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英语高考旧词新意_高中英语单词旧词新意

tamoadmin 2024-08-01 人已围观

简介1.归纳新词新义,旧词新义,色彩义的出现的原因。2.韦氏词典新定义They,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熟悉的英语单词多了哪些新词新义?3.半个月后就要高考了,英语怎么复习?4.在英语语法中,为什么实词可以称为开放性词类,而虚词5.成语误用分析:炙手可热的“旧词新用”6.现代汉语颜色义场的层次性 浅议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触电,天才,神童,贤惠等等。由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语言的主体认知方

1.归纳新词新义,旧词新义,色彩义的出现的原因。

2.韦氏词典新定义They,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熟悉的英语单词多了哪些新词新义?

3.半个月后就要高考了,英语怎么复习?

4.在英语语法中,为什么实词可以称为开放性词类,而虚词

5.成语误用分析:炙手可热的“旧词新用”

6.现代汉语颜色义场的层次性 浅议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

英语高考旧词新意_高中英语单词旧词新意

触电,天才,神童,贤惠等等。

由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语言的主体认知方式,以及词义系统中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约束的原因,一些现代汉语词汇在网络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便有了新的含义。

归纳新词新义,旧词新义,色彩义的出现的原因。

 在网络空间里,一个新词可以在几秒内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因此,利用互联网进行新词语的传播因其快捷、高效而为人们所热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们开始大量地使用网络及网络用语。作为国际公认的通用语,受传播媒体的影响,英语在网络上的使用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新词语大量产生。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词汇对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变化做出了最直接、最迅速的反应,而网络英语词汇也正是反映了网络时代的特征,体现了这一时代人们交流的特点,丰富和充实了英语的词汇。因此,针对网络英语新词语的理据性的研究无疑将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1 英语新词语的界定

语言符号是音义的结合,那么这种结合是怎样形成的?自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问世以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被认为是语言学界的第一原则。索绪尔认为“事实上,一个社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原则上都是集体习惯,或者同样可以说,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索绪尔,2001:102)。另一方面,十九世纪初,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洪堡特指出“语言结构的规律相似,语言通过其结构激发人的最高级、最合乎人性的力量投入活动,从而帮助了人深入认识自然界的形式特征”(洪堡特,19:72)。显然,洪堡特坚持语言的理据性原则。根据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等词典的解释,英语新词语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词语,二是指旧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新义和新用法。

鉴于此,本文所探讨的英语网络新词(cyber-neolo—gism)是指在网络语言中出现的英语新词,既包括新出现的词语,也包括被赋予新义的旧词。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的主编John Simpson和Edmund Wein—er的估算,每年进入英语的新词语达2000条左右(汪榕培,2000:7-11)。而英语网络新词由于其快捷性和时代性,尚未进入到核心词汇部分,因此大多数尚未收录到词典中。

2 英语新词语的理据类型及分析

所谓理据,即道理之所在,是“用作命名根据的事物的特征在词里的表现”(张永言,1982:27)。而有关单纯词和合成词的理据性问题,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按照索绪尔的观点,合成符号具有可论证的一面,但是构成它的每个子符号——单纯符号却是不可论证的(索绪尔,2001:102)。然而有学者认为,理据是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动力,因此,无论是合成符号还是单纯符号都是可以论证的,因而是有理据性的。按照王艾录(2003:1-8)的观点,合成符号具备内部形式,其音义的结合具有可分析性,因而是有理据的。单纯符号虽然没有语素“组合”的内部形式特征,但却有其自身的音义结合的语源学特征,而且这种音义之间非自然的人文的联系是可以论证的,因此也是有理据的。

根据英语新词语的构成方式、产生因素等,本文按照陆云(2002:3841)的分类方式将英语新词语的理据分为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并结合单纯词和合成词的理据性进行探讨。

2.1词内理据

词内理据指语文理据,根据Ulmann(1962)的划分,词的理据分为以下三种: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由于新词语中拟声词很少,因此以下仅就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对新词语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2.1.1形态理据

一个词的词义可以通过对词的形态分析而获得,这种理据称之为形态理据。词的形态分析一般从词的内部形式人手,而内部形式指语词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总和,只有具备了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语言符号才有内部形式,合成符号具有内部形式。

