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大学毕业后高考回炉_大学毕业后参加高考

tamoadmin 2024-06-22 人已围观

简介1.复读有必要么?2.北大精神流浪汉:甘做未名湖畔爱情之囚3.关于高考流程的问题。4.高考复读的人,多吗?5.高考复读生逐年增多,这种现象对于应届生来说是否公平呢?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14年的辛苦复读,只为清华,这个代价超乎像笔者这样的普通人的想象。要知道,吴善柳10次高考8次考取了重点大学,都是全国的知名高校,特别是北京大学与清华本身就不相上下,难分伯仲,如此一根筋只为上清华

1.复读有必要么?

2.北大精神流浪汉:甘做未名湖畔爱情之囚

3.关于高考流程的问题。

4.高考复读的人,多吗?

5.高考复读生逐年增多,这种现象对于应届生来说是否公平呢?

大学毕业后高考回炉_大学毕业后参加高考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14年的辛苦复读,只为清华,这个代价超乎像笔者这样的普通人的想象。要知道,吴善柳10次高考8次考取了重点大学,都是全国的知名高校,特别是北京大学与清华本身就不相上下,难分伯仲,如此一根筋只为上清华,得不偿失!

特别是,笔者不明白即使上了清华,又能代表什么呢?笔者认为什么也代表不了。清华只是一所大学,一个学习的平台,上了清华并不一定就代表着成功,也不一定就能成就一番伟业。再好的大学也产生差学生, 如果寄希望于清华来实现人生的梦想,那只是痴人说梦。而且,就算是二流的大学,也能培养出行业的佼佼者,要知道,现在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带头人,并不是清一色清华毕业生。而且,吴善柳14年参加10次高考,这是对教育资源的侵占。教育资源本身就有限,他一个人霸占了14年。并且每一次参加高考,国家都要多投入人力物力。假设一下,如果全国的学生都如他一样,那么每年就会多出10来倍的考生,当今的高考将如何进行呢?不仅如此,这14年中,同龄的人很多早已经大学毕业,为家庭贡献着力量,而吴善柳却依然要“啃老”,笔者不禁要问,他何时才能反哺父母呢?

当然,对于吴善柳的高考经历,笔者也有 点疑问,文中只说了吴善柳14年参加了10次高考,而从2001年考取北京交通大学后的几年并没有显示,也就是说从2002年到2006年这5年中,有4 年吴善柳并没有参加高考。既然复读,他为什么放弃高考的机会而不参加呢?这让人很是怀疑。

不管怎样,笔者认为吴善柳14年苦读只为上清华很是不值,这种一根筋的行为,与其说是他的执着,倒不如说他很偏执。如此挥霍青春,令人不齿。每一名复读的学生,都希望能够重新来过,考入更好的大学。每年高考之后,都会有大批考生选择回炉复读再来一年。甚至有的都已经考入一本甚至名校,未来更高的目标,依然选择复读。

盘点学生复读原因

1.在高考期间由于健康,心态或状态等原因,导致发挥失常,高考成绩低于平时模拟成绩很多的学生。

2.考运不好,如今年高考物化较难对选择物、化的考生极不公平,导致不少原来准备冲刺名校的优秀生没考好。选择物、化的考生一般较聪明,这类考生复读一年冲刺名校的成功几率极大,复读有名牌的希望,不复读将极其可惜。

3.填报志愿失误,导致落榜的考生。

4.距理想的名牌大学35分以内的学生。

5.不懂高三复习方法、学习无策略无计划无体系,没有充分利用好高三这一年的考生。

6.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有理想,有恒心,心理承受力较强,能够克服复读的艰苦的考生。

7.自身学习态度端正、刻苦用功,但由于原学校高三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学习方法不科学、备考方向错误、高考成绩不佳的学生。

