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高考羁旅思乡诗_羁旅思乡诗高考真题带答案

tamoadmin 2024-07-01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语文古诗文飞鸟意象含义总结2.一道高考古诗鉴赏题 关于除夜作 高适3.小学古诗表达的情感的类型4.高考诗歌鉴赏题指导5.关于李白诗句的中考题(中考考过李白的哪些诗句)6.高考对古诗词的要求 课标对古诗词的要求7.文章题材不限是指形式不限吗 可以写诗吗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建功报国 1.

1.高考语文古诗文飞鸟意象含义总结

2.一道高考古诗鉴赏题 关于除夜作 高适

3.小学古诗表达的情感的类型

4.高考诗歌鉴赏题指导

5.关于李白诗句的中考题(中考考过李白的哪些诗句)

6.高考对古诗词的要求 课标对古诗词的要求

7.文章题材不限是指形式不限吗 可以写诗吗

高考羁旅思乡诗_羁旅思乡诗高考真题带答案

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五种答题模式: ((((一一一一)))) 分析意境型分析意境型分析意境型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注注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问问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答答答:::: 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二二二)))) 分析技巧型分析技巧型分析技巧型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 答题步骤: 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问问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答答答:::: 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②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三三三)))) 分析语言型分析语言型分析语言型分析语言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 答题步骤: ① 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 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 ② 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3.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问问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答答答:::: ① 此诗特点是清新自然,运用口语。 ② “黄莺儿”是儿话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 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四四四)))) 炼字型炼字型炼字型炼字型:::: 1. 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 2. 答题步骤: ① 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 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问问问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答答答:::: ① 同意。“看”在诗中是指回望。 ②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然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五五五五)))) 诗眼型诗眼型诗眼型诗眼型:::: 1. 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 答题步骤: ① 解释词义。 ② 点名中心。 ③ 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问问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一“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② 这种相思之情是从听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启下。 ③ 是全诗的关键。 修 辞 手 法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描写手法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③再作用分析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同上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 抒情方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思 想 感 情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问: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 观 点 品 评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子夜吴歌 · 秋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②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比 较 鉴 赏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禾 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病 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意 象 赏 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鹧鸪天 [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诗人用杜鹃的意象, 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 ,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意 境 品 味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解说相关诗句;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 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字 词 推 敲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问:颔联与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诗 眼 赏 析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①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请简要分析“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① “空” 在诗中的意思是白白地,②形象地写出了“楼上人”盼归无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 ③也传达出那人苦盼无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语 言 风 格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③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层次顺序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乌衣巷》一诗语言含蓄深沉,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人 物 形 象 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②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结合诗词主旨,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公式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即景抒情即景抒情即景抒情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寓情于景寓情于景寓情于景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同样是枫叶,在送别人崔莺莺的眼中,被理解为由离人的血泪染成;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它又成了胜过充满生机的火红的二月花。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比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家家雨”、“处处蛙”就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再比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渲染出深秋江边的萧条、冷落的气氛,与诗人悲凉、伤感的人生感慨相吻合。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可以动静结合可以动静结合可以动静结合可以动静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或喜景衬哀情或喜景衬哀情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更见其哀更见其哀更见其哀。。。。 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李白《巴陵赠贾舍人》:“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贾舍人由于得罪朝廷而被贬到巴陵(今湖南岳阳)做司马。到任后遇到刚刚获赦的李白,诗人作此诗赠与贾舍人。诗中说,你贾舍人被被贬谪湘水之滨也就不要埋怨了,咱们圣主恩深似海,是他怜悯你,才没有把你像当年的汉文帝把贾谊贬谪到长沙那样贬谪你,而只是把贬到了巴陵,你应感谢皇上隆恩啊!实际上,巴陵和长沙两地同样遥远,贾舍人被贬之地并不比贾谊好。整首诗似在劝慰贾舍人,歌颂唐肃宗的圣明,实则讽刺了唐肃宗像汉文帝一样昏庸寡情。反话(讽刺语)正说(赞颂辞),含蓄蕴藉。 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雍陶《题君山》中“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诗人巧用典故,把倒映湖中的君山比作舜的妃子梳洗时青黛色的螺髻,形象生动而又贴切。 ⑤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比如,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红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秋扇象征弃妇,子规象征悲愁。 ⑥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比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⑦虚实相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⑧抑扬。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不知愁”“上翠搂”,后面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悔恨”不已,形象地刻画出**情绪的微妙变化,表现出她的感伤和哀怨。 ⑨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需要解释一下,偏语是指有意偏离实际,看似乖谬,实则情感至真至纯,给人以美感。 比如唐代李益的《江南曲》中“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人。”闺中**故意说偏激的话,从侧面曲折地表露出她那焦急等待而无人相告的苦情。 婉曲就是婉转曲折,用暗示、烘托的方法来表达意思。唐代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叙述了诗人被贬岭南逃回故乡时,担心家人受到连累,生怕打听到坏消息时的不安心理,但又不便明说这层意思,只好婉转曲折地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他那又喜又惧的矛盾感情以及对亲人的无限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感人。

