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高考选生化地可以吗,高考选生化地
tamoadmin 2024-07-15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3+1+2聪明组合 哪种搭配好2.新高考的12种选科组合各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不建议选物化生4.高考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5.高考3+1+2模式是什么意思?高考3+1+2模式有什么优势?6.“3+1+2”新高考模式下,高考生应该如何选择考试科目?物化生不可以报师范专业。物化生组合缺点:“物化生”不易学习物理和化学两门科目完全属于理科,它们知识点多、概念多、公式多、计算题多并且实验题较多,不
1.高考3+1+2聪明组合 哪种搭配好
2.新高考的12种选科组合各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不建议选物化生
4.高考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5.高考3+1+2模式是什么意思?高考3+1+2模式有什么优势?
6.“3+1+2”新高考模式下,高考生应该如何选择考试科目?
物化生不可以报师范专业。
物化生组合缺点:
“物化生”不易学习
物理和化学两门科目完全属于理科,它们知识点多、概念多、公式多、计算题多并且实验题较多,不易学习,这一点从文理分科时大家就清楚,学生学习物理和化学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优秀的太优秀,较差的太差了。
因此若学生对物理和化学没兴趣或两科成绩特别出色,老师非常不建议大家选择“物理+化学”组合,它们比较难学,学生学习压力会比较大,而且选择物理、化学就相当于选择理科了,再加上数学科目,三门科目计算题较多,考生容易形成偏科,这对高考并不好。
“物化生”组合在高考中竞争力不足
其实新高考“3+1+2”选科模式,物理和历史必选一门,看似没有了文理科,可选择物理科目就相当于选择了理科,选择历史科目就相当于选择了文科,因为在高考统计分数时并不是按组合来计算,而是按物理类和历史类两大类来计算。
选择“物化生”组合,肯定是按物理类来计算高考排名,那“物化生”需要与“物生地”、“物地政”、“物化地”、“物生政”等组合竞争。
虽然“生化地政”四门科目是赋分制,而高考各个副科赋分制是按30分起步,分ABCDE五个等级,A占15%、B占35%、C占35%、D占13%、E占2%。
而化学科目难度大、生物选科人数较多,所以在中小学及高中教育实力比较强的河北省,选“物化生”组合在高考中并不占优势,与“物生地”或“物生政”组合相比反而处于劣势。
物化生组合优点:
高考报考专业覆盖率高达95%
大家都清楚选科关系到高考报考专业,而“物化生”组合报考专业覆盖率高达95%以上,可以说除了历史学、大气科学、地理学等一些偏文科类专业外,其它专业都可以报考了
选择“物化生”组合可以报考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材料类、计算机类、金融类、医学类、管理类、能源类等等专业。
需要强调下医学类专业,关于新高考“3+1+2”选科下的医学类专业报考并不是说选择了“物理”科目就可以报考。
比如青岛大学的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药学等专业要求考生选择“化学+生物”科目,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要求考生选择“物理+生物”科目。
可以说选了“物化生”组合可以报考任何医学专业了,因此选“物化生”组合报考专业覆盖率高,考生再不必担忧专业报考问题了。
“物化生”组合容易提高成绩考高分
虽说“物化生”组合是学霸喜欢的组合,不易学习,但是相比“物地政”、“物生地”、“历地政”等组合更容易提高成绩考高分。
为什么说“物化生”组合更容易提高成绩呢?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物理、化学两门科目虽难学,但是一旦对知识点掌握了,这两科都有可能考满分,可地理、政治这种偏文科的科目不容易得满分啊。
二是考生选择了物理,肯定物理成绩不错,化学和生物科目知识点有关联,只要保持物理成绩不拉后腿,那学习化学、生物就比较容易些,特别是经过高三复习后,这两科提高成绩会比较快。
新高考“3+1+2”选科,不论是学生选择了“物化生”纯理科组合还是选了“历地政”纯文科组合,既然定了,学生就不要担忧,也不要“多想”了,家长更不要“杞人忧天”,而是要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把各科学习好考出高分才是硬道理。
高考3+1+2聪明组合 哪种搭配好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1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 目的基因是指: 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
2. 原核基因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 方法 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3.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 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 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 ,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 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 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 ,其转化方法是:
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 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 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用DNA分子杂交(DNA-DNA)技术。
2. 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用分子杂交(DNA-RNA)技术。
3. 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4. 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生物抗虫或抗病的鉴定等。
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2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
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 “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 “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 其它 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
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3
基因工程的应用
1. 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 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3. 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4. 基因诊断:又称为DNA诊断,是用基因检测的方法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基因异常或携带病原体。
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
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