8.高一高二学习不够刻苦、态度不端正,等到高三幡然醒悟却感觉太迟的考生。

9.只能读民办本三的学生,基础可以,复读很容易考上二本或本一,每年都有很多学生从本三退学复读。

10.无奈考入不理想的大学或极不喜欢的专业,进大学后长时间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大学里很多学生就是因此而消沉、堕落,而很多毅然退学复读的学生,却实现了理想。

11.是原本基础很差,但下决心复读要把基础补上来,来年再考;

12.是在高中前两年放松了学习,到了高三下学期才开始努力,成绩有明显进步,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树立信心,认为复读一年后肯定能考上;

13.是认为自己有实力,只不过高考没有发挥好,希望复读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14.是高考成绩可以上大专或普通本科,但考生心中装的是本科梦或对名牌大学情有独钟,也决定复读。

复读有必要么?

你好,我觉得下面这个例子会对你有帮助,希望借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为了尊重文中主人公的意愿,文中所有的人均为化名。 )

大概是一九八四年吧,那年的高考,小邹仅差几分而未上录取线,那个年代,由于还没有提倡“教育产业化”,高校不收自费生(不过,就是有招自费生,小邹也读不起),小邹只得承认现实:落榜。小邹从小在农村长大,幼年时,他所在的大队(现在称“村”——笔者注)来了一批上山下乡的知青,给封闭的山村带去了外面的信息,他喜欢与知青们聊天拉呱,从中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七十年代末,知青们都陆续返城后,他记住了一位知青朋友给他的一句临别赠言,“争取考上大学,能否考上大学,是穿草鞋和穿皮鞋的分水岭”。于是他发愤念书,为了改变命运。可是,命运并不青睐于他,高考成绩不理想,他在哭过之后,就和父亲下田劳动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小邹的班主任高老师。高老师是闽北山区一个公社(现在称“乡”) 的中学老师,在山区从教多年,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凭高老师对小邹的观察,他敏锐地感觉到小邹是个有潜力和前途的学生:学习勤奋,自强不息。此次高考未能考出好成绩可能与他在考场上临场发挥不佳有关,如果就这样放弃了追求,回到农村务农,那太可惜了。于是高老师专门走访了小邹家里,与小邹的父母讲明,愿意无偿让小邹到学校去“回炉”学习,就在他的班,由他亲自辅导,争取明天考上大学。就这样,小邹又一次到公社的中学,开始了人生关键的一次学习。

小邹在补习期间,吃住在高老师家里,白天上课,晚上,高老师在批改完学生的作业之后,就为小邹补习。高老师还有一个女儿,也在高老师那个班读高三。同样是白天上课,晚上与小邹一起在高老师指导下复习功课。久而久之,小邹与高老师的女儿产生了朦胧的爱情(初恋)。高老师发现后,并不象其他家长那样,粗暴干涉,或把小邹赶回去,而是非常坦率得把小邹和自己的女儿叫到跟前,告诉他们:“你们俩谈恋爱,我不反对,但你们只有双双考上大学之后,我才会同意让你们结婚”。在老师的激励之下,小邹和高老师的女儿就互相勉励,用功学习。一年后,双双考上大学,小邹考上了厦门大学,高老师的女儿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皆大欢喜。

由于小邹和高老师的女儿不在一个大学学习,“恋爱”的感觉淡漠了。最后,他们就以兄妹相称。

小邹大学毕业那年,中国刚发生了一场“学运”,当时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大多未留在北京(全部离开北京),于是,小邹这个厦大的毕业生,就自然“补充”分配到了北京,在某大型国有企业当秘书,不久就调到报社当了记者。

后来,小邹在北京找了个北京姑娘谈恋爱,结婚前,小邹与他女朋友(北京姑娘)一起到他家乡(闽北一个偏僻的山乡)看望父母,在家里住了两天后,他女友便再也无法住下去了,嚷嚷着要回北京,原因很简单,农村的生活太艰苦,而且又脏,她实在无法适应……。他们便匆匆回到北京。结婚后,小邹的妻子(就是那个北京姑娘)对小邹讲,你父母在农村生活那么艰苦,应把他们接到北京来。于是,他们将小邹父母接到北京居住。而且还把小邹的弟弟也从闽北山区接到北京,现在小邹的弟弟也在北京工作了。

