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恢复高考感想,有关恢复高考的作文
tamoadmin 2024-06-26 人已围观
简介1.质量与数量的关系2.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昨天说了,田4送人后,等秋元再次探望时,那对夫妇己人间蒸发,仁受的身体越来越差,最终撒手人寰。 仁受离世,赔三、田四都到了上学的年纪,之骅还要读书。 秋园决定让之骅安心读书,自己带着赔三和田四回老家洛阳。 勤奋刻苦的之骅,考上了岳阳工业学院。 要上学的那天,母女俩一路沉默,到了最后一个山坡,走在前面的之骅转过身来,早已泪流满面。 父亲过世,这一次要和母
1.质量与数量的关系
2.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昨天说了,田4送人后,等秋元再次探望时,那对夫妇己人间蒸发,仁受的身体越来越差,最终撒手人寰。
仁受离世,赔三、田四都到了上学的年纪,之骅还要读书。
秋园决定让之骅安心读书,自己带着赔三和田四回老家洛阳。
勤奋刻苦的之骅,考上了岳阳工业学院。
要上学的那天,母女俩一路沉默,到了最后一个山坡,走在前面的之骅转过身来,早已泪流满面。
父亲过世,这一次要和母亲告别,这是自己第1次独自外出。
她害怕,害怕自己走之后,妈妈会不堪重负,害怕自己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
她又向往,向往象牙塔里的生活,向往一个叫做图书馆的地方,听说那里面全是书。
之骅来到岳阳工业学院报到,这是一个新办的学校,有很多岗位都还没人来做,因此学校开放了许多半工半读的名额。
之骅有课就上,没课就在学校打工赚钱。
学校图书馆成了之骅最喜欢呆的地方,她捧着一本书,往往读到忘记了时间。
在校园里之骅经历了情窦初开。
那是封夹在《牛虻》这部小说里的信,信是小徐老师写的。
之骅高桃白净,笑起来十分好看,小徐老师上课时总喜欢看自己,之骅懵懵懂懂,心里大概知道是什么意思。
之骅跟小徐老师讲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小徐老师还没等他说完就打断她“我等你,我们都很年轻,先把这件事藏在心里。”
让两人没想到的是,这份情愫藏好后再没有开启的地位。
一夜之间学校停办了,尽管之骅每一次考试都拿第1名,但结果全无用处,经过了几天的思考,之骅决定要自己去外面找工作,不能再回到那个乡下。
她到火车站摸了摸身上的三块钱,用全部的钱买了一张到宜春的票,再给家里寄了一封信。
之骅和小徐老师,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宜春的太阳明晃晃地悬在头上,之骅一天没吃东西,她看到陌生的环境,一时间有些茫然无措。
正在街上游荡着,有个男人走过来问,“你是杨乡长的闺女吗?”之骅一蒙怎么这里还有人认识自己。
原来这个人曾经受到过父亲的救济,看到之骅衣服袖子上缝的名字认出来了。
这个人姓朱,在建筑队挑沙子,之骅暂时找不到工作,她提出跟朱叔叔一起去挑沙。
一天挑沙结束,之骅赚了1块2毛钱,这可是妈妈之前一个月的工资,收工回到朱叔叔家之骅才发现浑身没有一个好地方了,肩膀破皮流血,血痂凝结住了衣服,坐在椅子上再也起不来了。
第2天别说去干活了,躺在床上只是尝试着起身,浑身上下都传来剧烈的疼痛。
天可怜见这个喜欢读书的人,终究是没有把之骅的路全堵死,之骅在一个工友的推荐下知道了沙场旁边还有个劳动大学。
顾名思义是在这里的边读书边劳动,这对之骅来说都不是事。
报道之后,之骅选择了师范专业,学校每一周都组织去山上劳动,上一趟山基本上每个人的腿都烂了一大截---被各种蚊虫叮咬的不成样子。
对于之骅来说,这种半工半读自给自足的日子已经是最快乐的时光了。
说完了之骅,再来说说秋园。
秋园送走之骅后,马不停蹄的带着赔三和田四,母子三人通过几天的行程,回到了阔别20年的家乡,见到了大哥秋成。
大哥在医院上班,养育了一儿一女。
在大哥家借宿一段时间后,秋园明显感觉到大嫂的不耐烦,想要赶自己一家走,终究是寄人篱下。
10天后,秋园带着两个孩子走了,和大哥分手时,大哥给了她5个窝窝头,这一面是秋园和大哥的最后一次见面。
回去的路上秋园心里很忧郁,她知道回去了就是带着两个孩子吃苦,可是不回去又不知道去哪里?