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
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
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4
细胞工程
(一)植物细胞工程
1. 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试管苗→植物体
(2)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3)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二)动物细胞工程
1. 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
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3)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 面相 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4)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②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③温度: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7.2~7.4。
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制备疫苗、制备单克隆抗体、检测有毒物质、培养医学研究的各种细胞。
2.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1)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
(2)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卵(母)细胞比较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细胞质多,营养丰富。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
(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
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
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
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
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
(5)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克隆动物存在着健康问题、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等。
3. 动物细胞融合
(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2)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电刺激等。
(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4. 单克隆抗体
(1)抗体: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
(5)在腹腔内增殖的优点:不需要特定的培养基,不需要严格的外界条件。
(6)筛选的时候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5
胚胎工程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胚胎工程的许多技术,实际是在体外条件下,对动物自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试管动物技术: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桑葚胚或囊胚)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问题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 :
(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
(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扩散到 种植 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二)生物技术的问题
(1)克隆人:两种不同观点,多数人持否定态度。
否定的理由: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关系等传统的道德观念;克隆人是在人为的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
肯定的理由:技术性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解决。不成熟的技术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之成熟。
中国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2):不同观点,多数人持认可态度。
否定的理由:把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早期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
肯定的理由:解决了不育问题,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造成损伤。
(3)基因:
否定的理由:个人基因资讯的泄漏造成基因歧视,势必造成遗传学失业大军、造成个人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严重后果。
肯定的理由: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取预防 措施 ,适时进行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三)生物武器
(1)种类:致病菌、、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
(2)散布方式:吸入、误食、接触带菌物品、被带菌昆虫叮咬等。
(3)特点:致病力强、多数具传染性、传染途径多、污染面广、有潜伏期、不易被发现、危害时间长等。
(4)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及中国的态度
高考生物选修三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框架
★ 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考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三易错知识点汇总
★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第一章
★ 高考生物基础知识点归纳
★ 高二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与学习技巧
★ 2020届高三生物必记知识点三篇汇总
★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2020总结
新高考的12种选科组合各有什么特点?
高考3+1+2的组合有很多种,“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1”是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2”是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下面就来和我一起来看看哪种搭配比较好吧!
高考3+1+2比较好的组合