高考不仅改变了小邹的命运,还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知识决定未来,高考改变命运。

北大精神流浪汉:甘做未名湖畔爱情之囚

高考复读有必要,但是只是适合某类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复读。有复读的想法的大致有两类人:一类是高考失利,高考成绩比平时成绩差很多的人,这类人复读就有必要。另一类是高考成绩和平时成绩差不多,但是不甘心认为自己复读一年可以更好的人,这类人复读就没有必要。如果自己不是很讨厌学习,本身学习成绩还可以,是建议复读的,毕竟正常发挥,第二年高考增长个几十分应该是不难的,人生那么长用一年的时间来追求一生是值得的;同时毕业院校对于未来发展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普通学校毕业生,校招基本进不了世界500强、以及国内一些大公司的,甚至简历关都过不了;如果说不想复读,到大学再考研,这种思路建议也不要有,现在研究生每年报考接近400万了,竞争比高考大多了,同时大学自主管理,很多同学到了大学基本不想学习,再追起来也很吃力。

当然复读需要的是勇气,还有逆天改命的压力,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一段奋斗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复读过和没复读过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当然,因人而异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关于高考流程的问题。

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北大精神流浪汉:甘做未名湖畔爱情之囚:

我的爱谁做主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 ......"一个大雪飞扬的冬日,河南汝州市二中校园内,常俊曙踱着方步,高声朗诵 *** 诗词。教学楼栏杆前,密密麻麻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吟罢《沁园春.雪》,常俊曙意犹未尽,又朗诵宋代诗人洪适的《生查子.腊月到盘洲》。这一年,常俊曙高考第一次失利。他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中,若无其事地走过。尽管没有考上大学,但他一直崇尚"真性情",还非常期盼能有古代文人的一袭长衫,"那样,就更潇洒飘逸了"。"雪中狂人常俊曙"的声名,就这样不胫而走。

29年前,常俊曙在河南省汝州市一个叫关庙的村子出生。他从小受身为小学教师的父亲的启蒙,喜欢唐诗宋词。姥姥给他讲牛郎织女、狼外婆等民间故事,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中学时代,他开始阅读中外名著,在几位语文教师的引导下,表现出"另类"的思维方式。他写的很多作品被老师当做范文,然而由于"愤世嫉俗",他的投稿屡屡被退。

复读这一年,每到课间操,许多同学都疲于应付,有的干脆不做。常俊曙郑重其事,如同在搞行为艺术。有同学戏谑他:"你会舞蹈吗?"他点头:"YES!"旁边有人窃窃私语:"神经病。"常俊曙高昂着头,大步走过。还有一年教师节,他在学校走廊的黑板报上写诗一首《致老师》,落款为"常俊曙代表全体学生祝贺老师们节日快乐。"这一"大逆不道"遭到众人讨伐:"你能代表谁?"面对质问,常俊曙一脸冷峻。

这期间,常俊曙接触了鲁迅的作品及鲁迅研究者钱理群的著作。一次,他到语文教师田帅军家请求帮助修改诗文后,郑重其事地说:"田老师,我想上北大!"根据当时的成绩,常俊曙要想考上北大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常俊曙喜欢那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把北大作为自己实现大学梦想的"首席院校"。

2005年秋,常俊曙再次"回炉"。然而,他依然痴心不改,沉迷于诗词歌赋中不能自拔。第二次复读后,他终于通过了三本分数线。由于大部分院校属于私立大学,学费昂贵,他选择了焦作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为期三年的专科学习中,常俊曙每次上课总坐第一排,老师请学生上台读文章,他也是第一个积极举手。大二下学期,常俊曙担任学校《新苑》文学社主编,面试新社员时,漂亮、大方的常宁让他怦然心动。当时,他故意刁难,问了一个比较苛刻的问题:"既然你到过缝山针公园,那你即兴介绍一下游览的过程吧。"常宁说到磕绊处,就无奈地笑笑。在常俊曙看来,这羞涩的笑容如同一朵荷花,充满诗意。常宁的加入,让常俊曙内心充满了 *** 。

