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趋势 教育趋势
2020年兴和县一中高一招生_兴和高考时间
tamoadmin 2024-05-28 人已围观
简介1.官方回应被分配工作23年未接上班通知,这是怎么回事?2.内蒙古女子中专毕业被分配工作,但等了23年也没通知,有何隐情?3.2022乌兰察布高考人数4.孙德民的人物生平5.23年前被分配工作至今未等到通知,具体是什么原因?用艰苦造的句子有以下这些:1.高考的日子,虽然艰苦,却很值得;高考的日子,虽然难熬,却很期待;高考的日子,虽然紧张,却很充实。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相信自己,大学校门为你敞开。2
1.官方回应被分配工作23年未接上班通知,这是怎么回事?
2.内蒙古女子中专毕业被分配工作,但等了23年也没通知,有何隐情?
3.2022乌兰察布高考人数
4.孙德民的人物生平
5.23年前被分配工作至今未等到通知,具体是什么原因?
用艰苦造的句子有以下这些:
1.高考的日子,虽然艰苦,却很值得;高考的日子,虽然难熬,却很期待;高考的日子,虽然紧张,却很充实。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相信自己,大学校门为你敞开。
2.只有培养孩子从小认识劳动的价值,着力培养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富有开拓精神,才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工程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创业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是一种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是一种心胸宽广,止于至善的人文精神。
4.上世纪建国初期,家住乌兰察布盟兴和县农村的人们生活十分艰苦,冬季取暖没有大炭火炉,而凭的是火盆、泥炉、苫房柴。
5.辛勤的付出即将迎来收获,艰苦的努力即将化为硕果,灿烂的奖牌上闪耀着快乐,沸腾的运动场见证着拼搏。精彩奥运,共同期待,一起祝愿。
6.任何天才,不经过艰苦不断的劳动,不经过最使空想家头疼和懊恼的最初纯物质和机械的劳动,就无法精通任何种类的艺术。别林斯基
7.我们应该尊重农民工,他们工作环境艰苦?;我们应该尊重农民工,他们受风吹日晒;我们应该尊重农民工,他们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8.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具,应有尽有。
官方回应被分配工作23年未接上班通知,这是怎么回事?
七月升学宴主持词开场白
主持词是主持人在台上表演的灵魂之所在。在一步步向前发展的社会中,各种场合可能都需要主持人,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月升学宴主持词开场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月升学宴主持词开场白1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中午好!
7月,理想赤诚、热爱挚烈,7月,阳光灿烂、收获喜悦,在x月x日农历x月x日这一六六大顺的良辰吉日,我非常荣幸地受我的同事x主任和他的妻子x女士的委托,为其爱女佳佳升学答谢宴会主持简短的仪式,首先让我代表他们夫妇二人及其爱女向今天光临的各位来宾及亲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让我介绍一下今天的主人公。站在前面的这位聪明可爱、亭亭玉立的女孩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xx同学。站在她身边的是x的父亲x先生和母亲xx。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到黄沙始见金。xx同学曾就读于口前xx、xx十中、xx实验高中,在家里,她是听话乖巧的好孩子,在学校她是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好学生,特别是在音乐方面,她更是天赋异禀,才情卓越,现已通过手风琴十级。经过十余载的寒窗苦读,勤奋学习,在今年的高考中,xx以全省前六名的成绩考取了xx音乐系。我想此时此刻最为高兴和激动的一定是他的父母,他们一定有千言万语需要表达,我们有请x的x父亲xx先生答谢讲话,
好,感谢xx先生情真意切的答谢词,现在请大家斟满酒,共同举杯,把我们美好的祝福都浓缩在这杯美酒中,让我们共同品尝这生活的美好,尽情尽兴,不醉不归。我宣布,佳佳同学的升学宴会正式开始!
谢谢!
七月升学宴主持词开场白2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中午好!
这是一个满怀喜悦、收获成功的季节,这是一个播种希望、描绘锦绣的季节。在这令人高兴的时刻,我们汇聚一堂,共同庆祝xx同学在今年的高考中金榜题名。大家能够在百忙中、在炎炎酷暑里前来祝贺,你们的到来增加了今天的喜庆气氛。在此,请允许我代表xx的父母及其本人向今天所有的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xx同学经过十余载的.寒窗苦读,考取了自己理想的学校。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
xx同学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是她辛勤汗水的结晶。此时此刻,xx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她的父母和大家说,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xx同学发表金榜题名之后的肺腑感言!
x同x学的成功离不开父母多年的精心养育。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位父母的共同心愿。看着自己的爱子即将步入大学殿堂,此时此刻他们的心中一定是美不胜收。父母为了儿女,早起晚归,辛勤地付出。虽然自己在一天天慢慢地变老,但最高兴的就是看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一点点地成熟,一次次地成功!可以说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父母几十年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现在请--同学的母亲发表感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人生旅途上,她已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鲜花和荣誉就在脚下,光辉和灿烂在远方招手!我们衷心希望xx同学以大学的生活为起点,珍惜四年宝贵的时光,不断磨砺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亲朋,用精彩的笔去书写自己靓丽的人生!
