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00年高考真题及答案,2000年高考真题

tamoadmin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复习时中学生应熟练掌握六种病句类型,明了单一性考查的基本要求;还要掌握判断病句常用的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除此之外,中学生要快速准确地完成病句试题,还要抓住敏感点,即病句测试题目中应该引起考生特别注意的那些容易造成句子出现毛病的关键词语。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能够快速地做出这些病句题。 (一)肯定和否定同时出现(句中有“好坏”“高低”“是否”“能否”“

2000年高考真题及答案,2000年高考真题

复习时中学生应熟练掌握六种病句类型,明了单一性考查的基本要求;还要掌握判断病句常用的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除此之外,中学生要快速准确地完成病句试题,还要抓住敏感点,即病句测试题目中应该引起考生特别注意的那些容易造成句子出现毛病的关键词语。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能够快速地做出这些病句题。

(一)肯定和否定同时出现(句中有“好坏”“高低”“是否”“能否”“多少”“能不能”“好不好”“可不可”等),可能有一面对两面的错误。例如:

1、2004年福建高考题B项: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的是地方。(在两个“用了”前加“是否”)

2、1996年全国高考题目B项: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能不能”包括两个方面,“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可以,“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就说不通了)。

3、对科技人员这么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对“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的肯定回答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这显然是不对的。)

4、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应在句首加“能否”才能与后面的“是否”相搭配。)

(二)多个否定词语同时出现,可能会有多次否定不当的错误。例如:

1、1998年全国高考题B项: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不需要学习雷锋精神了呢?(句中“否认、不需要”是双重否定,为否定的意思,但由于句子用的是反问句,又增加了一重否定,使句子意思正好与要表达的相反。)

2、其实,只要部分观众适应字幕的放映方式,根本就没必要不因为配音这环节而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消耗。(去掉“不因为”中的“不”字即可)

(三)句中有联合短语,联合短语内部可能会有概念(种属关系或交叉关系)并列不当的逻辑错误或语序不当的毛病。

1、并列不当,例如:

(1)、2002年全国高考题B项:“我们的报刊、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这里“报纸和杂志”亦属于出版物,种属关系的概念并列是不恰当的,不符合逻辑。)

(2)、2000年春季高考题: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和“宣传画”并列在一起造成表意不明。)

(3)、我从小喜欢文学,读过大量文学作品、小说和诗歌。(这里,“文学作品”与“小说和诗歌”中的两个成分是种属关系,并列在一起是不恰当的,不符合逻辑。)

(4)、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女同志。(这句话中的“干部”、“青年”和“女同志”三个概念都有交叉,交叉关系的概念不可并列使用。)

(5)、计算机辅助设计已在建筑业,装潢业和各行各业的设计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建筑业”“装潢业”和“各行各业”三个概念并列在一起是不恰当的)

2、语序不当,例如: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之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组织、选择材料。(这里并列短语“组织、选择”语序不当,应改为“选择、组织”。)

(四)联合或并列短语做成分,可能会有与之搭配的词语不能完全与之相搭配的毛病。例如:

1、2004年浙江高考A项: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并列短语中的“优质化”与后面的“农户”

搭配不恰当)

2、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重庆卷)病句题B项: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句中“看到”与并列短语“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中的“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不搭配)

3、2001年全国高考题D项: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句中与联合短语“速度和规模”搭配的词是“加快”,“加快速度”可以,但“加快规模”搭配不恰当)。

4、1999年全国高考题A项: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句中与联合短语“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搭配的词是“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可以,但“消防车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搭配不恰当。)

5、1996年全国高考题D项: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句中与联合短语“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搭配的词是“事件”,对事件“严肃处理”可以,但对事件“批评教育”搭配不恰当。)

6、对两院院士历年来为祖国现代化现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慰问。(句中与联合短语“衷心的感谢和亲切慰问”搭配的词是“对……做出的重大贡献”,“对……做出的重大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可以,但“对……做出的重大贡献表示亲切慰问”就不恰当了。)

(五)句中有介词“对、对于、关于”可能会有介词误用的毛病。例如:

1、2004年浙江高考病句题B项:随着通迅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须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应把句中的“关于”改为“对于”。)

3、《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这个名字对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对陆幼青这个名字不陌生,而不是陆幼青这个名字对我们不陌生,句子违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

(六)句首含有介词,可能会造成主语残缺。例如:

1、2000年春季高考题: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有价值的选本.(介词“由于”位于句首造成主语残缺。)

2、对于这个现象,值得广大文艺工作者重视。(“对于”位于句首造成主语残缺,应去掉“对于”。)

(七)以“成了”“成为”“是”为谓语的句子,有可能有主语和宾语不搭配的毛病。例如:

1、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老黄牛精神”,现在在一些“聪明人”眼中成了“傻冒”。(句子的主干成分是“老黄牛精神成了……傻冒”。精神不能成为傻冒,只能是具有老黄牛精神的人在一些“聪明人”眼中成了“傻冒”。)

