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数学基本不等式考吗,高考数学基本不等式
tamoadmin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数学不等式的学习技巧有哪些?2.不等式的基本公式高中数学3.高中数学的不等式的十种类型及其解法4.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5.均值不等式6个基本公式是什么?6.一道关于基本不等式的高考数学题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链如下:算术平均数( arithmetic mean),又称均值,是统计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平均指标,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它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不适用于品质数据
1.高考数学不等式的学习技巧有哪些?
2.不等式的基本公式高中数学
3.高中数学的不等式的十种类型及其解法
4.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
5.均值不等式6个基本公式是什么?
6.一道关于基本不等式的高考数学题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链如下:
算术平均数( arithmetic mean),又称均值,是统计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平均指标,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它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不适用于品质数据。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算术平均数有不同的计算形式和计算公式。
平方平均数(quadratic mean),又名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是指一组数据的平方的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
扩展资料:
调和平均数(harmonic mean)又称倒数平均数,是总体各统计变量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
几何平均数是对各变量值的连乘积开项数次方根。求几何平均数的方法叫做几何平均法。如果总水平、总成果等于所有阶段、所有环节水平、成果的连乘积总和时,求各阶段、各环节的一般水平、一般成果,要使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几何平均数,而不能使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算术平均数。
参考资料:
高考数学不等式的学习技巧有哪些?
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为:a+b>=2√ab(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时),因此运用基本不等式时,主要是为了解决最值问题!当遇上a+b或两数相加的形式的时候,题目有要求是求最小值,就用a+b>=2√ab(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时),当遇上√ab或两数乘积的时候,题目有要求是求最大值也用a+b>=2√ab。但,基本不等式有时会推广开来,比如比较典型的:(1)a^3+b^3+c^3>=3abc(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c时),(2)(a1+a2+a3+...)/n>=(a1a2a3...)开n次方,(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1=a2=a3=...时),(3)a+1/a>=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1/a时)且a属于正实数,(4)a+1/a<=-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1/a时)且a属于负实数,((3)和(4)变成f(x)=x+1/x时,函数的图像叫做v形函数)(5)b/a+a/b>=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时)
且a,b同号(6)a^2+b^2+c^2>=ab+bc+ac(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c时)
你可以问问老师,基本不等式,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你要认真学,应为这是很有用的(在解大题的时候)!当碰到很难的题,就干脆使用导数,求出单调性,比较得最值!
不等式的基本公式高中数学
高考数学不等式的学习技巧有以下几点:
1.理解基本概念:首先要对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包括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符号的含义。
2.掌握性质和变形:要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变形方法,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法则,以及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变形技巧。
3.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基础,要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包括利用图象法、代数法等。
4.学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要熟悉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判别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5.学会解绝对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是高考中常考的题型,要掌握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分段讨论、去绝对值符号等。
6.多做练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7.注意思维逻辑: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避免出现错误的思路和计算。
8.多思考问题的本质:在解题过程中要多思考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之,学习高考数学不等式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和性质,熟练运用变形方法和解法,多做练习题,注重思维逻辑和问题本质的思考。
高中数学的不等式的十种类型及其解法
不等式的基本公式:
a^2+b^2 ≥ 2ab。
√(ab)≤(a+b)/2 ≤(a^2+b^2)/2。
a^2+b^2+c^2≥(a+b+c)^2/3≥ab+bc+ac。
a+b+c≥3×三次根号abc。
均值不等式,又名平均值不等式、平均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公式内容为Hn≤Gn≤An≤Qn,即调和平均数不超过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不超过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不超过平方平均数。
通常不等式中的数是实数,字母也代表实数,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F(x,y,……,z)≤G(x,y,……,z?)(其中不等号也可以为 中某一个),两边的解析式的公共定义域称为不等式的定义域,不等式既可以表达一个命题,也可以表示一个问题。
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作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其中,两边的解析式的公共定义域称为不等式的定义域。
整式不等式:
整式不等式两边都是整式(即未知数不在分母上)。
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即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即一次)的不等式。如3-x>0
同理,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即二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即一次)的不等式。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
不等式,肯定要掌握基本的不等式噻!