秋园看着车窗外,心里想着天下之大,居然没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经过武汉的时候转车,秋园碰到一个老乡,聊到投机处,老乡劝秋园眼她走去湖北。
秋园终于决定不回湘阴,去湖北!到了湖北汉川,秋园暂住在老乡陈大姐家。
陈大姐知道秋园有一手裁缝功夫,主动出去,在乡亲们面前宣传,不一会儿就带了好多人来家里。
秋园不停的做,很快给这些人的衣服都做好了,大家发现这个外来女人的裁缝手艺是真的不错。
没多久,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这家来了个好裁缝。
好日子没过多久,碰到了外来人口普查,眼看着就要被清理回去,秋园非常忧虑。
老乡给秋园建议,现在只剩下一条路,只能在本地找个人家嫁了。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改嫁是一件丢人的事,秋园听了心里一炸,说我现在这情况还改嫁,岂不丢人?
老乡又说了,现在不是丢不丢人的问题,而是要先安身下来。
秋园非常清楚,回去是没有好日子的,两个儿子也喜欢这里不想回去……
一番挣扎后秋园接受了现实,在人的撮合下,秋园和本村的村支书走到一起了。
村支书叫王承恩,性格开朗,心地善良,结婚之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交给秋园打理。
有一次秋园洗衣服,成恩来帮忙,洗着看到了秋园口袋里的5块钱,秋园脸一红好像做了亏心事,连忙解释道,这不是私方钱,不知道什么时候放的,忘了拿出来而已。
成恩连忙打断了说,“你尽管多留点私房钱,我只要有饭吃,有衣穿就行”。
秋园听了这句话嘴上没说,但心里对成恩很感激。
成恩的儿子叫王爱民,调皮可爱讨人喜欢,看到秋园一口一个“大大”跟田四一个班,兄弟俩情同手足。
秋园渐渐喜欢上了这里,心情好多了,感觉自己的人生似乎柳暗花明,随着年龄增长,田四渐渐张开了,高挑白净,头发剪得整整齐齐,唇红齿白。
初中毕业那天田四去学校拿毕业证书,那天的天气格外好,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波光粼粼。
下午三点多钟,一个学生带着田四的书包,找到秋园,田四在河里玩水,一直没上来。
秋园听了五雷轰顶,她发了疯一样跑到河边,一路上摔到地上,爬起来跑几步,又摔倒了,到后面膝盖的血都渗出了裤子。
摆在秋园面前的是田四一动不动的身体,秋园当场昏了过去,醒来后秋园哭道:“不知道我前世造了什么孽,今生今世要受这么多苦难。〞
秋园,撕心裂肺的哭,哭到周围的人看到了都害怕。
一年几天不吃不喝,秋园哭的眼泪也干了,力气也没了,她开始发呆,她想死,她不知道自己待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
成恩怕她做傻事,整天跟着秋园寸步不离,几个月后秋园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而这时成恩的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后来去医院才发现已病入膏肓,医生也回天乏术。
突然有一天,成恩把秋园叫到床边,跟她交代后事,秋园本想故作轻松的劝慰她,结果说着说着自己哇的哭出来了。
成恩跟秋园说,护士怎么还没来?秋园起身去叫护士。就在秋园和护士进门的那一刻,戍恩的头已歪向一边没有心跳了,一只手垂在床边,握着一瓶农药。
成恩不想拖累秋园,自己了断了,所以才会在治疗期间跟秋园交代后事。
父亲,女儿,丈夫,儿子,再婚丈夫,秋园又多办了一场白事,也送走了一个个至亲之人。
寻常人难以想象,时代和命运给予秋园的苦痛。送走成恩后,秋园把子恒叫来接自己回去。
后来恢复高考制度,赔三在家人的再三劝说下,从田地里走出来,重新拿起笔杆子考取了湖南师范学院。
他一辈子都记得父亲仁受说的那句话,不管什么时候总要有人教书,总要有人行医。
之骅和丈夫有五个孩子,养育了三个,这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
子恒在56岁那年决定退休,专心来陪母亲秋园。
89岁那年秋园跌了一跤,骨头断了,因为年龄太大,医生不敢接国,这一年秋园走了。
整理遗物时之骅在秋园的棉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1932年从洛阳到南京。
1937年,从汉口到湘阴。
1960年从湖南到湖北。
1980年从湖北回湖南。
纸条上的字很简单,这里面的颠沛流离天灾人祸却无法言明,只有亲历其中,方知要面对这一场又一场的苦难,需要多大的勇气?
非常感谢本书的作者杨本芬,将母亲的故事记录下来,相信很多的读者在看完这本书后能够多一份生活的勇气,至少我是有触动的。
《秋园》这本书分享完了,不知道你们看了后有什么感想,有任何感悟及时写下来吧!
