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趋势 教育趋势

2001高考物理试卷_2001高考物理理综

tamoadmin 2024-06-05 人已围观

简介1.历年江西高考物理各章占的比例怎样2.2001年高考各科分数3.朱建廉的学术研究4.急求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高考题5.2001年四川高考总分2000年至2001年,江苏省高考方案采取的是 “3+小综合”模式,该模式也分了文理科,从考查科目来看,比“3+2”考查得要多。文科生要考地理、理科生要考生物。学生的高考科目实际是6门。也就是文科生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

1.历年江西高考物理各章占的比例怎样

2.2001年高考各科分数

3.朱建廉的学术研究

4.急求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高考题

5.2001年四川高考总分

2001高考物理试卷_2001高考物理理综

2000年至2001年,江苏省高考方案采取的是 “3+小综合”模式,该模式也分了文理科,从考查科目来看,比“3+2”考查得要多。文科生要考地理、理科生要考生物。学生的高考科目实际是6门。也就是文科生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理科生则除语、数、外三科外,还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

语、数、外各150分,文综或理综300分,总分750分。

高考的录取方式采用网上录取,志愿填报方式,将全国的大学分为2个批次,此外,还有许多高校进行自主招生,但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应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截至2015年,绝大部分省份取消三本批次,将三本与专科进行合并。

扩展资料: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应用地区:江苏省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8年起,江苏省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

“3”指语文、数学、外语,语文160分(文科加考40分加试题)、数学160分(理科加考40分加试题)、外语120分,满分480分。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为: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7门科目,各科原始满分为100分,考生需参加未选为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5门必修科目,其中信息技术只作为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按原始得分实行合格与不合格评价,60分及以上为合格,其余为不合格。普通类考生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须全部达到“合格”,方可参加高考和选修科目测试 。

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考试为: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各科原始满分120分。文科考生必考历史,理科考生必考物理,再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一门,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按原始得分排名实行等级计分,分为6个:A+[0%-5%]、A ( 5%-20% ]、B+ ( 20-30% ]、B ( 30%-50% ]、C ( 50%-90% ]、D(90%-100%]。

由于该方案总分偏低,造成分数段扁平密集,且操作复杂,另外物理、化学等科目不计入总分,造成理科人才选拔困难,所以该方案实行至今争议较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年江西高考物理各章占的比例怎样

2002年和2001年上海高考满分600分。

1987年至2016年,上海市高考实行“三加一”方案,“3”即语文,数学,外语,“1”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150分,总分600分(期间增加过综合能力测试科目,30分,后又取消)。

具体考试时间:

6月7日 (上午) 09:00到11:30 语文 ;(下午)15:00-17:00 数学。

6月8日 (上午) 09:00到11:00 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下午)15:00到17:00 外语。

扩展资料:

2017年至2020年上海市高考方案: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其中英语一年两考,取最高分。

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选3门,每科70分,按照A加、A等比例给分,总分660分。

2014年起,来沪人员持《上海市居住证》、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分)且满足其他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方面,享受与本市户籍居民同等的公共教育服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01年高考各科分数

我是去年参加高考的,在考前我也曾经向老师请教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想来这些并不重要。我认为高考物理应试应遵循以下八大技巧:

1、考虑到理综题是按生物、化学、物理的顺序,由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部分组成,建议同学们做完物理选择题后,遵循“物理惯性”,马上做后面的物理实验题、计算题,最后再做填空题。

2、对选择题不要看到一个认为“正确”的结果就忽略其它选项,也许你并没有看到本题的全貌,或此项上存在着的“陷阱”。

应该瞻前顾后、细心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对有的选择题可使用排除法,去掉容易判断的错误答案。

3、解答物理大题时,尽量根据题目写出相关公式。公式、规律、数学关系弄清了,物理图景也明白了,就可能水到渠成地求出结果。即使最后求不出结果,也能得到公式分。(注意:有时仅写出一般公式是不能得分的!)

