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趋势 教育趋势

高考语文答案甲卷2022,高考语文答案3

tamoadmin 2024-06-22 人已围观

简介1.辽宁2013语文高考答案2.2008山东高考语文答案3.2023高考答案多久出4.上海高考00年到05年语文试卷的答案5.08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6.2010山东语文高考试题答案7.09年辽宁高考语文卷 答案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河南卷)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A解析:“《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原文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

1.辽宁2013语文高考答案

2.2008山东高考语文答案

3.2023高考答案多久出

4.上海高考00年到05年语文试卷的答案

5.08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2010山东语文高考试题答案

7.09年辽宁高考语文卷 答案

高考语文答案甲卷2022,高考语文答案3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河南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

1.A

解析:“《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有误。原文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可见,诗经中的诗歌是有深刻含义的。

2.C

解析:“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有误。原文中说:“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可见,不是叫晋侯不要相信,他的意思是你晋侯有理由,但是大家不清楚,都就把他当做是叛臣了。

3.B

解析:“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有误。原文中说:“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由此可见,徒歌并不是没有进入诗三百的没有曲调的诗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

解析:本文的“敛”是“退却”的意思。

5.D

解析:①说的是何灌的行动,而不是“有成”。②说的是何灌箭法高超④说的是何灌关于运输改良的想法。

6.D

解析:“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有误。原文中说:“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意思是皇帝没有给他命令,给他的命令是去守西边,而不是守京城。

7. (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帝亲自赐酒犒劳他。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帝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2)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云归而岩穴暝 山间之朝暮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2)①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说主题的解读路径;③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

(3)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4)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故事” 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观点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合适。①“血”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南腔北调”之分,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②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以“血型的故事”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③可显示“验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2)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3):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4)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求艺术真谛。

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溢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D

解析:指日:可以指出的日期。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多指事情、希望等。) 这句话说的是“碳排放过量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人们不能盼望这个。

14.A

解析:B项“创造”和“人性化服务”搭配不当。C项“临床试用”前加“进行”。D项不能说“感到宾至如归”应该说“宾至如归的感觉”

15.C

16.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17.略

作文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何灌,字仲源,是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考中,担任河东从事的官职。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位奇士啊,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的位子。”(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官职。辽国人经常越过边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发告划定边界,禁止辽国人前来。辽国人忿怒地兴兵进犯。何灌面对敌军高高地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射中山崖,箭头都能没入到岩石之中。敌军大惊,把他当做神人,迟疑徘徊了好久,终于退缩离去了。之后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会,说起往昔的事情,历数何巡检的神妙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何灌啊。”萧太师震惊地起身向何灌行礼。何灌在河东做将领,与西夏人相遇,敌人的装甲骑兵追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贯穿敌人的铠甲,甚至于洞穿前胸,从后背射出,叠连贯穿后面的骑兵,西夏人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推荐给徽宗,徽宗召见了他,询问西北边境的情况,何灌用笏板在御榻上画,并以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观察(掌握)之中了。”何灌担任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并兼任威州刺史、治理沧州。因为修治城障有功,再升任转运使。朝廷下令运粮三十万石到太原等三州。何灌进言说:“河水太浅负载不起大船,如果改用陆路运输又要用八千辆车,这时沿边麦子正好成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请报上去,得到了许可。过了不多久,何灌又治理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置的田地上千顷,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担任“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田不受旱灾之苦,那么人民就会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要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兴修水利。不到半年,就得到了质量良好的耕地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弓箭手七千四百人,是其他行政路区相比是最成功的。何灌曾陪同辽国使者在玉津园射箭,一箭就射中了靶心,第二次射却没有射中。辽国使者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是出于礼节让让客人你。”他整理弓箭再次射中了靶心,观看的人赞叹不已,皇帝亲自赐酒慰劳他。何灌升任步军都虞候。金兵南下进犯,朝廷全部调出禁军交付梁方平带领守卫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打到滑州,梁方平往南败逃。何灌的军队也望风而溃。整个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可以抵挡敌军,金兵于是径直南下进攻京城。何灌来到京城,乞求入见皇帝,不被允许,而命令他守卫西部边防。何灌在京师城下坚守奋战了共三天,受伤死在战场上,当时六十二岁。

辽宁2013语文高考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文答案解析

1.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解析原文第一段倒数第四行是这样表述的“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倒数第三行“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选项表述与这两句都不相符。

答案C

2.考点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析原文第二段第三行“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原文表述的是“三个层级”并非“三个方面”。

答案A

3.考点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析原文第三段第五行“这里的‘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并未强调“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答案 D

方法点拨解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原文,将题中选项与原文一一对照,找出异同点再作出

判断。

4. 考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解析横,意外。

答案D 

5. 考点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

解析B都体现了周顗的率性自然。A第一句体现周顗的谦虚,第二句流露了对皇帝不能诛杀王敦的不满。C第一句体现了周顗的宽容,第二句体现了他的忠诚。D第一句体现周顗的率性自然,第二句体现他的忠诚。

答案B

6. 考点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解析并非两次都对皇帝进行批评,第一次是批评,第二次是为皇帝的过失开脱。

答案B

方法点拨解答此题,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逐项核对。

7.考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析(1)从:表示叔伯关系。折:压倒。校:动词,计较。宗:尊崇。(2)为有司所纠:被动句。纠:检举。亮:通“谅”,谅解。黜:贬斥。

答案(1)(5分)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顗,周顗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顗。(译出大意给2分;“折”“校”“宗”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译出大意给2分;“纠”“亮”“黜”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