谢谢你的阅读,谢谢你的关注。
:
质量与数量的关系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感想七篇
众所周知,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那么,伙伴们可有阅读过这本书?又有什么感悟?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感想七篇,希望您能喜欢!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感想篇1
《平凡的世界》,它的内容如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几十年的时光,在路遥笔下铺展开来,没有一点的矫柔造作,没有一点为了作品而作品的嫌疑。给我们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内蕴丰富的生活图景。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过程。
田晓霞纯洁的爱情。一个高干的女儿、一个省报记者居然不离不弃地爱上了一个煤炭工人,这样的爱情没有地位的隔阂,没有权力和金钱的支配,那是跨越了一切界限的两颗心灵的交汇与吸引,我相信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即使门当户对、志同道合的记者高朗的求爱也丝毫没有打动她的芳心。田晓霞应该是作者理想女性的化身。这位阳光朝气的女孩随洪水逝去时,就像天边美丽的星星陨落。她和少平的那个约定还没有实现,就走了。她是幸福的,因为她在生前还有一段高尚的爱,一场深情酣畅的梦。
昨天又读了这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日子里,没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的经历,没体会过以那些以主人公为代表的那一代人的生活,也从没想到过那种苦难,但最令我震惊的是他的精神,在种.种生活苦难的压迫,他是那么地顽强,挣扎在生活中,他没有什么理想,仅仅是为了吃饱穿暖、几口窑洞还有他的爱情!!他付出了汗与血,他得到了一定回报。他有能力让父母住上崭新的窑洞,但天意弄人,却给他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他的亲爱的走了,悲哀的结局!我们能说什么!沉默吧!
我想,在以金钱的多寡为成功的参照物的今天,很多年轻人不会以孙少平这样的人为崇拜对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任何时代都会有真正纯粹的爱情,理想主义的颂歌也永远没有休止符。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感想篇2人生中每个人所遇到的机遇是不同的,这种几率的不平衡性,对于与机遇擦肩而过的人来说,感悟更为深刻,但人生不能因为错失一次机遇而玩世不恭、颓然一生。
人生中的机遇转瞬即逝,但绝不可能只有一次,我觉得青年干部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的看待机遇,但一定要时刻准备好,不能让机遇从你指尖轻易溜走。在面对恢复高考的这场大机遇时,若孙兰香没有充分准备,努力学习,她又怎能抓住机遇,改变自己返回双水村、嫁给农家汉的宿命呢?
在铁路转型的变革时期,这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是否能够抓住这个大机遇,将对我们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但真正能够名垂青史、刻碑留念的人毕竟是少数,那我们的人生如果没有后人传颂就真的失败吗?
我认为不是,如果我们能在功绩碑中榜上有名,固然是我们人生的莫大荣幸,但即使没有榜上提名,只要我们的人生,像孙少平那样努力拼搏了、奋斗了,我们的人生就是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感想篇3读完《平凡的世界》,很多感触五味杂陈。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这本书,大概最想说的是:“我们最难做到的不是成为一个惊天动地的‘英雄’,而是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以’“平和”的心态去生活”。
什么是人生赢家?在少安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曾经陪他并肩作战的妻子却倒下了。到底该以什么作为人生赢家的标准,或是功成名就但却满手污秽?或是平淡简单但却快乐开心?或是事业有成但却透支健康?看似所有世间所有一切都无法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有得必有失,所以找到自己人生的平衡点就是自己的人生赢家!