一天,开完办刊会议,常宁有点难为情地问常俊曙:"你有自行车吗?"他说:"有。你有什么事情吗?"常宁回答:"我想到校外诊所取熬制的汤药。"常俊曙从五楼搬下自行车,赶到女生楼下,等到常宁,鼓起勇气说:"我送你去吧。"常宁没有拒绝,坐在车后座上,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这位"怪人"。返回学校的途中,经过一条窄巷子,由于常俊曙贴得摊点较近,常宁的脚踢倒了旁边的圆凳子。常宁娇柔地责备他:"你怎么这么坏啊。"常俊曙浑身幸福地发酥,故意将车子往摊子上靠,吓得常宁花容失色,柔拳频落。终于,一个晚上,常俊曙问常宁:"你觉得我怎么样?"常宁说:"什么怎么样?"常俊曙明白对方明知故问:"我这个人怎么样啊?"常宁回答:"挺好的。""那我们在一起吧。"常俊曙有些迫不及待了。常宁反问道:"你心目中的最美的女性是谁?"常俊曙回答:"白娘子白素贞,《新白娘子传奇》里面的那位。"常宁悠悠地说:"可惜我不是白素贞。你不嫌弃我吗?"常俊曙把常宁拥进了怀中。

那个暑期,常俊曙和常宁在校外租了两间房,为了让女友放心,他坚决主张一人一间。他们购置了锅碗瓢盆,常俊曙非常喜欢吃常宁的拿手好菜西红柿炒鸡蛋、红烧肉焖豆角。寒假时,常宁与老乡们租客车,凌晨回乡。本来睡着的常俊曙被舍友哄起来:"还不快去送人。"隔着车窗,站在鹅毛大雪中的常俊曙拨通常宁的电话:"注意安全,一定要家人知道我的存在。"常宁流着泪水,哽咽了:"你也照顾好自己"。

春节后,常宁请常俊曙吃饭,一种生疏感油然而生。常宁说:"我的家人不同意咱俩的事情。"末了,她补充了一句:"你真是傻得可爱。"2008年底,常俊曙毕业后数月没有离开校园。他试图挽回这份感情,时常在外语系楼下朗诵古今中外的爱情诗,被人误认为是疯子。

北大寻梦

再见梦中伊人

2009年夏,常俊曙奔着"北大"急速而来,他听说北大保安大队很多保安依靠北大丰富的资源如愿得到了更高的提升。他也想试一试。当了北大保安后,他开始了寻梦之旅。

很快,常俊曙喜欢上了一位北大中文系大四的本科女生。那段时间,他们一起在百年大讲堂观看芭蕾舞《天鹅湖》,到老教授家过冬至、吃水饺。常俊曙还给这位女生买了自行车、羽绒服。可是,意料中的分手,使他受伤的心雪上加霜。

常俊曙想到了读书。他只有通过书,来解开内心的纠结。2010年,由于北大保安试图冲刺硕士研究生考试,北大保安励志哥常俊曙与《站着上北大》的同事甘相伟几乎同时成为了网络红人。2011年,他还在一本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了颇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执著于生命的意义和反抗绝望--试析鲁迅<野草>中的部分篇章》。可是,虽然其他各科成绩优异,却因为英语不过关,常俊曙的考研梦始终没有实现。

在北大,常俊曙把图书馆作为自己获取知识的宝库。有一天,在北大图书馆,新来的女管理员付兰引起了他的注意。付兰对这位痴迷鲁迅著作的文弱书生很关注,她说:"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请吩咐。"甜甜的笑意,顷刻间融化了他的心。"难道,这就是我想要的那种类型的姑娘?"很长一段时间,常俊曙心猿意马。但他又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也许是我书生气太浓了。只此匆匆一面,怎么就能情定终生呢?何况,人家根本就不知道我是谁。"