不等式的题也是千变万化的,很灵活,不多看点题肯定是不行的。
象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都是很重要的不等式。经常考虑一题有没有多种的证明方法,时常这么考虑是有好处的。敢说不懂柯西不等式的人在不等式里根本没入门,不懂排序不等式的人根本不入流。
先给你把两个不等式证明了!
柯西不等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不等式,灵活巧妙的应用它,可以使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可在证明不等式,解三角形相关问题,求函数最值,解方程等问题的方面得到应用
柯西不等式的一般证法有以下几种:
■①Cauchy不等式的形式化写法就是:记两列数分别是ai,
bi,则有
(∑ai^2)
*
(∑bi^2)
≥
(∑ai
*bi)^2.
我们令
f(x)
=
∑(ai
+
x
*
bi)^2
=
(∑bi^2)
*
x^2
+
2
*
(∑ai
*
bi)
*
x
+
(∑ai^2)
则我们知道恒有
f(x)
≥
0.
用二次函数无实根或只有一个实根的条件,就有
Δ
=
4
*
(∑ai
*
bi)^2
-
4
*
(∑ai^2)
*
(∑bi^2)
≤
0.
于是移项得到结论。
■②用向量来证.
m=(a1,a2......an)
n=(b1,b2......bn)
mn=a1b1+a2b2+......+anbn=(a1^2+a2^2+......+an^2)^(1/2)乘以(b1^2+b2^2+......+bn^2)^(1/2)乘以cosX.
因为cosX小于等于1,所以:a1b1+a2b2+......+anbn小于等于a1^2+a2^2+......+an^2)^(1/2)乘以(b1^2+b2^2+.....+bn^2)^(1/2)
这就证明了不等式.
柯西不等式还有很多种,这里只取两种较常用的证法.
[编辑本段]柯西不等式的应用
柯西不等式在求某些函数最值中和证明某些不等式时是经常使用的理论根据,我们在教学中应给予极大的重视。
■巧拆常数:
例:设a、b、c
为正数且各不相等。
求证:
2/(a+b)+2/(b+c)+2/(c+a)>9/(a+b+c)
分析:∵a
、b
、c
均为正数
∴为证结论正确只需证:2*(a+b+c)[1/(a+b)+1/(b+c)+1/(c+a)]>9
而2(a+b+c)=(a+b)+(a+c)+(c+b)
又
9=(1+1+1)(1+1+1)
证明:Θ2(a+b+c)[1/(a+b)+1/(b+c)+1/(c+a)]=[(a+b)+(a+c)+(b+c)][1/(a+b)+1/(b+c)+1/(c+a)]≥(1+1+1)(1+1+1)=9
又
a、b
、c
各不相等,故等号不能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
排序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竞赛大纲、新课标
要求的基本不等式。
设有两组数
a
1
,
a
2
,……
a
n,
b
1
,
b
2
,……
b
n
满足
a
1
≤
a
2
≤……≤
a
n,
b
1
≤
b
2
≤……≤
b
n
则有
a
1
b
n
+
a
2
b
n-1+……+
a
n
b
1≤
a
1
b
t
+
a
2
b
t
+……+
a
n
b
t
≤
a
1
b
1
+
a
2
b
2
+
a
n
b
n
式中t1,t2,……,tn是1,2,……,n的任意一个排列,
当且仅当
a
1
=
a
2
=……=
a
n
或
b
1
=
b
2
=……=
b
n
时成立。
排序不等式常用于与顺序无关的一组数乘积的关系。可以先令a1>=a2>=a3>=...>=an,确定大小关系.
使用时常构造一组数,使其与原数构成乘积关系,以便求解。适用于分式、乘积式尤其是轮换不等式的证明。
以上排序不等式也可简记为:
反序和≤乱序和≤同序和.