参考译文

周顗字伯仁,年少时就有威重的名声,神采飞扬。司徒掾贲嵩有高尚的节操,见到周顗,赞叹说:“汝颍本来就多奇特的士子啊!”自顷雅以来道德衰落,现今又见到周伯仁了,他将振起古风,清平我们的邦族了。” 周顗的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顗,周顗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顗。二十岁的时候,周顗世袭了父亲的爵位武城侯。中兴建立,官位吏部尚书。不久,因为醉酒,又因为门生砍伤人而犯罪,被免除官职。太兴初年,又授职太子少傅,依旧担任尚书。周顗上疏辞让说:“我退而省察自身,学问不能通一经,才智不足授予一官,知止知足的确很难,不能安守本分,于是忝列显要的职位,名位超过气量。”坚决推辞不接受。皇帝下诏不允许。

庾亮曾经对周顗说:“诸人都把您比拟为乐广。” 周顗回答说:“怎能刻画无盐女,来唐突西施呢。”皇帝设宴款待群公,饮酒至酣畅时,舒缓地说道:“今天各位名臣共同集会,和尧舜时比怎么样呢?”周顗因醉酒厉声说道:“现在虽然您同尧舜一样是人主,但是怎么能比得了尧舜时的盛世呢。!”皇帝大怒,亲手写诏交给廷尉,将要他,关押了多天才赦放他。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周顗待人宽容友爱。弟弟周嵩曾经醉酒后对周顗说:“您的才能不及我,怎能意外得到重名!”用燃烧的蜡烛投掷他。周顗神色没有变化,徐徐说:“阿奴用火攻击,本来就是下策罢了。”王导非常器重周顗。周顗曾经在王导的座位上傲然啸咏,王导说:“您要想效仿嵇康、阮籍吗?”周顗说:“怎敢就近舍您,就远效仿嵇康、阮籍。”

等到王敦谋划叛逆,温峤对周顗说:“大将军的这种举动似有所在,应当没有失实吧?”周顗说:“您年少没有经历事情。人主不是尧舜,怎能没有过失,臣子怎可举兵威胁主上!共同推重拥戴,不能数年,一旦像这样,怎能说不是叛乱呢!”王敦傲慢没有主上,他的意愿怎能有满足呢!”不久王敦的军队败了,周顗奉诏书到王敦那里去,王敦说:“你辜负了我!”周顗说:“您兵车冒犯和顺,我亲率六军,不能不做事情,让天子的军队打败仗,因为这辜负了您。”王敦忌惮他的言辞正当,不知如何回答。皇帝召见周顗,对他说:“近日发生的大事,宫内宫外都没有受害,诸人都平安,大将军还符合众人所望吗?”周顗说:“宫内宫外自然如英明的诏示,对于臣子等还是没有什么可知道的。”有人劝周顗躲避王敦,周顗说:“我位列大臣,朝廷风纪沦丧,怎可再到民间求生存,向外投靠胡越之族呢!”不久周顗被拘捕,经过太庙,大声厉骂贼人不绝,请求快速诛杀王敦。话还未说完,看押的人用戟击伤了他的嘴,血流到脚,周顗脸色不变,举止自若,观看的人都为他流泪。于是遇害,时年五十四岁。

8.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方法点拨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二可看抒情字眼。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9.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0.考点考查识记名篇名句

解析第一句中注意“藻荇”的字形,第二句中注意“晦朔”“蟪蛄”的字形,第三句中注意“幽”的字形。

答案(1)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2)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3)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方法点拨名篇名句的背诵,功夫要下在平时,要将考纲中规定的背诵篇目识记准确。

11. (1) 考点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解析B项并没有形容身体长得快的意思。C项“语言平实”“情节跌宕起伏”“叙事手法新颖”的分析都不够恰当。D项“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的分析是错误的。爷爷专注看染布,起初是对染布有兴趣,后来大灾后才成为爷爷谋生的职业。

答案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

(2) 考点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解析这是一句有关人物的动作描写。动作是人物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体会时要结合上下文,尤其要考虑败家父亲对爷爷的影响。

答案(6分)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

分析:①“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②“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答出心态给2分,每点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方法点拨要注意语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 考点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解析题目中“嚼黄豆”是小说主要人物的一个习惯动作,而且问的是“在全文”有何作用,因些回答本题除考虑到结构上起到线索的作用外,主要应围绕小说三要素与主题的关系来分析。

答案(6分)①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和环节紧密联系起来;③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最后的黄豆”既是“爷爷”留给我的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也是“爷爷”留下的人生教训。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像小说中的父亲,即使有再多的财富,到头来也只能挥霍一空。题目中“最后”可谓“题眼”,引人深思。

答案(8分)寓意: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

启示一: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

启示二:就亲情而言,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要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启示三:就传承而言,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

(答出寓意每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论述启示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启示或其他启示进行论述,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2分。)

方法点拨本题借对小说标题的探究来探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解析时既要紧扣文本内容,又要根据要求联系现实谈出自我的感悟。探究时应注意选择“最深的一点”。

12. (1) 考点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解析A与C可以说是相对项,A项中“全方位”分析错,本文只是“择取”。E项原文第二段第三行“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并非“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D项“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漠不关心”有误。

答案(5分)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

(2) 考点考查概括中心意思。

解析题目中“如何”“理论家”“实践者”“协调统一”是重点词。应先解释清楚二者各自的具体内容,然后分析二者关系。具体作答时还要关注题干中的“结合全文概述”。

答案(6分)克罗齐自主学习、独立研究,把自己的理论思考推到一个高峰,在诸多理论领域造诣很高,但理论创获并未使他停止追求。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创办文化刊物《批评》,发起教育改革运动,参与抵抗法西斯等社会活动。在进行社会活动时,他不断修正完善理论学说,继续勤奋钻研,注重研究方法、从而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概述理论成就,给2分;概述实践活动,给2分;解说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给2分;意思对即可。)

