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趋势 教育趋势

潼南中学高考喜报2021年状元,潼南中学高考喜报

tamoadmin 2024-06-05 人已围观

简介1.重庆市南岸区“长生镇与长生桥镇是不是同一个镇!另外长生桥中学和茶园新城中学是不是都属于长生桥镇”!2.重庆中考2009年哪些地区属于联招范围3.重庆市潼南中学校的学校沿革重庆市潼南中学校,是重庆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她始创于1924年,原名鉴亭书院。1953年由四川省教育厅定名为四川省潼南中学校。198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中学。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学校于1998年更名为重庆市潼南

1.重庆市南岸区“长生镇与长生桥镇是不是同一个镇!另外长生桥中学和茶园新城中学是不是都属于长生桥镇”!

2.重庆中考2009年哪些地区属于联招范围

3.重庆市潼南中学校的学校沿革

潼南中学高考喜报2021年状元,潼南中学高考喜报

重庆市潼南中学校,是重庆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她始创于1924年,原名鉴亭书院。1953年由四川省教育厅定名为四川省潼南中学校。198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中学。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学校于1998年更名为重庆市潼南中学校。199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确认潼南中学为重庆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

潼南中学座落在潼南区梓潼镇书院坡上,涪江之滨。这里,绿树成荫,碧江环绕,风光秀丽,鸟语花香,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之地。 潼南中学现有教职工358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73人,中级教师84人。学校教师中,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有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15人,有重庆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者7人,有全国科研工作优秀个人1人。学校现有88个教学班,其中高中部58个班,初中部30个班,在校学生5000余人。

以人为本,为国育才,是潼南中学的领导和广大教师的理念。潼南中学始终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不但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而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双基”和能力。全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潼南中学共向高等学校培养和输送了8900余名合格新生。

每年都有300余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著名重点大学。1995年,潼南中学学生蒋志参加第二十届中学生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荣获金牌,被清华大学免试录取。2001年,潼南中学693名学生参加全国高考,有675人上大学录取线,升学率为97.4%,其中600分以上45人,上重点大学录取线239人,上北京大学录取线4人,上本科录取线共469人;

2002年,潼南中学725名学生参加高考,有716人上大学录取线,升学率为98.75%。其中,上重点大学线282人,上本科线566人,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线3人,有2人被清华大学录取,创造了学校高考历史的新记录。2003年,潼南中学学生926人参加高考,有902人上大学录取线,其中332人上重点大学录取线,618人上大学本科录取线,升学率为97.8%。有3人上了清华、北京大学录取线,有2人被北京大学录取,升学质量再创新高。

潼南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名列重庆市重点中学的前六位。潼南中学实施“名优兴校”和“科研兴校”战略,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科研。1997年以来,潼南中学的教育科研捷报频传:获国家教育部科研成果优秀奖1人次;获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3人次;学校现有国家级科研课题2个、市级科研课题5个。

学校老师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教育教学著作9部;参与编写教育教学专著并出版15部;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74篇;在市级以上教研会上交流教学经验、交流论文、撰写论文获奖93人次;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有25人获全国一等奖,32人获得全国二等奖,29人获得市一等奖。这些成绩,为潼南中学谱写了新的篇章。

重庆市南岸区“长生镇与长生桥镇是不是同一个镇!另外长生桥中学和茶园新城中学是不是都属于长生桥镇”!

生活处处有哲学

文/张 煜/潼南中学高2006级17班/指导老师/刘 旺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叫《你在微笑,我却哭了》,很喜欢里面的故事,总觉得这不是在写电视,而是在写生活.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高三学生在临近高考的最后几个月里所发生的一切.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困难,她曾经挣扎着想逃出高考的束缚,但为了父母的意愿,她坚持了下来.我不禁思考,我们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受高考的迫害?为了完成父母的期望?还是真的为了自己的前程?

出生在这个东方的国度,特别是在当代中国,要想有所成就,最普遍的路径便是读书,而读书就意味着要接受高考的检验.我想,这便是所谓的“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吧,十几年的学习成不成功,在那短暂的3天中便可决定.

不可否认,高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看出一个学生十几年学习的成绩,这是肯定的,但每个事物都有互相矛盾的两面,所以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高考太过于片面,太过于绝对.平时学习认真的学生,也许由于太过于重视这场考试,犯了一点小错误,便走上了追求梦想的崎岖之路;但也许平时学习并不认真的学生,抱着试试的心态走进考场,却意外的得到了收获,从此道路一帆风顺.这是否有些不公?在中国,人人都知道高考只看分数的弊处,但人们却视而不见,反而越加强调它的重要性,即使有些人嘴上说着学生的好坏不能用分数来衡量,但从心底来说,却无意识的用分数把他们分成了两类.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大学录取的时候不但要看分数,还要看平时的表现,但我们是否应该将平时的实践活动占的比例适当的增加呢?只有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面面出色的人才.

