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趋势 教育趋势
江苏高考物理计算题,江苏高考物理计算题及答案
tamoadmin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1.2005年江苏物理高考题2.高考。江苏。物理。高中物理计算题计算步骤里可以不带单位,在最后的结果里把单位加上,注意:单位要加括号。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从高10米的地方自由落下,需要几秒钟到达底面:解:S=0.5gt?;t?=2S/g;t=(2S/g)=(210÷10)=21.414(秒)。扩展资料:在计算题里,所有的物理量都用国际单位,这样计算结果也是国际单位,可以免去单位计算。物理量单位通过
1.2005年江苏物理高考题
2.高考。江苏。物理。
高中物理计算题计算步骤里可以不带单位,在最后的结果里把单位加上,注意:单位要加括号。
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从高10米的地方自由落下,需要几秒钟到达底面:
解:
S=0.5gt?;
t?=2S/g;
t=√(2S/g)=√(2×10÷10)=√2≈1.414(秒)。
扩展资料:
在计算题里,所有的物理量都用国际单位,这样计算结果也是国际单位,可以免去单位计算。
物理量单位通过物理定律及其方程建立相互间的关系。它们中有的有方向,有的无方向;有的有量纲(见量纲分析)、单位 ,有的无量纲、单位;有的描述状态,有的描述过程;有的和质量成正比,有的和质量无关;有的规定为互相独立的基本量,有的是从前者导出的导出量;有的是变量,有的是常量,其中普适性强的称基本物理常量。
无方向的物理量称标量,有方向的称矢量(有3个分量)和张量(有9个分量)。
直接描述物体和物质(包括场)的状态的物理量如力学中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势能,热学中描述物体的状态是压强、体积、温度,电磁学中描述电磁场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应强度等称状态量,中国物理学界称直接描述状态变化过程的物理量如冲量、功、热量等为过程量。
这些量只存在于过程中,体现为动量、机械能和内能的不断变化,过程完成后,这些量就不复存在。热学中将和质量成正比的状态量如体积、内能、热容等称广延量;而将它们对质量的比值,如比容、比内能、比热容,称强度量;其他的一些与质量无关的状态量,如温度、压强也称强度量。
百度百科-物理单位
2005年江苏物理高考题
2009年高考物理仍然以“稳中有变,稳中有新”为基本命题思路,前边已讨论过今年考题在选择和实验部分的变化,对于计算部分,笔者认为计算的变化会是最小的。同去年相比,计算题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并未发生大的变化,物理计算部分应该是相对稳定的部分。近5年来计算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物理必修1、2和选修模块3-1、3-2,有时也会涉及3-5中的动量部分及核反应方程的内容。
计算题在考查时,主要以下列3种基本形式出现:单个或两个物体在重力场中受力和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受力和运动,发生电磁感应的导体的电路问题或在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计算部分包括三个题目,分值分别为:第一个16分,第二个18分,第三个20分。前两个计算题的考查形式为三种基本形式中的两种,题目的难度适中,是高考物理拿分的关键,这两个题目对考生来讲虽然是第一次见到,但会有亲切感,因为考题会以考生熟知情景出现,涉及的数学运算也很简单,在解答时对考生更重要的是信心和时间上的保证,出现丢分主要是因为解题时细节注意得不够和答题时书写不规范。最后一个计算题考查形式可能为三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也有可能是另外一种形式,如2006年有关万有引力的题目。最后这个题目总体难度是很高的,连续5年来该题平均得分4分左右(20分×20%),实测难度在0.2以下,该题的选拔意图是很明显的,因此很多考生认为题目这么难,做不做不会有太大影响,过早选择了放弃。如果仔细研究这几年的最后一题,会发现这个题目难点主要是物理情景不好理解或数学运算复杂一些,也就是常说的不好想、不好算,但是这个题目通常是以三问居多,第一小问相对独立、易于解答,第二问难度相对前两题有所上升但所用规律还是能够想到的,第三问难度,从这些特点看来,这个题目还是很有必要做一做的,努力做到力保第一问拿全分、第二问力争写出方程拿方程分、第三问根据时间和前两问的解答情况做决定。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物理计算部分是不难拿分的,但为什么真正高考时得分的情况并不好,比如去年最后3个题共有56分,而全市平均得分不足20分(19.96分)。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不够和做题习惯不好:先说时间,理综300分规定用时为150分钟,物理、化学、生物放在一起考查,大多数考生将物理放在最后作答,按物理所占分值计算时间,对物理作答的时间应有60分钟,可是相当一部分考生在答完化学和生物后,剩余的时间已不可能将物理答完,这直接影响到计算题的得分;再说做题习惯,很多考生做题时对题目的阅读不重视,往往是拿到题匆匆读一遍,题还没看明白,下笔就写,在写的过程中错了改、改了错,又反复到题目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结果审题时间用得省,但答题却耗费了更多时间,得不偿失,这就要求考生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审题时题目至少读两遍,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重点信息明确出来,能很快记住其中大部分。考生要想将计算部分答好,首先要力争给予时间上的保证和重视审题。
高考。江苏。物理。
解答 (1)设小球A、C第一次相碰时,小球B的速度为 ,考虑到对称性及绳的不可伸长特性,小球A、C沿小球B初速度方向的速度也为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
由此解得 。
(2)当三个小球再次处在同一直线上时,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