方法点拨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①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②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3) 考点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解析“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与“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两句话说法貌似不同,实质相同,都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回答时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中“结合原文”,并且是“简析”。

答案(6分)克罗齐的拓展不仅强调人获取知识靠后天的学习,而且强调了这种学习的紧迫性,学习、追求要贯穿生命整个过程,体现了克罗齐勤勉探究、不断自我完善、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文中克罗齐从青年开始自主学习,持之以恒,珍惜在世时光,提升生命质量,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对这句话的拓展。(答出拓展的内涵,给4分;结合原文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 考点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解析“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是一个传统的话题,题目本身难度不大。但在回答时,如果忽视题目要求中“结合原文”,就容易只谈现实意义,而得不到理想的数。回答探题时游离文本是大忌。

答案(8分)观点一:认同这个说法。

苦难成就了克罗齐。青年时期经历的大地震给他带来了心理创伤,这推动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中年之后的克罗齐又因社会动荡和战争苦难进一步历练,更加成熟。

观点二:不认同这个说法。

苦难并非克罗齐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他不得不面对的。如果没有大地震和

战争,在安宁和平的正常环境和社会生活中,思想深邃、有志于学术和社会活动的克罗齐,同样会大有作为。

观点三:辩证理解。

苦难本身不是人生财富,苦难通过心灵转化才能成为人生财富;此外苦难分自然、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情况,它们给人的影响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4分;联系实际,给2分。)

方法点拨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无论赞同还中否定,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的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侵占做其题的时间。

13.考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解析方寸之地:形容很小的地方。用在此处不合句意,句意强调的是“地域狭窄,物产匮乏”,并非“小”。

答案A

14.考点考查辨析病句

解析A句式杂糅,“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子外”把“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外”和“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被子外”两种说法糅在了一个句子中。B语序不当,把“如果”调至“一个省的文化系统”之前。D搭配不当,把“责任感是沉甸甸的”改为“沉甸甸的责任感”。

答案C

15. 考点考查语言表达连贯。

解析③中“之前的不对”紧承起句,⑥④紧承③句分析,④⑤是教育弊端的两面,②①分别与④⑤相对应,①也与下句的“自由的”密切相连。

答案B

方法点拨解答语言表达连贯要注意语段角度的一致性。这里的“角度”是指叙述的角度

不论是长是短的一段话,都有一个叙述的角度。只有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语句之间才能连贯。随意变化叙述角度,就会使文字不通顺。

16.考点考查压缩语段。

解析解答时要先揭示本质属性——水上运动装置,然后逐句提炼主要信息,表述时要注意顺序合理,不要超过规定的字数。

答案(5分)飞行板是水上运动装置。使用者将脚绑在特殊的鞋里,借在鞋上的喷水器提供的上升力,双手拿着用以稳定飞行的喷嘴,就可以在水中玩耍,

(内容完整,给2分;顺序合理,给2分;字数符合要求,给1分。)

17.考点考查仿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解析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同时考虑内在主旨与句间逻辑关系以及题目中对修辞方法的要求。本题例句以“爱心”为话题,每句先用一个比喻句,然后阐述作用。

答案(6分)每写一句给3分,其中内容合理给1分,比喻贴切给1分,句式相同给1分。

爱心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使航海者看到了光明。

爱心是漫漫征途中的路标,使迷路者找到了方向。

18.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要准确理解乐家的话“人应隐藏于音乐背后”。材料中华丽的衣服是表面的名利的东西,音乐则代表着人们应该追求的有价值的东西。这其中包含着一种价值观。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心态浮躁,信仰和理想常常抛到脑后。这则材料就是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材料作文,主题还是比较好把握的,一般不会写跑题,但想要拿到高分也不容易。行文时应围绕价值观问题展开作文,如果能够结合社会现实和人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就能为作文增色不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1)隐去浮华,追求本真。(2)内在比外表更重要。(3)人生的追求在于内在的修养。

2008山东高考语文答案

2013年高考语文(辽宁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

1、(3分)C

2、(3分)D

3、(3分)D

二、(36分)

(一)(19分)

4、(3分)A

5、(3分)B

6、(3分)B

7、(10分)

(1)(5分)“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译出大意给2分;“荒政”(饥荒的法令)“恤”(体恤)“论”(论处)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译出大意给2分;“遇”(对待)“矫饰”(虚假掩饰)“称”(称誉、称赞)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11分)

8、(5分)

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6分)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6分)

10、(6分)

(1)言笑晏晏;信誓旦旦。(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

11、(25分)

(1)(5分)

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6分)

①因感被打扰而愤怒的富人见到孩子后动了恻隐之心,产生了打破孤独的冲动;②在表达善意的时候,他表现得居高临下;③遭到拒绝后,他感到无奈、失望、困惑。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含义:①第一处“歌声”体现出亚诺什一家单纯的节日快乐;(2分:单纯的节日快乐) ②第二处“歌声”体现出他们的亲情经受考验后的快乐。(2分:受考验后的快乐) 作用:可使情节跌宕,前后呼应,人物鲜活,更能彰显主题。(2分:情节、结构和主题答全了给2分,少一点扣1分。)

(答出含义每点给2分,答出作用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4)(8分)

