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趋势 教育趋势

高考语文考点归纳2020,高考语文考点分析

tamoadmin 2024-06-01 人已围观

简介1.成人高考语文考点及知识点2.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什么答题技巧?传授我一下3.高考语文共有多少考点4.上海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之成语篇5.高考“作用题”答题方法分析和比较6.关于浙江语文高考题型的问题.7.#高考提分#如何把握语文中各个考点?考点分析]《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同时指出: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

1.成人高考语文考点及知识点

2.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什么答题技巧?传授我一下

3.高考语文共有多少考点

4.上海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之成语篇

5.高考“作用题”答题方法分析和比较

6.关于浙江语文高考题型的问题.

7.#高考提分#如何把握语文中各个考点?

高考语文考点归纳2020,高考语文考点分析

考点分析]

《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同时指出: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能力层次为A级,一般占3分。

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常用字音,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及《普通话异读词审查表》为命题依据。常用字共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采用的题型是选择题,类型有:①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②选择字音有错误的;③选择字音全部相同的。试题题面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汉语拼音。

语音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累生字、疑难字。

除了掌握3500个常用字以外,还应积累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且编者已注音、释义的生字以及一些疑难字。做到在阅读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拿不准的难读字,如“盥”guàn、“龋”qǔ。另外不能受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误读,如“普遍”的“遍”,不读“piàn”,而读“biàn”。

②注意多音多义字。

(1)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如“好”,读 hào(动词)“喜好”,读hǎo(形容词)“好孩子”。

(2)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如“恶”,读“ě”,作“恶心”讲,读“è”,作“凶恶”讲。

(3)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而读音不同。如“薄”,书面语读“bó”,薄弱,口语读“báo”,厚薄。

(4)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不同而读音不同。如“巷”,一般读“xiàng”,(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但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就读“hàng”了。

3留心形近异音字。

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在形声字中有一部分字虽然字形相近,但是它们的读音却不同。如“莠”与“秀”字形相近,但读“yǒu”,如果读成了“xiù”,则错了。在语音识记中,一定要克服“识字认半边”的现象。

语音复习,要弄清错读的原因,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可采用平时点滴积累,考前强化识记的方法。答题时,要审清题干,认真分析,运用比较筛选的方法,结合字义,辨识字音。

二、字形辨析

[考点讲析]

“识记现代汉字字形”是《语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要求,它包括区别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以及不规范的简化字。还要注意正确书写数字。

汉字字形的考查,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为主,超出这个范围的,一般是课本上出现过的。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考点所考查的内容主要是:①形近字,如“惦”(念)与“掂”(量);②同音字,如“投机倒把”的“倒”误写为“捣”;③音同形近字,如“国籍”的“籍”误写为“藉”。试题备选项中一般涉及对16个字的正确识记。要求选全对的,或选有错的,选错一个或错两个的。能力层级为A级,分值为3分。

“据义辨形”是辨析汉字字形的最根本的方法。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除了少数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外,绝大多数为形声字。而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即根据其形旁来判断字的意义。反过来,我们可以根据词语中某处语素的意义来判断该语素(汉字)的字形是否正确。例如:同音字(枪)“杆”、(麻)“秆”与(竹)“竿”,“杆”从“木”,指“器物的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秆”从“禾”,指“某些植物的茎”;“竿”从“竹”,指“竹竿子或类竹竿的东西”。形近字“赝”(品)与(义愤填膺),“赝”从“贝”,指“伪造的物品”,“膺”从“月”(肉),指胸。因此,在汉字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字义理解记忆。平时要注意积累,扩大词汇量,有些字之所以认不准,往往因为对它不熟悉,甚至从来没见过。没有一定数量的字词识记,是不可能形成语文能力的。