。
解得 , (三球再次处于同一直线);
, (初始状态,舍去)。
所以,三个小球再次处在同一直线上时,小球B的速度为 (负号表明与初速度反向)。
(3)当小球A的动能最大时,小球B的速度为零。设此时小球A、C的速度大小为 ,两根绳间的夹角为θ(如图11),则仍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
。
另外, 。
由此可解得,小球A的最大动能为
,
此时两根绳间夹角为 。
(4)小球A、C均以半径L绕小球B做圆周运动,当三个小球处在同一直线上时,以小球B为参考系(小球B的加速度为0,为惯性参考系),小球A(C)相对于小球B的速度均为 。
所以,此时绳中拉力大小为 。
有些式子不能打上去
请你查看中对18题的解析
弹簧类问题专题复习
弹簧类问题含有力的非突变模型---弹簧模型,这类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同学们对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知识的综合、以及数学知识的灵活应运,所以这类问题在近年的高考中频频出现。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好这部分内容,现浅谈如下几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知识点聚焦
1、 弹簧的瞬时问题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与其形变量成正比,因此,弹力不同,形变量不同,形变量不同,对应的弹力也不同。解决这一类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时刻”及“位置”的含义。
2、弹簧的平衡问题
这类问题涉及的知识有胡克定律、力的平衡条件,一般可用f=kx或△f=k?△x和∑F=0等公式来求解。
3、弹簧的非平衡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是指弹簧在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力、加速度、速度、功、能和合外力等其他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情况。这类问题的解决,不但要涉及胡克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还要涉及动能定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方面的内容。
4、 弹簧弹力做功与动量、能量的综合问题
在弹簧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所以这类问题一般与动量、能量联系,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问题有机地将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等结合在一起,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应用能力。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综合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
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1.如图1所示,劲度系数为 K的轻质弹簧一端与墙固定,另一端与倾角为θ的斜面体小车连接,小车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上叠放一个物体,已知小车质量为 M,物体质量为m,小车位于O点时,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小车从O点拉到B点,令OB=b,无初速释放后,小车即在水平面B、C间来回运动,而物体和小车之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求:(1)小车运动到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和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b的大小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小车和物体一起运动过程中,在某一位置时,物体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解析;(1)所求的加速度a和摩擦力f是小车在B点时的瞬时值。取M、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kb=(M+m)a 所以a=kb/(M+m)。
取m为研究对象,在沿斜面方向有:f-mgsinθ=macosθ
所以, =
(2)当物体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的零时,小车的加速度变为a’,小车距O点距离为b’,取m为研究对象,有:mgsinθ=ma’cosθ
取M、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有 kb‘=(M+m)a’
以上述两式联立解得:b’=
点评:在求解加速度时用整体法,在分析求解m受到的摩擦力时用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两者交互运用是解题中常用的方法,希读者认真掌握。
例2.将金属块m用压缩的轻弹簧卡在一个矩形箱中,如图2所示,在箱的上顶板和下底板装有压力传感器,箱可以沿竖直轨道运动.当箱以a=2.0 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上顶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6.0 N,下底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10.0 N.(取g=10 m/s2)
求:(1)金属块m的质量是多大;?
(2)若上顶板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底板传感器的示数的一半,则箱子的加速度是多大.?