《你在微笑,我却哭了》中还写到了亲情和友情,它们互相交融,但又相互矛盾.女主人公是一个成绩很优异的学生,而她最好的朋友却是世人眼中所谓的差生.她的母亲反对她们之间的友情,用了不少办法来分离她们两个,虽说母亲这样做是为了女儿着想,但最终却逼得女儿离家出走,逃出考场.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数不胜数.父母总是希望子女结交的是好学生,是成绩优异的佼佼者,他们鄙视差生,不准子女与他们来往.他们总是处处都为子女着想,却往往适得其反.每个事物都有互相矛盾的两方面,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即便是再完美的人也有缺点,为人父母的也不例外.他们能够包容子女所犯的错误,却不能容忍与子女来往的差生.差生也是人,他们成绩差,只是因为不能适应某种教学环境罢了.但世人却往往凭这一点便否认了一个人,父母也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要知道,在这世上,就连最无可救药的人也有他的可贵之处.

我们的世界是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差生不一定永远都是差生,他们会变化,会发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成为最耀眼的星星中的一颗,而在学校成绩好的学生将来到了社会上也不一定会有所建树.所以,我想提醒所有的父母,摘掉有色眼镜,清清楚楚的看待自己的孩子.

作为学生,必定会经历刻苦学习这一过程,在这其中,肯定会吃到不少的苦,也许有的人想过要放弃,想过要逃避,这都是不理智的.就像创建新中国的革命历程一样,经历了无数次的倒下,才换来了一次的站立.人生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我们却在一点一点的前进;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我们的知识却一点一点的增加.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过程,我们的阅历才不断的丰富,我们的品位才不断的提升,我们的人生也因此多彩美丽.

其实哲学不仅存在与电视剧中,也存在与我们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是哲学.

重庆中考2009年哪些地区属于联招范围

南岸区的长生镇和长生桥镇说法不一样而已。其实是一个镇。公交车售票员有时会说长生镇的。本地人也会用两种说法。

长生桥中学也称为巴五中,就在通江大道旁边的。茶园新城中学也称为巴三中,目前在长生桥的老街。马上要搬到新修的公安局指挥中心对面了,就在银翔翡翠谷上面一点点。两个中学都在长生桥镇范围。长生桥街区的读初中和高中时定点为长生桥中学。茶园街道的定点为茶园新城中学。

重庆市潼南中学校的学校沿革

2009年重庆市联招考试 09年,江津区、綦江县、潼南县已经推出联招考试,自主命题,不参加联招考试。 09年重庆市的联招考试的范围只有18个区县,具体是哪18个不是很清楚,可以肯定的是没有江津区、綦江县、潼南县。 —————————————————————— 非联招区县也能考直属重点 今年全市只有18个区县参加联招考试,为了让其他非联招区县学生也有机会到主城区名校就读,市教委决定将7所直属重点中学的招生计划单列出360个招生计划直接投放到这些区县。其中,270个招生指标投向库区的19个区县,并首次给退出联招的3个自主招生的区县投放了90个招生计划。 7所直属重点中学包括重庆一中、南开中学、重庆八中、巴蜀中学、育才中学、西师附中和重庆外国语学校,他们将分别对口库区的三至四个区县单独招收学生,由当地区县推荐优秀学生。 ———————————————————————————————————————— 以下学校就是重庆的联招学校,下列学校的所在地都参加了重庆的联招考试。 可以看出有哪些区县参加了重庆的联招考试 大江中学 永川萱花中学 永川北山中学 长寿中学 市一中 外国语学校 巴蜀中学 西师附中 市二十九中 市四十二中 市十八中 市203中 凤鸣山中学 青木关中学 钢城中学 铁路中学 渝西中学 渝高中学 铜梁中学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广益中学 江北中学 巴县中学 鱼洞中学 渝北中学 暨华中学 綦江中学 长寿区一中 川维厂子弟中学 荣昌中学 大足龙水中学 永川中学 江津德感中学 璧山中学 铜梁中学 合川中学 南开中学 育才中学 市八中 求精中学 市五十三中 市66中 市字水中学 市七中 天星桥中学 市三十七中 杨家坪中学 电厂中学 田家炳中学 市十一中 南坪中学 市辅仁中学 兼善中学 朝阳中学 清华中学 大足中学 松树桥中学 南华中学 长寿二中 江津中学 江津聚奎中学 璧山实验中学 铜粱县一中 重庆环宇“宏志班” 市49中 潼南中学 市30中 市32中 北碚静观中学 綦江南州中学 长寿实验中学 荣昌安富中学 合川瑞山中学 璧山来凤中学 双桥中学

1949年12月5日,潼南解放。潼南中学踏上了新的征程。

1950年3月,潼南县立中学组成了以傅先楷,梁秋霞为首的校务委员会。王定远为训育主任,聘用周继造为教导主任。其时,潼南县立女中和私立潼光中学一齐并入潼南中学。

1951年9月,学校恢复校长责任制,调中共地下党员袁明道为校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周继造继续任教导主任(周于1978年升任副校长)。这两位潼南教育的老前辈合作共事三十余年,为党育的教事业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堪称:教坛泰斗,一代宗师。