观点一:亚诺什不该把钱送回去。他本来可以用这笔钱给孩子们买些可吃可玩的圣诞礼物,仅有歌声的圣诞节是不完满的。

观点二:亚诺什应该把钱送回去。快乐是钱买不来的,穷人也有尊严,靴匠不应该以牺牲一家人的快乐为代价而接受施舍。

观点三:亚诺什可以采取变通的方法。例如他可以邀请富人跟他们一家一起唱歌过节。物质与精神双重的快乐是较为圆满的。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结合作品、论述合理,给4分;谈出启示,给2分。)

四、(25分)

12、(25分)

(1)(5分)

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2)(6分)

①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从不同侧面突显其人格魅力;(2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②丰富主题意蕴,增强艺术感染力。(2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结合文本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理论建树方面,主要有“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学说等; ②实践业绩方面,如菊儿胡同改造工程;

③声望和影响力方面,如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

④人才培养方面,参与创建清华建筑系,桃李芬芳。

(每答出一方面给2分,答出三个方面即可。意思答对即可。)

(4)(8分)

①城市管理者应具备人文关怀、审美修养。城市建设要体现对人的关注,使生活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富有美感。(4分:其中观点1分,论述2分,联系现实1分。) ②城市管理者应具备历史意识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城市建设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要与原有的历史人居环境相融合。(4分:其中观点1分,论述2分,联系现实1分。)

(要求就以上两方面分别探究,每方面4分;观点明确给1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2分,联系现实给1分。)

五、(20分)

13、(3分)D

14、(3分)C

15、(3分)A

16、(5分)

网络发起拒绝浪费的“光盘行动”,网友及媒体纷纷响应,众多志愿者进行实地宣传。 (每一分句的内容为一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字数符合要求,给1分。) 17、(6分)

示例:略。

(每写出一句给2分,其中内容合理、拟人贴切给1分,句式相同给1分。)

六、(60分)

18、(60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附录: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与他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知光州。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了天下的怀疑。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此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

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与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探察四面的路的山川地势和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该紧急备战。说到诸位将领才能的长短,全都头头是道,推荐了20多个可以用得上的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好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死。当时的韩丞相为主帅,因为指挥失当而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秦州;范文正公(范仲淹)也因为不知道元昊的谋反而与元昊有过书信来往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耀州。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天下的首选,他们忠义智勇,名扬于夷狄,不应该因为小小的缘故就弃置不用。况且任福是因为违背了节度制度而失败战死的,更不能因此而严格地惩罚过他的主将。由于王尧臣的这些言辞没有投合宰相的心意,等到王尧臣其他的奏议到时,就将其中的大多数搁置而不施行。第二年,贼兵侵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了大将葛怀敏,定川就是王尧臣当时指出要紧急备战的地方,因此大家开始认为他的话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搁置起来的奏议,都一一被 施行了。

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开始用事,请求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税以用以国事。令下到了三司而停滞,永和暗地里派人贿赂王尧臣,王尧臣坚持认为那是不可行的。

京师多次流传王尧臣的谣言,皇上的左右也经常说他的短处。皇上对这一切都不管不问,而王尧臣也都像以往一样做事。

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所不同的论议时,一定会反复研究,坚持原则,然后就停止,绝不会坚持己见。在皇上面前,所说到的天下利害很多,而至于施行的,也从来没有自夸过。

王尧臣为人纯正质朴,即使富贵显赫时也不忘节俭。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有文集五十卷。在临终前,他口授他的弟弟要写下了作为忠臣的最后奏章,奏章中强调要以宗庙自重,心怀皇嗣未立的忧患。皇上对此非常感慨,等到给王尧臣发丧时,停止上朝一天,并加赠他为左仆射,太常又追加谥号为“文安”。

2023高考答案多久出

08年山东卷详解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08年山东卷)

A、仲(zhòng)裁 阿(ē)谀 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

B、袅娜(nuó) 勒(lēi)紧 嚼(jué)舌头 百孔千疮(chuāng)

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 一语中的(dì)

D、柏(bǎi)树 模(mó)具 配给(jǐ)制 否(pǐ)极泰来

解析A中“捕”读为“bǔ”.B中“嚼”读为“jiáo” D中“模”读为“mú”.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08年山东卷)

A、驰骋 原生态 疾风劲草 吉人自有天象

B、诀别 声讯台 震耳欲聋 真金不怕火炼

C、问侯 顶梁柱 目不暇接 明人不说暗话

D、受理 高架桥 粗制烂造 在其位谋其政

解析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字形。A中“吉人自有天象”的“象”应为“相”,动词,是“帮助”的意思。C中“问侯”为“问候”。D中“粗制烂造”的“烂”应为“滥”。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08年山东卷)

乐观、自信,是金晶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1我从小性格就像个男孩子,记得那时很爱看**《佐罗》2看完后就觉得自己真的成了那里面的剑客3这位被大学生称作“微笑天使”的姑娘笑着说4后来在2001年我很自然地选择了学习击剑5

1

2

3

4

5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解析标点体现段落的层次。第一句是文段的总起,所以①处应用句号分开。这样便排除BC。①---③是“金晶”的话,用引号标出。②后“看“紧跟前面的“爱看**《佐罗》”,所以语意没断,②处不能用句号分开。这样就选处了A。验证一下:④后中的“我”自然指的是前面的“金晶”,所以④后的句子仍然是前面说话的延续,那么,④处自然只能是逗号。⑤句是引入话语的结束,标点准确。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解析A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B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只能“操持家务”。C中“神气十足”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08年山东卷)

A、这幅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解析A中“再现”缺少了宾语“场景”等。B中后一分句有问题。表面上看是“做”和“行为”不搭配,实际上是句式的混乱杂糅,可以表述为:否则他的行为就可能有违公众利益。或:否则他就有可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D中“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歧义。

