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08浙江语文高考答案,2008浙江卷语文
tamoadmin 2024-06-10 人已围观
简介1.“历年高考语文仿句”在哪里可以下载的,或提供一些(越多越好)外加30分2.浙江08语文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有人知道了吗3.怎样才能免费下到历年(1952年起)语文高考题4.05至08高考语文作文题一叶、一枝、一世界 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行走在消逝中 ====== 这是前三年的,很哲学的题目。 今年走“政治”路线了。。 题目是 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讲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历年高考语文仿句”在哪里可以
1.“历年高考语文仿句”在哪里可以下载的,或提供一些(越多越好)外加30分
2.浙江08语文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有人知道了吗
3.怎样才能免费下到历年(1952年起)语文高考题
4.05至08高考语文作文题
一叶、一枝、一世界
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行走在消逝中
======
这是前三年的,很哲学的题目。
今年走“政治”路线了。。
题目是 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讲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历年高考语文仿句”在哪里可以下载的,或提供一些(越多越好)外加30分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浙江高考作文题目及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3高考在6月7日上午拉开帷幕,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网将在第一时间汇总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希望为2013高考生提供服务。下面为您盘点各地历届高考作文题目及作文内容。
2012浙江高考作文题:站在路边鼓掌的人
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话题为《站在路边鼓掌的人》,话题后附有一段材料。该话题可能从我国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延伸开来。
2011高考作文题目浙江卷:《我的时间》
季羡林等文化名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他们以及他们的成就在消失不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请以我的时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201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角色转换之间》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2009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绿叶对根的情意读后感
绿叶对根的情意
刘欢唱的歌词大意:
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注意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
2008高考浙江作文题目: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2007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行走在消逝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2006年高考作文浙江卷?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浙江08语文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有人知道了吗
· 2008高考语文四川延考区2008年8月24日
· 2008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宁夏海南卷全国卷3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四川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辽宁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全国卷二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安徽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全国I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7高考语文辽宁卷详解 满分作文
· 2007年高考语文重庆卷逐题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四川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安徽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逐题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海南、宁夏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详细答案
· 2006年高考语文安徽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II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四川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详细答案
· 2005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附详细答案
·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江西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吉林、四川、黑龙江、云南、贵州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4,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
· 2003高考语文题详解
· 2002高考语文题详解
· 2001高考语文题详解
· 2000高考语文题逐题详解
· 1999年高考语文题
· 1998年高考语文题
怎样才能免费下到历年(1952年起)语文高考题
浙江高考作文题: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
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请你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目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05至08高考语文作文题
· 2009学年度台湾省大学入学学科能力测验国文考科试题及答案全解析2009年2月7日
· 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卷2009年2月7日
· 2008年高考文言文译文汇编2009年2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四川延考区2008年8月24日
· 2008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宁夏海南卷全国卷3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四川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辽宁卷详解2008年6月9日
· 2008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2008年6月8日
· 2008高考语文全国卷二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安徽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8高考语文全国I卷详解2008年6月7日
· 2007高考语文辽宁卷详解 满分作文
· 2007年高考语文重庆卷逐题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四川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安徽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逐题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海南、宁夏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 2007年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详细答案
· 2006年高考语文安徽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II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四川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
· 2006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详细答案
· 2005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
· 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附详细答案
·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江西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吉林、四川、黑龙江、云南、贵州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4,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福建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详解
· 2004年高考语文重庆卷详解
· 2003高考语文题详解
· 2002高考语文题详解
· 2001高考语文题详解
· 2000高考语文题逐题详解
· 1999年高考语文题
· 1998年高考语文题
· 1997年高考语文题
· 1996年高考语文题
· 1995年高考语文题
· 1994年高考语文题
· 1993年高考语文题
· 1992年高考语文题
· 1991年高考语文题
· 1990年高考语文题
· 1989年高考语文题
· 1988年高考语文题
· 1987年高考语文题
· 1986年高考语文题
· 1985年高考语文题
· 1984年高考语文题
· 1983年高考语文题
· 1982年高考语文题
· 1981年高考语文题
· 1980年高考语文题
· 1979年高考语文题
· 1978年高考语文题
· 1965年高考语文题
· 1964年高考语文题
· 1963年高考语文题
· 1962年高考语文题
· 1961年高考语文题
· 1960年高考语文题
· 1959年高考语文题
· 1957年高考语文题
· 1956年高考语文题
· 1955年高考语文题
· 1954年高考语文题
· 1953年高考语文题
· 1952年高考语文题
九、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只占总人口的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见闻,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十、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十一、福建卷
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 物:孔子 苏轼 曾国藩 鲁迅 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 宋江 薛宝钗 冬妮娅 桑提亚哥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十二、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您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十三、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十四、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制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十五、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据《郁离子· 冯妇》改编)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 字。⑥不得抄袭。
全国卷1题目:出乎意料和与情理之中
[要求:最新消息,全国高考作文题目为“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一个人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你为什么能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物理学派?”玻尔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我的学生面前暴露出我愚蠢的一面。”生活中常出现“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情况,以这个话题写一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且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全国卷2题目: 忘记与铭记(四川陕西)
[要求: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山东题目: 双赢的智慧
[要求: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将,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心中不平,将木匠的尺子弄短了一截,用短的尺子量过的木柱就被做短了,可木柱等材料都是进贡的木材,非常珍贵,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块,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以“双赢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辽宁题目: 今年花盛去年红
[要求:议论文]
天津题目: 留给明天
[要求:体裁不限。]
江苏题目: 话题作文凤头猪肚豹尾
[要求:话题作文: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写篇800字以内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文体不限。]
北京题目:以 “安” 为题写议论文
[要求:最新消息,北京高考作文题目:《说“安”》,以《说“安”》为题写一篇作文,“安”可以解释为“安全”“安宁”“安逸”“安于”……自行选取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上海题目: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
[要求: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广东题目:以纪念为题作文
[要求:议论文]
浙江题目:一叶一枝一世界话题作文。
[要求: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题材诗歌除外 ]
福建题目: 两个圆圈
[要求:一幅是标准的圆形,周长小,面积大,比较稳定。一幅是带有棱角的圆形,周长大,面积小,比较多变。根据这两幅图自拟题目的话题作文。900字以上]
湖南题目:跑的体验
[要求: 先走好,还是先跑好,根据跑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叙述文]
重庆题目:筷子
[要求:以“筷子”为题,写一篇说明文(10分)
以“自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50分)。]
湖北题目: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
[要求: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改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选自王国维 ————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四川题目:忘记和铭记
[要求: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