证明时可采用逐步调整法。
例如,证明:其余不变时,将a
1
b
1
+
a
2
b
2
调整为a
1
b
2
+
a
2
b
1
,值变小,只需作差证明(a
1
-a
2
)*(b
1
-b
2
)≥0,这由题知成立。
依次类推,根据逐步调整法,排序不等式得证。
时常考虑不等式可否取等也是有必要的!
当0<A≤π/2
求函数f(x)=sinA+4/sinA的值域!
,你是否能做得来?
利用函数单调性是解决不等式的很好办法,当你看到关于n的不等式,要自觉想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均值不等式6个基本公式是什么?
基本不等式是主要应用于求某些函数的最值及证明的不等式。其表述为:两个正实数的算术平均数大于或等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系统的学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重要的基本不等式之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要进一步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研究最值问题,此时基本不等式是必不可缺的。基本不等式在知识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它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 教育 的好素材,所以基本不等式应重点研究。
教学中注意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材,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且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师生互动,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揭示本质、经历过程。 通过本节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程目标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求最值问题;理解算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构造条件使用基本不等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 方法 目标: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剖析归纳证明→ 几何解释→ 应用(最值的求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呈现。启动观察、分析、归纳、 总结 、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概念的 学习方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基本不等式性质,体会学习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 的证明过程及应用。
难点:1、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观察——感知——抽象——归纳——探究;启发诱导、讲练结合的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基本不等式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出发,放手让学生探究思索。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展开。这种安排强调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过程安排如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
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本背景意图在于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
二、抽象归纳: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有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问] 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特别地,当a>0,b>0时,在不等式 中,以 、 分别代替a、b,得到什么?
设计依据:类比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来源,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而且感受了其中的函数思想,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答案: 。
归纳总结
如果a,b都是正数,那么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我们称此不等式为基本不等式。 其中 称为a,b的算术平均数, 称为a,b的几何平均数。
三、理解升华:
1、文字语言叙述: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联想数列的知识理解基本不等式
已知a,b是正数,A是a,b的等差中项,G是a,b的正的等比中项,A与G有无确定的大小关系?
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正的等比中项。
3、符号语言叙述:
若 ,则有 ,当且仅当a=b时, 。
[问] 怎样理解“当且仅当”?(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师生总结)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的含义是: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二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不等式” 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在课本封面上就体现出来了(展示课本和参考书封面)。它是在学完“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求最值又是高考的 热点 。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试验、归纳、判断、猜想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会数与形的和谐统一,领略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
难点:基本不等式的内涵及几何意义的挖掘,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二、教法说明
本节课借助几何画板,使用多媒体辅助进行直观演示.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开始尝试活动.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享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课堂上主要采取对比分析;让学生边议、边评;组织学生学、思、练。通过师生和谐对话,使情感共鸣,让学生的潜能、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使认知效益最大。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会。
三、学法指导
为更好的贯彻课改精神,合理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教学设计
◆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
◆运用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
◆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1、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
如图,这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会标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展示风车)
正方形ABCD中,AE⊥BE,BF⊥CF,CG⊥DG,DH⊥AH,设AE=a,BE=b,则正方形的面积为S=__,Rt△ABE,Rt△BCF,Rt△CDG,Rt△ADH是全等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之和是S’=_
从图形中易得,s≥s’,即
问题1:它们有相等的情况吗?何时相等?
问题2:当 a,b为任意实数时,上式还成立吗?(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我们有
当且仅当(重点强调)a=b时,等号成立(合情推理)
问题3: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让学生独立证明)
设计意图
(1)运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引入,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数学的历史悠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此图标能较容易的观察出面积之间的关系,引入基本不等式很直观。
(3)三个思考题为学生创造情景,逐层深入,强化理解.
2、运用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
如果 a>0,b>0 ,
用 和 分别代替a,b。可以得到
也可写成
(强调基本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正”)(演绎推理)
问题4:你能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推导吗?
要证 = 1 GB3 ①
只要证 = 2 GB3 ②
要证② ,只要证 = 3 GB3 ③
要证 = 3 GB3 ③ ,只要证 = 4 GB3 ④
显然, ④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b时, 不等式中的等号成立.