英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主要包括传统构词法构成新词语、旧词衍生新义、吸收外来语、创造新词语等等,其中在传统构词法构成的新词语中,复合法、缩略法、派生法的构词频率较高(汪榕培,2000:7-11),而这些构词法所构成的新词语都属于合成符号,因此都可以进行理据性分析。

(1)复合法

新词语中复合词所占的比例最大,其产生的理据条件来自于对原有事物的创新和原有简单概念的抽象提炼。例如:generation gap(代沟),summit meeting(峰会),laid-off worker(下岗工人),network(网络),test-tube baby(),silicon valley(硅谷)等等。

现代英语重视表达的简单化和表现方式的自由化,在一定条件下不受句法限制,当人们找不到准确的词来表达时,便把词组中的单词或句子中的几个单词用连字符连接起来,构成新的复合词,其意义也很明显。例如:a now-dry fiver(一条现已干涸的河流),a stand-up collar(立领),There was an-I-told-you-so air onhis face.(他露出“我早就告诉过你”的表情)。

(2)缩略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缩略法构成的新词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缩略法构成的新词简练易记,并且传播速度快。例如:expo(exposition)世博会,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国民生产总值,PK(player killing)对决、比赛,CEO(chief executive of-ricer)首席执行官等等。这些缩略词在原有的全称时具有理据性,但缩略后不易发现其理据性,不过由于英语缩略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逐渐增加,很多老百姓也知道什么是GDP,什么是GPS。 (3)派生法

英语属于表音文字中的音素文字,其组合形式为字母-音素,具有形态发生能力,广泛带有形态功能标志和词性标志,语法结构显性化,除词类转化词形无变化外,其他构词法构词都有词形变化,其中以派生法为最(郭佳、陈丽,2009:107—111)。由派生法构成的新词语由于具有明显的内部形式,其意义与形式的关系也是可分析的,具有理据性。

在构成新词语的词缀中有些是全新的词缀,有些是旧词缀被赋予新义。例如:生物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词缀Franken-(转基因的):Frankenfmit(转基因水果),Frankenfood(转基因食品);社会经济的变化使得新词缀出现,例如Eur(o)-(欧洲的、和欧洲有关的):Eurosocialism(欧洲社会主义),Europhoria(对欧洲统一的兴奋症),Eurosis(欧洲危机);随着网络的发展,旧词缀tele-被赋予了新义,表示“远距离的、电信的”,构成的新词有:teleconferencing(远程会议),teleprocess(远程处理),teleordering(电子订货)。

2.1.2语义理据

词语的语义理据可以通过词语的基本语义的引申和比喻进行,是一种心理联想。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之一是旧词被赋予新义,而这一过程可以用语义理据进行分析。语义理据所涉及的词无论是单纯词还是合成词,都是可以论证的,即是有理据的。

例如hawk和dove这两个词的原意是“鹰”和“鸽”,在新的时代里,前者常被新闻记者用来指代内阁或议会中主张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强硬派”,也可称为“鹰派”,后者常指代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温和派”,也称“鸽派”,这两个词的新义显然与“鹰”和“鸽”的本性相关。

又比如在计算机术语里,mouse(老鼠)变成了“鼠标”;Mr.Clean由清洁剂的商标名变成了“廉洁的人”,尤指“官员”;red eye(红眼)被赋予了“晚上飞行”的新义;plastic(塑料)具有了“”的新义;依照white collar(白领)产生了golden collar(金领)和blue collar(蓝领)。

可以看到这些旧词获得新义的理据是通过隐喻、借代、提喻、类比等方法,使人们对这些旧词的意义产生心理联想,进而引申旧词的比喻义,赋予其新义。

2.2词外理据

按照索绪尔的观点,语言是符号系统,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二者的关系是任意的(索绪尔,2001)。同时,他也论述了任意性与约定俗成的关系,他认为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某个人可以随意选择能指,能指和所指关系一旦确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稳定,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约定俗成。

