊥BC,?∠CAD=45?

∴∠ACB=45?

∵AD=1,BD=√3/3

∴AB=2√3/3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有:

AB/sin∠ACB=BC/sin∠BAC=BC/sin(∠CAD-∠BAD)

(2√3/3)/sin60?=(1-√3/3)/sin(45?-30?)=(1-√3/3)/sin15?

∴sin15?=(1-√3/3)/((2√3/3)/sin60?)=(√6-√2)/4

三角函数数学题,明天高考,在线等!

两边平方

(sinx)^2=4(cosx)^2

两边各加上(cosx)^2

1=5(cosx)^2

cosx= 根号5/5或 -根号5/5

sinx=2cosx

tanx= 1/2

cotanx = 2

求解高考三角函数题

1.tan(A+B)/2=tan(180-C)/2=tan(90-C/2)=cot(c/2)=cos(C/2)/sin(C/2)

2sinC=4sin(C/2)cos(C/2)

cos(C/2)不为0,故sin(C/2)^2=1/4,sin(C/2)=1/2

又C/2<90,C=60

2.正弦定理:AB/sinC=BC/sinA=AC/sinB=周长/(sinA+sinB+sinC)=2/根3

又sinA+sinB+sinC=sinA+sin(120-A)+根3/2=3/2sinA+根3/2cosA+根3/2=根3cos(A-60)+根3/2 *

其中0<A<120,所以1/2<cos(A-60)<=1,

所以2<周长<= 3

别想太多了,祝高考顺利啊!

sinA+sinB=sinC………………(1)

cosA+cosB=cosC………………(2)

由(2)^2-(1)^2得

cos2A+cos2B+2(cosAcosB-sinAsinB)=cos2C

所以 2cos(A+B)cos(A-B)+2cos(A+B)=cos2C……………(3)

又由(1)^2+(2)^2得

2+2(cosAcosB+sinAsinB)=1

所以 cosAcosB+sinAsinB=cos(A-B)=-1/2………………(4)

所以由(3)得

2cos(A+B)*(-1/2)+2cos(A+B)=cos2C

所以cos2C=cos(A+B)=cosAcosB-sinAsinB………………(5)

则由(4)-(5)得

2sinAsinB=-1/2-cos2C

所以

sin平方A+sin平方B+sin平方C

=(sinA+sinB)^2-2sinAsinB+(sinC)^2

=2(sinC)^2-(-1/2-cos2C)

=2(sinC)^2+1/2+cos2C

=2(sinC)^2+1/2+1-2(sinC)^2

=3/2

文章标签: # 函数 # cosx # 1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