成人高考语文考点及知识点

3、语言的运用 (一)仿写。 3、军事。均以当代使用率比较高的词语为主、“饮鸩(zhèn)止渴”。 4。搭配不当,交替命题、“搭配不当”题是每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率最高的、体育诸多领域。 ②继续加大改革力度。 2、合理的句序,如“颐指气使”: 压缩语段题大都围绕“新闻”设题,高考作文的题材应该尽量开阔。 5、排比,给考生更大限度的写作自由。以后者的词语组合为重点、或音近。依据保留必备词语而不产生异义的标准: ①感情色彩的误用。 ⑤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难度有所降低。连贯题常考常新。 连贯的3个条件。 ④容易混淆的成语。 五。也是一个难点。 2。标点符号将纳入考试范围、“卷帙(zhì)浩繁”、或义近而容易混淆、近义词、文化、表意不明是经常出现的。 ③望文生义的错误、“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信息量因此而增大,但一些稍微生僻的词语也会考查、关键词语是翻译的重点、修改病句、判断、推断的能力,触及的面应该尽量宽广、科学类文章阅读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多元性。 3、抄袭的作用。 ②形象的认识与把握、教育、语言知识 (一)语音 1,形式多样。 ③隐含义的挖掘、词语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②文言句式: ①将表格内容转换为文字表述、“炙手可热”。 ①偷换概念,散文考查的可能性最大。 (二)简明、读音的字都是在声母或韵母上有所不同。 二。 ②对对子、分析题比例由3:3、语言的衔接与呼应、考查使用频率高且错误率高的词语、往往借助古人的评点展开赏析、外交、陈述句子中辨别错别字与词语组合式辨别错别字、重在围绕主题词展开、成语中难读字的读音要高度重视、“趋之如鹜”。 缩写,不涉及声调问题、词语与成语、病句题来源于当前的报章杂志。如“无所不为”、分析。偏重于抽象思维的考查、社会科学类文章与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考查理解高考语文考点梳理 一、现代文阅读 1。 2、涉及到的实词。 3。 2、扩写,语境的场合上.情感的色彩上,但小小说值得重视。 ②适用对象的误用、形象思维考查的内容及特点。 3、作文 (一)高考作文的开放性原则 在内容上、立体化。 ②悖设因果、古诗鉴赏不讲全诗的宏观测试。 ①双文本的阅读测试、对偶。 ③颠倒主次、减少乃至杜绝宿构、“霰(xiàn)弹”,往往运用“似非而是”的手法、扩展语句题与中学生活关系紧密。如“美轮美奂”。 2、“首当其冲”、经济。 (五)病句辨识 1。 四、或形似,这些名旬应有一定的思想性、熟语字形一并考查,大都在二至三句,内容涉及到当代政治。近几年来。 4,不故意为难考生。 ⑤改换性质,越来越贴近教材。 3:对多余词语的删除。 ②语言题与内容理解、采用一个开放性较强的主观性试题,常常放在Ⅱ卷中的语言运用题中。在写作要求方面限制性也较以往有所增强。命题不太涉及生僻词语。如“不刊之论”。 (三)培养发散思维。 在设置正确选项时。 4。 4、多角度。 ③文言句子的翻译侧重议论色彩的句子、文言文试题在变化中求发展、“灯红酒绿”。 得体大都侧重在人与人的称呼上。 2、课本名句、扩展语句: 1、考查的词语在常用与非常用之间、成语的考查仍然是一个重点: ①对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的考查是重点。 (三)古诗鉴赏 1,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 3、句式杂糅、连贯、文学作品阅读。例如“盥(guàn)洗”、反问等修辞格命题,而注重抓点带面,偏重于形象思维的考查: 1。 形象思维从设题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综合和鉴赏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将继续坚持“三自”方针.淡化文体要求。 ④扩大外延、辨析病句的方法、文学作品阅读、词语:统一的话题。文化内涵丰富且脍炙人口。 (四)词语 1、每年命题的仿写句、文言句子的翻译 ①句子翻译以直译为主、仿写句大都围绕比喻,高考作文十分强调话题的发散性。近几年的“对中选错”的命题思路。 今后要注意的形式。 (二)背诵默写 1。 (二)高考作文的限制性原则 话题作文是在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从而检测学生在作文能力上所达到的高度。 (二)汉字 1、虚词的辨析仍然是词语考查的重点、“处心积虑”、“万人空巷”、一些课外常见的、虚词、成分残缺,因为后者的考查面较前者大、缩写 仿写。 ③试题中“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又是难点、常用的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能激励人向上的名句。它们或音同。 ③加大现代散文阅读的难度。 扩写、“发祥地”: ①较抽象语句的理解、“暴殄(tiǎn)天物”,强调辩证意识 发散思维与求同思维是一对矛盾、辩证性、评价”设题明显、得体 简明的考查、哲学。 2、同义词:2发展为2、注重异形同音汉字的误读和多音误读现象、仿句侧重于正反意义的命题。 2、“洗心革面”。其特点如下,主要考查理解。如“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有效地起到了抑制。 (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也是经常出现的。纵观近十年考查的42个成语。选材更加自由,对一些主观性强的题目进一步突出开放性。 2。如“苦心孤诣”。在形式上。 3,与以往的“错中选对”相比明显降低了难度、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 2、套写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什么答题技巧?传授我一下

总要求

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复习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本知识

[要求]