另一方面,在承认语言的任意l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语言符号都有或曾有理据,因为它们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动因。理据反映心理联想、文化差异、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审美习惯、命名取向等不同,理据也就不同。语言既是传达信息的工具,同时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词语作为指称事物的符号,是语言当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词语的理据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词外理据指文化理据,即词语产生的文化背景。词语的构成、事物名称的取得与客观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根据词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以及人们对它们的认识评价来命名构词,总是希望能在名称里面寄寓与事物相关的信息。作为语言生命的基因,理据记录着词语产生、变异和发展的脉络,蕴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包括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宗教、风俗、民情等等,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折射不同的社会文化心态。由于单纯词和合成词都具有理据性,所以词外理据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单纯词和合成词。

2.2.1理据与求新

新概念、新事物的产生催生了人们在语言的运用上求新的心态。近年来,一些英文新词在西方媒介逐渐流行,如infortainment,glocalization,blog等等。这些新词语的流行反映出全新的概念,而这些概念的普及也表现出全球传媒界的新变化、新趋向。infortain—ment是information(信息)+entertainment(),即“新闻化”,指新闻功能的异化;glocalization是glo—balization(全球化)+localization(本土化),可译为“全球化下的本土化”,表示媒体的趋同,指把全球化媒体产品推销至本地亦或将本土化包装的节目移植;blog是web(网络)+log(日志)译为“博客”,是网络新闻真正走向独立的标志,与媒体的个人化相关。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商品经济社会,为了占领市场份额,在表达商品名称时,厂商尤其注意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如:Kiss Me(一种口红的商标名),Mag-ic Marker(一种签字笔的商标名)。又比如后缀-ex因为与“excellent”形成联想,在英语商标名称中备受青睐,纸巾Kleenex是由clean+excellent构成,门窗玻璃清洁剂Windex由window+excellent构成。再如Sunkist是一种在美国畅销的橙汁的商标名,是Sunk—issed的变体形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橙汁的活力。随着这些新颖独特的商品名称新词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不难发现现代社会人们趋新求异的心理。

2.2.2理据与求简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快捷、高效成为人们追求的首要生活、工作方式,这一现实的表现在语言中便是用词的简洁。据统计,在陆谷孙等编纂的《英汉大词典补编》中所包含的各种缩略词约为400多个,占11%以上(陆谷孙,1999)。英语新词语简洁化趋势体现了西方现代社会人们求简的心理。例如: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DEWK(dual employed,with kids)“多客”家庭(双职工、多子女的家庭)变为现在的DINK“丁客”家庭(双职工、无子女家庭)。此外,网络交际的快捷性充分体现在词语的简洁化上,为传统词语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BRB,TIA,BTW。 2.2.3理据与求雅

在英语中当人们想要表达不雅的或禁忌的事物时,往往用委婉语的形式,这体现了英语本族语人群避讳求雅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几乎所有卑微的职业都获得了一个悦耳中听的美称:如hair stylist表示“理发师”,sanitation engineer表示“清洁工”,meattechnologist表示“屠夫”,chimney consultant表示“烟囱工”,mortician表示“殡葬工”。

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人们把令人反感的话题进行美化:例如人们把bombing raids(轰炸)说成air action(空中行动),把invasion(入侵)和raid(袭击)说成military action(军事行动)或involvement(介入)等等。

此外,为了表现对的尊重,在指称“残疾人”时,人们改用differently abled,otherly abled或physical-ly different,而不再用handiced或disabled,矮个子被称作vertically disadvantaged,胖人被称为gritation-ally challenged。从这些词语中不难发现人们乐于在语言使用中追求高雅的心态。

综上所述,无论求新、求简、求雅,这一系列的社会文化认知角度和价值观念为新词语的产生提供了动力,体现了理据的文化因素,无论新词语的构成过程或构成结果如何,文化理据是不可忽略的部分,缺少这一部分的“因”,也就不能形成完整的“果”。