高考语文古诗文飞鸟意象含义总结

这是诗歌的答题方法

①先答这个字 词 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题的空很长还要描绘画面)

②运用了什么手法

③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有什么好处)

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八.古诗鉴赏歌诀

古诗鉴赏不畏难,考纲要求烂心间。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

素质修养固根本,神游于古想联翩。诵读咏叹兴会至,语言突破发先端。

平仄对仗适格律,押韵也使语序缠。语言风格有特质,术语种类要记全。

质朴清新别绮丽, 简练隽永意味先。

诗中意象无限广,主客相融滋味长。离愁别绪托折柳,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春草无涯友情芳。燕飞世迁夫妻苦,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误,鱼传尺素鸿雁忙。凡此种种难尽举,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意境初解识诗章。

抒情方式要记清,直抒胸臆显爱憎。更兼触景生情意,融情入景风雨惊。

托物言志诗魂寄,尽吐块垒见真情。侧陪正面静衬动,乐景哀情反相成。

烘云托月手法老,虚实结合更鲜明。双关互文兼对仗,铺陈排比并比兴。

跨过表达技巧隘,评价顺水有乘风。

思想内容怎评价?胸存类型不驳杂。写景寄旨表不群,咏物抒怀写高雅。

羁旅行役寻常见,思亲怀乡拟不差。故道长亭别情重,多言不忍少旷达。

怀才不遇思明主,舒啸山水访道家。咏史写人堪自比,借古讽今漫叹嗟。

边塞风火燃诗意,或欲建功或挞伐。对号入座须谨慎,莫让定式缚自家。

古诗浩淼如烟海,读品思评四步法。如今识尽个中味, 居高临下六分抓。

一道高考古诗鉴赏题 关于除夜作 高适

意象是中国古诗文的精髓,在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中也常会考察到这类型的题。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考语文古诗文飞鸟意象含义,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古诗文飞鸟意象含义

 ⊙某种理想、愿望,自由,与自然同一的宁静、和谐,乡愁

 ⊙(1)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

 人类从远古以来就有自由飞翔的梦想,曹植有?愿接翼于归鸿,

 嗟高飞而莫攀?(《九愁赋》)的感叹,闺中**林黛玉哀婉的《葬花吟》中,也曾出现?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高亢之声。生命的缺憾在艺术中得到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遨游的媒介。

 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

 例1: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以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

 例2:无名氏的古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因日夜思念的故乡。

 例3:?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他已化身为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的境界。

 例4:?诗佛?王维?开轩临颖阳,卧视飞鸟没?(《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的诗句,与此意境相似。

 例5:宋代文豪苏轼?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水调歌头?快哉亭作》)。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自请放外任期间,在诗词中都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境,但是从?卧视?欹枕?之语中,我们可以体会他们内心的平静怡然。?没?是一个延续性的动作,表明诗人的目光追随飞鸟,看了很久,诗人精神的翅膀也许正随之自在地飞翔;飞鸟隐没天际,平淡无奇的现象中,体现着诗人与自由的那份和谐、认同之感。

 例6:崇尚道家思想、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人向往隐迹江湖的生活,愿与悠闲自在的鸿鸟为友、忘却世间的争斗。陶渊明做官时甚至?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辞官回乡后,则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诗句表现自己的耕读之乐。众鸟安居巢中,诗人爱其庐宇,人鸟之间有种幻化为一的感觉。