答案: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08年山东卷)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且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6、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解析A。

答案:A

7、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答案:A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解析答案:B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08年山东卷)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1,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3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4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1劬(qù):劳苦。2夏:亦作“榎”,木名。3欻(xū):忽然。4劙(lí):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畜甘脆饵诚 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

解析C中的“恶”是疑问词,“哪里”“怎么”。从原句看,诚是反问,加强语气,对讷体弱却多樵的惊讶,而且“恶”没有“不”的意思。而A中的“饵”在句中是名作动,结合语境可知准确。B中“值”是“逢着”“遇到”。《聊斋志异·农人》中有“今相值,决杀不宥”。D中的“颐”的意思在成语中“大快朵颐”仍在。

答案: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家焉 乃实告焉

B、将何作 何复尔

C、不辞而还 裂其衣而束之

D、群扶以归 欲劙颈以塞责耶

解析A前一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后一个“焉”是代词,代这件事。B中前一个“何”是“什么”,而后一个“何”是“为什么”。C中的两个“而”表示承接。D中前一个“以”连词,相当于“而”,表示修饰,后一个“以”表示目的。介词。

答案:C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解析要注意题目中的“全都直接表现”和“兄弟情深”的要求。①只表明“诚”的“孝友”。④是老师叹“诚”的贤,⑥说的是“讷” 创痛不能眠,且不是直接表现的。其余②③⑤合乎要求。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解析从原文看,“余窃面倩邻妇为者”指自己从家里偷来面然后让邻居做成饼,而B中表述和此不同。

答案:B

上海高考00年到05年语文试卷的答案

2023高考答案一般会在考后一周内公布。

高考答案查询地点:

1、人民网查询

在进行高考官方答案查询中,可以在人民网进行查询,人民网是我国官方网站之一,但人民网有个限制,答案必须在官方发布许可日期中才能发布,可能对于有些同学在高考完成后的时间不允许,也这也是最安全的查询方式之一。

2、各省考试院

在进行高考官方答案查询中,可以在各省考试院进行查询,在高考结束后,各省考试院都会进行官方公布高考答案,所以在各省考试院中进行查询高考答案是最迅速和有效的查询答案方式之一。

3、各省教育厅新闻发布会

在进行高考官方答案查询中,可以在各省教育厅新闻发布会上进行查询,在高考结束后,各省教育厅都会在开展新闻发布会,并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公布高考答案等各项活动,所以可以关注各省教育厅新闻发布会,进行高考答案查询。

全国各省市高考用卷:

1、高考全国甲卷:(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使用省份: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高考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

2、高考全国乙卷:(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使用省份:山西、安徽、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江西、河南;高考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

3、新高考全国Ⅰ卷:(3+1+2/3+3)

使用省份:山东、广东、湖南、湖北、河北、江苏、福建、浙江;高考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

3、新高考全国Ⅱ卷:(3+1+2/3+3)

使用省份:辽宁、重庆、海南;高考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

4、自主命题卷:(3+3)

使用省份:天津、上海、北京;高考试卷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

以上数据出自高考升学网。

08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分类: 教育/科学 >> 升学入学 >> 高考

解析:

2005年上海高考语文卷参考答案

(一)1、C 2、D E

3、⑴能满足不同时代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⑵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⑶从形式到内容不断革新

4、 要点:内容:表现了劳动者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形式:追求丰富多彩的式样

5、要求:建议合理、措施可行、富有创意。

(二)6、《世间最美的坟墓》 7、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8、⑴宽松的生存空间,主要表现在民族与民族之间没有感情的隔阂,能够和谐共处。 ⑵宽松的文化环境,博采众长,综合了西方一切文化。 9、D

10、对茨威格未能看到法西斯的覆灭而痛惜。

11、字里行间渗透着茨威格对二战时期人类不幸遭遇和欧洲文化衰落的思考与忧虑。(意思对即可)

12、要点:感悟、引申(如:牢记历史教训,不让悲剧重演,珍惜和平,光明战胜黑暗)语言。

(三)13、⑴云霞(霓)明灭或可暗;⑵蝉则千转不穷;⑶出色有无中;⑷一时多少豪杰;⑸毕竟东流去;⑹小人常戚戚。

(四)14、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15、(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16、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威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五)17、⑴掌管 ⑵往常 ⑶希望 ⑷高傲 18、B D

19、⑴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重点:略、课、补出省略) ⑵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重点:患、达)

20、担心他恃才傲物 21、知人善任

(六)22、避实击虚 23、笔法灵活出奇 引经据典、贴切通畅

24、B 25、审题立意 写作技巧

26、因为二者都是“避实击虚”的为文之道的具体表现。对他人已作过的详尽论述,自己只要在简而言之中另有新意。对别人论述中的不到之处,自己就该充分写出独到的见解来。(或用自己的话说出“详人所略,略人所详”的基本涵义也可。)

2004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答案:(一)

1.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

2. A

3. D

4.(1)报纸成为广告的主要媒体(2)广告投放量上升,等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5.直观、形象地表明报纸的广告市场份额 2002年1~10月中国务类报纸广告市场份额示意图 6.如报纸的内容、风格、特色等方面(兼顾语言表达)

(二)

7.舞蹈所假之物是自然存在的人

8. B

9. D

10.(略)