3 对网络英语新词语理据性的变化轨迹的分析

语言的本质究竟是任意性还是理据性?学者们对这一问题已进行了较多的探讨,最终大多的研究倾向于两者的协同共存,认为任意性与理据性并非对立的范畴,理据性与任意性是“和而不同、同出异名”的辩证统一关系(王艾录,2003:1-8;韩琨、安福勇,2007:89-92;赵宏宇、胡全生,2009:64-67)。语言符号在最初时可能任意性更多、理据性偏少,带有原始的非理性特征。然而,随着人类的进化,对待事物的认知能力逐步提高,创造语言符号的思维能力日渐增强,理据性所占的比重增大。在人类抽象思维高度发达的今天,新的符号总是在旧的符号的基础上创造的,因此,总体来说,语言的理据性是逐步加大的。

网络英语新词语的产生也是随着这一轨迹变化发展的。林界军(2005)收集了731个英语网络新词并进行了理据分析,发现具有理据性的词汇占95.5%,而非理据性词汇仅占0.5%,英语网络新词中几乎都有理据可言,这一点也再次印证了英语绝大多数词汇的构成都具有理据性的特点。在进一步分析英语网络新词的生成方式时,林界军(2005)发现当下绝大多数网络英语新词只是通过缩略、复合、旧词新义、派生等方式在原有英语词汇基础上将词汇意义进行上升、扩散、转移等,从而产生新义或新词,较少产生同时具有新词形和新意义的绝对意义的新词。林界军(2005)通过计算得出如下结论:在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词源理据中,形态理据最为显著,拟声理据次之,词源理据最弱。英语网络新词中之所以没有传统的拟声理据的出现,与网络传播主要用键盘输入、很少用有声沟通有关。形态理据中缩略词、复合词的理据性最强,派生词次之,这一趋势改变了传统词汇构词中派生词汇最活跃的特点。缩略词、复合词的理据性强反映了英语网络新词词义通俗易懂、生动贴切、简洁易记、输入快捷等特点。

同时,从网络英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还应看到英语语言的理据性也有逐渐减弱的一面,这是由于英语大量吸收外来词的原因。从语言的本质来看,作为表音文字,英语只有200多个搭配能力强的音节,因此,一方面英语必须充分利用旧词,给旧词赋以新义,另一方面英语还必须吸收外来语。从历史的变迁来看,英国的殖民扩张和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殖民强国的崛起,使得英语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语言,大量吸收外来语成为英语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之一(郭佳、陈丽,2009:107,111)。而且,由于网络英语新词语中的外来语大部分都是直接借入的,其源语言的理据性未能植入英语,这也使得英语的理据性表现出逐渐减弱的一面。

韦氏词典新定义They,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熟悉的英语单词多了哪些新词新义?

主要是由于社会的思想发展。

语言变化是社会因素的刺激、语言结构本身的问题和人的心理作用这三者水融的混合物。汉语中的这些现象是汉语语言变化发展的组成部分。

汉字意义承载着古人的智慧,承载着每一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所以同样,现在的汉字意义也会被新时代的我们赋予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意义。

半个月后就要高考了,英语怎么复习?

韦伯斯特字典增加了新单词,Gig economy这样的新词让你困惑。韦伯斯特词典增加了640个新单词,这很好地解释了我们2019年在线交流的方式。以buzzy为例。这只是这次收录的640个新单词中的一个。最令人惊讶的是它以前没有被包括在字典里。

字典里还包括斯坦,他是我们站的那个人。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随便问任何一个青少年,他们都可以向你解释。(斯坦的意思是“铁杆粉丝”)。Swole也包括在内。这个网络流行语指的是肌肉发达的人。旧词Peak也增加了新的含义。如果你说阅读关于新词典条目的故事是书呆子的典型行为,根据韦伯的词典标准,你的语法是好的。然而,peak这里的峰值意味着“红色,广泛使用,最引人注目”。此外,兰rando(怪咖)、adorbs(讨人喜欢)和f(最爱)等词也已成为韦伯词典的一部分。

政治术语snowflake已经更新了它的含义。不再只是“天冷的时候从天上掉下来的小东西”任何喜欢在推特上发表政治言论的人都可以告诉你,雪花的官方含义现在包括“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特殊的或受到特殊对待的人”和“过度敏感的人”。基本上,可以用它来指代脸书上任何不同意你的人。