 ⊙(2)与自然同一的宁静、和谐

 历代表现人鸟和谐相处的诗句很多:

 例1: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与。(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例2: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例3:无机终日狎沙鸥,得意高吟景且幽。(李中《思九江旧居》)

 诗人不仅与鸥鸟为友,还要与它们定下永远相守、忘怀世事的盟约。

 例4:北宋黄庭坚的《登快阁》可以说是?盟鸥?诗中最著名的一首: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在处理完公事之后,诗人于傍晚时分登上快阁,落木千山、澄江映月的壮阔景色,让他生发出乘扁舟、弄长笛、归隐江湖的愿望。

 继黄庭坚之后,南宋诗人屡有?盟鸥?之作:

 例5: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

 例6: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姜夔《庆宫春》)

 ⊙(3)乡愁、羁旅、漂泊

 跳出自身局限、与大化同一的境界,毕竟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芸芸众生有的是烦恼:他们为衣食生存而奔波,因战乱灾荒而漂泊?夕旧西下,薄暮冥冥,飞鸟纷纷返回故林的场景,触动了多少游子思乡的愁肠!在中国古诗中,飞鸟意象经常与乡愁主题联系在一起:

 例1: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曹植《情诗》)

 例2: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乡。(《玉台新咏?艳歌行》)

 例3: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例4: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中,清泗与淮通。(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翔鸟高飞云天,行士却羁于徭役;堂前燕子冬藏夏现,兄弟三人却漂泊异乡;入春以来,大雁飞回北方,出使南国的诗人却迟迟不能北返;苏轼将由徐州南下杭州,正与北飞的鸿雁背道而驰?飞鸟依物候变化自然而自由地来去,比照出人世间的无奈与辛酸。

 例5:这类诗中最著名的恐怕当属有?百代词祖?之称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此词相传为李白所做,缠绵悱恻的情感蕴含在每一个景物之中:远树含烟,寒山苍碧,昏暝暮色渐渐笼罩高楼,使登楼望远之人倍增忧愁。他在白玉的台阶上久久伫伫,只见鸟儿迅疾滑过天际,飞返故巢。他不由地想到:自己要是能够回到故乡该多好啊!可是故乡是那么遥远,那一路之上,不知要经过多少座长亭,多少座短亭!

 有人认为《菩萨蛮》从女性角度着笔,是一首望远怀人的思妇词,这也可以解释得通。这位忧愁的女子祈盼丈夫归来,傍晚时分,看到出外觅食的鸟儿回巢,在心中为丈夫暗计归程。家人盼归主题下的诗篇与游子思乡诗形成对应,飞鸟也是其中的主要意象之一,比如?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等。

 天遥地阔中一只飞鸟,在诗人看来,可能是孤凄无伴、漂泊无依的,而这种孤独漂泊的感情,无疑正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反应:

 例6: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

 例7:名岂 文章 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例8: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

 例9: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陆游《秋思》)

 例10:以飞鸟比喻人生,苏轼有一首著名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苏辙(字子由)原诗有?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之语,苏轼的和诗即从?雪泥?引发,变实为虚,创造出?雪泥鸿爪?的有名比喻,喻指往事在人心中留下的痕迹。雪泥上指痕还在,如诗人心中记忆犹存,然而那只鸟早已不知飞到哪里,保存着昔 日记 忆的诗人兄弟也已历经磨难。苏轼以飞鸿踏雪,一去无踪,暗示人生偶然无定的感慨,形象优美生动,哲理高妙玄远,让人发悟,也使人惆怅。

高考语文古诗文常见风格

 1、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观沧海》。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 ?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3、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4、 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 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 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再如辛弃疾的词。

 5、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 总结 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江南春绝句》的俊逸秀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秀而不冶,艳而不妖。

高考语文古诗文情境式默写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 句子 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 爱情的句子 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 经验 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小学古诗表达的情感的类型

201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试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1)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1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1分)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1分)

(2)下阕“飞蓬”一句,借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暗喻戌边将士行孤苦无依的漂泊感;“迷鸟路”“白雁哀鸣”即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绝寒”“孤城”一联则通过写与世隔绝的边寒黄昏、闭门孤城,暗示了戌边将士们孤独寂寞的思归愁绪。(能结合具体文本,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可得4分)