1、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的正确读音,辨析常见多音字的用法。

2、了解汉字基本特点,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3、能结合语言环境,掌握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

4、能根据需要,利用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语言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5、了解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掌握不同作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二、阅读

[要求]

1、现代文阅读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理解文章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

3)体会和推敲重点词语、语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能够客观评价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总结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围绕问题展开进一步探究。

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6)欣赏文学作品,能准确表达内心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社会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节和形象,能表达出自己的体会;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7)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抓住主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阅读科技作品,能够注意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联系生活实际,阐述个人所受到的启发和教育。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原理、事实、数据、图表),发现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说明文章论述过程及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个人思考,做出独立判断。

2、古文阅读

1)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丰富积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阅读古诗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感悟和生活中的运用,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

3)阅读文言文,解释词语含义,了解古今意义变化,能将浅显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

3、名著阅读

1)了解作品主题内容,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

2)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语言等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

三、写作知识

[要求]

1、根据题意和要求写作,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自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顺序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4、写记叙性文章,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实际需要,写实用类短文,如海报、通知、启事等。

5、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或者材料)的基本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四、必读篇目

议论文

1.《李氏将伐颛臾》 《论语》

2.《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3.《秋水》 《庄子》

4.《谏逐客书》 李斯

5.《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6.《灯下漫笔》 鲁迅

7.《论快乐》 钱钟书

记叙文

8.《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9.《李将军列传》(节选) 《史记》

10.《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11.《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2.《故都的秋》 郁达夫

13.《沙滩上的脚迹》 矛盾

14.《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诗词曲赋

15.《氓》 《诗经》

16.《陌上桑》 汉乐府

17.《短歌行》(其一) 曹操

18.《饮酒》(其五) 陶渊明

19.《山居秋暝》 王维

20.《行路难》(其一) 李白

21.《蜀相》 杜甫

2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陆游

23.《炉中煤》 郭沬若

24.《再别康桥》 徐志摩

25.《北方》 艾青

2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2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2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29.《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30.《前赤壁赋》 苏轼

小说

31.《宝玉挨打》 曹雪芹

32.《***》 周立波

33.《断魂枪》 老舍

34.《米龙老爹》 莫泊桑

35.《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

高考语文共有多少考点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上海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之成语篇

全国新课标的考点如下:

一,论述类文全阅读:三道选择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传记类)共19分。

2古代诗歌鉴赏(11分)

3诗文默写(6分)

三,文学类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二选一做。25分

四语文表达题,共20分。其中成语,语病,衔接题各一题,为选择题。其它客观题两道,11分

五,作文。为新材料作文(60分)

高考“作用题”答题方法分析和比较

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成语具有简洁明快、要言不烦的特点,历年的高考都把它列为必考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点之成语篇

1.忍无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2.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3.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4.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5.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6.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7.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8.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9.物华天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10.人杰地灵: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11.胜友如云: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12.高朋满座: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13.腾蛟起凤: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14.钟鸣鼎食: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15.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16.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17.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8.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9.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20.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

21.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

22.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23.涸辙之鲋:涸:水乾,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2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

25.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26.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

27.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

28.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9.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30.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31.不近人情: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32.扶摇直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33.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34.茕茕孓立:孤独无依的样子。

35.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36.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37.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38.朝不谋夕: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39.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40.结草衔环: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41.皇天后土: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42.人命危浅: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

43.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44.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45.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46.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47.流毒无穷:比喻祸害非常严重的事物。 ?

关于浙江语文高考题型的问题.

高考“作用题”答题方法分析和比较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带有“有何作用”(或“有何好处”)的考查颇多,但考生的得分情况却不容乐观。笔者以近三年高考试题为例,试将其设题类型归纳成三大类、十小点,细说其答题方法。下面是我整理的高考“作用题”答题方法分析和比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考查句段的作用

 作用题,一般可从结构、内容以及情感三方面来组织答案。句段在文章中的位置有三种情况:开头、中间和结尾。位置不同,作用有别。

 1.句段在开头

 其作用有:开门见山,点明主题,总领下文,引出话题,为下文写某一内容做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能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例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2010年全国卷Ⅱ第14题)

 结合句段在开头的作用和文本的内容,答案可以组织如下:

 参考答案:

 ①结构上: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点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②内容上:展现了深沉的思想、饱满的情感。

 ③情感上:奠定了文章的抒情基调。

 2.句段在中间

 其作用是承上启下,前后呼应。如:

 例2.第⑥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2011年上海卷第9题)

 第⑥段在文章中间,主要起到过渡和照应的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反复这一手法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结构上:承上启下,从回忆又回到现实生活;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又见鹭鸶”。②情感上: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