人们的学习习惯变化迅速,词典似乎愈发被束之高阁,纸质字典已经纷纷推出在线词典网站,韦氏词典网站就上线了一个有趣的新功能“时间旅行者”。可以看到某个单词在哪一年诞生,也可以回到特定的年份看看有哪些单词诞生。

在英语语法中,为什么实词可以称为开放性词类,而虚词

高三的复习备考任务重,没有一个合理有用的,复习会毫无目的,知识体系将支离破碎,应试能力底子无法提高,最终会导致高考的失败。因此我们必需要有一套科学、系统的复习。实践证明把高三复习划分为4个阶段是行之有用的:1.熬头阶段单元同步复习阶段,也是以教材为本,以考试说明、新课标为引导开展的熬头轮复习。这一阶段是整个高三复习的须要阶段,它标志着你是不是可以或者许构建系统的知识收集并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顺遂迁徙。在复习中要做到将考试纲领的要求同课本结合起来,以"纲"为据,注重知识的横向接洽,避免纯一性,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用地突破重合、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本来分散在各单元中的知识点加以梳理、归纳,修筑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再以题型为线索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期于完成由知识记忆向能力运用的成功过渡。2.第二阶段专项训练。这一阶段的独特之处是:点连成线,线构成面,面结成网,构架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同学们应在这一阶段进行数量适宜的摹拟训练,研读考纲导读类丛刊,明确高考要求,就语法专项和高考题型进行针对性的限时训练。3.第三阶段综合摹拟训练。前面两个阶段的知识与考点的纵向和横向接洽,形成为了鲜活的、系统的知识收集体系,这时同学们已经具备了语言运用的初步能力,所以这一阶段应该是一个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周全提升的阶段。同学们应对本身通过做题体现出来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弱点进行及时的弥补。这一阶段各种题型集中在卷子上,同学们应通过摹拟训练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做题速度的加快,生理素质的不变,这样应试技能将会有较大的改观。4.第四阶段热带课本,重温基础,查看错题集,查漏补缺。这一阶段是对前3个阶段的回顾与反思,也是大战前的生理调试阶段。