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

共同点是:(2分)

两句诗是:(1分)

末句感情:(2分)

2.(1)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 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

(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

(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 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分)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分)

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增加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2分)

3.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8分)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3.(1)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人的衰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下。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明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无可奈何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6分)

看叶-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

答:

4.“意味长”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美丽如花的事物却易于凋零,平凡如叶的生命似更为长久。诗人在大自然中捕捉一个极为普通的意象“绿叶”,表现出一位回归于平淡生活的老人独特的感受。人生不必像春花璀璨而短暂,应如绿叶生命顽强而长远。(哲理,3分;表现3分。)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灵澈上人①-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②-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灵澈上人是中唐时一位著名诗僧。②刘长卿,唐代诗人,曾登进士第,但终不得志。

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但其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感情又有区别,请简要分析作答。

答:

5.《送》诗即景寄情。诗以僧人远归青山为构图中心,描绘了苍翠竹林、清幽晚钟、落寞残照等,为送别营造了一种清淡、幽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或因失意而归于山水、向往出世的淡泊情怀。《重》诗言事抒情。诗直陈同为逐臣江边送别悲远之事。叙事中穿插“猿啼”“流水“孤舟”等颇有悲彩的意象,借以表现仕途失意、朋友别离的苦闷、伤感情绪。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歌-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注《商歌》是一个古老的诗歌题式。春秋时的宁戚就曾唱过两首自鸣不平的《商歌》。“商”是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秋天的,所以“商歌”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

(1)作者巧妙地运用传统诗题作反面文章,诗言春,而题却言秋,请简要说明作者的用意。(3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6.(1)(3分)作者的用意很明白,春,对穷苦人家来说,无异于秋天的萧瑟凄凉。

(2)(4分)这首诗多用烘托对比的手法。(2分)一方面渲染春天无处不在,一方面又用“独无春”来表示并不属于所有的人;写“贫家独无春”,言外之意是唯有富室有春;写“负薪”,同时又写“花下”,这就使对比鲜明,动人心魄。(2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钱塘-(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3分)

(2)诗歌第八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4分)

7.(1)(3分)“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1分)“迸”字显示了力量(1分),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1分)

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2分)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1分)

一个“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1分),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1分)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1分)

(如果对两个“字”均有解说,按前一个答案给分)

(2)(4分)第八句总括全诗(2分,答案为“卒章显志”得1分,答案只是说说“抒发情感”0分)

“短愁”指羁旅之愁(1分)思乡之感(1分)或: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

8.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

馆娃宫①怀古(其一) 吴宫怀古②

皮日休 陆龟蒙

绮客飘香下太湖, 香径长洲尽棘丛③,

乱兵侵晓上姑苏。 奢云艳雨只悲风。

越王大有堪羞处, 吴王事事堪亡国,

只有西施赚得吴。 未必西施胜六宫。

①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造的行宫。②吴宫:吴王夫差昔日的寝宫。③香径,长洲:采香烃,长洲苑,昔日吴宫里的处所。

(1)同样是写吴官,两位诗人笔下的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你怎样理解皮诗中,将吴灭亡的原因说成“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4分)

(2)同题材的怀古诗,两位诗人却运用了不同的写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8.(1)皮诗:以想象写当年吴宫奢华盛景;陆诗:着重写眼前吴宫残败凄凉之景。写诗忌直贵曲,如果三、四句把笔锋直接对准吴王,虽然痛快,未免落套;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他的观点,不是浮在字句的表面,要细味全篇的构思、语气,才会领会诗的意蕴。诗人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给人以有余不尽的情味,从艺术效果说,要比直接指斥高明得多了。

(2)皮诗用对比。“绮阁飘香下太湖”,这句完全从侧面着笔。它写馆娃宫,仅仅用一个“绮”字状“阁”,用一个“飘”字写“香”,这样,无须勾画服饰、相貌,一个罗彀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便自在其中了。特别是“下”字很有分量。从“绮阁”里散溢出来的麝薰兰泽,由山上直飘下太湖,那位迷恋声色的吴王如何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至对越王的复仇行动,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就不言而喻了。

“乱兵侵晓上姑苏”,这句省去越王卧薪尝胆等过程,单写越兵夤夜乘虚潜入这一重要环节。“乱兵”,指吴人眼中原已臣服现又“犯上作乱”的越军。侵晓,即凌晨。吴王志满意得,全无戒备。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直到爬上姑苏台。吴人方才察觉。一夜之间,吴国事实上就亡了。这是何等令人心悸的历史教训啊!

