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趋势 教育趋势
2017语文高考3,2017语文高考全国一卷
tamoadmin 2024-06-05 人已围观
简介1.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结构 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2.2017年四川高考使用什么试卷3.2017高考语文考什么?4.2017高考3 3单科滚动性试题语文5.如何理解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一种美味》?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给画线句用“/”断句。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
1.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结构 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
2.2017年四川高考使用什么试卷
3.2017高考语文考什么?
4.2017高考3 3单科滚动性试题语文
5.如何理解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一种美味》?
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给画线句用“/”断句。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 亦 愿 之 然 吾 观 国 人 其 父 兄 之 食 粗 而 衣 恶 者 犹 多 矣 吾 是 以 不 敢 人 之 父 兄 食 粗 衣 恶 而 我 美 妾 与 马 无 乃 非 相 人 者 乎 且 吾 闻 以 德 荣 为 国 华 不 闻 以 妾 与 马。”
(《国语·鲁语》)
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②妾:指婢女。
解析:本句中“然、矣、而、无乃、乎”等虚词给我们很好的帮助,在解决了这些之后,再找主宾:“其父兄”“吾”“人之父兄”等又帮助我们确定在哪里断句。
答案: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参考译文:季文子任鲁宣公和鲁成公相国,没有一个穿丝绸衣服的婢女,没有一匹吃粮食的马。仲孙它劝谏他说:“您担任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婢女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也使国家不光彩啊!”文子说:“我也愿意那样。然而我看到国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我因此不敢不节俭。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给画线句用“/”断句。
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 如 捐 之 王 欲 无 厌 而 多 信 人 之 言 今 以 师 归 而 献 马 焉 王 之 左 右 必 以 子 获 为 不 止 一 马 而 皆 求 于 子 子 无 以 应 之 则 将 晓 于 王 王 必 信 之 是 贾 祸 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解析:首先看虚词“而、则、焉”,再看表示人的“王”“子”,表示时间的名词“今”,指示代词“是”。
答案: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参考译文: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征讨戎族,(芮伯)得到(一匹)好马,准备把它献给厉王。芮季说:“不如把它丢掉。厉王贪得无厌而且轻信别人的话。今天班师回朝献了马,厉王左右的人必然认为您不会就只收获一匹马,于是都向您索要。您没有东西应付他们,那么就会到厉王那儿去说谗言,厉王必定相信那些话的。这是(自己)买祸啊。”(芮伯)不听,最后还是献了马。荣夷公果然派人来索求,(没有得到)就到厉王那进谗言,说:“芮伯还有隐藏(没有全部献给国王)。”厉王发怒,驱逐了芮伯。君子认为芮伯也是有罪的啊。知道厉王贪财还去招惹他,(这是)芮伯的罪过啊。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给画线内容用“/”断句。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 雄 曰 和 峤 虽 备 礼 神 气 不 损 王 戎 虽 不 备 礼 而 哀 毁 骨 立 臣 以 和 峤 生 孝 王 戎 死 孝 陛 下 不 应 忧 峤 而 应 忧 戎。
解析:“曰、而”处停顿很明显;两个人名以及“臣”“陛下”处又给断句以帮助,“生孝”“死孝”对举,又要停顿。
答案: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参考译文: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
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 莫 曰 桀 纣 之 亡 也 遇 汤 武 今 天 下 尽 桀 也 而 君 纣 也 桀 纣 并 世 焉 能 相 亡 然 亦 殆 矣
解析: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答案: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参考译文:赵襄子喝酒五日五夜不停止,对侍奉的人说:“我确实是个国士!喝酒五天五夜了,却没有一点儿病。”优莫说:“您努力吧!还和商纣王差两天。商纣王七天七夜,可是您才五天。”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要灭亡吗?”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和商纣王差两天,不灭亡还等待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危险了。”
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结构 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
2017年河南语文高考文言文有:
一、古诗词部分:
1.
氓(2)《诗经》
2.
短歌行(2)曹操
3.
归园田居(其一,2)陶渊明
4.
蜀道难(3)李白
5.
秋兴八首(其一,3)杜甫
6.
咏怀古迹
(其三,3)
杜甫
7.
登高(3)杜甫
8.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4)李清照
9.声声慢(寻寻觅觅,4)李清照
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辛弃疾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辛弃疾
二、文言文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1)
《战国策》
2.兰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
3.游褒禅山记(第三段,2)王安石
4.赤壁赋(全文,2)苏轼
5.寡人之于国也(全文,3)《孟子》
6.劝学(全文,3)《荀子》
7.过秦论(后三段,3)贾谊
8.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部分,4)司马迁
9.陈情表(全文,5)李密
10.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5)陶渊明
11.滕王阁序(2-3段,5)王勃
括号内的数字为必修课本的册数。
2017年四川高考使用什么试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 单选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6单选题,每小题3分
7题,文言文翻译,1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题,6分
9题,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题,6分
乙 选考题(三、四大题选一个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题,(1)双选题,5分;(2)(3)分析题,6分;(4)分析题,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题,(1)双选题,5分;(2)(3)分析题,6分;(4)分析题,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15单选题,每小题3分
16题,5分
17题,6分
六、写作(60分)
18题,60分
2017高考语文考什么?