世事轮回,戒骄戒躁。故事中孙玉厚一家的生活境况接二连三地发生戏剧性的变化,随之变化的是村里人的态度。生活极大的可塑性使一个人的万事不易成为谬论!我们不可能一直坠入深渊,也不可能一直处于巅峰。
因此,平和的心态变得弥足珍贵,不去患得患失,不去沉沦低谷,不去沉浸成功的喜悦,才是最佳的心态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感想篇4《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是一本讲贫民的书。
是的,这种世界确实很平凡。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并不是讲荣华富贵,而是讲一个个贫穷的人从艰难的生活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写这部作品的作者路遥说:“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这句话我感觉写得非常好。比如小说中的孙少平,他连现在的白面馒头都买不起。天天都吃那种既没有营养,又难吃得很的高粱面馍。但我们不可小视他。他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刻苦学习,曾在豆大的亮光下读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还有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他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一人把全家都养活着。他们的事情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这本书可以把你感动得泪水涌出。
这种文学价值的书,我对它的点评非常高。因为在那样平凡的日子里,有这么多贫穷的人,我们要从《平凡的世界》里体会他们的精神。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感想篇5《平凡的世界》封底写着:这是一部全景式地描写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确实,没料到得茅盾奖的小说语言和叙事会小小地有些做作,且所有人物不那么可信地全都围绕主人公孙少平活着,但,我还是被打动了,被成长于中国最繁华城市的我从不知晓的,中国农村的贫困艰辛惊得目瞪口呆,更被中国农民用尽心力努力挣扎背后的不弃坚守深深震撼,是的,要了解中国农民在这几十年风雨中的艰难多舛,了解“礼失求诸野”的读书人可敬和自尊,大概只读这一部就够了。
可敬来自于孙家长子孙少安——一个天生的读书好材料,为了家人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还让读者心伤地辜负了好女子润叶。总算上苍没让他这无数农家子弟经历过的无奈又悲壮的牺牲付诸东流,弟弟孙少平和懂事的妹妹兰香都活出了他们自己想要的模样。尤其是孙少平,他是整本书里最让我感佩唏嘘的读书人,因为无论时事多么艰难,活着多么不易,他一直毫不犹豫地坚持做一个值得自己尊重的高贵的人。
孙少平以书作舟,划过命运给予的重重苦难;以书为食,痴迷精神世界的辽阔高远。从学校到建筑工地,食不果腹也好,伤痕累累也罢,从未停止的是阅读,是对精神世界的穿上红舞鞋般着了魔一样的渴求。他珍惜亲情的绵长,享受爱情的甜蜜,但内心认定的真正知己只能是——书。“书将他从沉重的生活中拉出来,使他的精神不致被劳动压得麻木不仁”,噙着泪水读着路遥的文句,我想我能懂他——是书让被苦难不离不弃贴身跟随的孙少平,深深懂得,越是苦难,越需要阅读和学习,因为只有一个人对知识了解得更博大广阔,对远高于荒漠般现实的人生看得更深刻透彻,他才能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自己正在经历的苦难艰辛,甚至开始懂得如何心平气静地与这样的生活共处,并在这样的生活里修筑自己的精神家园。
忠实于内心的他,不甘于重复父辈受困于小小村庄的人生,他坚信“我迟早要搭上火车,去远方的世界看看”;不畏惧困苦的他,勇敢闯荡他乡体会世界的广大,活出自己认定的人生;内心永远柔软的他,即使走出很远,心里牵记的依然是家人——不多的工资匀出最大的份额,寄妹妹支持她的人生,寄家人贴补家用。
路遥说,只要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需,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可以心平气静地继续耕耘。我想说,正因为从始至终只想一丝不苟做一个高贵的人,而不是他人甚至自己可以随意轻慢的动物,所以孙少平他们真正做到了“生如蚁”却“美如神”。
是的,人可以平凡,人本就平凡,但即使是像蝼蚁一般活在俗世凡尘中的人们,依然可以活出神一般的美丽,只要心里从未动摇过对清洁、高贵的坚守。
是的,不是如苏秦成功合纵六国,让曾经的贫寒士子能到达六国拜相的辉煌顶峰,不是如张仪机巧“发明”连横,让前度的落魄才人能赢到秦国首任相国的空前荣耀,真的不是这种,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悬梁刺股、朝秦暮楚、卖友求荣……都可以无妨的人生,这真的不是读书人应有的人生。读书人的人生,应该是:能对着炙手可热的暴发户梁惠王直言“昏君乱相”;能对着楚威王说客权势利诱“持竿不顾”,连回一次头亦是无暇。是的,就是如庄子般不愿“留骨而贵”,只愿“曳尾涂中”的,宁愿困于窘迫现实,要靠实实在在钓到的鱼果腹,也不学姜太公般用直钩钓鱼实为调上文王的,放下了精神高贵的权欲熏心。
“慎独”很难,因为是没有人见证和欣赏的自律,孙少平的追求,就是他自主的选择和可敬的精神自律。虽然小说中多少有过于完美而致无暇的“主角光环”,但在小说物质匮乏到极致、今天的现实精神庸常到可怕的,虚构和非虚构的世界里,孙少平对内心的坚守是那样难能可贵,他守护的是清朗如月色的读书人精神的高贵。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感想篇6读过不少的小说,也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没有一本像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平凡的世界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
读《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经的抱怨、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与主人公的经历比起来,我们是多么渺小,从小学一路走来,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我们称道的是考试失败,感情失落等等,与少安、少平相比较我们又算什么呢?相信自己能飞!这是读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我的第一个感觉。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著中,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飞!"