11.把内在的情感表现为美的舞姿 通过与舞者的情感交流见到一个更美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12.(而)舞蹈,是一种真正以生命自身来塑造的艺术,因此它也最有灵性。 13.舞蹈是因内心情感的摇荡而手舞足蹈欣赏舞蹈能发现和升华自己美的意识和素养 14.舞蹈的美表现在外形和内蕴两个方面。外形美指美的舞姿和衣饰;内蕴美指美的情感,它借助音乐与观众交流,让观众升华美的素养。(三)

15.(1)未成曲调先有情(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我劝天公重抖擞(4)绝知此事要躬行(5)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

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五)

19.(1)命名(2)养(3)确实(或:真)(4)使……正(或:整理好)

20. B

21.(1)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重点词:“使”“理”“安”,兼顾全句) (2)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样被欺负,也—定不会给他马驹的。(重点词:“见”“暴”“与”,兼顾全句)

22. C

23.狱讼不正 完善法制(六)

24.编年 司马光 25. D

26.简易 烦扰 27.用法(或:从严)

28.要点:前一问(1)李广才气高(2)士卒乐于为他献身后一问(1)后继者难以为继(2)与他同时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3)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写出两点即可)

2003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阅读(一)1.物本无影,影乃光之所为 2.B 3.(1)要有一定的压力(2)压力不能过大

4.例子 、湿度应不同 5.借用物理光学特征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目光 (二)6.把大西北的民歌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种美 7.B 8.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比较 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 9.应多方面看问题 10.C G (三)11.王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2.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13.C 14.第⑤段:桥上的无尽离愁,道尽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思

第⑥段:桥下的闲适生活,表现出平凡人生的旷达胸襟 15.D 16.联想 感悟 语言 (四)17.烘托望海楼的高峻 18.空间 时间 19.B 20.要点:(1)色彩(红、白) (2)声音(画角)(3)动态(催、起)(写出其中的两点即可)(五) 21.依依墟里烟 心有灵犀一点通 二十四桥明月夜 22.请 如果 赶快、急忙23.病因24.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或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级怎么办?)25.饮食 居室 被漆的气味所伤害 (六)26.不见 横渡 27.雁湖(或“宕”) 考察龙湫之水的源头28. 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 否 这是用来形容徐霞客在高速宣传部 拧险的样子29.以性灵游 以躯命游

2002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答案

img1.qq/edu/***********/1487831

img1.qq/edu/***********/1487830

200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标准答案(上海卷)2

people/media/200107/10/NewsMedia_117508

上海市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80分)

(一)(10分)

1.(2分)B

2.(3分)比喻(1分)媒介(或:中介、纽带、桥梁)(2分)

3.(3分)B

4.(2分)知识经济(1分)环境保护(1分)

(二)(17分)

5.(3分)要点;诱导物(1分)生活经验(1分)想象力(1分)

6.(2分)再创造

7.(2分)表演(或:演出)

8.(6分)ACD(选对一项给2分)

9.(4分)例子(2分)阐述(2分)

(三)(19分)

10.(3分)以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如答"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给2分)

11.(4分)一次性的永恒(2分)任何(1分)平静(1分)

12.(3分)C

13.(3分)对家乡的思念(1分),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2分)

14.(3分)C

15.(3分)D

(四)(8分)

16.(2分)绝句(或:七绝)

17.(2分)黄梅时节(或:初夏)(1分)蜂蝶(或:叶)(1分)

18.(4分)甲: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2分)(言之成理即可)

乙: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2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14分)

19.(2分)醉翁

20.(3分)只,仅(1分)罪(或:案件)平时(1分)

21.(3分)夫常求其生(1分)犹失之死(1分)而世常求其死也(1分)

22.(4分)你父亲为官时,常常(或:曾经)在晚上点灯处理官府的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2分)

(如果)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去(的理由)而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型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2分)

23.(2分)宽(1分)简(1分)

(六)(12分)

24.(2分)改换(1分)驾车(1分)

25.(2分)C

26.(2分)D

27.(4分)把金玉看得低贱(重点:宾语前置)(1分),把人民当作宝贝(重点:宾语前置)(1分)

让我们的国君喜欢学习而且不耻于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重点词"使""恶""下")(2分)

28.(2分)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亦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

2010山东语文高考试题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删除  膻味   籼米   潸然泪下

B.信笺  歼灭   缄默   间不容发

C.飙升 鱼鳔   剽悍   彪炳青史

D.血缘  戏谑   噱头   空穴来风

1.B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口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

B.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心中的那丝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C.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入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力。

D.在骄阳的曝晒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了高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

2.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金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捉襟见肘)

3.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以压倒性票数批准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对俄前任总统普京的总理提名,梅德韦杰夫于当日签署了任命书。

B.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D.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4.A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5.C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B.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汤显祖的《牡丹亭》则是清传奇的代表作。

C.“家国之思”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主题之一,唐代杜甫的《春望》和南唐后主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都抒发了国破家亡的之痛。