三天后,常俊曙与几位老乡聚会,竟发现了付兰。"你?"他们几乎同时听到内心的疑问。付兰羞涩地笑了,常俊曙依然瞪大了眼睛。那次聚会,他们聊到了各自理想中的人生。常俊曙说,他想孑然独立,在滚滚红尘中寻找内心真实的自我。付兰则表示,她只是想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可是,就是这么一种简单的要求,看起来也是多么奢侈啊。"付兰淡淡的忧郁,在常俊曙眼里像极了一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此后,几次聚会,常俊曙都约上付兰。一颗春心,似乎复活。然而,付兰的若即若离和美丽淡然,让他无法将"爱"说出口。于是,他就想到了写诗:"倘若人生是囚,莫做金钱的囚--终究无味,勿做权势的囚--毕竟太累,要做,就 *** 情的囚。守着月光,守着红颜,走到人生的尽头。圆也中秋,缺也中秋。"

他们聊到了对于学习的看法。付兰说:"优秀的人将学习作为一辈子的事情,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或者挫折而放弃学习机会或者失去学习动力。"她还说:"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还是培养性情、滋润心灵的最好方法。在真正会学习的人看来,学习还是健全人格所必须的。"常俊曙很惊讶:"她对学习的认识怎么和我的认识如此接近!"再后来,熟悉了,付兰经常打趣常俊曙:"学文学的人靠不住,心灵没有培养好,多愁善感倒学得彻头彻尾。"他讷讷难言。看到这副模样,付兰原本一本正经的脸霎时绽成了灿烂的花。后来,常俊曙在诗歌里写道:"我曾怀疑,爱的尽头是恨,多情的尽头是无情。不想,是骗人的,因为总有逼近时的心跳,夜梦里相会的甜蜜。"

进入北大图书馆工作后,专科毕业的付兰一直想自考北大哲学院的心理学专业。常俊曙对付兰的执著精神肃然起敬,他们很快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这里,付兰备考本科,常俊曙则汇编文集《碎步流年》,两人时常忙碌到深夜。

一个夏夜,常俊曙绕着均斋查楼,发现了一只刺猬,就赶紧跑回去对付兰说。付兰不信,他就带着她出楼寻找。可刺猬却一溜烟不见了,他有些失望,付兰在一旁嘟着小嘴说骗人。常俊曙真的着急起来。可是,没多会儿,他又发现了那只刺猬。付兰也高兴了起来。她轻轻走过去,俯下身看着那只可爱的精灵,伸手触摸它。常俊曙在一边喊了声:"咬你!"她吓得手一哆嗦,指尖撞上了刺,她"啊"地一声。常俊曙着急地问:"流血了吗?刺痛了吗?"她没顾上,低头看时,刺猬早就逃走了。付兰顾不得疼痛,一直抱怨常俊曙吓走了刺猬。常俊曙逗她说:"你要是喜欢,待会儿我给你抓一只。"付兰急忙挥手说:"不要不要,人家自由自在的多好啊,不要再打扰它了。"不一会儿,付兰陷入了沉思,喃喃地说:"这里比不上家里。家里有刺猬,有萤火虫,有野猪,有好多好多动物。"常俊曙握着付兰的手,心疼得半天没说话。

在北大,常俊曙非常期待拜访一位北大学者。他就是北大著名教授、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常俊曙很想请钱理群为他的文集写序,可是自己是一位身份卑微的保安,老先生会给他写序吗?付兰鼓励他,你可以试试。根据北大中文系学生的介绍,他获悉了钱理群以前经常走的路线。但是,现在老先生退休了,住在北大之外的宿舍区,只有偶尔前来开会或取信才会到教学区。终于有一天,到北大中文系取信的钱理群被常俊曙拦住了,获悉眼前的年轻保安想出文集,他不由眼前一亮。加上常俊曙说自己非常崇拜鲁迅,也非常喜欢他对鲁迅的研究著作,几天后,钱理群竟真的答应了为他写序的请求。