少平与少安两兄弟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作家倾注了毕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写作的焦点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达了强烈的平民意识与抗争意识。少平与少安都不是轻易向命运妥协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能改变命运,他们在一次次苦难中得到锤炼与升华,表现出当代农民的顽强与坚韧。小说广泛涉及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它表达了昂首向上的奋发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
没有一条小船不是经过风暴而顺利抵达港湾的,孙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实现"飞"的壮举与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断的挫折和打击。如为了扩大社员自留地,他曾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黑典型来批判;曾为尝试着进行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而遭到县委的严厉批评;最为残酷的是在第一次扩大砖场时,因高薪聘来的烧砖师原来是骗子的缘故,他的砖全部?烧砸了。无力归还贷款,也付不出村中帮忙劳力的工资,那时,他就像一只被风暴打断翅膀的小鸟在冷风中簌簌地颤抖着。
真、善、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书中的一个个主要人物,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善良,这该是作家心灵的折射:路遥定也是那么的一个人。然而,人物的结局总令人伤怀,几乎没有一个结局是完美的:孙少安干出了点名堂,他贤惠妻却劳累至喷血;田润叶终于明白了李向前对她的一往情深,毅然与之结合,可向前却已是残废。孙少平以他独有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地位悬殊的田晓霞的爱,可田晓霞却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润生义无反顾地与郝红梅结合,可郝红梅毕竟还带了孩子;金波呢,还不知要追寻那梦中女子到何时。这一切的一切,总令读者有些惋惜。特别是少平与晓霞,地位相差那么多,却能够心心相印,都愿他们会有个完满的结局,可作家偏偏那么残忍!我有些明白了:
我们心理上总不愿去接受悲剧,所以,中国戏曲倒多以大团圆结局。然而,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这应该就是作家昭示给大家的。他是那么地真诚,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对生活的体验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动人的一种美。大家都明白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才显得更美,把这种美称为残缺的美。那么,路遥既从生活中,也从美学上理解了这一点。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结局的安排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统一,使读者唏嘘不已。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感想篇7去年的暑假,因朋友推荐,读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读这样一部关于人性、人生、生活、情感的文章,使我感触很多。好像也成熟了一些,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问题都想的那么简单。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从一开篇便就吸引住了我,那如妇女般朴实无华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间流露出的真挚的感情,充满哲理的思考给我深刻的启迪,引发强烈的共鸣。
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我会随着小说情节和人物的悲欢离合,或喜或悲。使我的生活充实很多。
读《平凡的世界》,感受到作者的文笔很自然,让人读起来非常非常地舒服;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细致入微,而且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相呼应,很现实。
《平凡的世界》春夏秋冬的更迭,季节的变化,和人物故事的变化,映衬着生活起起伏伏;作者总能在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人物内心活动时,自然而然地推出自己对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人性、情感的归纳看法进行总结,恰到好处,令人回味。
作者在全书的描写中始终能反映出一种强烈的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的精神,所以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奋斗的励志书。
当然这部书包含的思想远远不仅仅是这一点,但对于我而言这一点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种生生不息、执着进取,坚持到底的精神!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有强烈而深刻的感受,路遥他的一身,真正是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全部热情和激情在写作。
他是理想的践行者,用近乎残酷的方式、非凡的毅力,写了关于人生的宣言:“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路遥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平凡的世界》,它决不会因时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将会流芳百世。
因为它所凝练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恒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给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诠释,给情感以至纯至真的体验,给懒惰以无可争辩的痛击,给执着进取以最有效的鼓励。
他像不倒翁,像弹簧,不管你怎么推他,怎么压迫他,都不能真正的打败他。他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他经得起磨难,受得住苦。而我呢?