4、步骤中要先写基本公式,而不要直接写导出式。有的同学平时做题习惯省略一些步骤,直接写出结果,但在高考中一定要写出必要的步骤。如1999年试卷第23题,应写出Po(S大-S小)=P(S大-S小)后,才得到P=Po的结论,有的同学因直接写结果P=Po而丢掉4分中的3分。

5、不要将几个式子连在一起,仅写一个连式。做对了,没有基本公式分;做错了,整个式子分数全扣。作为考生,只能严格要求自己,规规矩矩地按步骤写基本公式。

6、对于最后结果的表达,要看题目要求。有效数字有要求的,既不能写错位数,也不能用根式、分式等其他形式表达,百分比一定要用%表达。

7、有的评分标准中对数学表达式、联系式赋分较多,对结果赋分较少。如2001年天津卷最后一道题的最后一步计算非常麻烦,且仅赋1分。许多考生在此付出了大量宝贵时间,耽误了其他题目的思考时间。建议考生写出基本公式后,如时间非常紧张,可考虑放弃最后结果的计算。

8、如遇证明题,不要将一般情况自行假设成特殊情况。

祝你成功!!!!

朱建廉的学术研究

2001年的时候,高考总分是750分

语文150分,数学150分,

英语150分,理(文)综300分。

理综:物理122分,化学108分,

生物70分;

文综:政治120分,历史110分,

地理70分。

急求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高考题

他刻苦钻研理论和教材,重视物理实验和思维方法教学,深受师生好评。他编写了20多本各类书籍,发表了100多篇论文,面向教师开设了20多次讲座。他紧密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来钻研理论,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并发表大量论文。

他一贯重视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写了大量的有关教法和学法指导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的论文,如《物理过程分析指要》、《浅谈中学物理实验要点》等。他在突破应试教育束缚,探索素质教育新路方面率先垂范,先后参加了国家级、省级的多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其中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以学分制为制约和激励机制的高中全面素质教育改革试验》和南京市考试学研究会课题《2000年普通高考“3+x”(综合)命题思路研究》均通过鉴定,并获南京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他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也取得突出成绩。他提出并推动创建的金陵中学“物理实验创新研究室”,受到省内外专家同行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的赞扬。他认为“为学”的关键是质疑的方式、“较真”的态度和求“真”的追求。他每次上完课总习惯把课的实施过程再仔细想一遍,并以近似“挑剔”的眼光对其中一些细节质疑,将所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记载在被冠以“教学拾零”的记录本上,就是这个平时多思勤记的好习惯,使他创造了一个星期写出10篇论文,并一下子发表其中的9篇的惊人成绩。 朱建廉所著书籍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ISBN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物理 朱建廉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08-019787811018592高中物理竞赛全解题库 朱建廉 ,陈连余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6-019787305068508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物理 朱建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04-019787305090578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大全 朱建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10-019787305088841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丛书——高中物理精讲精练(一) 朱建廉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06-017810470965实验班题库/高二物理(上人教版)朱建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06-017500776934高一年级(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名特优教师同步说课与示范(光盘) 王高、赵新华、朱建廉、刘白生、蔡才福、徐锐 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 2009-029787880118032《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物理》

该书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章便率先呈现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针对新课程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并在接下来作为该书主体部分的各章当中依次呈现“课程标准解读”、“教学内容研究”和“案例实践引领”等相关内容的根本原因。作为行为者的教师其职业行为就应该被纳入理性思考的指导下运行;而为了使理性思考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指导着相应的职业行为,纳入理性思考范畴内的相关内容当然就应该是“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高中物理竞赛全解题库》