2、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病句题B项: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晋文公”不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八)句中含有否定意义的动词,可能会有滥用否定词而造成表意与本意相反的毛病。例如:

1、1993年全国高考题: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防止”即不希望出现,是个含有否定意义的动词,应去掉“不再发生”中的“不”字。)

2、1994年全国高考题: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是否定意义的动词,应去掉后三个分句中的“不”字。)

3、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阻止”是否定意义的动词,应去掉“不再进来”中的“不”字。)

(九)句中含有关联词语,可能会有关联词语运用不当的毛病。

1、关联词语位置不对。偏正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主语相同,第一个分句中关联词语位置要放在主语之后;反之,应放在主语之前。例如,下面几个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位置运用有毛病。

(1)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病句题C项: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这个复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不是”应放在主语“产品质量”前面。)

(2)虽然小王同学只说不得了这么一句,但却深刻地概括了当代中学生的风面貌。(这个转折关系复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虽然”应放在主语“小王同学”后面。)

(3)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前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即使”应放在主语“文字”前

(4)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这个假设关系复句的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语“如果”应放在句首。)

2、滥用关联词语。例如:因为天下雨了,所以我要带雨伞。

3、错用关联词语。例如:即使条件很差,我们到底把这个难题解决了。(把“即使”应改成“虽然”)

4、若有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可能前后分句内容有颠倒的毛病。例如: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是拔尖的,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⒈“体现型”的解题方法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疏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下面以200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6题第⑴问为例加以说明。

36.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请回答(30分)⑴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15分)

一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二联系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

联系所给材料:所给材料的关键词句是“中美就中国加入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双赢’的结局”。

联系所学的知识:教材中阐述的我国政府的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共有6个方面,即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以及我国对外政策包括五个基本点。

三疏理作答:经过比较、对照,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符合了题意,自然也就成了答案的要点。

附参考答案:①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观点)。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正是为了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材料)。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观点)。在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长达13年的谈判过程中,我国政府在关系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材料)。

③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观点)。中国与美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的是“双赢”的议,因而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对外政策原则(材料)。

⒉“反映型”的解题方法

“反映型”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说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下面以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8题第⑶问②为例加以说明。

38.⑶②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三大产业结构。

二联系:联系材料所给的信息(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联系所学的知识(三大产业是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三疏理、作答:

附参考答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

⒊“为什么型”的解题方法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下面以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9题第⑵问为例加以说明。

39.⑵: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中国***为什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反腐败?(15分)

依据:这是由中国***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决定的。(3分)(如能同时答出“三个代表”,加2分)

意义(重要性):加强思想建设,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3分);加强组织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3分)加强作风建设,才能发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的传统;(3分)加强廉政建设,才能搞好现代化建设。(3分)

(说明:这是按照修订前的教材内容回答,同学们请思考,如按修订后的教材内容作答,应如何组织答案呢?)

[本题实际上还可以回答:中国***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反腐败可以保持党的性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意义。以及当前在党风方面存在一些极待解决的问题等必要性。]

再如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9题第⑸问: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已占该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9%。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6分)

依 据: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它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可能性: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必要性: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

重要性: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市情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附参考答案: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发展旅游业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市情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⒋“怎么办型”的解题方法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解答这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下面以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41题第⑷问为例加以说明。

41.⑷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议案,并对工程移民工作作出原则规定。此后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并先后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从而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二联系:联系材料所给的信息(“全国人大”——立法机关、“国务院及地方政府”——行政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先后查处……”——司法机关)、联系所学的知识(按照教材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即①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③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④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⑤要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疏理、作答: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这样便不难整理出答案。

附参考答案:①依法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⒌“意义型”的解题方法

“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者是经济政治意义。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下面以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41题第⑶问为例加以说明。

41.⑶1990年至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37.7%;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亿。据测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既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解题思路:

明确判断:此题要求回答的是经济意义。

结合知识、材料、最新精神作答:

①结合教材知识作答:“三农”问题等。(可答:增加农民收入)

②结合关键材料作答:“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可答: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可答: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③结合最新精神作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答: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附参考答案:①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②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③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⒍“认识型”的解题方法

“认识型”的题目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如谈谈对“台独”公投的认识,应先回答“台独”公投是错误的。)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依 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根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下面以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8题第⑵问为例加以说明。

38.⑵有些人认为,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代所提倡的精神。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判断表态(是什么):①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阐述道理(为什么):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明确做法(怎么办):当前,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应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再以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9题第⑵问为例加以说明。

39.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回答:⑵试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本题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气象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气象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源。

为什么:①重要性是: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②可能性是: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

③必要性是:气象服务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怎么办:此题可不用回答。

附参考答案:①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②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 ③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它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⒎“启示型”的解题方法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下面以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8题第⑶问为例加以说明。

3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33分)

⑶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哲学依据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所以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所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为什么能这样做:其哲学依据是人的认识总是发展的,所以人类应该把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不这样做的危害:其哲学依据是违背了客观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附参考答案: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①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文章标签: # 材料 # 我国 #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