下面,我宣布:升学喜宴正式开始!
七月升学宴主持词开场白3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友们:
大家中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家,向百忙中抽空光临今天宴会的各位来宾及亲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作为一名父亲,儿子能以优异的成绩被优先录取,我感到很骄傲,儿子能以全国高水平运动员、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身份,由xx大学自主招生,以同类考试第一名考进入xx大学我更是感到很激动,我为他而自豪、为他而高兴。孩子能考上高等学府,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这不仅仅是我们一家的光荣,也是我们大家的荣耀与自豪。所以我今天宴请各位,请各位来分享我们全家的幸福与快乐。希望大家能开怀畅饮,共同度过美好的一天。
儿子能够取得好成绩,是和教育他的所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和班主任老师与各级教练谆谆的教诲分不开的,还与在座亲友的鼎力相助分不开的,当然更与他本人付出的艰辛汗水分不开的,所以在此,我还要郑重地再次说声谢谢你们的培养教育,谢谢大家对他的帮助与栽培。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儿子的进步让我感到自豪和骄傲。金榜题名也只是他人生旅途步入社会前所踏出的第一步,也是一个起点,希望他在今后的日子里百尺竿头,戒骄戒躁,更进一步,学业有成,一路高歌。
最后让我再次向多年来关心和帮助我的领导、同事、朋友、来宾和亲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福你们家庭幸福、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同时也感谢为庆典而忙碌的同事以及大酒店总经理和全体员工。
谢谢大家!
七月升学宴主持词开场白4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友们:
惠风和畅,秋高气爽,今天是我的小女xx高考及第诚邀各位小聚之庆,各位长辈,亲友于百忙之中怀着极为愉悦的心情,具备厚情重礼前来恭贺,确实让我感激不尽,我谨备薄酒一杯,敬奉大家,不周之处,敬请各位见谅,海涵。
小女高考及第,真让我心存几分感激,首先我得感激我的父母双亲,是他们养育了我,教会了我做人做事,才得以让我夫妇教育好小女,其次,我得感激我的老婆,是她辛苦十月怀胎,是她的言传身教,不然我那来如此秀外慧中的千金宝贝,其次,我得以感激我的小女,感激她从小乖巧伶俐,听话懂事,读书勤奋勤勉,感激她不光让我俩成为一对父女,更难得的是成为一对无所不谈的知心朋友。
除了几分感激,我还心存几分感怀,以此与在座的及未来的大学僧们共勉:
高考及第,实在应当可喜可贺,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高考不是句号,它只是一个逗号,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它应是人生更高的起点,希望你们大学期间,还应继续秉承高中阶段勤奋亲勉勤勉的刻苦精神,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继续考研读博,去攻克人生一个又一个难关,去创造人生一个又一个辉煌!
最后我还寄语我的小女在我奉府这个大家庭中发挥老大作用,抛砖引玉,给弟弟妹妹们带个好头,后来者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更比一个强!!
我的小女xx,爸妈永远爱你,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社会的有用之才!
谢谢大家!
;内蒙古女子中专毕业被分配工作,但等了23年也没通知,有何隐情?
一、事件经过
包宏芳、女、45岁,内蒙古人,1993年她通过高考,进入伊克昭盟卫生学校, 1996年中专毕业,被分配至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卫生局(现卫健委),她在学校拿到了?派遣证?后,到兴和县劳动人事局报到,至今一直未接到上班通知。
但是她在查阅档案时候发现,自己1997年被分配至县卫生局下属乡镇卫生院,2000年还有工资定级,定了二级,且工资也明确了基本工资和津贴,自己没有报道,怎么有工资定级呢!
她想讨个说法,找回自己的工作,并索赔工资和医保损失,并追求有关人员责任。
二、事件中有关人员的态度
二十多年没有工作,这么漫长的时间,包宏芳不应该去外地打工,当时就应该维护自己利益。二十年多么漫长,一个人青春都过去了,如果这个事件属实,就要赔偿她的损失。
有关部门工作不人怎、不负责才导致这件事情发生,包宏芳没有去上班,怎么有工资级别呢!这其中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有关部门要负起责任来,彻查此件事情。
在整个事件中,我分析是一些人别有用心,不负责的态度导致了这样恶劣事件发生。一个人报道与否,是很明确的,为什么没有一个干部站出来揭露此件事情呢?这其中有包庇者的责任。
三、时代呼唤公正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公正,公平为民做事的好干部,有了好干部每个公民都能享受自己权益。如果在这个事件中要是清正廉洁干部从事这个工作,就不会做出这样荒唐事情。
新时代呼唤公正清廉干部,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正派做人,公道处事,用好手中权力,真正为民造福。
我希望有关部门重视此件事情,还包宏芳一个公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
2022乌兰察布高考人数
内蒙古女子中专毕业被分配工作,但等了23年也没通知,有何隐情?
