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趋势 教育趋势
高考古诗填写题目合集_高考古诗借贷
tamoadmin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1.法制诗句简短四句2.现代的社会借钱方式有很多种,那么古代的人要是没有钱,有哪几种借钱方式?3.梦见考古诗的预兆4.高考理科生语文文言文所需要知道的字的解析~5.高考前借钱给别人好吗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
1.法制诗句简短四句
2.现代的社会借钱方式有很多种,那么古代的人要是没有钱,有哪几种借钱方式?
3.梦见考古诗的预兆
4.高考理科生语文文言文所需要知道的字的解析~
5.高考前借钱给别人好吗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古诗名句分类三:友谊爱情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3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古诗名句分类四:学问成才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古诗名句分类五:乡思离情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宋.苏轼《水调歌头》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古诗名句分类六:愁恨悲欢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
古诗名句分类七:爱国忧民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古诗名句分类八:述志抒怀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古诗名句分类九:时令节日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3. 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 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1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1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9. 满城风雨近重阳——宋.潘大临《断句》
20.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法制诗句简短四句
1. 求高考文言文常识总结
文学常识不得记混记杂,要时刻注意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如记清一些不同流派的文学主张和代表人物等等;名句名篇的背诵最终要通过默写落实在卷面上,在复习中,一定要背默结合,默写时还要细心,不要出现错字、漏字、前后颠倒等错误,此外,还应注意标点和语气。
考点达标⒈."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 )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答案:C(对联中嵌有屈原诗歌《招魂》《九歌》名,屈原的诗中以芳草自喻品质的高洁。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
从内容上看,与屈原事相合;从感情上看,表达了惋惜、同情的心意。)⒉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国 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 《唐璜》-拜伦-英国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红与黑》-莫泊桑-法国 答案:C(A.《神曲》的作者但丁是意大利人,不是德国人;B.《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是清代人,不是明代人;D.《红与黑》的作者是法国的司汤达,不是莫泊桑。
) ⒊"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答案:B(题干中的一首诗是朱德同志为四川三苏祠而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项。
A项中,曹操、曹丕、曹植虽是三父子,也都是大文豪,而且也都有诗赋流传于今,但他们不符合诗中“峨眉共比高”这一内容。C项中,班彪、班固、班超虽为三父子,其中班彪、班固均以史学著称,而班超有是名将,所以与诗中“都是大文豪”内容不符。
D项中杜甫、杜牧、杜荀鹤不是父子关系,因此更不符合诗意了。)。
2. 高中文言文常识整理阅读《小石潭记》,复习下列题型 一、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___ 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 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 之首。本文是《 》中的一篇。 二、注音 清洌( ) 俶( )尔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嵁( ) 翕( )忽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悄( )怆( ) 幽邃( ) 参( )差( ) 犬牙差( )互 三、重点词语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下见小潭( ) 隔篁竹( ) 水尤 清冽( )( ) 为坻为屿为嵁( )( )( )全石以为底(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蒙络摇缀( )( ) 参差披拂( ) 往来翕忽( )影布石上(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 )斗折蛇行( )( ) 凄神寒骨( )( ) 环合( ) 寂寥无人( ) 悄怆( ) 幽邃( ) 崔氏二小生( ) 记之而去( ) 不可久居( ) 隶而从者( ) 2、①全石以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 ①全石以为底( )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①水尤清冽 ( ) ②以其境过清( )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不可知其源( ) 五、重点语句翻译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 求十篇文言文题目 并带上答案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
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2)子固非鱼也( )2、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标一处)。(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3)我知之濠上也。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参考答案l、(1)固然(2)本来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 (3)我知之/濠上也。3、庄子认为鱼很快乐,表现了他愉悦的心境。
是他内心愉悦的外化。二 《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
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1.给加括号字的解释选择正确的一个,填入括号中(因)夺而食之(因为,于是)( ) 可(食)之(吃,食物)(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同"悦",劝说)( )臣(故)食之(原因,所以)( )2.翻译句子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加括号词说明中射之士的意思是_____;而谒者的理解是_______.谒者回答:"可食".谒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而中射之士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中射之士最终能逃过一死,除了他能言善变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哪一点打动了楚王的心,从而放过中射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于是 吃 劝说 所以 2.翻译句子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 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
7.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加括号词说明中射之士的意思是 中射之仕能吃么;而谒者的理解是这个东西可以吃吗?谒者回答:"可食".谒者的意思是可以给大王吃,而中射之士的理解是中射之士我可以吃。8.中射之士最终能逃过一死,除了他能言善变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哪一点打动了楚王的心,从而放过中射之士? 杀了中射之士 就说明不死药是假的 会被人说成是糊涂的大王容易被人骗 影响自己的威严三《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答案: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四《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答案: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五《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1、解释:①为 ②应声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答案: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六《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1、解释:①孤 ②明 ③庐 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答案: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 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七《桓荣勤学不倦》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吧。
4. 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考文学常识吗文学常识:虽然高考大纲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有具体明确的要求,但除少数省市考查外,多数试卷不考文学常识.全国卷已经连续多年都不考文学常识了,其他省市试卷也大多不考.2009年的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的总要求是:“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具体要求为“识记(A)”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②识记文学体载常识;③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一考点,从近3年课标地区的考试实践来看,除福建卷在2008年单独考查了“名著赏析”外,其余省市除浙江单独考查外,多数与名篇名句.古诗文阅读甚至现代文阅读结合考查.“作家作品”考查“重要”的,“文学常识”突出“常”.这一考点有渐热的趋势.名篇名句的默写是高考语文的必考考点,各省市的赋分不等,在4--11分之间.多数为5--8分.试题的材料多出自高中语文课本,课外名句的考查有减少的趋势,以减轻考生备考的负担.考查的重点是名篇及名篇中的名句(景中传情的写景名句,富有生活哲理或抒发积极向上情怀的句子).理解性默写是根据话题或情景,按照要求,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填空.它要求考生在记忆的基础上对内容要理解,才能准确选择,比记忆型默写的难度有所增加.这种题型有渐冷的趋势.(09年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子曰:“知者不惑,,.”(《论语?子罕》)尔来四万八千岁,.西当太白有鸟道,.,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2)屈心而抑志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羽扇纶巾,谈笑间,.,,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题一直都非常稳定,历年的考试都没有太大的意外发生。
一般也是从实词、虚词、性格表现和内容归纳四个方向设置题目。所占分值为12分,一般设置3-4个题目。
一般来说,最后一道题目是从全文的角度上进行考核,所以首先应该阅读最后一道题目,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要仔细的阅读原文,凭借自己的语感进行初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加点字的时候一定要结合题目进行理解。
第三步就进入到了实际的解题环节:1、文言实词题。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
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4、内容归纳题。
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 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第二: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掌握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先把高考常考的120实词18虚词的意思用法先掌握起来。.。
6.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问题一、之 二、而 三、其 四、以 五、于 六、乃 七、焉 八、则 九、何 十、且 十一、若 十二、所 十三、为 十四、因 十五、与 十六、矣 十七、者 十八、乎 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②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①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②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④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⑤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二、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①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爱了而乐衷,皆丧心也。 ②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③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表示因果,相当于“因为。
所以。”。
⑤表示修饰(方式、状态) ⑥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⑦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二而日参省乎己 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4、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6、既而不久,一会儿。 三、其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②第三人称代词。
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 ③活用为第一人称。
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④指示代词,表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⑤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3、用作连词。做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 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四、以 1.介词,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介词,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3.介词,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介词,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介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 6.介词,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7.连词。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 8.承接连词。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石钟山记》)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 9.目的连词,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10.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
7. 新课标全国卷1语文文化常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 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 *** 借贷和私人借贷。
*** 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 *** 专卖货物。
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 *** 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 *** 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 *** 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
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
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径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 *** 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 人借贷相比, *** 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 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D、于文无据,原文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 *** 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 从 *** 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 *** 发行的”与原文不符,原文是“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其发行目的为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 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捎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
现代的社会借钱方式有很多种,那么古代的人要是没有钱,有哪几种借钱方式?