解析: 上顶板压力传感器显示的压力是金属块对上顶板的压力,大小也等于上顶板对金属块向下的压力;下底板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弹簧对下底板的压力,大小也等于弹簧对金属块向上的压力.根据金属块的受力情况和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质量、加速度.
(1)设上顶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FN1,下底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FN2,
由牛顿第二定律: mg+FN1-FN2=ma?
解得:m=0.5 kg
(2)由于弹簧长度不变,则下底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仍为10.0 N,
即 FN2′=FN2=10 N?则上顶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FN1′=5 N
由牛顿第二定律: mg+FN1′-FN2′=ma′
解得: a′=0
例3.如图3所示,两个木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解析:此题用整体法求最简单。由题意可将m1、m2视为一系统(整体),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即∑F=0
故F=(m1+m2)g
由胡克定律知 F=k2x总
解得 x=
此x为系统下移的总距离,当缓慢向上提上面木块m1,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时,有 x’‘=,由题意可知,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Δx=x-x’=
故本题选C.
点评:尽管此题初看起来较复杂,但只需选用整体法来分析求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4.在原子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经是“双电荷交换反应”。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面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和B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轨道的固定档板P,右边有一小球C沿轨道以速度v0射向B球,如图7所示,C与B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球与档板P发生碰撞,碰后A、D静止不动,A与P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
(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球的速度。
(2)求在A球离开档板P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整个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来处理.
(1)设C球与B球粘结成D时,D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2mv1, ①
当弹簧压至最短时,D与A的速度相等,设此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mv1=3mv2, ②
联立①、②式得
v2=(1/3)v0. ③
此问也可直接用动量守恒一次求出(从接触到相对静止)mv0=3mv2,v2=(1/3)v0.
(2)设弹簧长度被锁定后,贮存在弹簧中的势能为Ep,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2m)v12=(3m)v22+EP, ④
撞击P后,A与D的动能都为零,解除锁定后,当弹簧刚恢复到自然长度时,弹性势能全部转变成D的动能,设D的速度为v3,有
Ep=(2m)v32, ⑤
以后弹簧伸长,A球离开挡板P,并获得速度.设此时的速度为v4,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mv3=3mv4, ⑥
当弹簧伸到最长时,其弹性势能最大,设此势能为Ep′,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2m)v32=(3m)v42+Ep′, ⑦
联立③~⑦式得
Ep′=mv02. ⑧
点评; 这道高考压轴题不愧为一道好的物理试题.命题人暗设机关,巧布干扰,只有同学们全面读懂、领会题意,并在头脑中建立起非常清晰的物理图景和过程,充分运用两个守恒定律,才能化难为易,正确解题.
例5 。 如图5所示,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令x1表示未加F时弹簧的压缩量,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
①
令x2表示B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 a表示此时A的加速度,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
kx2=mBgsinθ ②
F-mA?gsinθ-kx2=mAa ③
由②③式可得 ④
由题意 d=x1+x2 ⑤
由①②⑤式可得 ⑥
例6.如图6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和质量为M的容器连接,容器放在光滑水平的地面上,当容器位于O点时弹簧为自然长度,在O点正上方有一滴管,容器每通过O点一次,就有质量为m的一个液滴落入 容器,开始时弹簧压缩,然后撒去外力使容器围绕O点往复运动,求:
(1)容器中落入n个液滴到落入(n+1)个液滴的时间间隔;
(2)容器中落入n个液滴后,容器偏离O点的最大位移。
解析:本题中求容器内落入n个液滴后偏离O点的最大位移时,若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角度求解,将涉及弹簧弹性势能的定量计算,超出了中学大纲的要求,如果改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则可转换成大纲要求内的知识的试题。
(1)弹簧振子在做简谐运动过程中,影响其振动周期的因素有振子的质量和恢复系数(对弹簧振子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本题中恢复系数始终不变,液滴的落入使振子的质量改变,导致其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发生变化。
容器中落入n个液滴后振子的质量为(M+nm),以n个液滴落入后到第(n+1)个液滴落入前,这段时间内系统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n=2π ,容器落入n个液滴到(n+1)个液滴的时间间隔△t=Tn /2,所以
△t =π