前二句胜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误国的不满。

陆诗用虚实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想象和回忆,以及设想之境。实写的是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虚写的是昔日吴王荒*腐朽的事实。用“奢”、“艳”修饰“云雨”,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批评态度。并指出,吴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亡国,未必西施就是六宫中最漂亮的,言外之意讽刺吴王。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答:

(2)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

答:

9.(1)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1分)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酒醒之后,才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这样写强化了送别的愁情。(情感1分)

(2)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以乐景写情,反衬了离愁别绪;(答出“乐景写哀”、“反衬”2分)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答出“烘托”2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4分)

答:

10.(1)热爱自然、思乡。

(2)①对比、动静结合②拟人、比喻③喧染(色、味)④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

1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村夜-(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有什么不同之处?

(2)两首诗均写了秋色秋味,又表现了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

11.(1)白诗写室外景,写了月下虫声,荞麦花如雪,动静结合(2分);朱诗写室内景,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是静景(2分)。

(2)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全诗意境宁静恬淡(2分);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突出月在“缺处”朗照的凄清(2分)。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黄词想象奇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2.(8分)

(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

(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长茂盛的春草那样,细碎浓密,无边无际,浩渺无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恨的深远不尽。

黄词“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二句,体现了词人奇特的想象。作者把春想象成有生命之物,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住春的情感。

13.阅读下面这首曲,做后面两小题(6分)

[双调] 沉醉东风 秋景 (元)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①这支曲子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态情绪?

②请自行选定一个角度,简要赏析曲子写作上局部的或整体的特点(不超过60个字)

13.①如画秋景之中闲适安逸的心态,自在逍遥的情绪。

②例:A、“化用典故”(《蜀道难》《滕王阁序》)

B、“动静相生”,赋予静景以动感之美

C、“有声有色”

D、“美景乐情,情景相生”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杂诗三首(其三)-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①,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

注①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②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1)请分析颔联中“月”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

14.答案:

(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到“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每个要点2分)

(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每个要点2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

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5.(1) 比喻、排比(2分)(答对偶也可以给分) 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生动地勾

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1分)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

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他们正在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1分)

(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假扮清高,言行不一

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得分点:概括内容2分、揭露、讽刺各1

分)

Part 2

规范格式 1、单个词鉴赏题:单个词鉴赏需要把握5个点:1)、修辞手法;2)、转化(主要是动静、虚实)3)、写出了什么样的事物情状;4)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结构功能。掌握这5个点就可以回答问题了。需要提醒的是:1)这5个点并不是都需要答,有就答,没有就放过,其中的3)和4)点是必须的。2)形容词鉴赏要注意词语的双关性及与前后句的对比反衬关系。 2、手法鉴赏题:手法+情感。手法界定掌握两句话: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所谓“大处”即指先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如果是抒情,先看它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在间接抒情里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如果是描写要看它属于哪种描写方式等等。所谓“小处”,即指具体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动静、虚实、想象、渲染、正面侧面加上修辞手法等等。 3、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关系术语: 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4、比较鉴赏题:扣住比较角度探究差异即可。格式是:(比较对象)A侧重于……,(比较对象B侧重于……。 5、修辞鉴赏题:修辞手法界定+诗中作用分析。 6、思想感情鉴赏题:诗中关键词的深层含义+注释中的关键信息分析。 7、风格分析题:风格界定+例子分析+总结 8、内容概括题:陈述主体+概括内容。

=====================================

快乐之家 | 倾情呈现 | 希望采纳!