工作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每个人读书其实都是为了寻找一份稳定而又体面的工作。如果在20年之前,读书是可以被分配工作的。这将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一、事件梳理
包头女子包宏芳24年前,他中专毕业,已经被分配到了卫生局。但他24年来,一直没有接到上班的通知。直到六年前,他偶尔从自己档案中看到,自己中专一毕业就已经被分配到了卫生院,并且在三年以后转正定级。
自从他知道了这些,他开始找过多个部门,但是一直没有答复。包宏芳曾经怀疑自己是不是被冒名顶替,但是,经过查证,冒名顶替是不存在的。但是为什么明明被分配工作,就一直没有接到通知。
当年包宏芳等不到上班的通知,于是他只好出去打工,所幸的是,这几年他一直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甚至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药店。但是他还是渴望当一名医生,因为当医生才是他曾经的梦想。
后来兴和县魏建伟主动联系过他,表示愿意在财政上支付70%的工资,然后给他分配工作。
包宏芳也表达,希望工龄和工资的计算以及五险一金这些都得到书面的回应,而且还要把他安排到妇幼单位上班,因为他的专业就是学妇幼的。但是卫健委说还要开会研究,所以这件事情再一次陷入了等待当中。
现在,兴和县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经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就他的事迹展开调查,等到调查结束汇总,官方一定会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二、事件本质
其实分配到一个单位上班,这真的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包宏芳分配的工作却没有接到上班通知,是不是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意,所以才导致了这件事被搁浅。或者是有其他的原因。
三、事件反思
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不仅仅是为了拿取工资,也是为了服务大家。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为,通知上班可能对于通知都人来讲,那只是他的分内工作,但是对于被通知的人来讲,那是命运的改变。在其位,谋其职。
这件事情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在面对这种不公平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我们应该及时的寻求法律的帮助,因为法律是公正的,只有法律能够保护我们这是正当权利。就像包宏芳做的就非常的对,他一直都在捍卫自己的权,不断的努力着。虽然他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但是他仍然会维护自己的权利。
孙德民的人物生平
16000人左右
因为2021我市高考报名人数为19207人,实际参考人数为16498人
共设16个考点554个考场,其中集宁区4个考点,商都县、兴和县各2个考点,其他旗县市各1个考点。
23年前被分配工作至今未等到通知,具体是什么原因?
孙德民出生在共和国诞生的前夜——1948年7月19日、砖店镇南王庄孙板桥一个世世代代靠土里刨食的农民家庭。兄妹7人、排行老大的孙德民,上小学时似乎对数学就很感兴趣。他爱思考、肯钻研,每当老师提问时,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发言。一天,南王庄小学组织老师听课。四年级算术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算术题:有一块四方形的地,四边都栽上树,一边栽四棵,问总计栽了多少棵树?老师教学生说,总计栽了16棵。这时,孙德民马上举手,站起来说:“老师你错了,应该是12棵。”听课老师议论纷纷,算术老师面红耳赤。从此,砖店公社到处传说南王庄小学有一个学生能教老师。到了初中二年级,砖店初级中学开展数学竞赛,孙德民又一次荣获一等奖。穿着破旧的孙德民上台领奖时,校长黄金生看着不起眼的他,很惊奇的对他说:“这么小的人,也能得一等奖?这孩子真中!”
经历了“信阳事件后”的共和国正处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1964年,孙德民高兴地考上了县高级中学,父母却发起愁来。父亲孙风穴为了保证儿子就读高中,不得不让两个女儿停学。懂事的孙德民有预感,提前做好了上高中的准备,正当父母发愁为儿子交学费时,他却拿出假期卖瓜积攒的17.5元,总算解决了燃眉之急。砖店公社离县城45里路,每天只有一班车。然而,仅四毛五分钱的车票钱孙德民却拿不起。只有1.4米高、68斤重的他,每星期只好挑着六天的口粮——几十斤重的红薯,徒步赶往县城。一次,孙德民吃力地挑着红薯正往县城赶路,突然乌云滚滚,狂风大作,天公下起了瓢泼大雨。16岁的孙德民硬是冒着暴雨、一步三滑地走了40多里路,赶到县高级中学。开封籍的数学老师孙畔中(后调河南师院任教),看他被大雨浇得像只落汤鸡,赶快拿出自己的衣服让他换上。采访中,孙德民谈到这里显得十分激动,眸子里闪动着泪光。
然而,最使孙德民难忘的是听孙老师讲数学课,就如同听一堂美学课。美的事物,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娇”的自然美,抑或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这些艺术美。不懂数学的人们哪里知道,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后里面,却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境界。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这看似极普通的自然数里面,其实就埋藏着数不尽的奇珍异宝。
无穷尽的数正象辽阔的海洋,那大海深处蕴含着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当你畅游其中时,你会为这无垠海洋中数不尽的奇珍的美而陶醉,甚而你也许会有幸步入龙宫,见到更加奇伟怪丽、五彩斑斓的景象,进入数学海洋深入的殿堂,一窥数学的美境。
孙畔中老师还给学生们讲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这位数学家认为,数本身就是世界的秩序。他的名言是:凡物皆数。在一次集会上,一位学者提出了他的疑问:“在我结交朋友时,也存在着数的作用吗?”