自1984年开展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活动以来,高中物理教育对于激发高中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及在物理学习中启迪学生的思维等,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无论是关注着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高中物理教师,还是有志于参与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高中学生,拥有一册针对高中物理竞赛习题的指导用书,是一种非常现实而强烈的共同愿望。为了满足广大师生的这一需求,编者编写了这册《高中物理竞赛全解题库》。根据《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兼顾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的教学要求,把全书分为17个专题,每个专题设置了“赛点追踪”“例题全解”“关键点拨”“竞赛练习”和“答案全解”等5个栏目。其中“赛点追踪”概括呈现专题的知识概要;“例题全解”精选典型例题实施分析解答示范;“关键点拨”扼要指明相应专。问题解决的要点;“竞赛练习”针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的“预赛”和“复赛”分别组织了一定数量的训练习题;“答案全解”对所有训练习题给出全解分析。

《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物理》

该书内容包括学科历史、学科核心知识阐释、教学与评价方法等,是一本影响国内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和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书。该书力图从中国近百年教育中吸取营养,以推动高中教育为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做出贡献,具有较强的工具性、资料性。  

《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大全》

该书对单元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扼要说明,旨在帮助读者把握重点和方向,以条目、表格、框图等形式建立各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力图清晰、简明,精选基础性和典型性的学习内容,对所涉概念、原理和公式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和归纳。 朱建廉所著文献 文献名 作者 发表期刊 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吗?朱建廉《物理教师》2014年第11期矢量的表意功能朱建廉《物理通报》2014年第10期关于遵从熵增加原理必要前提的教材解读朱建廉《物理教师》2014年第10期  从“动能定理”谈起——基于“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教材分析朱建廉《物理教师》2014年第8期  冰袋降温究竟应如何解释——兼谈初中物理习题命制及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朱建廉《物理之友》2014年第6期状态设定与过程分析 朱建廉《物理教师》2014年第5期由“浅”方能入“深”——基于《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的深度备课运作体会  朱建廉  《物理之友》2014年第4期  “第零猜想”引发的“尴尬”——基于“压强”概念探究教学活动中的“猜想”环节研究  朱建廉  《物理之友》2014年第3期  基于阅读指导的教学模式研究 朱建廉 《物理之友》2014年第1期例说学科教学的“启发”艺术朱建廉《金陵光》(金陵中学校刊)2013年冬季版“惧内”:实施道德教育的前提  朱建廉  《金陵光》(金陵中学校刊)2013年秋季版 关于《绪论》课的教学功能研究 朱建廉  《金陵光》(金陵中学校刊)2013年秋季版  关于教学的“断想” 朱建廉  《金陵光》(金陵中学校刊)2013年秋季版  单缝衍射背景下“不确定性关系”的近似导出  朱建廉  《金陵光》(金陵中学校刊)2013年夏季版  关于教育的“碎思”  朱建廉  《金陵光》(金陵中学校刊)2013年夏季版  对电源内部电场分布状况的研究——对教材一幅图的解读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年第10期为何叫做“路端电压”?——兼针对“闭合电路”而作基于区域的结构剖析朱建廉《物理教师》2013年第8期浅谈物理解题中思维的转化功能朱建廉《物理教师》2013年第5期关于“磁感应强度”的教学案例及评析朱建廉《物理教师》2013年第4期校本课程的立足与生长——关于物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施的思考与实践朱建廉《物理教师》2013年第2期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及评析朱建廉《基础教育课程》2013年Z2期我的“三心教学观”朱建廉《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物理篇》(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物理教学中的概念精准与逻辑严密--基于《磁感应强度》一节的文本分析与教学建议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2年第10期建构生命化的物理课堂黄皓燕、朱建廉《物理教师》2012年第9期实验教学研究的两个案例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2年第6期