那段时间,钱理群正在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学文学教育,知道原北大校长胡适要求教员,只要课堂容得下,就不要追究那些为学问知识蹭课的"野学生"。钱理群告诉常俊曙:"中国经济越发展,越需要精神的圣地。这不仅是北大,而且应该是所有大学学院的基本功能与职责。你写北大校园的文章,写北大的悲哀,非常难得。"付兰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为常俊曙鼓掌欢呼不已。

执子之手

让我们一起精神流浪

然而,漫长的等待是痛苦的。三个月过去了,常俊曙还是没有拿到钱理群的序。是老先生忘了,还是因为稿子出现问题导致不愿意为他写?付兰鼓励他:"再等等,别着急。你不是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好好润色、修改么。"10天后,钱理群告诉常俊曙,序写好了。拿到五千字的序言,看到老先生对他"北大真正的精神流浪汉"的高度评价,常俊曙和付兰泪流满面。他们第一次明白,如此卑微的小人物也可以有"美丽的梦想",也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在常俊曙的悉心指导下,付兰进入北大哲学院心理学专业学习本科课程。两颗越走越近的心,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可是,生活很快又让他们看到了残酷的一面。

2013年,常俊曙已经28岁了,他和付兰都感觉可以谈婚论嫁了。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常俊曙决定亲自向付兰的父母提亲。而付兰的父母其实早已知道了"未来女婿"的事情,对他进行了热情的招待。那天晚上,一番畅谈后付兰的母亲委婉地对常俊曙说:"我们当地有个习俗,结婚前男方必须买房。"常俊曙表示,他现在工资较低,家里还拿不出太多的钱,况且北京的房价又高得离谱。但是,他对付兰是真心的,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付兰居有其所。事后,付兰没有因为母亲的条件嫌弃常俊曙,反而劝他别多想。

当年中秋节,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因为父母的反对而终止。在北大红三楼阳台,他们在摇曳的烛光中对月发誓:"携手风雨,白头到老。"看到女儿执意嫁给一位穷书生,爱女心切的付兰父母急了,他们下了最后通牒,如果没有房子,就把付兰带回老家。

一直以来,意气风发的常俊曙被现实击懵了。没有钱,爱情可能就灰飞烟灭了。付兰几次含泪向他诉说"家里不同意咱们的事情",常俊曙为此火了。他陪同付兰在北大校园内的取款机取出了有万里挑一之意的定金10001元。他对自己说:"我要把书出出来,我要让你们看看,我常俊曙并非百无一用的书生。"那段时间,他们约定不再见面。"如果我们彼此不再思念,也许可以不再相见。"可是,两周不到,常俊曙就憋不住了:"付兰,你想我了没有。"付兰淡然一笑:"挺想你的。"见了面,付兰死活不承认自己说过想念的话:"我习惯了,不想了。"常俊曙滑稽地扮了一个鬼脸。他知道,爱情之神最终还是将丘比特之箭射向了自己。

2013年底,付兰在北京一家公司找到一份行政秘书的工作。常俊曙蹬着三轮车载着她替她搬家。他问女友:"人家都开着宝马、奔驰,我却蹬着三轮车,你不觉得寒酸吗?"付兰却一脸幸福地依偎着他:"我不想哭,只想笑。"常俊曙故意对付兰说:"如果这本书不火,我就投湖自杀。"付兰慌了,拿出了自己工整抄写的一百多首情诗。常俊曙惊呆了,一颗濒临死亡线的诗心被死死拽住。

2014年7月,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常俊曙的作品集《碎步流年》,其中的爱情诗引发数万网友高度评价与疯狂转载。常俊曙和付兰沉寂数年的浪漫爱情,也由此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以上就是北大精神流浪汉:甘做未名湖畔爱情之囚的所有内容了,还想知道更多,请收藏

精神流浪汉北大

高考复读的人,多吗?