“朋友是你灵魂的倩影,就象220与284一样亲密。”望着困惑不解的人们,毕达哥拉斯解释道:神暗示我们,220的全部真因子1、2、4、5、10、11、20、22、44、55、110之和为284;而284的全部真因子1、2、4、71、142之和又恰为220。这就是亲密无间的亲和数。真正的朋友也象它们那样。
……
正是这些数学启蒙教育,使孙德民更加喜欢数学了。孙德民没有辜负老师的厚爱,县高级中学开展的数学竞赛,他个人竟连续荣获了四个第一名。
两年后,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高考制度废除了,废除了多少莘莘学子的梦想啊。1968年的阳春三月,高考无望、十分厌倦“停课闹革命”的孙德民顺利的通过体检,参军入了伍。在河北蔚县西河营65军194师580团120炮兵连先后任战士、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
六十年代中期,前苏联在中苏边界大量增兵,恶化边界形势,制造了一系列流血事件。1969年3月15日,震惊世界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终于爆发了。孙德民所在部队开拔进驻到内蒙古兴和县大青山,每天修筑工事、演练大炮实弹射击,准备打仗。紧张、亢奋的空气一下子笼罩在准备参战的部队之中。
每天演练回营房休息时,孙德民总是趴在床上写个不停。一天,临床的一位战士说:“孙班长,累一天了,你也不休息,你在算啥玩意啊?”
“咱用的射程表有点问题……”
“你说啥?射程表有问题?你不是说梦话吧?那可是军事教程上规定的呀!”
“我现在给你说不清楚,到时候就知道了,你先睡吧。”
原来是,孙德民在大炮实弹演练中,他发现军事教程规定的炮兵射程表,运算程序繁杂,速度太慢,将贻误战机,影响战斗效率。他每天趴在床上是在利用正切函数计算如何减少炮兵射程表中的运算程序啊。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拿出炮兵射程表减少一道运算程序的方案来。在实弹射击中,被验证是可行的,缩短了运算时间,提高了战斗效率。连长拍着孙德民的肩膀说:“孙班长,真没想到你是咱连的数学家啊!我要为你请功!”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在全连推广使用“孙式射程表”。为此,孙德民被评为“军事技术标兵”,入了党,又被提拔为代理排长。
四年的军事生涯很快就结束了。1971年3月,孙德民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内蒙古化德县公安局工作。这年的6月份,经人介绍孙德民与同乡刘云英结为秦晋之好。这时的公安局政治助理孙德民似乎淡忘了他心中挚爱的数学,一心埋头公安工作,过上了一段平静而又温馨的生活。
转眼到了1976年,十年动乱终于在正义和邪恶的大搏斗,崇高与阴谋的大较量中划上了句号;留下了一幅幅雄伟悲壮、可歌可泣的历史长卷。艺术地再现这一历史图景,成为文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1978年,当徐迟的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的问世震动着当时的尚处于萌动中的文坛时,文学评论家曾镇南就曾惊呼:“一个刚刚从十年浩劫的禁锢和摧残中挺立过来的老作家,写出的文章毫无叹老嗟伤的哀飒之风,血脉那样健旺,情绪那样饱满,调子那样高昂,文采那样斑斓,真是难得呵!更难得的是,《哥德巴赫猜想》出现得‘不早也不迟,正是时候’。因而一时洛阳纸贵,不胫而走。”
一天,孙德民突然发现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真是如获至宝,他被书中陈景润坎坷的人生经历惊呆了,他让陈景润的学术成果震撼了,尊敬、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生性好强、爱作怪题的孙德民,从这篇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激发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热情。从此,他义无反顾的一头扎进数字堆里。每天下班回家,家务活撂给妻子,他拿出演算纸就趴在桌上,用他的土办法研究素数,筛选素数,并把这些个小精灵一个个记录下来,试图从中找出素数的规律。尽管演算纸一天天增至几尺之高,尽管还没有突破性进展,但是孙德民对这个神秘的(1+1)依然是兴趣盎然,演算不止。
“德民,丽霞在床上哭哩,你也不哄哄她,成天你就知道算,会有结果吗?!”初中毕业的妻子刘云英在厨房里传来责怪声。
“丽丽、书霞,快去哄你小妹,爸爸正忙呢。”这时的孙德民已是三个女儿的爸爸了,丽霞还不到一岁。
吃饭时,妻子说:“德民,徐迟的报告文学俺也看咧,俺也知道一些情况。不是给你泼凉水,你高中都没毕业,又没学过高等数学,你就想破世界性难题,摘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那不是开玩笑吗?”