1.物化生:
专业覆盖率:96.22%。传统理科组合。该组合为传统的纯理科组合,科目之间的学习关联度较高,一般理科特别强的考生会做此选择。
学科学习难度:物理、化学都属于理科类相对较难的科目,生物的学习难度低于这两者,但也需要记忆。这个组合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作为传统理科组合,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较为熟悉,更易拿分。
竞争压力:因专业选择多,就业范围广,而且作为传统理科组合,选择该组合的考生人数较多,竞争压力较大,如果成绩一般的考生选择这个组合,很明显会处于竞争的劣势。
2.物化政:
专业覆盖率:96.58%。物理和化学都属于理科类学科,政治注重知识记忆和理解,三个学科之间的关联度不高,学科领域跨度较大。
学科学习难度:物理的学习难度较高,化学的学习难度在物理和生物之间,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政治属于文科学科,偏记忆性的知识较多,但是又比较贴合生活和时政热点,所以政治想要得高分还是比较难的。
竞争压力:这种组合专业选择面广,专业覆盖率高,同时政治科目的加入也为未来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考生考研和公务员。这种组合选择人数较多,有一定的竞争压力。
3.物化地:
专业覆盖率:95.84%。地理又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物化地的组合方式背诵内容较少,符合理科学习“少背诵、多理解”的特点,该组合的学习科目之间关联度较高。
学科学习难度:综合来说,物化地组合的学习难度并不比物化生的学习难度低,学习难度较大。
竞争压力:能够选择物理化学的考生理科学习能力更强,以理科的思维学习地理也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该组合选择人数较多,且理科优等生较多,竞争压力较大。
4.物生政:
专业覆盖率:87.66%。生物学中有很多偏向于记忆性的知识,而政治学同样也需要记忆和理解兼备,从知识的学习上来看,这两者关联度较高,但是这两者和物理学的学习上有些不同,学科的跨度较大。
科目学习难度:物理和生物虽然都属于理科学科,但是生物的难度和地理的难度相差不是太大,当然也是因人而异。政治背诵理解知识较多且贴合生活,取得高分较难,这个组合学习难度不大,想得高分还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竞争压力:选择物理保证了一定的专业覆盖率,政治则为考生后续考验和考公务员提供了基础。选择这一组合的考生人数较多,竞争压力大且不利于高水平层次竞争。
5.物生地:
专业覆盖率:87.61%。地理和生物的文理界限划定并不是十分的明显,生物学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较高的记忆力,地理也需要一定的理解力,物理就是典型的理科思维,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科目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度。
科目学习难度: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和化学相比,地理和生物的难度还是要低一些的,选择此组合的考生基本上是以物理作为专业选择的定向,以地理和生物作为得分的重要方式。
竞争压力:从目前各省选科数据来看,生物、地理的选科人数较多,在赋分制的前提下,中等生选择这一组合不占优势,不利于考生在高水平层次竞争。
6.物政地:
专业覆盖率:82.19%。学科之间跨度较大,选择这一组合的考生,要么是喜欢物理但是不喜欢生化,要么就是擅长文科但是想拓宽专业的选择范围,也是两权相害取其轻的选择方式了吧。
学习难度:政治地理偏记忆和理解,物理注重逻辑思维基础,整体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取得高分的概率不是很高。
竞争压力:这个组合是最具挑战性的,由于学校师资和场地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很难单独为人数少的组合设计走班课程时间表,选择这个组合的人数较少,同组合的竞争压力小。
为什么不建议选物化生
湖南省作为国家的第三批高考改革省份,吸收前两批改革试点省的经验基础上,确定用“3+1+2”高考选科模式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以后广大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涯规划自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门科目,再在政治、地理、化学、物理学中选择两门科目,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性。(一共会有以下12种组合)。
一般地,兴趣爱好与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有关,在分数优先或专业优先的前提下,选科可适当参考各学科的思维特点去决定。喜欢自然科学,且好逻辑思维的人,适合选物理、地理。喜欢自然科学、且好记忆思维及动手能力强的人适合选化学、生物。喜欢人文社科,想象力丰富,且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人文思辨能力、记忆能力强的人,一般适合选历史、政治。
①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 这两个组合拥有共同优势。一是明显的理科组合;二是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均超过了96%;三是学习时记背的内容较少,理解的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紧密。地理虽说是传统文科,但是相对其他两门文科,更偏重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与擅长文科思维的学生相比,那些能够选择物理和化学科目、擅长理科思维的学生学地理更具有优势。这两个组合也存在着共同的挑战:学习难度大,选课人数多且优生多,竞争尤为激烈。
②物理+化学+政治 这种组合的优势在于:第一,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超过96%;第二,对未来发展有帮助,政治科目的加入,有利于将来考研和考公务员。这个组合中三门学科所需的学习能力各有侧重,物理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化学尽管是偏理科科目,因为知识体系的因素,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而政治又需要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科素养。三门学科之间关联性小,学习跨度大,所以,学习该组合需要文理科素养兼备。不具备这种特点的学生,一定要慎选。
③物理+生物+地理、物理+生物+政治? 这两个组合可报专业比例均为92%。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与物理和化学相比,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多而零碎,许多数据都是由实验得出,需要擅长归纳和记忆。所以,该组合适合物理成绩有优势,擅长逻辑思维能力与记忆能力强,虽有理科情结但不喜欢化学的学生。
④物理+地理+政治? 这个组合的特点明显:喜欢物理但特别不喜欢生化的无奈之举。可报专业比例也在92%左右。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理科思维和文科思维中不断切换;另一方面,从已经试点高考改革的省份看,选择这个组合的学生人数较少,不利于了解自身的真实水平;第三、由于学校师资和场地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很难单独为人数少的组合设计走班课程时间表。所以,这个组合最具挑战性。
⑤历史+地理+政治? 该组合是最传统的文科组合,可报专业比例为50%。从学习难度来看,这个组合相对更轻松。从已经试点高考改革的省份看,也是选课人数最多的组合之一。因此,意味着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组合更适合想选艺术专业、传媒专业的考生;或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管理学类、艺术学类、气象、地图测绘、城市规划、水利水电、酒店管理、旅游、地质勘探、管理、文物保护技术等门类和专业的学生。