(强调基本不等式取等的条件“等”)
设计意图
(1)证明过程课本上是以填空形式出现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符合课改精神;
(2)证明过程印证了不等式的正确性,并能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3)此种证明方法是“分析法”,在选修教材的《推理与证明》一章中会重点讲解,此处有必要让学生初步了解。
3、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如图,AB是圆的直径,C是AB上任一点,AC=a,CB=b,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E,连AD,BD,则CD= ,半径为
问题5: 你能用这个图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 (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
几何直观能启迪思路,帮助理解,因此,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理解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
4、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例1.证明
(学生自己证明)
设计意图
(1)这道例题很简单,多数学生都会仿照课本上的分析思路重新证明,能够练习“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
(2)学生能够加深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a和b不仅仅是一个字母,而是一个符号,它们可以是a、b,也可以是x、y,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3)此例不是课本例题,比课本例题简单,这样,循序渐进, 有利于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内涵。
例2:(1)把36写成两个正数的积,当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和最小?
(2)把18写成两个正数的和,当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积最大?
(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三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知识点一:
基本不等式及其推导
过程 ∨ 知识点二: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 目标设计 1.通过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 的证明过程,使学生理解基本不等式及其等号成立的条件;
2.掌握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并理解运用基本不等式 的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解决最值中的作用。 教学情境一:
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
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题1: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分析: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有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 。
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
我们考虑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 ,正方形的面积为 。
由图可知 ,即 .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时,正方形EFGH缩为一个点,这时有 。
新知:若 ,则
教学情境二:
先将两张正方形纸片沿它们的对角线折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再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接构造出一个矩形
(两边分别等于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多余部分折叠).
假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 和 ( )
问题2:考察左图中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矩形的面积,你能发现一个不等式吗?
新知:若 ,则
问题3:你能用代数的方法给出它们的证明吗?
证明:因为 ,即 (当 时取等号)
(在该过程中,可发现 的取值可以是全体实数)
证明:(分析法):由于 ,于是要证明 ,
只要证明 ,
即证 ,即 ,
所以 ,(当 时取等号)
板书两个重要不等式
若 ,则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若 ,则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教案设计相关 文章 :
1.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设计
2.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3篇
3. 基本不等式教学反思
4. 高一数学教师教学计划
5. 高二数学必修3归纳总结
6.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反思
7. 高一数学的教学计划
8. 常用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是什么
9. 如何做好高二数学教学
10. 有哪些高中数学课堂的教育方法?
一道关于基本不等式的高考数学题
均值不等式6个基本公式是、Hn≤Gn≤An≤Qn。
1、均值不等式,又名平均值不等式、平均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公式内容为Hn≤Gn≤An≤Qn,即调和平均数不超过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不超过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不超过平方平均数。
2、关于均值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有很多,数学归纳法(第一数学归纳法或反向归纳法)、拉格朗日乘数法、琴生不等式法、排序不等式法、柯西不等式法等等,都可以证明均值不等式。
3、均值基本公式:已知x,y∈R+,x+y=S,x·y=P,如果P是定值,那么当且仅当x=y时,S有最小值;如果S是定值,那么当且仅当x=y时,P有最大值。或当a、b∈R+,a+b=k(定值)时,a+b≥2√ab (定值)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4、设X1,X2,X3,……,Xn为大于0的数,则X1+X2+X3+……+Xn≥n乘n次根号下X1乘X2乘X3乘……乘Xn。均值定理,又称基本不等式。主要内容为在正实数范围内,若干数的几何平均数不超过他们的算术平均数,且当这些数全部相等时,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相等。
5、均值定理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函数求最值问题中有十分频繁的应用。均值定理特点:一正:各部分为正数。二定:不等号左或右是定值。三相等:等号能够取得。
4xy≤4x^2+y^2
5xy≤4x^2+y^2+xy=1
xy≤1/5
(2x+y)?=4x^2+y^2+4xy=1+3xy ≤ 1+ 3/5 =8/5
2x+y≤ √(8/5) = (2√10) /5
故:2x+y的最大值是(2√10) /5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