“你看你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不是我的爱好嘛。我知道自己吃几个馍,我研究它就用不着高等数学,我用的是土办法。摘明珠我不敢想,解怪题是我的乐趣,我想试试……”
“试试?人家陈景润可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啊!研究了几十年才得出(1+2)的结论,你捣古那个(1+1),让人知道了,不笑掉大牙,不说你自不量力才怪哩!”妻子也是有点文化的人,她不说实话,谁还说。
夫妻俩各有各的理。孙德民难道不懂妻子说的道理吗?他自己清楚得很,只是他太爱数学了。他知道数学中的美,不是以艺术家所用的色彩、线条、旋律等形象语言表现出来,而是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定理或公式,并通过演绎而构成一幅现实世界与理想空间的完美图象。只有数学内在结构的美,才更令人心驰神往与陶醉。它的博大精深与简明透彻都给观赏者以巨大的美的感染。他决心另辟蹊径,要在数学中找到“孙氏定理”和“孙氏公式”来,破解这道世界怪题。
在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同时,孙德民又先后调到化德县委、县政府信访办任干事,县委纪委常委、案件检查审理科科长。在内蒙古工作16年中,他坚持业余时间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长达10年之久。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定理”、“公式”,一直躲在孙德民那紧锁的眉头里,姗姗来迟。
三、
1987年12月,孙德民携全家5口人调回到阔别20年的家乡河南省新蔡县,在河坞乡担任乡党委秘书。真可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6年后,孙德民又被调到砖店镇,任政协参事组副组长。个别镇领导听说孙德民在研究哥氏猜想,说他不务正业,尽是胡球弄!后来的赵书记却很开明,认为他利用业余时间搞学术研究无可厚非,总比那些一有空就打扑克、搓麻将的好;说不定搞成功了,且不说对国家的贡献有多大,可对咱们砖店镇来说其意义也非同寻常啊。因此,赵书记千方百计为孙德民提供方便,使他从心底里感到无比的温暖。有领导的支持、同事们的理解,孙德民消除了烦恼,卸掉了包袱,振作了精神,又投入到他的业余爱好之中。这时的他,十分关注新闻媒体对哥德巴赫猜想探讨的报道。一天,他从报刊、杂志上看到不少有关哥氏猜想的文章,大概意思是: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数学家们发现用现有理论和方法,无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界能解决歌德巴赫猜想的理论也不存在。数学家王元、潘承洞、潘承彪期盼着一个全新的思想和有意义的探讨。
——广大业余爱好者中蕴育着很强的创造能力,如果有适当的机遇他们中有人有可能成为天才。由于业余爱好者不受现有理论的限制,更有可能提出新的方法和新的思想。如数论的创始人费尔马,是一个律师,对科学的癖好,使他把所有业余时间贡献给数学和物理学,并取得了辉煌成就。又如印度青年斯里尼瓦萨·拉马努詹,当年只有23岁,研究非常复杂的公式,并把结果告诉当时的一流人物。只因他只受过初等教育,他的数百个公式被扔进纸篓里。1913年1月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教授哈代看到年轻人的作品。八星期后作者来到剑桥大学。虽然他的公式有一些完全错误,但三分之二是全新定理。他与哈代协作成为世界上最有威望的皇家学会会员。
——如若研究的是一个不再发展的学科,这一领域的问题业已解决,那么就需要一种新的革命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更可能由一个外行提出。
看到这里,孙德民激动不已,更增加了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信心和决心。
深夜,万籁俱寂。座落在砖店镇敬老院两间不足40平米的小房子的窗口,依然透出桔**的灯光。
每天夜晚,孙德民就在这两间小房子里,着魔似的遨游在数学的海洋之中。他发现数学带给人们的美远不止人们所说的直观的形式美,正如人的美不单在外表,更在内心一样。数学的深刻本质,更加诱惑人的离奇古怪、宽广无际的美,却在于它内在奇妙结构的完美的和谐统一性。
他还是坚持筛选素数。开始,他采取“倒标法”筛选素数,筛来筛去效率不高;他又采取“3-7和数图”进行筛选,一干就是半年,效率仍然不高;他又摸索出“2-3-5-7-11-13对素数数码表”来筛选素数,4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他又将“对素数数码表”改制成“星星图”,进行素数筛选。为了缩小筛选范围,他又另辟蹊径找“对素数”,即某个数不能被自身整除的数称“对素数”。
写到这里,读者可能会感到莫名其妙,作为本文作者的我亦有同感,你可以跳过这段“天书”。作者下面还要不厌其烦的简述这一破解过程,正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是给有关部门的头头和感兴趣的数学权威们看的,以期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数论教授的引荐,早日让数学权威部门验证;万一这一成果是真正的“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你还会认为是“天书”吗?你可以暂不理会。
书归正传。在找“对素数”的过程中,孙德民先在奇数数列范围内找,从2的“对素数”中找素数,再将个位数是5的奇数去掉,剩下2和5的共同“对素数”,然后列成“数列”。这时,孙德民惊奇地发现:凡个位数是1-3-7-9的,都是2和5的共同“对素数”,每十个连续自然数,形成一个无限循环的周期;接着他从中列出3个2和5的共同“对素数”周期,再从中去掉3的和数,列出每30个连续自然数,又形成了“2-3-5”的共同“对素数”周期,直到列出“2-3-5-11-13-17”的共同“对素数”周期,孙德民终于发现了S公式,制出了“数码表”。从而,为破解哥德巴赫猜想节省了大量的运算程序,运用这个公式,可以不受自然数大小的限制,从有限到无限,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就好比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即使将这个直角三角形画到太空那么大,但它的直角仍然是九十度一样的道理。
S公式究竟是什么概念呢?简单地说,就是发现了自然数列中“共素数”的比例规律,用它可以判断出自然数中的素数比例,由此,得出本文“二”所陈述的“素数的规律”结论和(1+1)的哥德巴赫猜想最终结论。
为了验证S公式正确与否?孙德民又列出了105万以内的连续素数数列表,他将此称为“六位素数表”。通过运算,证明了S公式的正确性。到这时,孙德民还不放心其正确程度,他又用“跳跃筛选法”,从96996900开始,抽取30030个自然数,筛选出1658个素数……。截至2006年7月1日,笔者去采访他时,他已筛选出90000多个素数,以供数学专家进一步验证S公式的正确与否。进而,他几易其稿完成了他认为具有突破性的学术论文《试述素数规律及哥德巴赫猜想结论》。
四、
2003年9月16日是孙德民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这天上午,是他用了25个春秋才发现了这个姗姗来迟的——“S公式”。他激动得浑身战栗,连话也说不好了。
“云英、云英,我、我……”
“你是咋啦?有病吗?”妻子吓了一跳。
“我高兴还高兴不过来哩,我有啥病?我有结果啦!”