1. 关于法制诗句
关于法制诗句 1.关于“法制”的古诗有哪些
1.(唐) 韩愈《寄卢仝》
彼皆刺口论世事,有力未免遭驱使。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
2.(宋)苏轼《石鼓》
扫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3.(宋)陆游《秋怀》
颔须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倾稀饧。平生养气颇自许,虽老尚可吞司并。何时拥马横戈去,聊为君王护北平。
4.(宋)苏辙《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胶西前辈郑康成,千载遗风及后生。旧学诗书儒术富,兼通法律吏能精。还家彩服频为寿,得邑河壖喜有兵。民事近来多迫促,弦歌聊试武城声。
5.(宋)并叙《次韵子瞻见寄》
矫时自信力不足,从政敢谓学已优。闭门却扫谁与语,画梦时作钧天游。自从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无术。
6.(宋) 陈襄《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7.(宋)高斯得《孤愤吟上十韵》
每篇必寓忧世怀,直笔宁愁当国忤。法律森严信殊绝,对属始终无龃龉。嗟予衰老才力弱,稽首名贤晨夕慕。忧来援笔偶成章,力戒负囊毋辄露。
8.(宋)毛直方《赠督师曹将军》
泰阶煌煌色已齐,祥飙为扫蚩尤旗。幅员浩荡春台熙,不遗桴鼓惊锄犁。羽林宿卫环三陲,居安节虑忘战危。整暇自许忘其机,司马八法律以规。蒐苗狝狩凛弗违,碧油有幢俨军师。
9.(宋)梅尧臣《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
府胥喜君来,督责去暴抶。疾苦无不求,前人唯法律。昼锦荣既浮,康民美方溢。真为丈夫志,岂是名过实。
10.(宋)张镃《次韵傅景夏见赠兼简徐季益》
懒情妨勇志,闇识乖明时。昔人嗟远矣,有梦那见之。百计谐余衷,第一证以诗。合处即券钥,宁问渠为谁。端居逼仄胸,旦旦荆榛披。又如涸辙鲂,纵漾清塘陂。宗旨要领会,法律忌脱遗。
2.关于“法制教育”诗句有哪些
1.《满庭芳·立誓状外戒》
年代: 元 作者: 马钰
专烧誓状,谨发盟言。遵依国法为先。
但见男儿女子,父母如然。
水除气财酒色,弃荣华、戒断腥膻。
常清静,更谦和恭谨,无党无偏。
布素婪耽度日,饥寒后,须凭展手街前。
不得贪财诳语,诈做高贤。
常怀慎终如始,遇危难、转要心坚。
如退道,愿分身万段,永镇黄泉。
2.《送邵不疑谪邵武》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不嗟迁谪远,所惜去非迟。
国法何尝重,君恩亦已慈。
飞鸿因雨急,寒叶未霜危。
江上多新酿,肯帘亚竹篱。
3.《闻永叔出守同州寄之》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冕旒高拱元元上,左右无非唯唯臣。
独以至公持国法,岂将孤直犯龙鳞。
茱萸欲把人留楚,苜蓿方枯马入秦。
访古寻碑可销日,秋风原上足麒麟。
4.《辰州》
年代: 宋 作者: 陶弼
诏条符节古连今,王泽渐濡岂不深。
赋役未行中国法,讴歌犹带远人音。
采金户簇青莎岸,射虎兵围黄叶林。
寄语湖南滩上客,预将忠信待浮沉。
5.《自警诗》
年代: 唐 作者: 张齐贤
慎言浑不畏,忍事又何妨。
国法须遵守,人非莫举扬。
无私仍克己,直道更和光。
此个如端的,天应降吉祥。
与法制有关的句子
1、在人的潜意识里,人的性欲一直是处于压抑的状况,社会的道德法制等文明的规则使人的本能欲望时刻处于理性的控制之中。 ——弗洛伊德
2、法制就是力量。 ——撒贝宁
3、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 ——管仲
4、要自由,就必须生活在一个法制的土地上。 ——威·默里
5、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儿之。 ——欧阳修
6、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老了就踏踏实实过几年吧,别和人动心眼了。为什么少不读水浒,目无法制,从小看这个,就是培养少年犯。李逵这样的,放今天枪毙400回了。 ——袁腾飞
7、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 ——《申子》
8、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不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 ——管仲
9、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金缨
3.关于法制的古诗词
1、《长歌行》——宋代梅尧臣
富贵拘法律,贫贱畏笞榜。生既若此苦,死当一切平。
白话译文:富贵不应该拘束法律,贫贱的人,也不需要畏惧法律。人生下来就是这样的痛哭,死去也应该一样的安静平和。
2、《自尤》——宋代 苏洵
此虽法律所无奈,尚可仰首披苍旻。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犹或闻。
白话译文:这就是法律的无奈了,我依然可以抬头问苍天为什么会这样。天这么高,鬼神没有办法相信,但是后世的人们一定还是会听闻我们现在听见的话。
3、《寄卢仝》——唐代韩愈
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
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穷终始。
往年弄笔嘲同异,怪辞惊众谤不已。
近来自说寻坦途。犹上虚空跨绿駬。
白话译文:先生事业不可量,只有用法律自己纠正自己。春秋三传束高阁,独自抱着经卷彻底终结。
去年弄笔嘲笑相同,怪辞惊吓众人诽谤不停。最近,我从喜欢寻坦途。还上空中跨越绿色駬。
4、《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宋代 陈襄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
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
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
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白话译文:我爱仙居好,你多天在房。忧虑百姓极其反复无常,责备自己没有周详。
法律行为随手,《诗》、《书》坐满箱子。老来要去学,多病喜平康。
5、《秋怀》——宋代陆游