2017年四川高考使用全国Ⅲ卷,即新课标三卷,全国丙卷,丙卷一般比甲卷和乙卷简单一些。但不会因考题差别导致教材差别,一切都是遵照高考大纲命题的。高考后试卷不能拿走,高考试卷会密封后送到指定的阅卷场所,阅卷后的高考试卷属于高考档案的一种,要存档保留一定年限的,考生是无法再次接触到自己的高考试卷的。
数学:首先有一些基础的需要大家了解,我们评价一套试卷有两个维度,第一就是关于命题的难度与区分度。第二个就是稳定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延续性,以及创新性部分的内容。通常首先需要同学去了解,也就是关于命题难度的部分,其实在难度比例分配上有严格要求,简单题目、中档题、难题,各自占的比例,在每年的试卷命题当中变换不是特别大,我们需要在相对稳定的难度分布中,更加关注的是将区分度区分出来。
语文:全国卷共有三套卷子,分别为甲、乙、丙。之前我们讲过全国甲卷和乙卷,全国丙又是哪套呢?全国甲卷是以前的全国2卷,全国乙是以前的全国1卷。接下来是全国丙卷,考的地区是重庆、四川、广西、陕西。2016年4月7号国家教育部召开了一个高考语文作文的会议,确定了三套的全国卷,这三套全国卷有什么不一样呢?我刚才说了甲卷就是以前的全国二卷,乙卷就是全国一卷,没有什么不同。这时候新增丙卷是要点,因为重庆等四个省份相对来说考生的人数占的比重非常大,与此同时较于贵州、青海、西藏,考全国甲卷的地区的同学他的教学相对好一点,这时候就增加了一个丙卷。就是这样的差别。
历史:今年高考在全国历史考卷方面出了一些调整,以前全国卷以两套卷子为主,今年变成了三套,以前全国卷Ⅰ卷,现在变成乙卷,以前全国卷Ⅱ卷变成甲卷,今年新增加了全国丙卷。下边我们看看新增加的这套卷子的风格和特点、总体难度评价,趋势发展,或者这套卷子到底有没有体现热点。
政治:今年是第一次有新课标丙卷,那么使用的省份大概有哪些呢?有四川、重庆、广西、陕西地区。现在全国都比较关注这套新课标丙卷,整体难度是偏容易的,会有一些比较有争议、有难度的题,但是从试卷的整体水平来看是偏简单的。所以对于整个新课标参加丙卷地区考生来讲,不管你是已经参加过考试的这个考生,还是即将要走入高三,面临考试的考生,那么在未来复习的时候都一定要注意一些基础的知识。
2017高考3 3单科滚动性试题语文
很多学生会觉得语文这个学科很复杂,因为有些人根本没花费多少心思在它的身上,语文成绩却很棒。但是好多人非常努力的学习了语文,语文成绩反而总是提高不上去。
其实语文这个课的成绩确实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为语文的主观题太多了,所以很多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不稳定。但是要想得高分,就一定要知道出题老师的套路,从而得到正确答案。用对了方法和经验,高考语文的分数就会成为拉分项。
北京卷:
新鲜出炉!!!2017年北京高考大作文题二选一 记者刚刚获悉,2017年北京高考大作文题目二选一:“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大作文:
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如何理解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一种美味》?
2017高考3 3单科滚动性试题语文
从2003年起,高考时间改为每年的6月7日、6月8日、6月9日。部分省级行政单位高考安排为:6月7日09:00:00—11:30:00考语文,15:00:00—17:00:00考数学。6月8日09:00:00—11:30:00考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00—17:00:00考外语(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部分省市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有听力考试)。
城市是个可考虑也可忽略的因素,因人而异。城市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1、读大学的四年阶段:直接决定了你的眼界。一线城市肯定能提供更多更有意思的活动(玩),更有意义的活动(培训),更多有质量的实习(就业),更多有可能的机遇(发展)
2、大学毕业后的影响:如果明确将来在哪个城市发展,无疑留在当地,在当地上大学更有利。同学关系更多,不必从零开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之所以大家能选择同一个城市上大学,肯定对这个城市不排斥,所以毕业不换城市,能积累较多关系。
小结:城市决定一个人的眼界,给你一种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感觉,本科时期的小三线和现在所在的上海接触到的事情有很大不同,没有可比性。看自己喜欢安逸还是激情,因人而异。
1、鱼豆腐汤中有没有鱼?答案是没有。前文“母亲嗔怪着:‘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开锅盖,让父亲看”这里埋下伏笔,与结尾“第二把柴火他就抓着了一个粘粘软软的东西,凑到了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呼应。
解释了鱼在煮汤过程中或者之前就已经“从锅里蹦到了地面。”而对于连六岁的三子都没吃过鱼、两个哥哥也可能极少尝过鱼的。
对这样清贫的一家人来说,他们沉浸在享受奢侈美味的憧憬中,”鲁莽”地食用着这道菜,把豆腐的鲜味当成鱼的鲜味也是可以理解的。豆腐鱼汤里没有鱼,也导致了三子完全不记得鱼汤具体滋味的一点细节。当然,也和他当时的心情有关。
2、三子上学了吗?是的。“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这里是逆时序叙述,把后来发生的事直接告诉了读者,说明三子上学了。
“鱼眼里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这篇文章精炼考究、笔触细腻,作者铺了那么久酸涩沉重的氛围,因为,直接说出来,那些久远的微妙的沉重的东西会变轻。轻得容易让人误以为不过如此。既然会这样,那么索性不说吧。于是采用这样婉转的说法。
《一种美味》巩高峰-正文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的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
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的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扭捏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
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