“你那结果,人家会相信?”妻子一听就知道是那道世界怪题有结果了。
“中不中,我也要向上申报。”说着,孙德民就拨通了远在郑州打工的二女儿孙书霞的手机。
“喂——书霞吗?”
“爸,有事吗?”
“你爸有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成功了,我打算向上申报!”一向沉稳内向、已经55岁的孙德民,今天也沉不住气了。
“太好了,太好了,你赶快来郑州找人申报。”
“好好,我明天就去郑州。”
第二天早晨,天公不作美,一直下着大雨。孙德民带着手写的《哥德巴赫猜想结论》和妻子坐上直达郑州的长途汽车上路了。一路上,孙德民想了很多很多,对自己研究的成果去处作了种种设想。想着想着,他那质量不低的鼾声渐渐地响了起来。妻子看着头靠着自己肩膀酣睡的丈夫,心想,德民确实太累了,和这个“冤家”结婚30多年来,他没别的任何爱好,每天下班回来,几乎是天天熬夜“捣鼓”他最最喜爱的数学。睡吧,睡吧,做个好梦……
5个小时的长途颠簸,他们终于到达全国著名的“绿城”——河南省会所在地郑州市,又转乘出租车来到北环路的陈寨油泵油嘴厂。二女儿书霞早在厂门口焦急的等待多时了,一看爸爸、妈妈从出租车上下来,高兴的一蹦三跳的迎了上去。
“爸、妈——,你们可到了,真让俺急坏了!”
“这孩子,就是性急。在这儿咋样啊?”书霞妈说。
“还可以吧。妈,你可痩多了,要注意身体。”
“瘦了好,不得那富贵病。”
“书霞,别给你妈罗嗦了。那事儿联系的咋样了?”书霞爸关心的是他的成果申报,急切地问道。
“昨天你给俺打了电话,俺就出去打听申报单位和电话号码,这是这些单位的电话号码。”说着,女儿将电话号码本递给了父亲。
父亲说:“先给省科委打,号码是。”
女儿拨通了电话,将手机交给了父亲。
“请问是省科委吗?”
“是的。你要谁啊?”
“我要申报学术成果,找谁呀?”
“你找成果处,。”
“谢谢,谢谢。”
成果处的同志让孙德民给中科院联系,并告诉了电话号码:。好不容易联系上,对方让给或联系。又是一个不好打的电话,等打通后,对方说:“你可以公开发表。”这时的孙德民似乎傻眼了,到哪里发表?无奈,孙德民在郑州住了两天便打道回府。
半年后的2004年2月18日,坐卧不宁、食不甘味的孙德民,拨通了中科院的的电话。
“我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有结论了,请问,到哪里验证?”
“你可以公开发表。”一位男子传来满口的京腔味。
“到哪里发表呢?”
“你离哪个城市近,就去哪里发表。”
“我是农村的,找不着数学杂志啊。”
“你可以到新华书店买数学杂志嘛。”
“好的,谢谢你啦!”
孙德民只身来到郑州,和二女儿书霞一块到二七路郑州市最大的书店,整整转悠了两天,也没有找到一份数学杂志。一位好心的店员让他们到书摊上去找,结果爷俩又跑了两天,还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晚上,孙德民和女儿又去查公用电话薄,这爷俩喜出望外地查到了河南科技出版社的电话。电话打通后,对方竟让他们明天到编辑部找一位姓韩的编辑。真是烧高香了,孙德民遇到好人了,该峰回路转了。
第二天一大早,孙德民和三女婿阙曙光乘公交车来到河南科技出版社,找到韩编辑。韩编辑看了孙德民交给他的“哥氏猜想结论”说:“这文章太短,我们没法发表。你可到顺河路的河南教育杂志社去,让他们发表。”空喜欢一场的孙德民,只好按韩编辑的指示,来到顺河路。一位编辑说:“对不起,你这东西,我们不管;我们刊物只发表教学方面的文章,你要有这方面的文章我们可以发。”孙德民心想,人家说的都有道理,就俺搞“猜想”的没理,到处找人谁管你的狗屁“哥氏猜想结论”,难道我花费了20多年的心血就这样完蛋了吗?