(2)将容器从初始位置释放后,振子运动的动量不断变化,动量变化的原因是水平方向上弹簧弹力的冲量引起的,将容器从静止释放至位置O的过程中,容器的动量从零增至p,因容器位于O点时弹簧为自然长度,液滴在O点处落入容器时,容器和落入的液滴系统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液滴在O处的落入并不改变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所以振子处从位置O到两侧相应的最大位移处,或从两侧相应在的最大位移处到位置O的各1/4周期内,虽然周期Tn和对应的最大位移Ln在不断变化,但动量变化的大小均为
△p=p-0=p,
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各1/4周期内弹力的冲量大小均相等,即:
F0(t)·T0/4 = Fn(t)·Tn/4
其中T0是从开始释放到第一次到O点的周期,T0=2π 。Tn是n个液滴落入后到(n+1)个液滴落入容器前振子的周期,Tn=2π 。而F0(t) 和Fn(t)分别为第一个1/4周期内和n个液滴落入后的1/4周期内弹力对时间的平均值,由于在各个1/4周期内振子均做简谐运动,因而弹力随时间均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变化的量在1/4周期内对时间的平均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可用等效方法求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从中性而开始计地,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ε=εmsinωt= NbωSsinωt。ε按正弦规律变化,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N ,ε在1/4周期内对时间的平均值ε=2εm/π。这一结论对其它正弦(或余弦)变化的量对时间的平均值同样适用,则有图19-1
F0(t)=2kL0/π,Fn(t)=2kLn/π
代入前式解得:Ln= L0
例7.如图7所示,质量为M=3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板的右端放一质量为m=1kg的小铁块,现给铁块一个水平向左速度V0=4m/s,铁块在木板上滑行,与固定在木板左端的水平轻弹簧相碰后又返回,且恰好停在木板右端,求铁块与弹簧相碰过程中,弹性势能的最大值EP。
解析:在铁块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因此弹簧压缩最大时和铁块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的共同速度(铁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在铁块相对于木板往返运动过程中,系统总机械能损失等于摩擦力和相对运动距离的乘积,可利用能量关系分别对两过程列方程解出结果。
设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和铁块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速度分别为V和V',由动量守恒得:mV0=(M+m)V=(M+m)V' 所以,V=V’=mV0/(M+m)=1*4/(3+1)=1m/s
铁块刚在木板上运动时系统总动能为:Ek=mV02=8J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和铁块最后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总动能都为:
EK'=(M+m)V2=2J
铁块在相对于木板往返运过程中,克服摩擦力f所做的功为:
Wf=f2L=EK-EK'=8-2=6J
铁块由开始运动到弹簧压缩量最大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损失为:fs=3J
由能量关系得出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P=EK-EK'-fs=8-2-3=3J
点评:由于木板在水平光滑平面上运动,整个系统动量守恒,题中所求的是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解题时必须要用到能量关系。在解本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1.是要知道只有当铁块和木板相对静止时(即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才最大;弹性势能量大时,铁块和木板的速度都不为零;铁块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速度也不为零。
2.是系统机械能损失并不等于铁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而等于铁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和摩擦力对木板所做功的差值,故在计算中用摩擦力乘上铁块在木板上相对滑动的距离。
例8.如图9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800N/m的轻弹簧两端各焊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12kg的物体A、B。物体A、B和轻弹簧竖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要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在上面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s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设整个过程中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取g=10m/s2 ,求:
(1)此过程中所加外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此过程中外力F所做的功。
解析:(1)A原来静止时:kx1=mg ①
当物体A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拉力F最小,设为F1,对物体A有:
F1+kx1-mg=ma ②
当物体B刚要离开地面时,拉力F最大,设为F2,对物体A有:
F2-kx2-mg=ma ③
对物体B有:kx2=mg ④
对物体A有:x1+x2= ⑤
由①、④两式解得 a=3.75m/s2 ,分别由②、③得F1=45N,F2=285N
(2)在力F作用的0.4s内,初末状态的弹性势能相等,由功能关系得:
WF=mg(x1+x2)+49.5J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弹簧类试题的确能培养我们的物理思维和开发我们的学习潜能。弹簧与相连物体构成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状态变化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充分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巧妙解决。这类题型是区分学生能力强弱、拉大分值差距、选拔人才的一种常规题型。因此,弹簧类试题也就成为高考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独具特色的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