《中学物理教与学》2012年第10期 浅论概念的自然生长——基于“位移”概念教学的设计流程及理性分析陈金秀、朱建廉《物理教师》2012年第6期“力学是基础”——浅论物理学各分支间的关系朱建廉《物理教师》2011年第9期《绪论》课教学功能的研究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年第7期《追寻守恒量》教学案例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年第5期对“负载连接”问题究竟该如何理解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年第3期解读教研组朱建廉《物理之友》2010年第10期关于“习题的改编技术”研究朱建廉《物理教师》2010年第6期费马原理与光的传播规律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年第Z1期“微粒说”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朱建廉《物理通报》2008年第10期试题的命制原则研究朱建廉《物理教师》2008年第10期“选做题”——挑战“公平”不容商量——关于2008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第12题模块“选做题”的“公平性”研究朱建廉《物理教师》2008年第11期怎样比较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朱建廉《物理教师》2008年第9期2008年高考江苏物理试卷第14题赏析朱建廉《物理教师》2008年第8期关于《2007江苏物理试卷》第9题正确答案的斟酌朱建廉《物理教师》2008年第2期教学设计中应把握的两种结构朱建廉《物理教师》2008年第4期

《中学物理教与学》2008年第8期 关于“简单的逻辑电路”教学要求的研究朱建廉《物理教师》2008年第6期关于“光电子的发射率”的几种假设朱建廉《物理通报》2007年第3期限幅电路及其分析方法研究朱建廉《物理通报》2007年第10期知识·能力·素质——《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案例及分析朱建廉《江苏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问题解决中的思维过程展示》教学案例及分析朱建廉《中学数学杂志》2006年第9期“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单元检测题朱建廉《物理教学探讨》2006年第22期教学研究成果的四种初级呈现方式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6年第9期非线性元件的工作点的确定朱建廉《物理教师》2006年第8期“没有”与“为零”的区别——兼谈“能量”概念的物理意义朱建廉《物理通报》2006年第1期物理教学中“教育因子”的发掘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5年第4期教师应该怎样阅读教材朱建廉《物理教师》2005年第12期一类交变电流有效值的求解方法研究朱建廉《物理教师》2005年第10期初、高中物理学习中思维方法的比较  朱建廉《物理之友》2005年第9期“双球摆”悖论朱建廉《物理教师》2005年第4期高中物理复习教学评价指要朱建廉  《考试研究》2004年第5期“磁场”单元检测题朱建廉《物理教学探讨》2004年第1期聪明的猫所选择的最短路线——谈运动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朱建廉《物理教师》2003年第7期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考模拟试卷[1]朱建廉《中学生活页题选》2003年第6期三棱镜的最小偏向角与竞赛试题解答朱建廉《物理教师》2003年第3期改造自行车锁方案李博、朱建廉《科学大众》2003年Z1期 “人船模型”及其变例研究  朱建廉  《考试研究》2003年第1期  图景的构建与负载的“Y~△”等效代换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2年第8期“示意图”与力学问题的解决朱建廉《物理教师》2002年第11期“电场和电路”综合练习卷朱建廉《物理教学探讨》2002年第1期运动分解方式与运动极值问题的解答朱建廉《中学物理》2002年第23期“撤墙假设”并非明智之举  朱建廉  《物理之友》2001年第10期  “滑轨系统”中的“反馈现象”朱建廉《物理教师》2001年第6期物理习题编拟中的几种常见错误类型朱建廉《物理教学》2000年第10期关于物理综合习题的编拟原则的研究朱建廉《物理教师》2000年第8期物理综合习题结构特征研究朱建廉《中学物理》2000年第5期“脱离”的动力学特征  朱建廉  《物理之友》2000年第4期  物理习题编拟中的几种常见错误类型  朱建廉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0年第4期  “质点”与“过山车”间的比较朱建廉《物理教师》2000年第2期物理综合测试卷朱建廉《物理教学探讨》2000年第2期天体运动问题分析方法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9年第Z1期关注隐含条件对物理过程的制约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9年第5期“参考圆”在简谐运动中的应用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9年第4期数的奇偶性与波速确定  朱建廉 《中学物理》1999年第4期  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若干问题朱建廉《物理教师》1999年第1期关于“计时起点选取的几个问题”  朱建廉  《中学物理》1999年第1期  关于超、失重系统中浮力的对话朱建廉《中学生学习报》高中版第709期(1999年1月)光电流与饱和光电流的比较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8年第10期平衡条件的基本特征及应用技巧——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辅导讲座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8年第8期参考答案朱建廉《物理教师》1998年第Z1期不应忽视题设条件间的制约关系朱建廉《物理教师》1998年第3期分子的各种热运动形式对气体压强的贡献朱建廉《物理通报》1998年第4期关于放大镜两个问题的探讨  朱建廉  《中学物理》1998年第3期  非惯性系中的牛顿定律及其应用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8年第5期关于凸透镜物像间距的研究  朱建廉《中学物理》1998年第1期“阻力概念分析”  朱建廉  《物理之友》1997年第4期  这不是“单摆模型”朱建廉《物理教师》1997年第1期两种曲线运动的比较  朱建廉  《中学物理》1997年第1期  概念的逻辑结构与概念教学研究朱建廉《南京教育》1996年第12期  “W=Fscosa”中的“s”究竟应如何理解朱建廉《物理通报》1996年第9期“电偏转”与“磁偏转”的比较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6年第2期测凸透镜焦距的三种方法的误差比较朱建廉《物理教师》1995年第6期 干涉现象中强、弱区的判断  朱建廉  《中学物理》1995年第3期  中学物理习题中几种常见的极值类型朱建廉《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4年第3期