想想自己,还在抱怨,自己虽然暂时不能和爸妈生活在一起,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经常和好朋友一起回忆童年时光,但我是幸福的,来到这里,我可以认识其他更多的朋友,,接触不一样性格的老师,跟他们学习知识,虽然没有共同的过去,但可以一起努力的迎接未来。
不奢求轰轰烈烈,是希望快快乐乐,平凡的生活也有美。
人们会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不同的坎坷和磨难,但是,只要认真的生活,努力过好每一天,那么,在平凡的世界里,也会有不平凡的一生,
《平凡的世界》让我知道了平凡中也有伟大。同时也告诉了我,我很幸福,我应该学会知足常乐。
《平凡的世界》能够让我在今后的日子里,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够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在上常看到一些教别人如何写作的文章,有些的确令人受益,有些实在不敢恭维。
就拿作品的好坏与写作量的关系来说吧,看法就不一样。
有的过分地强调了写作量的重要性,主张多写;在他们看来:作家是写出来的,等写到几百、上千万字的时候自然就把文章写好了。
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不少人即便写了一辈子,仍然写不出好文章,更不用说成为一名好的作家。
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作家不是一个容纳多数人的职业,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就业者;另一方面,它需要个人的潜质、努力和悟性。
这就好比一个班里的同学,学习环境是一样的,大家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最后的成绩却是优差各异。
做作业是掌握学习内容不可缺少的过程,但没有一定的方法,仅仅靠走完这个过程,该掌握不了的还掌握不了;反过来说,如果方法正确,即便不做那么多的作业,效果也不会太差。
根据自己上中学时的学习体会:要想学好,首先对学习的门科要感兴趣,其次是专心、弄懂、会用,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
作业会不会做,是对所学内容懂不懂的检验;懂的话,一看题就会,做得也快。
每一个单元后面都有很多习题,老师不会让大家都做,是根据班里的平均水平,选几道让同学们去通过练习,加深理解,进而掌握、致用。
我是作业之外的题也看,会了就不做了,不会的,或难度大的,一定想办法把它解出来。
此外,还要定期复习,比如一些常用的概念、公式要熟记于心。
文革期间,作为学生,最大的遗憾是课时不够,科门也缺,该学的内容没学完。
1977年恢复高考时,由于事发突然,根本没有时间全部补习,更谈不上大量做作业;那年录取人数只占应考人数的5%,我之所以能顺利考上,完全是靠以前的那点老底子。
虽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但它却改变了我这个农村娃的人生。
作为寒门子弟,要想有个好前程,靠什么呢?唯有读书学习;当作家也是一个途径,但成功的希望太渺茫了。
人首先得活着,养家糊口,承担责任;写作水平不到,是没什么收入的,耐得住性子不是一句空话,很可能连肚子都填不饱。
有位写友,之前曾一度痴迷于写作,充满着幻觉;后来,估计是没达到预期,幡然醒悟,不得不重新回到相夫教子、油盐酱醋的现实生活
是的,若一直死心眼地为了写而写下去,有可能走上弃家脱俗的道路。
在一些人的眼里,好像只有写作这条路;不知是为了鼓励年轻人多写,还是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竟然说出:不要在意文章的好坏,想到一句就可以写,写了上句下句自然就出来了。
这纯粹是为了凑数而练习,可以说是一种误导。
写日记、记流水账,仅供自己看,无可厚非;发表出来给别人看,哪能不在意好坏呢?分明是不负责的行为。
小学生做作业不认真,进步就慢;随意乱写,不仅不能提高自己,发表出去也是对读者的不尊重。
尽力拿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再不满意的话,起码知道什么地方不足,也好针对性地去学习、弥补。
随便发表文章,既误自己又害别人,实在不可取也!
博览很重要,但必须建立在精读基础之上,否则,就像猴子掰苞谷,最后还是手里那点东西。
贪多,很可能因为嚼不烂,无法吸收;脑袋里乱糟糟,装的都是粗浅、混乱的表象。
有人说,看书多了,才能知道哪些是已有的东西,从而写出创新的内容。我可以断言:靠这种方法,一辈子也写不出创新类文章。
大家都知道,如今是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学,一直到老死也不可能把知识学完。
怎么才能写出创新性内容呢?其实也很简单:第一,在精读的基础上,你若能更进一步就是创新;第二,从书本中走出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你会发现:正在发生的都是以前没有的!