配置一个科学的复习、一套优秀的复惯用书、适当的训练方法和习题量是整个高三复习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按照本身的现实情况对复习内部实质意义做出切合现实的安排。下面是一些著名高中的安排表,同学们不妨参考一下:1.熬头轮是构建知识收集它是能力提升的要害阶段,所以这一阶段我们应把精力放在对词汇、语法和句型的牢固掌握上,注意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和梳理,适当地进行延长,同时配以大量的听力和阅读训练,为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提供保证。⑴要打好词汇基础,词汇的复习内部实质意义包括:①基本词汇,即考纲要求掌握的单词量;②按照构词法:派生、转化、合成后形成的词汇;③学生在日常平凡学过,但在新的语境中产生不同意思的词汇,即"旧词新义"。(2)分类进行语法复习。只管近年英语高考逐渐淡化语法,偏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但是对于高考,语法还是不能被忽视的。因此在熬头轮复习时,我们应该将初、高中所学过的全数基础语法知识按单元顺序进行梳理。⑶在拿下基础词汇和语法的同时,应穿插听力和阅读方面的操练,这两大项在高考中据有至关大的比便,而且它们最能检验同学们的英语应用水平。(4)在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的基础上,利用周练月考的机会,对已经复习过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检验。2.第二轮是专项突破阶段详细分为语法专项和高考题型专项训练两类。⑴语法专项训练重视基础语法乃是夯实基础知识的绝妙措施。各种时态以及主动、被动语态,在书面表达中必不可少,举足轻重。时态、语态的掌握和运用为学好非谓语动词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巧妙设置时态、语态、表名称的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自力主格结构、倒装、虚拟语气等习题,帮忙学生总结归纳,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从而达到扎实语法功底的目的。(2)高考题型专项训练①完形填空题同学们应能快速阅读全文,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和构架,并注意培养阅读语感,提高精确判断的能力。近年来,高考试题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力度加大。阅读是英语学习必需掌握的技能,而阅读理解题是考察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形式,其体裁多样,内部实质意义广泛。做阅读理解题时应按照文章的大旨和作者的意图加以判断,不能将本身的主观思想强迫接受于作者头上。③短文改错题短文改错题综合性强,考察的知识面广。要做好这种题,重要的是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同学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法知识,还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④书面表达题书面表达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通过写作训练,可以促使学生更精确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树立学习决议信念,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⑶进行限时训练高三学生遍及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阅读速度慢。为了适应高考节拍,在第二阶段每周应适当进行一些限时训练,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答题速度,同时对浮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考纲为每个题型都设置了较为合理的答题参考时间。听力:20分钟语法和词汇:10分钟完形填空:15分钟阅读理解:35分钟短文改错与书面表达:40分钟阅读理解:35分钟别的,在这一轮中,我们还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和优秀语篇的阅读,为各种训练提供坚实的基础。同学们应不时地做综合操练,反思专项训练中的得失,及时加以调整,以便能顺遂地进入最后的周全摹拟训练阶段,在高考中取得使人满意的成绩。3.第三轮复习是把知识运用到详细考试中去,培养综合素质。在这一阶段要求做到:⑴摹拟训练时,如实战角度出发,要对做题的时间做合理的安排,在每次训练中就要注意把握好每道题的做题时间,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气,这样就不会因时间分配不当而失分。(2)在综合摹拟训练中,培养矫捷处理难题的好习气。积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难度较大的试题,对于这种试题,我们往往取暂放弃的方法,万万不要缠磨不休,否则越急越难以处理完成问题。我们在日常平凡的摹拟考试中就应养成这样的习气,出格是在复习后期。⑶通过综合摹拟考试训练,培养胆大心细,坚决相信熬头判断的答题习气。积年的高考试题不仅设计巧妙,矫捷多变,而且难度较大,一般不会一会儿就发现答案。鉴于此,仔细审题,谨慎解答,坚决相信熬头判断十分重要。日常平凡的摹拟训练就要注意培养这样的习气,高考英语复习后期的综合摹拟训练中更要培养和强化这样的习气。要力求做到:首先洞察各个试题的要求和独特之处,按照各个试题的规律和前提,寻求答案;其非主要多角度、多层次,运用多种方法解题;还要加强对语境、语句及结构的周全分析,透过表象,识破出题人真正的意图,确定不错的答案;别的,要谨记,在熬头次选择时我们往往注意力集中,观察周全,信息的提取及时、精确,因而选择往往是不错的,因此,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等闲改动已经选好的答案。

生理调适专家认为,高考有百分之八十的身分考察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百分之二十考察他们的生理素质。所以高三学生好强化决议信念、优化情绪,尽早进入状态,充分发挥本身的实力和特长。1.强化决议信念⑴要有一个明确的有现实引导意义的高考目标;(2)要积极暗示。本身心态欠好的时候写一张纸条放在桌子上告诉本身能行,本身肯定是会成功,这会帮忙我们增强决议信念。2.优化情绪⑴以要平常心看待高考。(2)在由于考试而产生生理紧张时,要会用一些简略的小窍门缓解紧张情绪。比如深呼吸和内关穴及语言诱导精力放松法等。⑶积极向上法。心情欠好的时候,考生要多虑想本身生活中高兴的事情,把积极情绪调动起来。3.进入状态⑴不要自我加压。在日常平凡的复习中,要只适当做一些检验测定性的操练,找出缝隙及时纠正即可,不要身陷题海中不能自拔,给本身带来不须要的压力。(2)要注意生物钟的调治。建议同学们每天晚上在11点摆布睡觉,这样白日的精力才会比力充沛。4.充分发挥⑴战略上藐视考试,战术上重视考试,出格对简略的题肯定是不能马虎;(2)运用应试计谋和技巧。首先,要在书写清晰的基础上求快;其次,肯定是要留5-10分钟检查答卷;最后,学会利用发散性思维答题,要注意随时改换本身的思绪。总这,如果我们以自信的心态、充沛的精力、积极上进的思想、坚定的信念渡太高三的每天,辉煌肯定是属于我们。