⑥历史+化学+生物? 该组合可报专业比例为65%,更适合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理想,化学、生物成绩相对有优势的学生。如果将来想要学习生物科学、食品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植物生产类、生命科学、医学类相关专业的,也适合选择该组合。
⑦历史+地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 “历史+地理+化学”可报专业比例为65%。“历史+地理+生物”可报专业比例为58%。这两个组合适合物理不擅长、政治不喜欢,或擅长以记忆为主,动手能力强,文字表达好的学生,学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维跨度大,竞争非常激烈,地理要和学物理的过招,化学、生物要和学物理的比拼,选择该组合的人要慎重。
⑧历史+政治+化学、历史+政治+生物? 选择这两个组合的学生有明显特点:有文科偏好但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因为有了一门理科的加入,拓宽了专业选择面。"历史+政治+化学”可报专业比例为65%,历史+政治+生物可报专业比例为58%。而在学习化学和生物时,都需要强调对多而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和归纳,所以,这两个组合适合文科思维有优势,文字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相对不太强的学生。
总体来说,新高考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选择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但同时对如何选择也提出了挑战。
高考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因为“物化生”组合在高考中竞争力不足。
新高考“3+1+2”选科模式,物理和历史必选一门,看似没有了文理科,可选择物理科目就相当于选择了理科,选择历史科目就相当于选择了文科,因为在高考统计分数时并不是按组合来计算,而是按物理类和历史类两大类来计算。
选择“物化生”组合,肯定是按物理类来计算高考排名,那“物化生”需要与“物生地”、“物地政”、“物化地”、“物生政”等组合竞争,虽然“生化地政”四门科目是赋分制,而河北高考各个副科赋分制是按30分起步,分ABCDE五个等级,A占15%、B占35%、C占35%、D占13%、E占2%,而化学科目难度大、生物选科人数较多。
物化生最吃香的专业
1、理工科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等等。
2、医学类:临床医学、口腔学、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学等等。
3、经济管理类: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管理科学等等。
4、社会科学类: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国际关系学、新闻与传播等等。
5、人文类:中国语言学、外国语言学、对外汉语教育、哲学等等。
高考3+1+2模式是什么意思?高考3+1+2模式有什么优势?
高考生物选修一知识点
DNA和蛋白质技术
1、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选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
2、DNA溶解性:
①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
②DNA不溶于酒精。
3、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因为酶有专一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对DNA没有影响。DNA比较能耐高温。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无影响。
4、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5、提取DNA的材料一般用鸡血而不用猪血,因为哺乳动物(猪)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无DNA。
6、破碎鸡血细胞时,可以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
7、为了纯化提取的DNA,需要将滤液进一步处理。在滤液中加入NaCL,使其浓度为2mol/L,过滤除去不溶的杂质,再加入蒸馏水,使NaCL浓度为0、14mol/L,析出DNA,过滤除去溶液中的杂质。
8、向溶解了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的酒精溶液,目的是提取含杂质更少的DNA。
9、PCR原理:DNA体外复制
10、PCR的条件:
①一定的缓冲溶液;
②DNA模板;
③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的两种引物;
④四种脱氧核苷酸;
⑤耐热的DNA聚合酶;
⑥控制温度的仪器设备。
11、为什么要引物?因为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
12、PCR三步骤:变性、复性和延伸。在PCR循环之前,常要进行一次预变性,以便增加大分子模板DNA彻底变性的概率。
13、PCR的结果:特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使这段固定长度的序列呈指数扩增。
14、DNA在260nm的紫外线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
15、蛋白质分离的方法:凝胶色谱法和电泳。
16、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移动速度慢,后洗脱出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移动速度快,先洗脱出来。
17、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高中生物知识重点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
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体内。
(2)单层膜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单层膜,动植物都有。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单层膜,动植物都有,参与了植物细胞壁的形成。
液泡:主要存在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单层膜。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或病菌,单层膜。
(3)无膜
核糖体:无膜,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由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八大细胞器:内质网,液泡,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叶绿体,中心体。
光镜能看到: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呈胶质状态的细胞质基质。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材料:新鲜的藓类的叶。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这类蛋白叫分泌蛋白。如消化酶(催化作用)、抗体(免疫)和一部分激素(信息传递)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活细胞结构?