孙德民和女婿垂头丧气回到三女儿丽霞家,顾不上休息,马上拨通了省科委的电话,将几天来的情况复述了一遍。
对方说:“你得找国家级的杂志社发表你的论文。”
“上哪儿找哩?”
“办法总比困难多,你会找到的。”一位操着满口中州腔的男中音不耐烦地说。
坐在沙发上的孙德民叹了口气,顺手拿起茶几上的《郑州市公共电话薄》,又去翻看。突然,他眼睛一亮,发现中国科协驻河南记者站的电话和地址。随手拨了这个电话,“嘟嘟嘟……”电话没人接。
“书霞,那你陪我去一趟吧。”
“爸,你歇会儿,别累坏了。”
“我坐不住啊,走吧!”
他爷俩在纬二路找到了中国科协驻河南记者站。孙德民将哥氏猜想结论——《两个问号一对答案》(最初标题)交给了一位风度翩翩的男记者。“风度翩翩”漫不经心的看了看,就将稿子递给了另一位较为成熟的带一副深度近视镜的男领导,这位领导同志扶了扶眼镜架,认真、仔细的看了稿子后,连连叫道:“太专业了,太专业了!”
小心翼翼的站在一边的孙德民对这位领导说:“俺想申报成果,就是联系不上单位,麻烦你们,请你们帮帮忙吧。”
“河南有数学会呀,给他们联系联系。”说着这位领导就去打电话,怎么打就打是不通。这位领导又坐在电脑前,在网上搜索起中国数学会等情况。结果,很快搜索到挂靠中科院的中国数学会,地址在北京中关村南四街甲一号,邮编:100080,理事长:马某,秘书长:彭某,联系电话:。
告别了中国科协驻河南记者站的好心人后,孙德民就马上给在北京打工的大女儿孙丽丽打电话。
“丽丽吗?告诉我你的具体住处,明天我去北京。”
“我在东四环南梓庄,到京后你就给我联系,我去接你。申报有进展吗?”
“就是为这事儿去北京的,好了,见面再说吧,手机费太贵,我挂了。”
孙德民第二次到郑州的第九天,他只身踏上武昌至北京西的78次列车北上京城,刚坐稳他就将车次、时间告诉给大女儿。提速后的列车就是快,8个小时后孙德民便出现在北京西站。等女儿的时候,他想到列车提速就是科技在起作用,小平同志总结的“科技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确实是高屋建瓴的至理名言。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小平同志这句名言理解了多少呢?为什么自己申报一项科研项目就这么难?正当孙德民愁肠百结、唉声叹气时,“爸爸——”,大女儿丽丽那熟悉的叫声,才将孙德民从思绪万千中拉到现实中的北京西站。两年未见面的丽丽似乎成熟了许多,平添了几分气质,俨然是一个北京人。孙德民心情陡然疏朗了起来,和女儿有说有笑的赶到东四环的南梓庄。
次日一大早,孙德民匆匆吃过早餐,便和女儿单位的小伙子坐公交车来到中关村的恒星大厦。门卫老大爷见这一老一小走进大门口,就问:“你们找谁啊?”
“俺找马理事长。”
“有预约吗?”
“没有。”
“没预约,我可不敢打电话叫他,他正在开会呢。”
这时旁边的一位中年人说:“马理事长在12楼呢。”
孙德民他们以为让找人,就走进了大厦一楼大厅。遇见一位20来岁的小青年,说明来意后,小青年说:“马老师才走。你们是哪里的?”
“俺是河南哩。这么远来一趟北京不容易啊。”
“你算啥远啊,东北有一个人来这里三年了,还没解决问题呢。”
“马老师走了,俺找彭秘书长呢?”
“马老师没有秘书!”
一位身份不明的人说:“马老师出国去了!”
这分明是在搪塞人。这时的孙德明再也沉不住气了,大声嚷了起来:“中国数学会是中国的,又不是马某个人的,要是他个人的,俺就不来申报了!”
那位身份不明的人说:“你别气、别气!你可以在当地找两个数学教授推荐你,那才行。”
气呼呼的孙德民说:“只要有申报办法就中!”转身拉着一块来的小伙子就走。回到南梓庄,女儿已做好了一大桌子菜,还准备了两斤北京二锅头。酒量有限的孙德民,刚喝了三两酒便醉得不省人事。等第二天酒醒过来时,丽丽要带他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他却说没心思去看那玩艺。女儿怕爸爸憋出病来,就请假在家里陪爸爸聊天。孙德民无聊之极,郁郁寡欢地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孙德民一到家,就大病了一场。这可吓坏了妻子刘云英,她慌忙到镇卫生院请医生前来诊断治疗。原来丈夫患的是病毒性重感冒,高烧39度8。护士每天前来给丈夫输液,妻子就守在丈夫身边精心护理。就这样十天过去了,孙德民的病才渐渐好了起来。
大病初愈的孙德民,“申报之心”不死,又拨通了中国数学会的电话,不管对方是谁就吼了起来:“请问——俺老百姓研究出一点东西容易吗?俺跑了一千多公里去找你们,你们也不接待,国家白养活你们!”