轮次时间(天数)题量要求复惯用书熬头轮80以涵盖单元考点为准每周一次同步过关阶段性月考以本身的现实需要和复习进度为出发选用讲解周全透辟的复惯用书

第二轮 以高考题型的分值和时间要求为依据进行分组限时训练,题量要适中高考近五年分类试题--单选、完形、阅读、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

第三轮 15-20套综合试题,进行摹拟实战训练精选各省市摹拟试题,按照新考纲精选三套信息题

第四轮 主要复习错题,最后三天按照高考的时间和程序进行热身训练教材;错题集;各地信息卷;还要有一套战略战术

成语误用分析:炙手可热的“旧词新用”

词(Word)是比词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词素构成。

英语的词就其意义和语法作用来说可分为两大类:

1)开放性词类

开放性词类(Open-class Word)指各种实义词(Content Word),包括:

名词(Noun)如:Asia,England,car,desk,fire,water,production,industry,doctor,nurse等。?

主动词(Main Verb)如:study,work,produce,modernize等。

形容词(Adjective)如:pretty,ugly,big,small,cheap,expensive,long,short等。?

副词(Adverb)如:quickly,slowly,early,late,fluently,severely,rather,fairly等。?

上述几类词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新词不断产生,旧词逐渐被淘汰或取得新义。也就是说,这一类的词项是可以无限地排列下去的,所以叫做“开放性”词类。

2)封闭性词类

封闭性词类(Closed-class Word)指所有的功能词(Functional Word)或结构词(Structural Word),包括:

代词(Pronoun)如:she,they,anybody,one,which,this/that,these/those等。

限定词(Determiner)如:the,a(n),his,their,this,that,all,each等。

介词(Preposition)如:of,in,over,with,except等。

连词(Conjunction)如:and,but,or,because,when,where等。

感叹词(Interjection)如:oh,ah,ugh,phew等。

助动词(Auxiliary Verb)如:be,do,he,will/would,can/could,may/might,shall/should等。?

上述几类词数目有限,变化较少,所以叫做“封闭性”词类。?

在这里,顺便讲一下“词”和“语”的区别。“词”是词法概念;“语”是句法概念。当我们用词造句的时候,我们拿词或词组去充当句子的成分,例如作主语(Subject)、宾语(Object)、状语(Adver-bial)、补语(Complement)、谓语动词(Predicate Verb)等。同一类的“词”可以充当不同的“语”,同一类的“语”也往往可用不同类别的“词”去表示。例如:

This fish is rich in oil.

这种鱼很肥。

They got a rich harvest.

他们获得丰收。

The rich often think differently from the poor.

富人的想法往往和穷人不一样。

形容词rich在上述第一句中作主语补语;在第二句中作名词修饰语;而在第三句中则与定冠词the相搭配作句子的主语。

现代汉语颜色义场的层次性 浅议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

炙手可热?的典源,一般辞书都引杜甫的《丽人行》诗:?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其实,比杜甫更早的崔颢诗中也有?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长安道》)他们的用意都是抨击和讥刺那些位高权重者的作威作福。可见,?炙手可热?在唐代就是一个流行的贬词。自从明代程氏编纂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把?炙手可热?作为 典故 收进去,这个 成语 就流传开来,它的讽刺?权势大气焰盛?的含义也就在汉语语库中凝固下来。

问题在于,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在一般书报中难以见到它的?仙踪?,尤其是对人们学习词语有重要影响的中小学教材,绝不?昙花一现?。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越来越多地见到它的?尊容?了,可它的意义却又变得大相径庭,感彩发生了180?大转弯。以下是笔者所搜集到的近几年各种媒体的部分用例:

 ①在一个变化的市场中,冷门股和热门股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今天的冷门股,明天就可能炙手可热。今天的热门股,明天也可能?门前冷落车马稀?。

 ②MTV音乐电道1981年创建于纽约,最初只是一个以播放流行音乐为主的音乐电道。?从那以后,很多歌手通过MTV音乐电道一步步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

 ③《哈利?波特》新书炙手可热该书加印80万本(中新网2003/6/25)

 ④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加,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电子商务师将成为21世纪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搜狐IT2003/9/9)