=====================================

高考诗歌鉴赏题指导

01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

A. 依依不舍的留念。

B. 情深意长的勉励。

C. 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

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

02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 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② 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B.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

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 路口、长亭 驿站、渡口 码头等 杨柳、 酒等。

03

思妇闺情诗

鉴赏要点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

A. 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B. 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 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04

山水田园诗

鉴赏要点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1.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2.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3.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4. 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05

怀古咏史诗

鉴赏要点

① 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

② 分析写法,领悟感情。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常见感情

A.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B. 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

C. 感慨个人遭遇;

D. 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

写作技巧

写作技技法上:有借古讽今的,有古今对比的,有用典的。

06

咏物言志诗

鉴赏要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 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②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 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方法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3. 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常见意象

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07

边塞征战诗

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第二 、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 穷兵黩武)、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

A. 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B. 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

C. 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

D. 对家人思念;

E. 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4)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08

人生感慨诗

鉴赏要点

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 。

常见感情

1. 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 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

3.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

5. 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

6. 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注意要点

1. 意象特征:“风雨” “阴晴” “夕阳” “落花” “流水” “闲居” “衰鬓”等;

2.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

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

09

忧国忧民诗

常见情感

1. 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2. 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

关于李白诗句的中考题(中考考过李白的哪些诗句)

具体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 同情人民的疾苦 。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借古讽今的情怀 。仕途失意的苦闷 。 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 。 坦陈心志的告白。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高考对古诗词的要求 课标对古诗词的要求

1.中考考过李白的哪些诗句

最佳答案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这些你看看吧。具体的不好找。

2.中考考过李白的哪些诗句有初中老师的QQ号了麻烦大家说哈我快要中

最佳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这些你看看吧。 具体的不好找。

3.谁能告诉我李白的诗的题目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田园诗)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边塞诗)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诗)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思乡诗) 孤雁 李白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咏物诗) 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独漉篇李白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4.李白将进酒的试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

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词语解释 青丝: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杯莫停:又作“君莫停”。 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

诗文赏析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

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

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

5.阅读李白的《夜宿山寺》,完成题

小题1:危 高 百尺(写出2个即可给全分)

小题2: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小题3:“恐惊”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巧妙地表现了山寺之高

小题1:试题分析:“哪些、词语、正面”是审题的关键点,正面写楼高的语句只有“危楼高百尺”,所以仔细揣摩这句话,我们可提取出“危、高、百尺”。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首先要找到答案所在诗句,然后根据理解在语句中提取切题的答案。

小题2:试题分析: “百尺、手可摘星辰”,都有夸张的成分,百尺是虚数,极言其高,不过再高也够不着天上的星星呀。我们应该联想到的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只能靠平时的积累了。

点评:修辞手法有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对于各种修辞的特征要熟记于心。

小题3:试题分析:“恐惊”没有运用修辞,只能从词语所表现的内容的角度赏析。我们可以理解出这个词语写出了作者“深怕”惊动了“天上人”的心理活动,从而巧妙地表现了山寺之高。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首先要选择一个角度,如修辞、内容、情感、手法等,然后结合诗句或是全诗理解出其妙处。

6.阅读李白的《送友人》一诗,完成小题

小题1: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意近即可,2分)

小题2: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同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浮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只要能作出其中的一点赏析即可,2分)

小题3: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意近即可,2分)

小题1:试题分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写出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用描写性语言把诗句表达的内容描绘出来。

点评:描绘诗句表达的意境,要注意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用描写性的语言展现,语言要优美流畅。

小题2:试题分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点评:诗歌的诗意美,往往是通过诗歌的意境创造出来的。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意境,就能够很好的鉴赏诗歌。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小题3:试题分析:“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这一细节,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点评: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它的作用是使客观事物的特征形象的再现出来。细节描写还有助于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它渗透在人物的动作、肖像、神态、语言、心理和环境描写中,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活灵活现。分析诗句中细节描写的作用要注意结合诗句展现的情景和诗人表达的感情进行分析。

7.语文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的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8.有关古诗词中考题

/a/20060908/000081.htm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30首 1.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答:.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 IT英语教育直通车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币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管中窥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2、从军行 塞上听吹笛 王昌龄 高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

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① 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②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

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 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

从内容看,都是写送别,从抒情手法看,李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王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彩。

答: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4、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②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以动写静,反衬 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6、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①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

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幽静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自然清新质朴。