1951年12月26日,中国教育工会潼南中学委员会正式成立,袁明道、李知达为正副主任委员,从此,教师有了自己的组织——工会。

1953年5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冉崇铨任潼中副校长(冉于1963年调县政府工作,任副县长)。1959年,校长袁明道调离学校,副校长杨少琛主持学校工作,杨于1962年调离去绵阳.1962年10月袁明道被调回潼中主持工作。

1964年4月,李问农调入潼中作副校长和党支部副书记。

根据有关资料,至“文革”初期止,潼中初中毕业共51个班,约2500人;高中毕业35个班,约1700人。高中升大专比例为50%左右。高56级1个班,升学者为90%以上。

1966年6月,“文革”在潼南开始。1967年,潼中被“造反派”夺权接管,那时,学校处于混乱之中。

1970年1月,潼中“革委会”成立。彭光明任主任,杨贤贞、赖维富为副主任,刘宜君、唐才民、邓述才等11人为常委。原校领导袁明道、周继造等仍坚持不懈地为学校作力所能及的工作,尽力减少“文革”对潼中的损失。

1970年6月,塘坝中学校长张丕和任潼中革委会副主任。

1970年潼中开始复课。此时的潼中,百废待兴。袁明道、周继造等同志为潼中的复兴,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使学校工作逐步进入正轨。1973年,校革委会副主任袁明道出席绵阳地区党代会,主任周继造出席了绵阳地区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代表会。

1973年10月22日,出版校报《学习生活》第1期。

1976年4月,潼中举办了教育成果展览,内容十分丰富。当时县委书记何绍兴亲临参观,勉励有加。参观的群众也给予高度评价。

1977年7月2日,江津地区在潼中召开了中小学教育革命座谈会,袁明道校长介绍了抓纲治校的经验。这一年,学校大专考试成绩优异;数学、语文为全地区第一名;理化第二名。上线人数为地区之冠,受到地、县领导领导高度称赞。

1977年10月,周继造主任代表教师去北京瞻仰了毛主席遗容。

1978年5月,潼中被江津地区评为红旗单位一面“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毛主席的教育路线”的大红锦旗。袁明道校长在地区表彰会上第一个发言,深受好评,周继造被评为江津地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同时出席了会议。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0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此时,中国教育工会潼中工会得以恢复,刘宜君为工会主席,肖长江为副主席。1985年刘宜君被评为全国工会积极分子。

1981年1月,校长袁明道以四川省中学校长唯一代表身份出席北京全国招生工作会议,研讨教育方针、招生办法等。

1982年1月,袁明道校长参加四川省重点中学校长会,省教厅代表省政府宣布潼中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省级重点中学。潼南中学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省级重点中学这个荣誉,是袁明道、周继造、李同荣、肖长江、黎家祥、谢厚生、刘明德等老一辈潼中人艰苦创业的结晶,是潼中人的骄傲和自豪。1980年老领导周继造离休,仍继续留校工作。袁明道校长于1984年任专职党总支书记,并于1986年离休。这两位潼南人民的老教育家,在创业的路上,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为潼中的建设和发展耗毕生之精力,功不可磨,全县人民莫不崇敬。

1984年副校长徐教华升任校长,夏晓宇任副校长,杨若愚作教导主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3年中,潼南中学高中毕业4000多人,40%升入了大专院校学习。 1991年至2000年

1991年,校长徐教华调至江油工作,夏晓宇接任校长职务。政教主任曾和平任副校长。夏晓宇校长于1992年2月不幸去世。

1992年7月,曾和平任潼南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周南佑任副校长、李林蔚任党总支副书记,杨若愚任副校级调研员兼教导主任。

1995年,该校高95级5班学生蒋志荣获第二十六届中学生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是年,彭大光同志任副校长,并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1997年7月,吴永松同志调任潼南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8,并是教委第一副主任。原校长曾和平同志调至县教委作副主任。1997年9月,潼南中学在吴永松同志的领导下,创办校报《潼中报》,该报由县长徐祖文题写报名,吴永松校长担任报社社长。

1998年10月,该校英语教师学科组长黄志勇同志被评为重庆市特级教师,化学教师黄宏生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8年7月,该校高98级学生参加全国高考,有409人升上大专,突破四百大关,升学率为82.6%,创造了潼南中学升学历史的新纪录,其升学率名列重庆市43所重点中学第8位,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从1999年至2003年,学校的高考升学率长期稳定在98%以上,每年均有近400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中科大、浙大等全国重点大学。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市重点中学前茅。

2000年10月,唐绍奎、钱祖荣任副校长。 2001年至今 2001年10月,县委304号文件批准潼南中学成立党委,吴永松同志任党委书记(兼)、彭大光同志任党委副书记(兼)。2002年8月,黄志勇、张世国任副校长,汤启毅任正校级调研员。

2003年8月,数学高级教师王栋良同志被评为重庆市特级教师。高级教师蒋云龙同志在国际学术会上交流教科研工作经验。

2003年12月,唐绍奎同志任潼南中学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吴永松同志任正校级调研员,彭大光同志任副校级调研员。

文章标签: # 中学 # 潼南 #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