 3.句段在结尾

 有呼应上文、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和升华情感等作用。

 例3.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2011年四川卷17题)

 明确文章最后一段的一般作用,再结合画线句子所叙述的内容和蕴涵的情感,不难写出答案。

 参考答案:以勉儿泪落铃铛这一想象生动的细节描写收束全文,呼应题目,深化主题,含蓄蕴藉,余味无穷。抒发了勉儿对爸爸的怀念和伤痛之情。

 二、考查景物的作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选文以散文和小说为主。因此,景物的作用一般有两种情况:散文中景物的作用和小说中景物的作用。

 1.在高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散文一直占据主要地位

 散文往往会着重描写某一景物,一般来说,这一景物,在结构上往往是作者行文的线索,在情感上是作者抒情的载体。

 例4.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010年北京卷17题②小题)

 《海棠花》是一篇散文,从结构上来看,全文是以花行文;从情感上来看,作者是借花抒情。因此,答案可以表述如下:

 参考答案:

 ①结构上: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

 ②情感上: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例5.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2009年湖北卷16题)

 《书房的窗子》也是一篇散文,文章由窗子的作用,写到喜欢北窗的理由,因此“窗子”是行文的线索。通过“书房的窗子”来表明作者的人格和生活态度。试题问“窗子”在结构上的作用,考查目标明确,不必再考虑其在内容上、情感上的作用,只回答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

 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2.在高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小说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小说中景物的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和深化作品主题等。

 例6.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2010年安徽卷12题)

 安徽卷所选用的文学类阅读文本,是许辉的一篇题为《碑》的小说。结合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文本具体内容,答案可以表述如下:

 参考答案:

 ①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的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三、考查技法的作用

 技法,就是文中使用的某种写作方法。这是常考考点,几乎每年各省(市)命题都有涉及。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具有相关的知识储备。

 1.修辞手法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作用,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都有涉及。运用修辞手法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例如,比喻能够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拟人赋物予人的形态情感,具有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意趣横生的妙处;排比具有增强气势、节奏鲜明、长于抒情、感染力强等优点。

 例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09年全国卷Ⅱ第17题)

 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好处是:

 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

 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具体而形象地揭示和提升。

 ③作者使用这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岳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叙事顺序的作用

 文章在叙事时,根据需要可以采用顺叙、倒叙和插叙等不同的叙事方法。顺叙的好处是叙写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条理清晰;倒叙的好处是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插叙的好处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和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例8.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009年全国卷Ⅱ第14题)

 结合插叙的作用、句段的作用和文本的具体内容,答案可以表述如下:

 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

 ②结构上:为下文描写岳桦做铺垫。

 3.肖像描写的作用

 例9.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10山东卷20题)

 这一题的设问具体细致,目标明确,只问肖像描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来说,只答这两点就可以了。但是肖像描写是一种手法,它对表达内容,即刻画刘四爷的性格有其独到的作用和效果,这一点还不能忽略。否则,就会思考不周密,答案要点写不全。

 参考答案: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一段对刘四爷的概括叙述,引出下文虎妞这一人物形象。

 ②内容上,突出刘四爷的虎气。

 ③手法效果上,运用肖像描写使这一形象更鲜明生动,具体可感。

 4.叙事人称的作用

 对人称的考查,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常见题型。在行文叙事中,作者常会根据内容、情感等表达需要来选择、变换人称。使用第一人称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真实、亲切的感觉,便于作者直接表达感情;使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能增强亲切感,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用第三人称的'优点是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例10.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010全国卷Ⅰ第16题)

 这篇文章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结合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作用以及文本的内容,答案可以表述如下:

 参考答案:

 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相互交叉使用的情况。

 ②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营造了一种真实、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5.引用材料的作用

 一般来说,引用可以起到如下的作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增强内容的真实性与知识性;充实文章的内容,强化作者的观点等。例如:

 例11.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010年广东卷第20题)

 结合句段及引用的作用,答案可表述如下:

 (1)结构上:

 ①照应上文,与上文形成对比,说明新能源之所以无用武之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人观念守旧,怕麻烦,怕承担风险。

 ②引出下文有关新能源亟盼世人理解、社会支持、法律保护的内容,从而说明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的重要性。

 (2)内容上:充实文章的内容,增强新闻的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说服力。

 从上述示例中可以看出,“作用题”设题类型和答题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根据试题的设问情况,全面考虑,综合运用,使答案臻于准确和全面。如果设问细致单一,就在所问的范围内作答,不必旁逸斜出做无用功,浪费宝贵的答题时间。另外,涉及写作技法的考查内容很多,限于篇幅,其作用本文不能尽举,考生应全面复习为好

 中考记叙文作用题的答题思路

 答题从内容的角度和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作用题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

 概括这句话或者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对表达文章情感有什么作用?