D.诗人经营意象往往匠心独运,徐志摩用“凉风”下的“水莲花”比喻姑娘的娇羞,而舒婷则用“木棉”“红硕的花朵”象征现代女性的独立。

6.B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本前提。但人类社会的活动由于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而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甚至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因而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这种不公正性,首先表现为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在物种数量上比自然生态系统中要少得多;其次表现为不同物种受到的待遇也互有区别,而且无视其原生特性;再次表现为相互间的关系得按照人类的意志加以调控。这些特征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这样的偏离积累扩大后,最终都会影响到地球生命体系的生物多样性。不同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完全屈从于相关民族文化稳态运行的需要,而这样的需要又具有多重性,因而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的价值定位并不具有通约性。比较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其间也无规律可言。目前愈演愈烈的农田化进程和作物种植、牲畜饲养的单一化,恰好是全球范围内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自然结果。要消除这些威胁,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的食品结构必须尽可能多样化,尽可能从更多的生物物种中获取食物来源。而做到这一点的根本保证,也只能是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在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背景下,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也会日趋单一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最为通行的作物保护措施就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但任何化学农药都会不加区别的消灭一切除作物和家养动物以外的物种,这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然而,随着文化的辐合趋同,人类无法找到一种更好的化学农药的替代品,以至于生物多样的保护成了一纸空文。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另一个重要的威胁是化肥的滥用。人类在使用化肥时关注的仅是作物本身,对使用化肥的负面效应即使了解,也往往是不加理会。化肥的使用对于土壤微生物的存活是一个重大威胁,而这又会导致其它众多生物的生存压力。加上过量化肥对水体的污染,还会威胁到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然而,在文化辐合趋同的背景下,这些对生物多样性的明显威胁却无法得到缓解与消除。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在这一背景下,被不加区别地大范围推广,这同样会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为了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社会应当拥有尽可能多的食物来源渠道和食物生产办法,以便分散对不同生物物种的生存压力。要使食物生产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同样需要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因此,文化的辐合趋同本身就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负面效应,维护生物多样性永远只能是一个理想,而无法落到实处。

7.对体现“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物种不公正是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

B.在物种数量上,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远远少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人类社会对待不同物种或厌恶、或漠视、或偏爱,且无视其原生特性。

D.人类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调节控制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7.A

8.对文化辐合趋同造成的结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食物来源集中于较少的生物物种,食品结构相对单一。

B.农田化进程愈演愈烈,作物种植、牲畜饲养单一化。

C.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日趋单一化,如作物保护措施单一。

D.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

8.D

9.根据全文内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文化辐合趋同对人类生态安全的威胁

B.文化辐合趋同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C.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与合理利用地球资源

9.B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生命体系的稳态延续与民族文化的辐合趋同之间存在冲突。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之所以成为一纸空文,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的困难以及人类的漠视。

C.文化的辐合趋同意味着对地球生命体系的破坏,它对人类弊大于利。

D.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客观要求。

10.C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不赏艰难            艰难:艰涩。

11.A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权贵有嫌其出位         

B.乃放纵诗酒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D.与刘宾客齐名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12.D

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13.C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4.D

15.(8分)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2分)                          ①(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②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3分)                            ②(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⑵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史记?刺客列传》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附标点后的文段: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①,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邑②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①贼不得:指不知道凶手的姓名。②於邑(wūyè,乌叶):同“呜咽”,哭泣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⑴屈原 白居易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⑵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个小题)(4分)  ⑴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⑵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李白《蜀道难》⑶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⑷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杜牧《阿房宫赋》⑸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⑴楼船夜雪瓜洲渡⑵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⑷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⑸也无风雨也无晴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乌   米〔俄〕阿?马?高尔基  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③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④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一次,我去看她。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在山石背后翠绿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⑤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⑥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  ⑦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⑧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  ⑨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你也会看见的确”  ⑩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说来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⑾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  ⑿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  ⒀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说来已不复存在。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  ⒁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  18.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  ⑴□□       ⑵□□  18.⑴坚忍(执着)⑵乐观19.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19.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20.(5分)    ⑴请用一句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不超过10个字)(2分)  忧怨 中 充满希 望      ⑵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3分)                                                                                      20.⑴忧怨中充满希望⑵①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②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③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1.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                                                                                      21.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六、(12分)  2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                    ①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②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  ③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  ④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⑤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22.②①③⑤④23.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流水与树根的对话。(4分)一天,流水遇到了树根。流水讽刺树根说:                                树根谦和地回答:                                到了春天,流水穿过山涧,走过草地,惊讶地看到树根滋养出的鲜花装点了大地。

23.示例:流水:你永远处在黑暗中,瞧你丑陋的样子,只知道喝我的汁液,你一无是处。树根:是啊,我匍匐地下,默默地汲取,是为了春天变得更加美丽。24.从下面这则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个论点,并概括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5分)听到乐刘会的呼救声,救援人员闻讯赶到。此时乐刘会压在废墟中已近70个小时,援救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告诉记者:“被困时,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我等着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我听到外面有人在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没有(你们的)声音,我就不喊了。我要节省力气。”“我坚持着。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我希望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在里面会自己保护自己的。”在废墟中,她告诉其他被埋的同事:“一定要坚持,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心,她熬过了漫长的时间。 5月15日 下午4点,被埋72个小时后,乐刘会终于获救。当奥运会担架上的乐刘会看到妈妈时,她再也忍不住了,放声痛哭。  论点:□□□□□□□□□□□(不超过10个字)(2分)论据:□□□□□□□□□□□□□□□□□□□□□□□□□□□□□□□□□□□□□□□□□□□□□□□□□□□□□□□(不超过50个字)(3分)

24.示例:论点:信心能创造奇迹。论据:四川大地震中,乐刘会被埋在废墟中72个小时。她坚信会有人来救援,并一直坚持到获救。

七.略

09年辽宁高考语文卷 答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饯别(jiàn) 晦涩(huì) 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

B 扒手(pá) 吱声(zī) 和稀泥(hé) 步履蹒跚 (pán)

C 畜养(xù) 寒噤(jìn) 露马脚 (lòu) 扪心自问(mèn)

D 顺遂(suí) 什锦(shí) 蒸馏水 (liú) 兵不血刃(xuè)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B项,和huò稀泥,C项,扪mén心自问,D项,顺遂suì。注意B项吱声(zī)为方言词,C项露马脚 (lòu)也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