1 高考报名是高考的第一步,没有这步,高考从何说起?高考报名需要准备好你的户口本或其他证件。最好在高考前要办好你的身份证,因为高考考试进入考场需要以此来验明你的身份。高考报名一般是在每年11或12月。当然高考还是要一定费用的,一般来说都是两三百,最多不会超过500。

2 对于学艺术的同学来说,一般要在高考当年的1或2月去参加各个学校的专业考试

3 在每年的2月或3月会对考生进行体检,这个只是个形式

4 在3月下旬会4月初,有些省市安排在高考结束的第二天,需要带身份证,需要参加外语口试的同学要去口试,该考试一般是有当地招办举行的,也是个形式。不过有些高校的某些专业,比如对外经济与贸易专业,就需要考生的外语口试成绩

5 这一切过后,你就迎来了6月7号开始的高考,一般高考是考两天 ,不过有些省市是考三天。

6 高考结束了,你就在家等分数。不过在高考后的一个星期左右,就会进行提前批批次的录取。提前批次包括师范类院校,军事类院校,国防生还有自主招生的。这个自主招生最后和你说一下。由于是提前批次,此时需要估分填报,因此要慎重再慎重。

7 在6月20号左右高考成绩出来了,此时各地一般都会举行什么高招咨询会。

8 在6月下旬就开始了本科第一批次的志愿填报

工作,然后就开始一本的录取,一般要一个星期左右能完成,接着就是本科二批,三批的录取,在接下来就是高职专科的录取。

整个高招工作一般能在8月底完成,

高考复读生逐年增多,这种现象对于应届生来说是否公平呢?

作为一名家长,我深知高考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面对孩子高考成绩不如意的现实时,复读成为了我们考虑的一个选项。然而,对于复读的人数是否众多,以及学大教育是否靠谱,我曾经充满疑虑。大家可以亲自了解一下学大

关于复读人数的多少,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复读。可能有的孩子在首次高考中未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或者对自己的成绩有更高的期望,选择复读来追求更好的未来。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可能因为首次高考成绩不理想,或者对录取结果不满意,而选择复读。无论是什么原因,选择复读的孩子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那么,对于学大教育,我为何认为它非常靠谱呢?学大教育注重个性化学业规划,能够因材施教。他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成绩。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复读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学大教育拥有22年的教学经验,品质保证。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资源,能够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这种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得学大教育在高考复读领域更加专业和可靠。大家可以亲自了解一下学大

最重要的是,学大教育对师资的严格筛选和定期考核也是其靠谱之处。他们确保每位老师都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这种严格的师资管理制度保证了学大教育的教学质量,也让我们家长更加放心。

当然,选择复读和选择学大教育这样的机构都需要慎重考虑。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复读的决定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权衡利弊。而学大教育这样的机构虽然靠谱,但也需要根据孩子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我想说的是,无论孩子选择复读还是选择其他的发展道路,作为家长的支持和鼓励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和关爱,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迎接未来的挑战。

高考,是国内选拔考试最公平方式之一。在这场考试中,高校录取规则公开、透明,看似对所有考生都一视同仁。可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让这场浩浩荡荡的重大考试,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说,似乎又存在不公平之处。

这个群体就是“复读生”,就是上一年高考失利,选择再读一次高三的学生,很多人称这群人为高四生。其实这样称呼并不准确,因为复读生里,不仅有复读一年的,也有复二年的,更有甚至复读十多年的。也许大家都有听说过“高考钉子户”唐尚珺,今年是他第12次参加高考了,不知道这次是否能如愿以偿考上心仪的大学?

很多人对他的做法很不理解,以前没有考上一本,或者重本,选择复读倒也不难理解,可后来明明考上了别人梦寐以求的985大学,他却挑三拣四地放弃,继续在复读路上做“苦行僧”。这就很令人费解了!有人说,复读这么多年,值得吗?

