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高考历史年表框图-历史高考年表

tamoadmin 2024-09-23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有必要做一个历史年表吗2.怎样学习历史,我历史越学越迷糊了3.高考历史重大事件年表的内容简介4.中国历史年表记忆口诀高考有必要做一个历史年表吗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答案”按钮,谢谢,为了把历史脉络梳理清楚,建议你抄一遍书前面的目录把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记清如果您认可我的答案没必要。因为高考历史主要不是考你事件发生的年份但是怎样学习历史,我历史越学越迷糊了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历史学好也

1.高考有必要做一个历史年表吗

2.怎样学习历史,我历史越学越迷糊了

3.高考历史重大事件年表的内容简介

4.中国历史年表记忆口诀

高考有必要做一个历史年表吗

高考历史年表框图-历史高考年表

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答案”按钮,谢谢,为了把历史脉络梳理清楚,建议你抄一遍书前面的目录

把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记清

如果您认可我的答案没必要。因为

高考历史

主要不是考你事件发生的年份

但是

怎样学习历史,我历史越学越迷糊了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历史学好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

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学习古代史,可分解为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块进行记忆。而对于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则要注重理解,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脉相承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较庞大的记忆网络,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这就需要理解的帮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就较容易将此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对于历史科的复习,由于个人情况不同,侧重点也会有差异。我个人认为,考前应注重书本和笔记上的基础知识,因为30题选择题占据半壁江山,而选择题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对于材料题,是需要靠平时积累的,如老师要求我们每星期三题,就算真的不想做,也应该把材料阅读后,对照一下答案,对材料有一个大概印象,因为材料题往往会涉及到我们没有接触过或书本没有详细说明的问题,做材料题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大家都知道,历史是一个不需要很高思维能力的科目,但注重思维的严谨,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树立信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在高考考场上就无往不利了。

路就在脚下,我们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们把握了学习的方法,我们要过就不会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独木桥,而是上面的这座可以畅通无阻的桥。

一、 产生兴趣

对历史科有兴趣,成绩自然好起来。如何对历史科产生兴趣呢?

首先,历史事件和我们们息息相关。例如:香港的一九九七问题和1842、1860及1898年的中英条约有关;今天南斯拉夫的内战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关系密切。所以,只要留意时事并探本寻源,定能巩固书本上的知识。

其次,明白历史的用处。历史可以训练思考和分析能力,使人具备求真和讲证据及逻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历史对做人处世帮助很大,退可以励志,进可以建功立业----英国著名首相邱吉尔是历史学家,已故港督尤德也是专攻历史的。因此,各位不要因为修读文科,尤其是历史科而感到自卑。反而要努力学好这门学科,在学业上、个人修养上和识见土、及前途上下苦功。

二、 历史事件的要素和阅读及记诵技巧

历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则包括原因、经过和结果。

(1) 时间有先后,你只要把大事年表里的重要事件多看几遍,自然记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确知其发生年分(如维也纳会议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须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后次序(如维也纳会议先於凡尔赛会议),便可以了。

(2) 地点有东西南北,你只须认识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对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结合,确认各国今天的政治地图,特别是欧洲和中日的国界.主要城市。此外,若干条约规定的领土转变也应紧记。

(3) 人物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主角。不过,会考要求并不太高,我们祗要熟记重要的历史人物便可以应付考试了。如自强运动的曾、左、李.恭亲王、慈禧太后是必须熟记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冯桂芬则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则一律不记。不同历史人物的生存时代和事迹也应知其大概,才不会张冠李戴。

(4) 事件由时地人三项元素构成。明白了上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自能对重要史事了如指掌。历史事件的相关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课题的次序;次念某课题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国的大事包括自强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事件.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五;然后记诵某事件的其它重大情节,如自强运动分为三阶段,辛亥革命分为兴中会和同盟会两个时期。至於枝节琐事,似非会考的重点。

(5) 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方面。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为例:政治方面包括中英的政制不同、司法制度的差异;经济层面有工业和农业经济的不同、公行制度.贸易不平衡、鸦片贸易;社会因素如英国工商业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文化方面如中国中心主义与英国自由思想的分歧,个人责任与集体负责制的冲突;特殊事件包括销鸦片.林维喜事件。若能紧记这些重大事情,则对鸦片战争的背景有清析的概念了。总之,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它等五方面的公式套在任何历史事件中,即可事半功倍。

(6) 因果关系应建立於史实和逻辑上。因先於果,果后於因,两者要合乎情理。从这一角度看,不应把历史事件孤立来看,如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导致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但此后法德关系恶化,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则割地是因,而大战是果了。 因此,假如能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举一反三,则事件的因果关系了如指掌,而学习亦事半功倍了。

(7) 事件的经过祗须记重大事件,如意大利的统一运动略知1820.1830和1848革命,加富尔的改革和外交,马志尼的思想及加里波的的贡献便可以了。因近年会考并不强调背诵史实,故你只须知道最重要的史实便行了。

(8) 近年考试强调分析,也会要求考生就历史学家对同一史事的不同观点作出评论。初学者往往被矛盾的史论迷惑,不知信那一学说;同时对历史解释的客观性产生怀疑。我的建议是:首先明白一种解释 分析其长短处;但同时却抱著怀疑批判的精神,把它和相反的意见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

(9) 和其它科目一样,只要课前预习,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上课留心听讲,不明之处,向老师请教;课后温习,整理笔记,把重点记熟;多读、多思考、多写、多做模拟试题(在法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前重温重点;考试时冷静选题和作答-----能够做到上述各点,自可获得好成绩。

文摘摘自网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重大事件年表的内容简介

《高考历史重大事件年表》 是专门针对高中历史的学科特点和命题规律,以大事件年表的形式将人类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巧妙地浓缩在最简明的表格里,古今中外,一览无余。巩固记忆,强化理解,便于考生全面把握高中历史的主体知识和考试重点,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中国历史年表记忆口诀

 高考临近,大家的复习进度如何,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中国历史年表记忆口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一)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 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三)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

 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用口诀法记忆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用口诀法记忆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孔孟儒,行“仁政”;

 道“无为”,老庄兴;

 子墨子,讲“非攻”;

 韩非子,“法治”行。

 用口诀法记忆安史之乱起止年代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公元763年被唐军打败,历时8年。叛乱的起止年,代可用口诀来记:

 安禄山,史思明,

 骑胡虎(755),溜山城(763)。

 地球的形状口诀

 赤道鼓,两极扁;

 北极长,南极短。

 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另记)口

 辽吉黑,云贵川,

 陕西青藏(陕西、广西、青海、西藏)浙福甘,

 二江二湖二河山,

 安宁古广(安徽、宁夏、内蒙古、广东)新海湾。

 与中国接壤的15个国家名称口诀

 月娥姑娘(越南、俄罗斯)很腼腆(缅甸),

 蒙着布单披仨毯(蒙古、不丹、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斯坦)

 度过稀泥(印度、老挝、锡金、尼泊尔)去朝鲜,

 吧叽吧叽一身汗(巴基斯坦、阿富汗)

 注:2003年,中国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故现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是14个。

文章标签: # 历史 # 事件 # 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