高考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易错提醒“嚼舌头”易受方言影响判断不出错误。C项中的三个多音字也有一定的迷惑性。试题难度中等。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依稀 膨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 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C 贻误 甬道 交谊舞 寥若晨星

D 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膨胀”指物体的体积增大,泛指事物的扩大或增长,与水无关。“捉迷藏”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比喻言行故意使人难以捉摸,不是谜语,而是重点在于让人寻找。“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望”指有声望,不是兴旺。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参考答案B

易错提醒本题A项迷惑性较大,考查引号的基本用法;B考查冒号和句子层次;C项考查冒号的统辖范围,较为简单;D项考查句子的内部层次中顿号与逗号的区别,注意“形式多样”与“内容独特”并列。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戚,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释怀”:①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表能见度0米。

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络绎不绝。截至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

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成分残缺,在“坐落”前加“的博物馆”或者“的建筑”;C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应改为“截至5月9日17时30分为止”,或者“截止5月9日17时30分”;D搭配不当,将“经”改为“在”,或者将“下”去掉;歧义,“迅速赶到的”统辖“医护人员”还是“医护人员和商场保安”不清,两种理解都可以,可改为“商场保安以及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或者将“学校”提到“许多”之前。

二、(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他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对。“由低到高”错,文中说“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 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D、“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出现错误主要辨析不出B、C的错误。

备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结构,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7.对于 “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

备考提示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高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几个词语的概念关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三、(12分,每小题3分)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1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卒,通“猝”,仓猝。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②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④是侧面表现,如果不看清题干,容易误选。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参考答案(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3)在这时掌权的权贵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

试题分析(1)注意 “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数”“以”,“见”表被动。(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提醒“故”原来的,过去的。“见”表被动。“于是”在这时。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任选2个小题)(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孑)立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五、(12分)

16.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4分)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参考答案菊花是栽培历史悠久的人工养殖观赏花卉,依据花序、花期、花瓣分为多种类型,可供食用药用,是高雅不屈的象征。

17.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参考答案在失意时,书是良师,读书使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在得意时,书是诤友,读书使浮躁的心境平淡如水。

18.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两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4分)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要求:_观点鲜明,不超过8000字,逻辑清楚,格式正确。

来搞一经采用,即奉薄酬。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敬请广大

作者赐稿。

来稿请寄:×× 市××路××号《×××》编辑部×××敬启 邮编:×××

× ④

《×××》编辑部

××××年×月×日

参考答案②“薄酬”改为“稿酬”;④“敬启”改为“收”(另外①语序不妥,最好应为: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格式正确,不超过8000字。)

六、(18分)

本题为选择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19.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

解答提示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

20.第二段开通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解答提示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21.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解答提示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

22.你认为本人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解答提示祥子。写刘四爷是为了引出祥子,侧面详写了祥子的性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 [美]保罗?舍恩斯坦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19.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有什么好处?(4分)

解答提示(1)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2)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3)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3)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

20.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4分)解答提示“你们”指帮助获得青霉素的博士、记者和警察们,进行电话寻找,协调各个部门,迅速找到青霉素,快速运到医院,这是医生做不到的。

21.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4分)

解答提示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应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对人们的爱心的赞颂。

22.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6分)

解答提示(1)对生命的尊重,(2)世间有大爱,(3)在战争的年代对人性、爱的关注与渴盼。注意注释的作用。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9分)

1.(3分)B 2 .(3分)A 3.(3分)C

二、(36分)

(一)(19)

4.(3分)D 5.(3分)A 6.(3分)B

7.(10分)

(1)(5分)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奇特。每次朝见,他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译出大意给2分;“嘉”“礼”“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有个彭城人刘融,讨饭病重,无家可归,朋友把他抬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

译出大意给2分:“笃”、“舆”、“厅事”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11分)

8.(6分)

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答出三处“月”所写不同景象,给3分;答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9.(5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处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答出思乡之情,给2分;答出以景寓情,给1分;具体答出景于情的关系,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三)(6分)

10.(6分)

(1)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继续弹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3)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与市朝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答E给3分 答B给2分 答A给1分 答C或D给不给分

(2)(6)

① 第一次出现,表达了遗璞村人对省城老贾的感激,省城老贾在在县里当了书记之后并没有忘记他们;②第二次出现,说明遗璞村人的生活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和几年前一样,孩子有凉鞋穿仍然是他们的一种期待。

每答对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②有自豪感,但有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以为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话他们胃嫩;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拨救济。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4)(8分)

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

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

①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的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的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③从现实上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研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2)(6分)

①达尔文虽然满意自己的理论,但他的理论还需要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加以证

明;②他发现进化论时才29岁,那时他还没有专业地位,担心发表他的理论回危及自己的前途的事业;③他的进化理论实际上就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而这一点回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达尔文故意拖延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因为他认为当时发表的时机还不成熟;②达尔文有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唯物观点的注意,而在当时这是比进化论本身更加异端的思想;③达尔文从来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只把自己的工作严格限局在科学研究的框架内。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对即可

(4)(8分)

观点一:“疑惑”指怀疑和批判精神,“知识”指科学知识

作者认为,既要运用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批判精神,勇于创新

观点二:“疑惑”指阿瑟。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反对态度,“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

作者认为,又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由的敬畏。

观点三:“疑惑”指达尔文对神的怀疑,“知识”指他已发现的进化论。

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坚持。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4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4分

五、(20分)

13.(3分)C

14.(3分)B

15.(3分)D

16.(5分)

①对于;②虽然;③但是;④还;⑤总之

每答对一处给1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文章标签: # 答案 # 高考 # 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