颔须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
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
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倾稀饧。
平生养气颇自许,虽老尚可吞司并。
白话译文:下巴必须在全好落寞,开始读法律亲自打榜。诉讼民满院子闹到市场,官吏文书围坐高在城。
不嫌我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倾稀糖。平时供养自己很同意,虽然我还可以吞司都。
4.关于法律的诗句
歌诗谣》之一百八十六 遵纪守法三句半
姒传双
引言
1.旧有《莫争打》一诗
时闲愤怒便引拳,
招引官方在眼前。
下狱戴枷遭责罚,
更须枉费几文钱。
2.旧有《莫应对》一诗
人来骂我逞无明,
我若还他便斗争。
听似不闻休应对,
一支莲在火中生。
3.旧有《戒争地诗》
他侵我界是无良,
我与他争未是长。
布施与他三尺地,
休夸谁弱又谁强。
5.有关“法治”的诗词有哪些
1.政理讼平法治天
作者:荣三金
原文:
执法严明善且贤,为民审案慎用权。
公私市物皆有度,政理讼平法治天。
2.法治进万家
作者:邹 宁
原文:
依法治国出奇葩,尚德崇仪遍中华。
黄钟大吕风雅颂,春风伴我进万家。
3.建设法治无锡
作者:曾寿松
原文:
尘事纷繁凭法治,洁身勤政法为先。
法规严峻齐遵守,社会和谐法治篇。
4.法治谣
作者:徐素娥
原文:
权言代法一帚销,方略为纲看今朝。
法正民安神州乐,律清国治万民昭。
5.依法治国万年春 三首
作者:蔡棣华
原文:
改革开创新局面,国富民强巨龙腾。
建功立业须依法,无限前程旭日升。
社会和谐万象新,城乡锦绣四时春。
龙腾虎跃千帆疾,法制护航功业存。
创业艰辛守业难,红旗不倒国方安。
遵循法度金汤固,华夏腾飞日可攀。
6.咏法治
作者:毛明强
原文:
常观古与今,秩序法中寻。
国治商鞅令,家和琴瑟音。
时时依律则,处处得民心。
法治新城市,和谐胜万金。
7.沁园春·吟无锡赞法治
作者:吴彩虹
无锡风光,千顷烟波,万户厂商。望波涛浩渺,连通皖浙;产销畅旺,跨越洲洋。汽艇游湖,灵山礼佛,品茗泉边兴味长。清宁夜,看市容璀璨,满目琳琅。 城乡如此辉煌,幸法治英雄日夜忙。有人民法院,公平正义;公安民警,守岗巡防。检察司法,纠纷化解,天网恢恢狐鼠慌。吟无锡,正千帆竞发,追向朝阳。
8.记《无锡普法》杂志
作者:冯荣兴
原文:清明盛世究原因,法治领先由此生。
铜表始终规天地,恩威到底不由人。
从来治国凭圭臬,毕竟安邦靠经纶。
法海迷航谁指引?当代韦陀点迷津。
6.关于法治的 诗句
西周 亲亲尊尊行五礼,(亲其所亲,尊其所尊;五礼:吉凶礼宾嘉) 质牛剂器贷傅别。
(买卖:牛、奴隶称为质,器具等称为剂;借贷关系:傅别) 六礼七出三不去,(婚姻六礼;休妻制度) 立嫡以长不以贤。(嫡长子继承制) 听讼断狱表刑礼,(民刑区分;德主刑辅,出礼入刑,相为表里) 辞色气耳目真伪。
(五听) 官来伙反内惟过,(五过) 群臣官吏刺国人。(司法三刺) 春秋战国 郑铸刑书晋铸鼎,(名称不同,也有先后,但都在鼎上铸) 邓析私杀用竹刑。
(邓析私写竹刑,被王杀之,但用其竹刑,讽刺) 盗贼网捕魏杂具,(魏国李悝做法经六章) 商鞅律改法治秦。(秦改法为律,有内涵) 轻罪重刑法经论,(重刑原则) 六禁杂典具总则。
(六禁规定在“杂”章;“具”为总则,具其加减) 强秦励耕军功奖,(井田制、军功等制度强国) 废卿郡县奸诬连。(削弱地方权力,建立县亭制,诬告反坐,株连制度) 汉 上请恤刑相首匿,(上请制度;亲亲得相首匿:汉宣帝) 缇萦上文废肉刑。
(文:指汉文帝;废肉刑是“虽有减刑之名,却有杀戮之实”) 春秋决狱心定罪,(春秋决狱的宗旨是:以心定罪) 秋冬行刑应天人。(秋东时节,天地肃杀,好日子,以后就有了“秋审”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魏八议,(曹魏) 南陈北魏官当始。
(官当在两个地方开始:南朝陈国和北朝魏国,不是三国的曹魏) 齐重罪,(重罪十条) 晋齐五服以制罪。(晋律北齐,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相犯者远近高低各不同) 北魏死刑需复奏,(死刑复核) 南北宣布废宫刑。
(法律宣布废,但后世还有) 北魏胡刑鞭与杖,(胡人之刑:鞭与杖) 齐律启后又承前。(齐律地位很高,但说隋律有承前启后也是正确的) 隋 隋文炀帝开皇律,莫要十罪要十恶。
商周黥劓剕宫辟,(旧五刑) 更得笞杖徒流死。(新五刑) 唐 高祖建唐显武德,(唐高祖夺天下,作《武德律》) 贞观作律加役流。
(贞观之治) 永徽高宗唐疏议,(高宗年代作永微疏议,史称唐疏议,) 刑统汇编政六典。(刑法汇编;行政法典) 公罪私罪吏忧喜,(公罪轻私罪重,官吏两为难) 未举自首揭自新。
(自首和自新的界限) 类推以明举轻重,(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赃杀保辜化外人。(六赃;六杀;保辜;化外人) 宋 编敕破律宋刑统,(皇权当道,一人说了算) 折杖配役常凌迟。
(但《宋刑统》没有正式规定“凌迟”) 契约细分买典借,(商事发达) 室女分承准妻离。(女人地位提高:在室女可以继承;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出离婚) 翻异别勘另审诉,(注意操作方式) 证据勘验原被举。
(讲究证据调查;举证责任明确) 南宋庆元凌迟定,(凌迟源于五代西辽) 立命继子与绝女。(夫亡而妻在,立继从妻,称立继,夫妻俱亡,立继从其尊长,称命继;女子和继子有继承权,但分在室女和出嫁女时候各人继承比例不同) 明 明刑弼教朱大诰,(大诰只在朱元璋时代用,明刑弼教是对刑罚理学角度另一种解释) 大明会典学六唐。
(行政法) 重轻两极卫廷杖,(标榜新意,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卫”是间谍;廷杖让老臣颜面何存?借口奸党充军刑。(奸党:是为皇帝任意杀戮功臣提供法律依据;充军是流刑以外增加) 清 大清律例集大成,(封建法律的大成者) 事成条则例统称。
(法律形式:事例、成例、条例、则例) 大清会典仿明政,(行政法) 文字无狱类大逆。(虽无“文字罪”,但将其视为“大逆”) 晚清 现行刑律渡新律,(清楚哪个是过度性的) 首创商律和民草。
司法行政始离异,钦定宪纲挽残局。民国 临时约法史宪件,(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天坛宪草限袁贼。
(孙文限制袁世凯的法律手段:共和制) 奈何约法复辟帝,(袁世凯也作约法扫除障碍) 贿选宪法正式行。(曹琨贿赂当选,正式实行宪法) 明清会审制度 (明) 重案朝审五大宦,九卿圆审翻供皇 (清) 京师热,笞杖快决好空牢,(笞杖等轻刑集中复核,能放则放) 清秋爽,斩绞监侯死复审,(地方上报死刑(斩绞监侯)的复审) 霜降朝,刑部嫌重附京侯。