一位谈写作的老师,在他的文章中说过这样的话:“过去年轻,记忆力好,理解力差;现在什么都懂了,记忆力不行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变老,记忆力衰退是正常的事;说什么都懂了,不免有点吹牛。
他说这句话的目的,当然不只是为了表达一个客观现象,其真正的意思是显摆自己的知识渊博。
明白人都知道:他的话不但是在愚弄大家,也是在麻醉他自己。
知识不在多,用得上,终生受益就够了。
莫言曾说,他不是文曲星,连一元二次方程都不会解;可这并没妨碍他在文学方面取得成就,不影响他拿诺贝尔文学奖。
易中天说:“谁要是以青年导师自居,那他就是。”
我还看过一位写友在成为签约作者之后写的感想,说让他负责一个栏目,一个月要写三篇文章。
之前一直坚持日更,说以后要把精力转移到这三篇文章上来,用一个多礼拜打造一篇文章肯定在质量上会有所提高,准备完成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我看后如遇知音,写了一句回话:赞同由数量向质量转变,这样最起码可以对得起读者。
给 材料 作文 ,作为 高考作文 的一种命题方式,倍受命题者青睐。自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至一九九五年的十九年中,这类作文题被采用了十四次之多。这是因为给材料作文除了能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之外,还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等。总之,是全方位的考查。另外,给材料作文不易猜题、押题,能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正因为如此,这种作文形式审题立意的难度也比较大,成为作文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很有必要认真对待,深入探讨。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又说:?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 文章 中心的重要作用。高考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该如何进行呢?我根据自己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作为引?玉?之?砖?。
具体说来,给材料作文(主要是就 议论文 而言)的审题立意可分五步走。
一、读材料。给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因为所给材料的类型不同,把握材料中心的根据、 方法 也就有所不同。如果材料是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例⑴:?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据此可以确定材料的中心是谴责那种不择手段欺骗别人,从而谋取私利的人。有的材料属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例⑵:?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只从正面材料入手,把中心理解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显然属于盲人摸象。第三类材料是正面列举型,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例⑶:?蚕吃桑叶,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蜜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学习亦然。?这里列举的两类事物,共同点都是吸收、消化、创新;再参考后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应该是?在学习上,只有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体会理解,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创新。?第四类材料是反面列举型,例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两个 成语 的共同点都是从反面揭示?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材料的中心应是:如不注意纠正小毛病,就会铸成大错,造成重大损失。此外,值得注意的是 寓言 故事 型的材料。例⑸:九五年高考作文题所给的材料就是一则寓言故事《鸟的评说》。这种文体的中心对于学生来讲不易把握;再加上角色众多,很容易因为对中心把握不准,从而立意上的偏颇。首先应认识到此寓言是以鸟喻人,明在写鸟,实在写人。其次要找出评说的双方,并弄清主次。如果列出文中的评说顺序,就会发现:由麻雀评说燕子开始,至麻雀被老鹰评说结束,形成一个评说的怪圈。众鸟既是评说者,又是被评说者。但通观全文,表现的主体是评说者。第三要弄清评说的内容。粗看,鸟们指责的是对方的缺点,但仔细推敲,并不能算缺点,只能叫做生活习性或生理特征,有的甚至可以说是优点。众鸟之所以用这些并非缺点的?缺点?,作为口实来批评指责对方,颇有?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样一种味道,其实是嫉妒心在作怪,而不是不能全面地看问题。上面三点表明,这则寓言给人的启示是:不能因嫉妒别人的长处而互相攻击,应正确看待别人。把握了这一点,方可避免立意上的若干偏颇。
当然,高考作文题所给的材料类型不止上述几种,这里只是就文字性材料略加归类,借此说明读懂材料、把握中心的一些根据和方法。
二、找角度。在读懂材料、把握中心的基础上,应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性 思维方式 ,广开思路,尽可能多地寻找立意的角度。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则材料,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多找角度,也就是找出材料的多侧面意义。为什么要多找角度?高考作文题一般有?自选角度?的要求,如果不多找角度,则无所谓?选?;也就很难保证理解材料中心及立意的准确恰当。一般来说,可以从材料涉及的人、物、事件入手寻找立意的角度。至于恰当与否暂且不管,尽量多找。如上文例⑴,可以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也可以从伯乐的角度立意,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 广告 的错误行为;还可以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从的后果。再如《鸟的评说》,可以从评说者的角度立意,论述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别人;还可以从被评说者的角度立意,论述如何对待别人不切实际的批评指责。有的学生还会抓住材料中的片言只语,从某种鸟的角度立意。对于正反对比型、正面列举型的反面列举型的材料,则应综合两则材料的内容,从材料整体的角度立意。如例⑵、例⑶。