到底值不值,这个难以下结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他以高考高分复读,如今的学校教育存在功利的一面,就是不仅不会收取高分复读生的学费,反而会给补贴,也就是分数越高补贴越高。这种“带薪高考”的可能性,也许就是唐尚珺坚持复读十几年的主要原因吧。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去年全高中考复读生高达240万人次,占参加高考总人数的22%;今年复读生参加高考人次稍有下降,但也达到187万。其中很大一部分考生,本来是有大学可上的,只是没有考上心仪大学,心有不甘而选择回炉再造。

复读生对应届高考生,有哪些影响呢

一、加剧竞争压力

应届生经历高中三年学习进入高考,而复读生高中学习时间最少的是四年,有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单单在时间和精力上,复读生就占了优势。需要掌握的高中知识就那些,复读生经历反反复复学习、复习、巩固、强化训练等方式,再难的知识点都被扫得一马平川了。因此,从大体上来说,复读生重新参加高考,肯定要比应届生得心应手很多,不管是对知识掌握熟练程度,还是应试技能技巧,还有心理素质 和熟能生巧的经验。这样一来,被目标学校录取的几率就明显增加,无形中给应届生带来很大竞争压力。

二、浪费教育资源

一部分高考复读生占用了本年高校的招生录取名额。简单地说,没有考上心仪大学或专业的高考生,而选择复读,实际上,他们已经被大学录取。直到开学没到校报到,又或是报到后又退学的,在无形中浪费了当年的招生录取名额,让同届考生失去机会,也造成大学浪费教育资源。

三、倒逼更多复读生

近些年来,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在逐年增多。也正是因为有了复读生的存在,让很多应届生对复读生产生忌惮情愫,毕竟毕竟复读生是一个“有经验”的群体。在高校录取标准只看高考分数面前,不管复读好几年,还是个新兵蛋子的应届生,只在投档里按考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而面对高考“新人”来说难免会带来较大的挑战,所以很多应届生和家长都感觉有失公平,如果没有考上理想大学,就会有跟风复读现象。凡事有得必有失,对高三再读一年的复读生来说,虽然有机会冲刺更好的大学,但内心的压力,并不是应届生能比的。

“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是因为它厉害,打得过老虎,或者内心强大不把老虎放在眼里,而是根本就不知道老虎是个什么玩意儿,不清楚老虎有多凶猛,毕竟无知无畏嘛!而经历过高考的复读生就完全不同,不仅有思想包袱、学习压力,在填报志愿方面还有所顾忌。

一、学习态度

复读生在学习上,尽管老生得谈,“剩饭”再炒一遍,但在态度上丝毫也不敢放松。从某种程度上讲,比应届生还要认真很多。道理不必多说,因为高三的学生没经历过高考,对高考的了解仅限于来自家长、老师以及往届高考生的口口相传,他们对高考的竞争的残酷程度,了解得不深不透彻。而复读生则完全不同,他们选择复读无非就是上一次高考没达线,要么就是志愿填报不理想。经历过高考失败后,他们会更清楚地意识到高考分数的重要性,更加渴望成功,希望通过一年努力痛改前非、洗心革面。

二、压力大

经历过高考失败后,复读生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不仅是自己学习上的,更主要是精神上的压力。复读一年,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更何况押上一年的时间,若考不上理想大学,一年的青春就那么白白浪费了。复读一年后面临的高考结果,谁也不能预料是好还是坏。但复读生堵上一年青春,必须有“置之死而后生”的决定,不给自己留后路。而应届生又有所不同,他们没有体验过高考失败的滋味,大不了考不上大学复读一年。

三、填报志愿

经历过失败,复读生就会变得谨慎求稳,不想冒险,因为最起码在时间上就已经输不起了。而应届生填报志愿时,虽然有一种买**的心态,但更愿意坦然面对结果。总之,复读生与应届生一起参加高考,高校招生一视同仁。看似复读生占了便宜,但需要承受的,也是应届生体会不到的。凡事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事物的两面性,不要人云也云只从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文章标签: # 高考 # 复读 # 常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