(1、刑部判决重的;2京师附近斩绞监侯的复审)。
7.关于法律的诗句有哪些
1、
《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胶西前辈郑康成,千载遗风及后生。
旧学诗书儒术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还家彩服频为寿,得邑河壖喜有兵。
民事近来多迫促,弦歌聊试武城声。
2、
《送师道弟守德庆》
年代: 宋 作者: 陈宓
乃父高皇侍从臣,汝今潜邸牧疲民。
天低日近偏临照,士旷人稀费抚循。
得暇诗书休释手,先公法律自治身。
舟来勿寄南方物,只寄平反惬老亲。
3、
《咏史上·宣帝》
年代: 宋 作者: 陈普
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
4、
《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襄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
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
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
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5、
《次韵黄簿》
年代: 宋 作者: 陈造
先生不著惠文冠,须信论才当价难。
法律剡章真未尽,盍言粹学辈豪韩。
6、
《新作南门》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于公决狱多阴功,自知有子当三公,
高作里门车马通。定国精明有父风,
饮酒一石耳目聪。汉家宰相仍侯封,
左右中兴始且终。我家读书自我翁,
耻言法律羞丘戎。中年出入黄门中,
智巧不足称愚忠,虽云寡过亦无功。
不忮不求心粗空,举世知我惟天工。
恃此知不累儿童,作门不庳亦不隆。
陋巷正与颜生同,势家笑唾傥见容。
8.有关法律的诗词
1、惟用法律自绳己
唐
韩愈
《寄卢仝》
2、法律存
***
《唐受命谶》
3、扫除诗书诵法律
宋
苏轼
《石鼓》
4、始读法律亲笞榜
宋
陆游
《秋怀》
5、自従四方多法律
宋
苏辙
《次韵子瞻见寄》
6、兼通法律吏能精
宋
苏辙
《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7、自从四方多法律
宋
并叙
《次韵子瞻见寄》
8、先公法律自治身
宋
陈宓
《送师道弟守德庆》
9、不将法律作春秋
宋
陈普
《咏史上·宣帝》
10、法律行随手
宋
陈襄
《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11、法律剡章真未尽
宋
陈造
《次韵黄簿》
12、法律森严信殊绝
宋
高斯得
《孤愤吟上十韵》
13、法律渗商君
宋
何梦桂
《和夹谷书隐先生寄题蛟峰石峡书院三十韵》
14、司马八法律以规
宋
毛直方
《赠督师曹将军》
15、富贵拘法律
宋
梅尧臣
《长歌行》
16、前人唯法律
宋
梅尧臣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
17、此虽法律所无奈
宋
苏洵
《自尤》
18、耻言法律羞丘戎
宋
苏辙
《新作南门》
19、法律忌脱遗
宋
张镃
《次韵傅景夏见赠兼简徐季益》
20、且说高王宽法律
宋
郑刚中
《楼枢蜜过华山浩然有念古慕希夷之心谨用韵作》
21、法律底须存八议
明
龚诩
《甲戌乡中民情长句寄彦文布政》
9.关于法律的诗
1、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
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
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
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2、赠督师曹将军
泰阶煌煌色已齐,祥飙为扫蚩尤旗。
幅员浩荡春台熙,不遗桴鼓惊锄犁。
羽林宿卫环三陲,居安节虑忘战危。
整暇自许忘其机,司马八法律以规。
3、咏史上·宣帝
不将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数国囚。
莫道汉家杂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4、秋怀
[宋] 陆游
少时本愿守坟墓,读书射猎毕此生。
断蓬遇风不自觉,偶入戎幙从西征。
朝看十万阅武罢,暮驰三百巡边行。
马蹄度陇雹声急,士甲照日波光明。
兴怀徒寄广武叹,薄福不挂云台名。
颔须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
5、次韵子瞻见寄
[宋] 苏辙
我将西归老故丘,长江欲济无行舟。
宦游已如马受轭,衰病拟学龟藏头。
三年学舍百不与,糜费廪粟常惭羞。
矫时自信力不足,従政敢谓学已优。
闭门却扫谁与语,昼梦时作钧天游。
自従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无术。
扩展资料:
1.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没有任何行为比起法官的徇私枉法对一个社会更为有害的了.司法的腐败,既使是局部腐败,也是对正义的源头活水的玷污.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大前提.每一个人都不可以成为自己事务的法官.在由意志而不是由法律行使统治的地方没有正义可言.程序决定了法治与恣意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美道格拉斯
2. 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德马克思
10.有关“法制”的古诗词有哪些
有关“法制”的古诗词有1.《石桥歌》年代: 宋 作者: 张伯端吾家本住石桥北,山镇水关森古木。
桥下涧水彻昆仑,山下有泉香馥郁。吾居山内实堪夸,遍地均栽不谢花。
山北穴中藏猛虎,出窟哮吼生风霞。山南潭底隐蛟龙,腾云降雨山蒙蒙。
二兽相逢闹一场,玄味隐伏皆真祥。景堪美,吾暗喜,自斟自酌醺醺醉。
醉弹一曲无弦琴,琴里声声教仔细。可煞醉后没人知,昏昏默默恰如痴。
仰观造化工夫妙,日还西出月东归。天是地,地是天,反覆阴阳合自然。
识得五行颠倒处,指日升霞归洞天。黄金屋,白玉椽,玉女金童日侍前。
南辰北斗分明布,森罗万象现无边。无昼夜,要绵绵,聚散周天火候全。
若问金丹端的处,寻师指破水中铅。木生火,金生水,水火须分前后队。