三、联实际。高考作文有?联系实际?的要求,就是要求考生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是增强文章的针对性,避免无的放矢,空发议论。在这方面,也要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展开联想,找到与立意角度有对应关系的话题。如个人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目标理想、意志恒心以及对人对事的思想方法、观点态度;也可以由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联想到国家、集体的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以及社会 热点 。还可以由现实想到历史,由中国想到外国,由个体想到整体,由正面想到反面,由现象想到本质,由原因想到结果等等。总之,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角度,广开思路,找到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联想要丰富,思想要清晰。这一步不但是立意所必需的,而且是选材论证所必需的。
四、立论点。在读懂材料、找出角度、联系现实的基础上,就可以水到渠成,确立中心论点了。这是审题立意的关键一步。就给材料作文来讲,所确立的论点应该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扣材?,是指所确立的论点必须是根据材料生发出来的。在引论部分对材料只字不提,就摆出论点;或置所给材料于不顾,另选材料,并据此确立论点,这些都是不扣材的表现,不符合给材料作文的要求。?准确?,一是指论点应从材料的中心意义或材料的主要角度、主要方面引伸出来,而不是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次要角度、次要方面来确立论点。如前所述,找角度尽量多找,但并非找出的所有角度都能立意成文。有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是?自选角度?,那么从材料的任何一个角度立意都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从一般意义上讲,此说也有一定道理。事实上,在应考作文中,有的考生也是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非主要角度、非主要方面来立意的。阅卷者出于某种考虑,也只好无可奈何地加以承认。但我认为,从应考的实际来讲,还是扣紧材料的中心意义或者选择最能显示材料中心意义的角度来立意为好。这也正是命题者所希望的。如上文的例⑴,最好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例⑸最好从评说者的角度立意。对例⑵、例⑶、例⑷这类综合性材料,应根据整则材料的中心立意。切忌抓住某一次要方面或片面只语,断章取义,立意成文。如根据?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这一句话,确立论点为?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心灵美?;根据例⑷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而大谈腐败现象的危害,反腐败的必要性;由例⑶的蜜蜂酿蜜而联想到创造幸福生活的劳动人民;由蚕吃桑叶联想到辛勤育人的人民教师。这些都是因为未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含义,角度未选准而匆忙立意,导致驴唇不对马嘴,东拉西扯,令人啼笑皆非。?准确?的第二层含义是要找准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即对应的话题)。联想到的社会现象、人物事件,并非都能与选定的立意角度对上号,因此,也要认真选择。如:例⑴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联系现实的对应点应是不择手段制售伪劣商品营利的人和事,而不是刑事犯罪、腐败现象等等。例⑸从评说者的角度立意,联系现实的对应点应是看待别人的观点和态度,而不是打击报复,以人为镜之类。其次还应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话题,才能有话可说,写出真情实感。?稳妥?,是指确立的论点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如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主流的观点等。此外还要符合社会的道德准则,合乎情理。作为应考作文,关系重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不宜提倡用 逆向思维 方式立意以求新,还是顺向立意为妥。否则,可能会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因而立意偏颇,观点过激。这样,整篇作为表达再好,也?不可问矣?。况且有的材料也不宜反向立意。我们显然不能为卖马人的行为叫好,更不能把鸟们满怀妒意的评说当作检查自己言行的?镜子?。至于把南郭先生因?充?不下去而逃跑说或是有自知之明,已属强词夺理。鲜明、简洁,是对中心论点表述方面的要求。在引论部份一定要开门见山,旗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得到什么启示,悟出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一定要一语道破,直截了当。不能罗里罗嗦、含含糊糊。论点的表述,一二句话即可。可以采用肯定句式,也可以采用否定句式。 句子 要通顺,语气要畅通,语句要简洁。
综上所述,确立论点是对读材料、联实际、找角度的 总结 、综合,也可以说是前三个步骤的思维结晶。只有找准材料的角度以及该角度与社会实际的最佳对应点,才能确立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的中心论点。
五、拟题目。这一点对学生来讲是个难点,本来应该作为另一个话题来谈。但是,因为题目与立意关系密切,高考作文题中又有?自拟题目?的要求,所以拟题目应为本文中应有之意,并作为审题立意的第五个步骤。可以这样说:文章好比人的躯干,中心论点好比人的头部,而题目则是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题目则是文章的?窗户?了。因此,应该认真对待拟题目。题目比论点更需要准确、鲜明、简洁。好的题目,或准确揭示文章主旨,或点明论述范围,或新颖别致,都能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吸引读者仔细阅读下文。题目的类型有论点型、范围型、感想型、比喻型、关系型、问题型等。如:《对<鸟的评说>的评说》、《我的评说》(范围型);《让我们换一种眼光看问题》、《如此?评说?要不得》、《嫉妒是进步的大敌》、《要正确对待别人》(论点型);《由<鸟的评说>想到的》、《读<鸟的评说>有感》(感想型);《我们不能做这样的?鸟?》(比喻型);《评鸟与评人》(关系型);《如此?评说?恰当吗》(问题型)。一篇文章拟什么的样题目好,这没有统一的标准。总的原则是紧扣中心论点及材料的特点来拟定。从应考的实际来说,最好拟成论点型题目,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中心论点确定的情况下,只需把论点句照搬或缩简短一点即可。如果这样做有困难,那就拟成感想型,既简便又稳妥。如果所给材料没有题目,那就拟成《读作文材料有感》《作文材料想到的》。
以上所谈,就是 高考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五步法。需要说明的是,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这五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综合思维过程。而中心论点则是这个综合思维过程的结晶。但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起始阶段,最好是分步指导,分步训练。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步练习,学生才能形成审题立意的综合思维能力。也只有经过这样认真扎实的训练,学生才能在高考的考场上面对作文材料,在短短的十来分钟之内迅速准确地审题立意,写出立意准确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