2001年四川高考总分

北 京 四 中

1.如图所示,一固定的楔形木块,其斜面的倾角 ,另一边与地面垂直,顶上有一定滑轮,两端分别与物块 和 连结, 的质量为 , 的质量为 。开始时将 按在地上不动,然后放开手,让 沿斜面下滑而 上升。物块 与斜面间无摩擦。设当 沿斜面下滑 距离后,细线突然断了。求物块 上升的最大高度 。

2.如图所示,轻质长绳水平地跨在相距 的两个小定滑轮 上,质量为 的物块悬挂在绳上 点, 与 两滑轮的距离相等。在轻绳两端 分别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 ,先托住物块,使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从静止释放木块,在物块下落过程中,保持 两端的拉力 不变。

① 当物块下落距离 为多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为零?

② 在物块下落上述距离的过程中,克服 端恒力 做功 为多少?

③ 求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和最大距离 。

答案与解析:

1、(1.2s)

[解析]

设物块A沿斜面下滑s距离时的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得:

v2+mgs=4mgssin30°=2mgs  (1)

细线突然断的瞬间,物块B垂直上升的速度为v,此后B作竖直上抛运动。设继续上升的距离为h,由机械能守恒得: mv2=mgh         (2)

物块B上升的最大高度:H=h+s  (3)

由(1)、(2)、(3)解得:H=1.2s 

说明:

上面我们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解的,也可用牛顿定律来解。这一题乃属联结体问题,在牛顿定律中不作要求,有条件的话,同学们也可试一下。

2、[l/ ,( -1)mgl, , l]

[解析]

(1)

当物块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其加速度为零,而合外力为零的位置,依三角函数可得,即为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60°的位置,物块下降高度:h=l?tan30°=l/ 。

(2)

在(1)所给的过程中,C端上升距离为h'=

∴克服C端恒力F做功为:

W=F?h'=( -1)mgl

(3)

根据动能定理,W=EK2-EK1,即拉力和重力对物块做的功等于物块动能的增量。当物块下落x时,依动能定理,有:mgx-2mg( )= mv2

物块在下落过程中先加速后减速,物块的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最大值。

即当x=h时,vm=

当v=0时,物块在下落过程中距离最大,所以mgH=2mg( )

H= l

注意:

本题是一道较为典型的功能关系的习题。建议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将力F变换成物体m,对三个物体运动性质进行分析。如果对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比较熟悉,仍可做上述计算。

750分。2001年四川高考的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的成绩各为150分,综合科目的成绩为300分,综合科目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课程的知识内容,每门课程占分值为50分。

文章标签: # 物理 # 朱建廉 #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