答:附和在内质网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内质网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
三、生物膜系统
1、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一、实验原理与步骤
原理: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③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④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二、注意事项
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一、实验原理
植物插条经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二、实验注意事项
1、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
2、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
3、处理方法:
1)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2)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一、实验原理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二、酵母菌计数方法
抽样检测法或显微计数法(用血球计数板)。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注意: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实验原理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能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集缺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
二、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3+1+2”新高考模式下,高考生应该如何选择考试科目?
新高考已经开始全国普及了,大家对于高考3+1+2模式了解多少呢?高考3+1+2模式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优势呢?的我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高考3+1+2模式的含义和优势,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祝愿大家学习顺利!
一、高考3+1+2的意思新高考3+1+2中,不分文理科,可以由考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 英语3门必选科目,中间1为从物理和历史中2选1,最后2为从剩下的政治、地理、化 学、生物4门中选2门。
“3+1+2”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考试时不分文 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 度不同。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 分。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 目按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二、新高考3+1+2选科组合有什么史生化
“历史+生物+化学”组合适合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理想,化学、生物成绩相对 有优势的学生。 如果将来想要学习生物科学、食品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植物生产类等相关专 业,可以选择这个组合。
史生地
“历史+生物+地理”组合和上面的“历史+地理+化学”组合差不多,学科看似跨度小但 思维跨度大,竞争同样也很激烈,慎重选择~ 史地政
“历史+地理+政治”
组合也是比较传统的文科组合,选择的人数也比较多,因此竞争也 是比较激烈的。 这个组合适合想选择汉语言文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类、经济学类、法 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管理学类、城市规划、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同学。
史生政
“历史+生物+政治”组合在学习时,需要有对多而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和归纳的能力,所以这个组合比较适合文 科思维有优势,文字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相对不太强的学生。
三、高考3+2+1模式有什么优势1、组合减少困惑减少 将原来“3+3”模式的20种组合降到了12种。组合减少,选科干扰项减少,考生和家长 的困惑度降低。
2、方便学校安排课程 在走班人数巨大的情况下,这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师安排、教室安排带来极 大困难。组合少的“3+1+2”,不走班学生人数降低,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师 和教室。
3、学生学习更加稳定 走班越少的情况下,学生在固定的班上课,节奏和氛围是相同的,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 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
4、降低不均影响 普通高中学校的师资条件是很难与重点中学相比,所以通过赋分制,校际间的不均 衡会导致学生在赋分上的刚性不公平。“3 1 2”模式将物理和历史这两门科目取消 赋分制,就可大幅度降低这种不均衡带来的不公平。
5、更加利于人才培养 “3+3”赋分制下,非重点中学的物理科目可能缺少竞争优势。从浙江上海实践的情况 来看,物理选科总人数比例并不高。所以将物理取消赋分制,将排位赛变为实际分数, 这有利于物理学科人才的培养。历史学科作为基础性科目也是一样。基于物理和历史的 选科,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高校选拔要求的学生。
我们要了解这个模式。新高考“3+1+2”选科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高中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科目学习,充分挖潜和激发了自己的潜力,并且新高考选科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也非常好。
我们可以做“减法”选科我们都知道新高考“3+1+2”选科模式有12种选科组合,比如“物化生”、“物地生”、“历生地”、“历生化”等,每种选科组合学习难度也不同,看上去选科比较麻烦,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做“减法”选科。所谓“减法”选科,就是我们要先从物理和历史两门必选科目选择一门科目,一旦确定了其中一门,那选科组合就从12种减少到了6种,我们选科就会更简单,而选择物理或历史科目就比较简单了,因为选择物理科目就相当于选择“理科”、选择历史科目相当于“文科”。
用“学习成绩”选科是最直接、最粗暴的一种方法,比较快捷、比较省事。新高考“3+1+2”选科,一般在高一下学期开始或高一学期结束升入高二时,此时经过半年或一年的高中学习,学生对各科知识有所了解,也清楚了自己的优势,并且通过了多次考试,非常清楚了哪科成绩好、哪科成绩差。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职业生涯最好的伴侣,你总不能选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干个几十年或者十几年想去换一个工作或者换一个你喜欢的专业吧,这些都需要自己有直面生活的和勇气,你已经工作了那么久了,换份工作或者说跨一行时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所以说前期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专业是比较省事的。
相信也有不少同学考虑到毕业以后就业的薪资和就业率的,你可以去查一下近两年什么工作的薪资或者就业率比较高,多去问问你之前毕业的学长学姐这是你选专业的领头人当然是建立在你的喜欢之上的,这也是一个可以参考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