要辨浮沉识主宾,铅银砂汞方交会。有刚柔,莫逸意,知足常足归本位。
万神齐贺太平年,恁时国富民欢喜。此个事,好推理,同道之人知此义。
后来一辈学修真,只说存养并行气。在眼前,甚容易,得服之人妙难比。
先且去病更延年,用火烹煎变阳体。学道人,去思已,休问旁门小法制。
只知目下哄得人,不觉自身暗憔悴。劝后学,须猛絷,莫徒抛家住他地。
妙道不离自家身,岂在千山并万水。莫因循,自贪鄙,火急寻师觅玄旨。
在生若不学修行,未必来生甚胎里。既有心,要终始,人生大事惟生死。
皇天若负道心人,令我三涂为下鬼。2.《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鲜不嗜酒》年代: 宋 作者: 胡寅美禄无过酒,星泉奠两仪。
端由皆作圣,意趣少人知。肇命惟元祀,迎春祝寿祺。
功深资药石,力厚起疲赢。若羡千钟美,休嫌九酝迟。
忘情惟大禹,无量乃宣尼。抔饮觞初滥,留连祸始基。
先王防以礼,后世利其资。默识人情异,参稽俗羽移。
放怀无事矣,问口纵言之。惑溺终长夜,奢残竟作池。
包茅齐服楚,奏鼓胤征羲。大泽斩蛇后,当炉折券时。
彭城正高会,睢水已填尸。谪去忧占鵩,归来喜受厘。
瓶盆感田父,哺餟念湘累。壑谷中宵问,糟丘一篑亏。
怒排樊哙盾,吐卧允之颐。击帻笼钱凤,争权杀魏其。
脱靴惭力士,飞燕忤杨妃。司隶要殊切,虞人猎已驰。
魏文敦信义,王猛用钤锤。有客言虽吃,何人字识奇。
裸身荒已甚,涤器事还卑。软饱深形颂,醒狂屈受讥。
虽将齐物我,亦合悼功缌。渭朋歌初阕,高阳伴蚤稀。
湖船回太白,水殿燕西施。薤露停杯唱,鲸鱼入海骑。
缅怀七子会,怅望八仙期。潇洒斜川影,风流曲水湄。
日斜休百拜,罍耻便三辞。头上巾频漉,腰间锸自随。
谅难操北斗,且复坐东篱。西海桃垂实,南山豆落萁。
无违商士诰,宜葺杜康祠。李脱朱温阱,刘为石勒縻。
死生当有在,王伯岂由斯。五斗酲方解,三人影对嬉。
高谈倾坐听,痛饮亦吾师。责味曾围鲁,提筒更忆郫。
安能洗晏粉,聊复涨黄陂。章子以孝显,酆舒因俊危。
夫妻不成属,父母或贻罹。讵比华茵污,宁虞窟室隳。
壁悬疑角影,车载号鸱夷。口不挂臧否,醯犹和薄醨。
立苗讽锄恶,种秫待充饥。雨落香檀注,春融绿髓脂。
云轻浮蚁子,金嫩写鹅儿。滴滴葡萄颗,涵涵鹦鹉卮。
胸吞九云梦。笔走万蛟螭。
风月江山好,宾朋笑语宜。绣帘初静卷,银烛已高垂。
俨雅神仙坐,纷罗水陆奇。色深迷琥珀,光溢艳琉璃。
绿笛翻罗袖,红潮上玉肌。献酬俱缱绻,沾洽尽融怡。
不问檐花落,惟愁画角吹。初筵何抑抑,屡舞忽僛僛。
寒食梨花发,重阳菊蕊披。龙山犹可想,洛浦尚能追。
月满倚琼树,雨余攀柳枝。高飞鸿鹄远,左手蟹螯持。
贤圣分清浊,青齐辨等衰。市沽难共食,家酿恐成私。
算爵商壶矢,忘杯泥夹棋。资深酣道韵,端的露天倪。
翠竹沉云色,酴醾浸玉蕤。过咽输浩渺,赴吻重涟漪。
卷尽青荷叶,颠飘白接篱。野畦供鼓吹,幽鸟奏埙篪。
但看朱成碧,那知玉作瓷。长瓶卧荒草,山郭飐青旗。
目井欣投辖,窥门怅絷骊。提壶留客住,杜宇劝人归。
碧嶂下红日,飞霜点黑髭。邴原良自苦,毕卓未为痴。
处士林泉适,骚人景物悲。放臣离国恨,迁客去乡思。
须藉杯中物,聊舒镜里眉。暂时浇磊磈,到处吐虹霓。
但戒零霜露,无劳洒涕洟。从教禁纲密,莫遣醉乡迷。
为沃尘生肺,应防水尅脾。破除闲病恼,断送老头皮。
埋玉空烦酹,挥金莫计赀。三行何法制,五齐孰官司。
喜怒或交作,阴阳因并毗。达人眇天地,曲士谨毫厘。
夜汲文园井,朝餐大谷梨。渴心便渌醑,大户怕甘酏。
滋味将何比,经纶倘在兹。一尊常准拟,三顷要耘治。
吾道久榛莽,世途多虎貔。黄封忆内酝,絺绣念宗彝。
傅说膺新命,曹参守旧规。群生思覆护,寰海厌浇漓。
倘负膏肓疾,须凭国手医。欲传方汉者,把盏咏吾诗。
3.《题盐仓壁》年代: 宋 作者: 葛立方破贼须缗钱,箕敛困郡县。孰若严矩矱,溟海恣煎炼。
僚寀课惰勤,息入计亏羡。连艘走群商,金帛委神甸。
小人堪底用,吏鞅縻卑贱。怪来符似火,法制适中变。
省览几牛腰,十日了未遍。凫行摘纸尾,挥扫同掣电。
盈车笔摧颖,溢匣印销篆。壮士缚朱墨,食废枕弗奠。
忍饥危肠吼,失睡两眼眩。我本丘壑姿,素乏封侯面。
胡为浪自苦,刚作五斗恋。会当还此笏,归云送苍弁。
4.《送许希元尉德清》年代: 宋 作者: 陈深士生天壤内,所抱者奇气。当观人品高,岂尚名爵贵。
子真第一流,。
梦见考古诗的预兆
现代社会中如果人们需要借钱的时候会有很多种选择,可以去银行贷款,可以用信用卡或者花呗提前支付,那古代人如果需要借钱的话该怎么办?
第一种方式是古代人缺钱的时候会给熟悉的朋友写信来借钱,在借钱的时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说自己的难处,告知对方自己的需求,并且许诺自己什么时候可以还钱等等,期待对方的回复,基本上都是按这个套路来。
第二种方式是可以去当铺进行典当,有时候缺钱的时候可以把自己身上值钱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钱,汉代就有记载当时司马相如把自己的袍子当了换钱买酒喝,等有钱了再把东西赎回来。但是这种方式,虽然比较便利,也存在着弊端,比如生活周转不开的时候,为了生存,会把很重要的东西拿去当了,想着以后赎回来,但是物价会变,等想要赎回来的时候,却发现价格非常高,或者有人已经把你的东西买走了,又或者当铺的老板跑路了等等。
第三种方式是可以去钱庄借钱,不过古代的钱庄可以说是一种信用机构,但是多数都是针对有钱人设立的,一般普通人因为没有偿还能力,自然不可能借到钱,或者有那种地下钱庄也会提供这样的服务,但是总体来说有一定的风险,毕竟如果到期还不了,可能会被追债,甚至于被威胁。所以整体来讲古人就是这几种借钱方式。
高考理科生语文文言文所需要知道的字的解析~
1、梦见考古诗的预兆
由努力至成功,向上发展,诸志易成,百事安泰,身心健康,得享长寿富荣,但因火力过大,提防火灾或烫伤之险,若无凶数,则可免忧虑。大吉昌
吉凶指数:84(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考古诗的宜忌「宜」宜夜读,宜穿格子衬衫,宜猜谜。
「忌」忌给妈妈打电话,忌去公园,忌做家务。
3、梦见考古诗是什么意思梦见古诗词,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财位在西南方向,桃花位在正北方向,幸运数字是9,开运食物是饼干。
怀孕的人梦见古诗,预示可望生女,秋占生男。
出行的人梦见不会默写古诗,建议延期几天再出行。
怀孕的人梦见儿童古诗,预示生女,冬占生男,恐难保。
恋爱中的人梦见诵读古诗词,说明只要互相信任,婚姻可成。秋季有喜庆。
出行的人梦见考古诗,建议不外出为妙。
怀孕的人梦见用毛笔抄录古诗,预示生男,夏月生女,饮食小心。
梦见老师叫我背古诗,报恩的一天。今天的你往往会因为别人曾经对你的情意,而伸出援助之手呢!而且这种回报往往是不计报酬,也不顾及自己的损失的。但是你这样付出的结果,却未必能让对方满意,反而觉得你的牺牲是理所当然的。关系越密切的人,尤其是亲戚朋友,越要留心这一点。
