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趋势 教育趋势
北京高考与河南,北京高考与河南高考区别
tamoadmin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在北京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到底在河南省到底处在什么样的水平。查数据,以2014年为例,清华北大一共在北京录取388人,同时在北京参加高考的一共有7.05万人,算一下录取率,大概为0.55%。好吧,这个录取率看上去实在不得了,如果换成在河南呢?2014年,在河南参加高考的人数为72.4万人,这个真的好多,算下比率,大概为3982人,3982名在河南大概是634分,超过重点线87分,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在北京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到底在河南省到底处在什么样的水平。查数据,以2014年为例,清华北大一共在北京录取388人,同时在北京参加高考的一共有7.05万人,算一下录取率,大概为0.55%。好吧,这个录取率看上去实在不得了,如果换成在河南呢?2014年,在河南参加高考的人数为72.4万人,这个真的好多,算下比率,大概为3982人,3982名在河南大概是634分,超过重点线87分,好多,然后看一下在河南这个名次能上什么学校呢?看一下一些名校的投档线:山东大学624,四川大学623,好吧,这些好大学还是让人稍稍的感觉到一丝暖意的。换句话说,在北京能考取清华北大的,在河南考取一个排名前15的学校还是没有压力的。
这个算是好大学,再来看看”985高校“的录取情况呢?2014年,在北京,985高校一共录取2144,录取率大概有3%,果然高出了不少,河南的呢,共录取10825人,录取率为1.6%,卧槽,这不科学,率取比率居然被拉平了不少,最重要的是,居然没有数量级差了。再来按分数算一下,换算到河南的排名为21720,分数段查询的话为589,依然超重点线42分,这个分数不够上985的,但是一个比较好的211,倒是妥妥的。
北京人还弃考呢。
一模一样的卷子,河南理科一本线582,江西理科一本线531还没河南的二本线高,吉林理科一本线548比河南的低34分,宁夏一本线486,比河南一本低96分,比二本还低45分,新疆就不用提了,黑龙江估计是510多,山西的还不知道。。祖国对的起河南百万考生么?!同样的卷子我们文科二本都比宁夏一本高15分啊!!!!我们理科一本比宁夏一本高了快100分!吃河南人的粮,骂河南人的娘,坑河南人的爹,苦河南人的娃。河南分数崛起了。。你怎么让中部崛起,中国崛起...坑爹啊..河南的孩子中国你伤不起!!!
当我们很早就培养起来民国五大名校之一——河南大学时 你们说为了国家需要 将河大的专业拆分到湖北等地 导致河大实力迅速下降。
当我们想见河大申请为211时 你们说河大实力太差了 反倒当年从河大拆分到湖北的院系都已经成了211。
当我们想自己建设我们唯一的211院校郑州大学时 你们批评我们郑大占地面积太大了
当我们一本录取率仅百分之3 全国最低时 你们说我们的录取率已经大幅度提升
当我们要留在本省上一本时 才发现我们就一所1本
当我们近百万考生完全学到疯狂只为出省上大学时 你们给我们的出省率又是全国最少
当我们卯足全力要申请211时,你们终于在最后一批名单上出现了一所郑大(因为国家规定每个省都至少要有一个211) 尽管如此 河南人已经很感激你们了
当我们要申请985时,你们连看考虑也不考虑就给予否定
当我们打开地图时发现,西边的陕西7所211,南边的湖北7所211,东边的山东985都2所,北边河北有石家庄陆军学院
当我们把知识改变命运贴在桌子上时 你们说还是继续当农民吧 地还是要有人种
当我们90多万考生中70万上的都是大专时 我们不会忘记你们说的教育公平
当我们一本二本三本艺术本科相加还不如人家的一本录取率时 我们会永远记得你们说的人人平等
当我们同样分数人家上本科我们落榜时 他们从考生变成了民工 然后同样的付出一个是大学生 一个是民工 再然后你们又说河南的民工太多了 我要问造成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是谁?
当我们看到人家的录取率时 我们心里的痛苦谁知道?
当我们老师一句一句说着要摆脱河南宿命时 你们用录取率 分数线将我们留在了河南
有个女孩子以她的成绩考入北大清华没问题。但她从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深受曾留学法国的母亲“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最多而不是最好”影响,决定放弃高考,申请包括哥大在内的大学,并获得成功。新闻下面附上了一张那个女孩子的照片,还很清秀,于是这则新闻就获得大量转载,一片褒扬之声。我没有任何的仇富仇美仇优心理,不过在这条新闻下面我看到的最好的评论还是:我没有皇城根下的家,也没有留过洋的爸妈。我只能咬着牙拼命学习,在千军万马中挤破头,换来一个国内普通的大学,而我还要拼命努力,才能换来一个普通的人生。但这条新闻把千万个我们这种普通家庭却从没放弃努力的孩子,当成了傻瓜。
在上海,复旦附中今年参加高考的不足100人,因还有400人不是保送就是出国;至于神一样的上外附中,今年的参考人数为:10。在北京,人大附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平时不努力,长大上隔壁。高中时老师总喜欢教育学生,高考就是穿过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挤不过的人就掉下去了。高考确实是独木桥,不过这座独木桥早就沦为平民阶层的生存法则,贵族们早就去玩别的游戏了。高考分数发布之后,又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又会是九百万个家庭的新一轮志愿忧虑,在人家毕业旅行是欧洲美洲还是大洋洲的纠结面前,这一切都显得那样单薄无力。
我们这群人,接受着最基础最基本的教育,走在最多人走的那条路上,却一直妄想着和这条路上的绝大多数人不一样,所以经常走着走着就到了岔路上。只是殊途同归,所有的岔路都通向同一个出口,我们却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而最让人唏嘘的是,其实一直以来,在别人的眼里,我们本就是一条路上的旅伴。我们经过那么多的努力,也不过就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普通人,也许还会是自己过去最讨厌的那种普通人。于是我们虽然拿着一样的工资,做着一样的事,有些人可以欣然自得地取悦老板,我们的幸福感却总是来自于某一句突然浮现在脑海的歌词、某一句突然触到泪点的对白和深夜电话那头的那个人。
我常说的是,我们的可替代性都太强了,没有什么事情是非你不可的。朋友要申请忙于写PS,前几天问我,你觉得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事实上这个问题面试的时候也是经常被问到的,估计大家的答案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那么,我真正的优点又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更准确的是,即使真的能够找到一项技能或者特质被我当成优点的话,很大的可能是下一秒我就又发现在这点上比我更强悍的人,那这个还算是我的优点么。我们能够真正找到强过这世上至少70%的人的东西么。我真的不知道。
想想周围的很多人,努力挣扎了那么些年,拼命耀眼了那么多年,最后也会穿着西装套裙,衣冠楚楚地去挤地铁挤公交,在CBD的高楼里拥有小小的一张桌子,在远离CBD的老式居民区里拥有小小的一张床。
然后,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