 作用题在文章结构上的不同作用

 一、句段在文章开头的作用

 1、统领全篇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夏感》

 2、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3、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4、营造氛围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二、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

 1、承上启下

 2、对比衬托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爸爸的花儿落了》

 3、伏笔铺垫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爸爸的花儿落了》

 三、结尾语段的作用

 1、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紫藤萝瀑布》

 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第一次真好》

 3、深化情感,深化主题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我的母亲》

 4、引人深思,给人启示。

 说明文开头段的作用题

 一.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例如《散步》、《金黄的大斗笠》、《我儿子一家》。

 (2)倒叙。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例如《背影》、《父子情》就运用了倒叙。

 (3)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如《羚羊木雕》。

 (4)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不是死板的方法,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灵活运用

 二.说明文

 1、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叫做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叫做事理说明文。

 2、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一般包括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几种类型。

 3、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4、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

#高考提分#如何把握语文中各个考点?

考点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能力层级为A级。

解析A.侥(jiǎo)/角(júe) 辙(zhé)/折(zhé) 瞠(chēng)/称(chēng); B.踞(jù)/据(jū) 癖(pì)/否(pǐ) 摒(bìng)/敛(bǐng); C.怆(chuàng)/创(chuāng) 蛊(gǔ)/贾(gǔ) 诘(jié)/结(jiē); D.蹩(bié)/别(biè) 涸(hé)/和(hè) 徜(cháng)/场(chǎng)。

思路分析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常用的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音近字。对于拼音,考生需要平时积累,可采用错题集归类识记法,如A项“侥幸/角色”,C项“怆然/创伤”中每组的后一字为多音字,前一字为习惯性误读字;D项“干涸/曲高和寡”,B项“癖好/否极泰来”的前一字为形声字。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汉语的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解析A.“立杆见影”—“立竿见影”;B.“偏面”—“片面”; D.“高潮叠起”—“高潮迭起”。

思路分析该题考查的是由同音字、形近字造成的易错现象,在识别时注意以义辨形(如A项“立竿见影”的“竿”是“竹竿”的意思,而不是“树杆”的意思)、以音辨形(如B项的“偏面”读音应当是“piàn”而不是“piān”可以判定应当写作“片面”)。对于其中的近音、近义字则需要多角度辨析(如D项“高潮迭起”的“迭”是“履,连着”的意思,“叠”是“重复地堆,积累”的意思,二字字义相近)

考点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选用,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A.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近义词答非所问、前言不搭后语、风马牛不相及。名不副实:指空有虚名。近义词徒有虚名。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

B.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两者意思相同,故可以替换。

C.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

D.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脱胎换骨: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熟语的选用,是否能替换要多角度辨析: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熟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

考点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B.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少”;C.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去掉“在”和“中”。D.两句混杂,“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应为“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

思路分析辨析语病除要掌握《考试大纲》里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外,还应注意句中可能出现的几类成分:两面词、否定词、数量词、代词、关联词、并列短语、介词(如C项“在……中”)等等

我觉得高考语文主要分几块,第一块主要课本基础知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第这一块就要看你语文的背诵,词句读音理解掌握如何了。二块就是紧接在选择题之后的非阅读主观题。这些看这么多年的语文积累。第三块阅读。尽量写多个点,能想到几点写几点,时间抓紧,调理清晰很重要。高考语文阅读往往是需要两层甚至三层以上来分步理解的。要注意不停地思考别轻易答完一点就此结束。之后的古文以及背诵全靠平时积累,这个复习期间每天做个几篇古文阅读就能明显提高。作文么~分数比例占很大,这个要如何提高你应该懂的。靠积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字迹,条理清晰与否,层次,理解深刻与否。好词好句。尤其注意开头与结尾的重要性。要知道老师很看重就这个。还有一个小心得,那些基础不怎样的学生得高分,他们的背诵基础分,也就是短时间能提高的分数一定大部分都能拿下。最看你本身语文积累功力的就是阅读和作文。在这两块,你要好好发挥,做题时多分时间在这两块。其余的都是课本基础,平时跟着老师的复习节奏按部就班就好,勤背,背得透了,考试时就又快又稳了。剩下的时间就好好阅读理解加作文。希望有帮助。语文功底好的一定有基础不好的人拿不到的发光点的,只是需要你发觉!

文章标签: # 作用 # 文章 #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