梦见用毛笔抄录古诗,有自我折磨倾向的一天!今天你往往是默默地为别人做事,却不想让别人明了你的苦心。清楚你的人觉得你辛苦,但是你却因此而乐在其中。身体状况偏弱,以往欠下的健康债今天会出来作祟,你要小心消化系统犯病,清淡的饮食比较合适。
梦见朋友的古诗,金钱上的借贷关系将引发紧张情势的暗示。欠钱的人能够还得出钱就赶紧还一还,没钱还,那就避一避风头吧。当然自己向别人借钱更是能免则免。同样的,有关借贷方面合约的签订、谈判延期为宜。而这两天还有些注意力散漫的倾向,文件在书写、填表的时候应该更小心重复审核後再提出。
梦见优美古诗词,团队精神是成功的关键,别太坚持己见。朋友邀约不断,不但玩得十分尽兴,也让你从中认识不少新对象!你的开支也不少,光是联络的电话账单,就颇为惊人!有很多事情要联络,及早开始进行。
怀孕的人梦见朗读古诗文,预示生男,夏占生女,勿过劳累。
梦见儿童,代表你的心灵需求,表示你想要回归单纯的状态与生活,而儿童也是不成熟的象征,如果你目前正处于窘境时,就应该回到原点去想清楚,或者要从头细细思量,才能把事情顺利解决。
梦见古诗词,这几天是个事故多发的几天,可能使计划中断或是发生突然变更。你会有点想逃离自己所处的环境,看似平常的形势会突然变得火爆,可能与人发生身体上的冲撞,或是遇见军警一类的人。共有财产或赡养费、遗产、税务等方面会产生纠纷。汽车容易出现故障,小心不要冲动的做出可能带来潜在危害的决定。当心由于人群拥挤而发生灾难。
梦见古诗,今天你将从你接收到的消息中获得力量,可以对未完成的工作/学业进行收尾,说服他人赞同你的意见,进行研究和调查,制定增强体质或改进膳食的计划。今天适合研究神秘事物,发表你对过去事物的看法,或是与人进行秘密会谈。不过,需要注意你与人谈论的话题,以免自己的秘密被泄露。你会有些偏执,也可能被卷入一些互不相让的场面之中。
本命年的人梦见儿童古诗,意味着坚定信心可获财利,勿信谣言。
本命年的人梦见朋友的古诗,意味着有惊无险,外出小人,远行少去,诸事宜退守。
本命年的人梦见考古诗,意味着年初防火、秋冬顺利如意。
恋爱中的人梦见考古诗,说明年纪女大于男,经一场风波之后才有结局。
梦见不会默写古诗,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1,桃花位在西南方向,财位在西北方向,吉祥色彩是紫色,开运食物是梨。
高考前借钱给别人好吗
重点难点梳理
1.考点诠释
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就是指在浅易的古代诗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文章中比较重要。“在文中的含义”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考试中涉及较多的就是这几类词,偶尔也会考到副词、代词。文言实词考查范围主要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
2.考查重点、难点
试题所选的古诗文材料一般都来自课外,但是所考查的实词却离不开课本,往往是平时学习中经常接触的、比较重要的实词,且往往是常见实词的不常见义项。从2007、2008两年高考所考的实词来看,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也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词,体现了高考的“试题在课外,知识点在课内”的特点。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间有主观题。难点主要有:难以辨别的一词多义,容易混淆的古今异义词,不易看出意义临时变化的词类活用。由于文言实词的多义性,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由课内向课外的知识迁移能力。
金题透视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
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
解析该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从所选的几个词来看,均为“常见”。A项“檄”作为名词,当“文告、文书”解,古文中比比皆是,“檄文”更是我们所熟悉的词,而其作为动词解释的时候却不太常见。该题正是从这个角度设题,“檄”在这里做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其实,如果读过《儒林外史》,“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一句中的“檄”就是“用檄文征召、声讨”意思。还有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中“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顾终不成”也是这个意思。其余几句,“喻”当“开导”讲,同“谕”,有“晓谕”一词佐证;“稽”当“查考”讲,有“稽查”一词佐证;“杜”当“制止”讲,有“杜绝”一词佐证,再根据上下文词义推断可知,这几项的解释均正确。
答案A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8年高考山东卷)
A.隐蓄甘脆饵诚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
解析联系A中的“饵”在句中是名词作动词,“饵”作名词“饵料”常用,但在此句中,作名词解释不通,结合语境推断,可知这个解释是准确的。B中“值”是“逢着”、“遇到”,如:“值河间岁试。”(诸葛亮《出师表》)我们现在还常说“正值……时候”。结合语境可知这个解释也是准确的。C中的“恶”读“wù”,是疑问词,一般作“哪里”、“怎么”用。从原句看,诚是反问,加强语气,对“讷体弱却多樵”的惊讶,“恶”作“不”解释显然是望文生义。D中的“颐”有两个意思,“脸颊”和“保养”,如“颐指气使”、“颐养天年”,根据语境很容易判断只能做名词“脸颊”解释。
答案C
难点攻略
文言文实词是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从近几年所考实词看,绝大多数出自课本,所以,熟练掌握120个常用的文言实词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实词中,又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多义实词古今差别大的义项。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常见的推断方法有:
1.语法推断法。即考查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I“部使者檄刚抚定”中“檄”所在位置应该是动词,因此可以推断解释为“文告”是错误的。再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吾用休,社稷计耳”中的“计”应该作动词谓语使用,意思是“为……考虑”,而后面的解释为“计策”,可以推知是错误的。
2.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如2008年高考江西卷中“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一句,为“不是没有……,而是没有……”的句式,下句的“令名”是“美好的名声”,根据“名利双收”的意思,可以推知上句中的“贿”为“利”之意,这也是“贿”一词的本义,而选项中解释为“贿赂”显然是错误的。再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中“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一句,“穷、乏”意思相近,可以推知“周、振”意思也相近,均为“救济”之意,显然,选项中解释为“振作”是错误的。
3.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个义项,然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的义项只有一个,因此,我们要善于将实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如2008年高考福建卷中“子何绝我之暴也”一句,如脱离语境,“暴”译为“暴躁”也可讲通,如“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中的“暴”就是这个意思。但我们结合上文“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这一语境知道,越石父因为晏子没有以礼待己,怒而请绝,晏子感到非常突然,才有此问的。再联系我们熟知的“暴病”、“暴富”等常见词义可知,此处“暴”为“突然”之意,整句话的意思是“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
4.联想推断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想想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可联系课文对应文句相应迁移。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中“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一句,熟悉课文《六国论》的同学马上就会想到“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字,意为“保全”,选项解释为“灭亡”显然是错误的。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词,可以联想双音词来推断,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I中“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中的“稽”可以联想“稽查”一词,为“查考”之意;“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中的“杜”可以联想“杜绝”一词,为“制止”之意。另外,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休复执论”中的“执”可以联想成语“各执一词”,为“坚持”之意,2008年高考山东卷“汗交颐不少休”中的“颐”可以联想成语“大快朵颐”,为“脸颊”之意。
总之,要做好文言阅读里的实词题,积累是基础,在有一定量积累的前提下,再懂得运用一些方法,才可以有备无患。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瞻前顾后,从语境出发,兼顾几种方法,相信你的文言文阅读会取得好成绩。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同“避”,躲避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同“影”
C.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伐:讨伐,征伐
D.真黄山绝胜处胜:优美的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宠辱:偏义复词,屈辱
B.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报告
C.齐师败绩,公将驰之驰:追逐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3.写出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2)亦不敢服垢弊以干名()
(3)求,无乃尔是过与()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得”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写出下列句中“得”的意思。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未得与项羽相见()
(4)吾得兄事之()
(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10)此言得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刘康祖,彭城吕人也,世居京口。父虔之,轻财好施,位江夏相。康祖便弓马,膂力绝人,以浮荡蒱酒为事。每犯法为郡县所录,辄越屋逾墙,莫之能禽。夜入人家,为有司所围,突围去,莫敢追,因夜还京口,半夕便至。明旦守门诣府州要职,俄而建康移书录之,府州执事者并证康祖其夕在京口,遂得无恙。前后屡被纠劾,文帝以勋臣子每原贷之。后袭封拜员外郎,再坐蒱戏,免官。孝武为豫州刺史,镇历阳,以康祖为征虏中兵参军。既被委任,折节自修。历南平王铄安蛮府司马。