②“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略) 7、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这首诗从体裁上。

文章题材不限是指形式不限吗 可以写诗吗

高考必背古诗词

必背古诗词目录

1、观沧海 曹操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5、望岳 杜甫 6、春望 杜甫

7、石壕吏 杜甫 8、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9、使至塞上 王维 10、渡荆门送别 李白

11、游山西村 陆游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3、赤壁 杜牧 14、过零丁洋 文天祥

15、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16、水调歌头 苏轼

17、饮酒(其五) 陶渊明 18、行路难 李白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21、己亥杂诗 龚自珍 22、西江月 辛弃疾

23、渔家傲 秋思 24、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25、武陵春 李清照 26、破阵子 辛弃疾

27、望江南 温庭筠 28、关雎

29、蒹葭

1、观沧海 曹操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枯藤老树昏鸦。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桥流水人家。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古道西风瘦马。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望岳 杜甫 6、春望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归园田居 其三 陶渊明 9、使至塞上 王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渡荆门送别 李白 11、 游山西村 陆游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3、赤壁 杜牧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高考为什么要考鉴赏语文诗词

因为诗词中蕴藏着诗人们的感情,当时的历史背景,当地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现在考试把它作为考题也是为了考察我们有没有一颗关心国情,继承文化的赤子之心。

语文老师要让讲古诗词,要求是高考可能考到的(名气大又没有学过的),大家有什么推荐的?

1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4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6 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7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

8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0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1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19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国)

20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0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2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2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23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4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25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2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27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8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30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31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32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

33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34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35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36 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7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38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39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40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

《大纲》要求背诵的古文十篇

《劝学》、《邹忌讽齐王纳谏》、《屈原列传》、《陈情表》、《滕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

1、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xi),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屈原列传

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美好生活祝福成语 美好生活感恩祝福语 下一篇:关于写作与阅读的名言 阅读与写作的名言

如何鉴赏不同题材的高考古诗词

一.语言层面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在高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 *** 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 *** 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 *** 。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 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④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诗词的风格上,词有豪放婉约之别,诗曲又何尝不是。但专用鉴赏术语有: 激越高亢。 清婉秀丽。 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用语平易,含义隽永。 在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辛弃疾)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杜甫) 意象罗列是使描写更具镜......>>

高考要考那些古诗词?

诗词填空的话是各个版本的课本上综合的,这个最好是看高考要求的篇目,而不是看那一版本的教材。那个古诗词鉴赏考的肯定是课外,一般唐诗宋词,宋诗,元明清诗,唐词这样的概率大小来的,偶尔可能出现先秦的,像某年北京卷就考的是诗经上的搐其他时候不常见~~这个只要好好研究一下平时模拟考试的这类题型和答题技巧,积累一些相关的术语,这个拿分不成问题。预祝高考成功~~

如何鉴赏高考古诗词中的“愁”情

鉴赏口诀:

.看类型

诗歌内容角度看古典诗歌考查基本类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类表达家乡或亲思念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情类⑨民类 九种类弄要掌握住基本阅读水平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基本定住类型

二.定情

意象找全诗情自显现能够表现诗歌 *** 彩词语: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忧愁、寂寞、伤、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思想内容诗歌创作核同诗歌鉴赏核诗歌思想内容外乎几面:热祖河山、忧忧民、怀古伤今、反战争、追求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重点某种意义说确握诗歌所描写意象即诗歌所描写形象(、物、景、事)古代诗歌许意象都各自喻意虽种意象喻意同意境能同数情况却其共通处

五.找技巧

首诗歌写坏与所采用表达技巧着密关系表达技巧要表达式、修辞手表现手等三面析

六.品风格

风格指由于作者经历、艺术素养等造同创作特色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陶渊明诗冲淡平王维诗诗画韩愈诗深奥险怪白居易诗通俗鲜明再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或者说细微处要让体作者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表达效与相关些术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真挚、魄、催泪、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寻味、言尽意穷

诗歌内容、思想情

、诗歌内容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叮咛赞颂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思念

咏古诗古代或事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或表达自建功立业愿望或诉自逢慨或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表现保家卫豪情要表现舍身杀敌壮烈要表现战士凯旋豪迈要表现战争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家乡、民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战争罪恶