“你别发脾气,我还没有你知道得多呢!”电话里传来一个姑娘银铃般的声音。俗话说,好男不跟女斗;再说刚上班的姑娘也没这个能力来处理此事呀,孙德民只好偃旗息鼓。你们不接待我,可以。我把“哥氏猜想结论”和请求验证信寄给你们,你们总会看一看吧。孙德民想到这儿,就于2004年3月13日,同时给中科院办公室、中科院数学会马某、彭某寄去一份《两个问号一对答案》(最初标题)和请求验证信等材料。3月19日,又一次同时给中科院数学所、数学会主办的《数学报》寄去一份同样的材料。
三个月过去了,寄去的材料如同石沉大海,渺无音讯。为了查证他们是否收到材料,孙德民拿着寄件回执到邮政局查询,结果他们全都收到了。收到就好,收到就好,收到就有希望。孙德民在心里反复念叨着。
2005年2月28日,孙德民又给中科院数学会打去电话:“请问——我给马理事长寄去的《哥德巴赫猜想结论》等材料,你们也收到了,为啥不答复啊?”
还是一个姑娘的声音:“个人不负责答复,得找组织!”
“我给数学所、《数学报》也寄有材料。”
“那么,你打数学会的电话,让他们答复。”结果,数学会让数学所给预答复,数学所又让给实用数学所打电话,让他们给预答复。孙德民只好遵命拨打电话。对方很生硬地问:“有什么事?”孙德民如实奉告事情的原委。对方又说:“你寄来的稿子,如有用就留下了,不用就退回了。”
“我寄去的材料一年多了,既没用,也没退。”
“你是哪里的?叫啥名字?”
“我是河南省新蔡县砖店镇退休干部孙德民。”
“你找两个数论专家推荐你,再说。”
“我是农村的,找不着数论专家,咋办哩?”
“那我就爱莫能助了。”
“……”孙德民哑然,他那颗急切申报“哥氏猜想结论”的火热之心,顿时凉了下来。
2005年初夏,孙德民带着申报材料来到新蔡县科技局,一位抓业务的副局长看了材料说:“如果通过市局申报,你得花好多钱;你不如直接到省知识产权局和成果专利局去申报,一步到位,既保险省事,又少花钱。”
孙德民又一次来到郑州,省知识产权局和成果专利局没找着,却找到中原知识产权法律事务所。律师什么问题都没解决,却要走了一份《两个问号一对结论》(即素数规律和歌德巴赫猜想结论),至今尚未联系。
一天,孙德民到县公疗医院看病,遇到一位姓韩的老朋友。谈起这些年的遭遇,老韩好心的说:“你不如把你的成果卖给一个数学专家,也能得个几万块钱,省得你再求爷爷告奶奶到处跑咧。”
这话虽是出于好心,但听着别扭,这不是亵渎自己用了20多年心血结出的成果吗?孙德民胸中升腾起一股无名火,咬着牙说道:“那太没意思了!我在世发不发表,我不在乎。但我一定要把自己精心研究的成果,一辈辈传下去。别人把我当不当人看,我无所谓;但我决不允许别人把我的成果不当成果!”
……
孙德民与歌德巴赫猜想的故事,截至目前,尚未出现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大团圆结局,这个结局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传统戏中,剧情发展到这步田地,该是救星出场的时候了。
女子23年前被分配工作至今未等到通知,怀疑工作职位被顶替。
内蒙古一女子包宏芳于1997年中专毕业被分配工作,已有相关分配的文件,但相关部门让包宏芳回家耐心等通知,却没想到这通知一等就是23年,23年来再没有收到任何消息。但后来去调查后却发现,包宏芳早在1997年就已经被分配到当地一家乡镇卫生院工作,而在200年就正式转正,工资定级。但实际上正真的包宏芳并没有去工作,那么这些转正工资信息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种种都证明包宏芳当年的工作岗位是被人顶替了的。
?
包宏芳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人,1974年10月出生。8月20日下午,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她的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一家人希望她通过高考改变命运。1993年7月,她参加了当年的全国统一高考,之后被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卫生学校录取,专业是妇幼医士专业。却没想到幸苦读书,苦读几年的结果是为他人做了嫁衣,很是觉得委屈,也希望政府调查清楚,还包宏芳一个公道。
包宏芳于2014年找到了自己的档案,从兴和县人事局提供的档案中,包宏芳看到,她于1997年7月24日被分配到兴和县卫生局下属的乡镇卫生院工作,2000年5月17日,相关部门为她办理了转正定级。工资定的是二级,含基本工资和津贴。她明白了自己的位置被顶替。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包宏芳起诉劳动人事局,但因?已过诉讼时效"未立案。2017年,她同样写好一份无可挑剔的诉状准备起诉,希望有关部门查证清楚,对此她希望得到一个公平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