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亲率大众攻围汝南,文帝遣诸军救援,康祖总统为前驱。次新蔡,攻破魏军,去悬瓠四十里。太武烧营而还。转左军将军。文帝欲大举北侵,康祖以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不许。其年秋,萧斌、王玄谟、沈庆之等入河,康祖率豫州军出许、洛。玄谟等败归,南平王铄在寿阳,上虑为魏所围,召康祖速反。康祖回军,未至寿阳数十里,会魏永昌王以长安之众八万骑,与康祖相及于尉武。康祖有八千人,乃结车营而进。魏军四面来攻,众分为三,且休且战。康祖率厉将士,无不一当百,魏军死者太半,流血没踝。矢中头而死,于是大败,举营沦覆,免者裁数十人。魏人传康祖首示彭城,面如生。赠益州刺史,谥曰壮。
康祖伯父简之,有志干,为宋武帝所知。帝将谋兴复,收集才力之士,尝再造简之,会有客,不得言。简之悟其意,谓虔之曰:“刘下邳再来,必当有意。既不得语,汝可试往见之。”及虔之至,武帝已克京口。虔之即投义。简之闻之,杀耕牛,会众以赴之。
(选自《南史》卷十七列传第七)
5.对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以勋臣子每原贷之贷:宽赦
B.次新蔡,攻破魏军次:驻扎
C.上虑为魏所围虑:担忧
D.为宋武帝所知知:认识
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每犯法为郡县所录录:记录
B.明旦守门诣府州要职诣:拜访
C.康祖率厉将士厉:激励
D.去悬瓠四十里去:到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召康祖速反B.莫之能禽
C.魏军死者太半D.免者裁数十人
8.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遂得无恙B.折节自修。
C.康祖总统为前驱D.收集才力之士
9.“会”字的解释,一般有“①相会、会晤,②必然、一定,③恰巧、正好,④会集、会合”几种解释,请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入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中。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D.长风破浪会有时。()
E.会魏永昌王以长安之众八万骑。()
F.会有客,不得言。()
G.杀耕牛,会众以赴之。()
H.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答案)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所选例句均为经典篇目中的句子,设计本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重视经典文言文篇目,熟悉文中句子以及实词的用法。A、B、D三项均为正确解释,C项的“伐”与“此”呼应,在这里释为动词不通,应为名词“功业”。2.本题考查目的同上题一样。A项考查对偏义复词的理解,课文中这类词很多,《孔雀东南飞》中就不少,如“作息”、“公姥”、“父兄”、“弟兄”等,这类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意义虚化。不过,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由这类方法构成的词都是偏义复词,“宠辱”在这里有“受宠和受辱”双重含义;B项根据原文信息可以得知,是司马迁对朋友的寒暄客气之词,朋友来信询问,释为“回答”才准确;C项释为“追逐”并不多见,但在此处是准确的;D项“速”用的是不常用义项“招致”,释为“加速”也是错误的。答案:C。3.此类题型高考中也有出现,让学生自己填写文言实词的意思,难度比单选题更大些,但是,只要我们平时关注课本,熟悉文本内容,是不难填写的。答案:(1)送信的人;(2)求取;(3)责备;(4)停止。4.此题考查学生对多义词词义的掌握情况,只要熟悉原文,不难作出准确解答。答案:(1)得到,获得;(2)心得,收获;(3)能够;(4)应该;(5)通“德”,感恩;(6)与“无”连用表示疑问,莫非;(7)得意;(8)具备;(9)融洽;(10)对、合适。5.本题考查的文言实词均常见,A项“贷”常用义项为“借贷”,如“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但是用在这里解释不通,联系“原”的意思,结合“严惩不贷”中“贷”的义项,可以推断此处为“宽赦”之意。B项“次”为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但是其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在文言文中却很常用,从语境分析,这个用法是正确的。C项“虑”是个形声字,与“心”有关,本义就是“思虑、谋划”之意,如果熟悉成语“不足为虑”的意思,也可以推知此项解释为正确。剩下的D项,“知”,常用义项是“知道”,又引申为“认识”、“了解”、“赏识”之意,从原文语境分析,释为“认识”显然不够,应该是“知遇”才对,所以,D项应释为“赏识”。答案:D。6.本题考查的文言实词也比较常见。A项根据后文“辄越屋逾墙,莫之能禽”的语境可以分析出,这里是用的“录”的另一个义项“拘捕”;B项中守门人到州府是去汇报情况,释为“拜访”也不准确,应为“前往”;C项“厉”当同“励”,释为“激励”符合语境;类似D项的句式在学过的课文中见过不少,应释为“距离”。7.本题考查的几个通假字非常常见,“反”通“返”;“禽”通“擒”;“裁”通“才”。只要认清迷惑项C项中“太半”的“太”不是“大”的通假,即可作出正确判断。8.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掌握情况,结合原文,结合这些词的今义,稍微分析即可作出正确选择。A项“无恙”一词古义和今义均为“平安无事”之意,今义其实是古义的沿用;B项“自修”在终身教育的今天,非常常见,是“自学”之意,文中意为“修身自励”;C项应当没有悬念,文中意为“总管统领”,今义为“一国首脑”;D项“收集”古义为“使聚集在一起”,从字面理解似乎讲得通,但是,今天的“收集”对象专指物。文中意为“收罗交结”。答案:A。9.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对一词多义的把握,根据义项和例句,综合分析,不难作出选择。答案:A.④,B.②,C.④,D.②,E.③,F.③,G.④,H.①。
不好。在借钱给别人之前,应该谨慎考虑各种因素,借钱给别人可能导致自己的经济困难、精力分散或无法专心备考,这样的决定不利于自己的高考表现和结果,应在慎重评估自身情况和借贷条件后做出决策,确保自己的高考准备和机会不受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