边塞诗则边塞军旅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环境或表现壮丽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表现亲思念或表达妇柔情别绪、忧愁伤或表现游异凄楚辛酸家乡亲思念情

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自与众同、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怀才遇、报门伤或者表现其或喜或悲或忧复杂怀或者表现祖山河壮丽表达河山限热则借景(物)表达自远志向自高尚本质

二、诗词见思想情

1、忧伤

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杜牧《华清宫》(安望绣堆山顶千门第 骑红尘妃笑知荔枝)

反映离乱痛苦 :杜甫《春望》(破山河城春草木深花溅泪恨别鸟惊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搔更短浑欲胜簪)

同情民疾苦 :《茅屋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家民族前途命运担忧: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万难登临锦江春色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怜主祠庙暮聊梁父吟)首抚事诗作者写登楼望见边春色想万难浮云变幻免伤喟进想朝廷象北极星座摇即使吐蕃入侵难改变统观念坦露自要效诸葛亮辅佐朝廷抱负澄清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

建功立业渴望 :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竟腾蛇乘雾终土灰骥伏枥志千烈士暮壮已盈缩养怡福永幸甚至哉歌咏志)陆游《书愤》(早岁知世事艰)

保家卫决 :王昌龄《军行》(青海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破楼兰终 )

报门悲伤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少识愁滋味》

华消逝壮志难酬悲叹 :苏轼《水调歌?赤壁怀古》

理想知愁苦情:屈原《涉江》

3、思乡怀

羁旅......>>

高考作文用上古诗词,分数高的简直不要不要的

我从小就喜欢古诗。诵读古诗,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一幅幅画与诗的完美结合,更使我陶醉其中,班里同学都知道我喜欢画画,但不知我更喜欢古诗。

饭桌上,望着妹妹散落的米饭粒,我不禁想到了刚学到的古诗,于是脱口而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走在路上,抬头看见了柳树刚抽出的嫩芽,于是我又想起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清明节这一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路上行人匆匆的往家赶,见此情景,我又深情的吟诵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当我感叹光阴似箭时,当我遭遇失败时,当我面对鲜花和掌声时:“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以巨大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催我奋勇前进。

是啊,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这就是古诗迷人之处,我将会用这一生感受古诗的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与诗歌同行,奔走在人生的旅途中!

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因古诗而更加壮观;世界因古诗而更加璀璨;我的人生将因古诗更加绚丽多彩。

高考古诗文鉴赏有什么技巧吗

分析“诗眼”型提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或语里义;③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出句中描摹的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高考必背的文言文和古诗词…人教版

以下是我自己整理的供我自己的学生们晨读背诵的高中新课标人教版详细必背篇目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注:

前面加*的为原教材规定背诵篇目,但新课标未要求背诵。

第一册(必修1)

沁园春?长沙( *** 1925年)

独立寒秋, / 湘江北去, / 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 / 漫江碧透, / 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 / 万物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 / 问苍茫大地, /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 / 风华正茂; /

书生意气, / 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 / 激扬文字, /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 到中流击水, / 浪遏飞舟?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 彷徨在悠长、悠长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的 /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 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 丁香一样的忧愁, /

在雨中哀怨, /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 撑着油纸伞 / 像我一样, / 像我一样地 / 默默彳亍着 /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 走近,又投出 / 太息一般的眼光, / 她飘过 / 像梦一般的, /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 一枝丁香的, /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 到了颓圮的篱墙, /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 消了她的颜色, / 散了她......>>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美好生活祝福成语 美好生活感恩祝福语 下一篇:关于写作与阅读的名言 阅读与写作的名言

文章题材不限,不是指形式不限。

体裁和形式的意思相同。如果说体裁不限,才是指形式不限。文章题材不限只是说,文章的内容不限。特别提醒,如果是中考、高考,在考试过程中,千万不要写诗歌,每年全国诗歌得高分的人并不多。

扩展资料:

诗歌题材分类

题材是诗歌的内容,例如: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羁旅之思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宫怨诗、爱情诗等

下面是关于古诗歌的几种题材: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⑥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百度百科-形式

百度百科-题材

文章标签: # 诗人 # 表达 #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