 ⑤换成5年前,一块?海?字招牌或许意味着薪水翻倍、机会增加,而今,?炙手可热?、?头顶金色光环?一类的溢美之辞已渐渐远离他们,务实的广东人开始平静地看待海归派。

 ⑥橘色无疑是今季最炙手可热的颜色,无论是脸上的彩妆、身上的新装,还是脚下的新鞋,都能与这种颜色扯上关系。(搜狐女人2004/7/7)

 ⑦在?阜阳奶粉?报道中,由于一些强势媒体和栏目的介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奶粉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央视国际2004/7/8)

 ⑧南京高校中,南京邮电学院在历经两年的低潮之后再度雄起,今年 分数线 可能攀升至595分。而与此同时,几所多年来炙手可热的高校却遭遇?滑铁卢?,线上生源不足,可能要吃二志愿。

 可以看到,在以上用例中,?炙手可热?的原义已经荡然无存,今天已经演变为热销、走红、受欢迎、人气旺、为大众所关注等含义,一般不再带贬义。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在1990年代多用于股市,指那些受股民追捧、热门的股票,后来进一步扩大,可以指人才、明星一类?抢手?的人物,也可指商品、物资、行业、单位、书报等各类事物,还可指话题、概念、题材等抽象事物。

 对待?炙手可热?的这种?变异?现象,一些语文报刊持批评态度,其中最用力的似乎是《咬文嚼字》。1996年第3期发表董小英的 文章 ,批评《中华读书报》的两个用例,认为该报把这个成语当作?热门?之义来使用,违背了?炙手可热?的原意。1999年第9期刊登戴建华《成语运用刍议》,文中引用《名作欣赏》的一处例句,指出?炙手可热?不能正面形容人物名声很大,认为成语褒贬,不可不辨。直到2002年第3期,还发表署名若谷的专文说:?近年来,成语?炙手可热?频频出现在媒体上,用来形容某些人走红行时,《北京日报》上甚至出现?清华学子炙手可热?这样的标题。?文章批评了这种?望文生义?的现象。

 实际上,近几年来,?炙手可热?违背原意而改用新义的例子有增无减。笔者最近从新浪网?查博士?搜索引擎所获结果,关于?炙手可热?的全文检索共6642条,对前100条作统计,其中用来形容人物的55条,包括明星、歌星、球星、导演、造型师、紧俏人才等,没有一条是贬义的;其他45条中与经济有关的事物和概念相对多一些,如市场、公司、商品、股票、土地、宾馆、职业、行业、专业、投资、旅游等。总之,没有一条符合现行成语辞典中的规范解释。这是一个?无情?的语言事实。这里存在一个尖锐的矛盾:一方面我们要规范词语的用法,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语言使用的实际变化,不可能对所有传媒违反现行辞书规定的?变异?用法取一概?封杀?的立场。

 讨论这类成语的?变异?,不能不面对我国社会的历史变化。?炙手可热?的传统解释,源于科举考试为入仕惟一途径的封建社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个人遭际变化,使广大士人极为敏感和拼命追求,由于步入仕途的机会少之又少,通过考试当官的道路极为艰巨,加之封建官场等级森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未能跻身于仕途的读书人对那些依靠正当或非正当途径升官进爵的人及其恶劣表现就本能地心怀不满。?炙手可热?的成语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士人?怀才不遇?的心理诉求和对世风不满的宣泄,也曲折反映了封建社会(尤其是官场)人与人的紧张关系。建国以后提倡?为人民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干群关系,旧社会的等级观念也有一定削弱,通过学校 毕业 或其他途径进入干部队伍的人数相应增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为人们提供的机会越来越多,城乡壁垒逐渐冲破,?仇富?仇官?的心态虽然也有,但人们更多地是千方百计去寻求晋升之道和发展空间;同时,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心态也变得越来越宽容和理性化。在这种形势下,?炙手可热?这样反映不无偏狭的心理状态的旧成语发生意义的?变异?就是非常正常的了。

 反过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 文化 生活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追求时尚的心理越来越旺盛和普遍,而且生活方式不断更新,人们关注的 热点 不断变迁,客观上经常需要这样一类形容走红,热俏,受欢迎、被追捧事物的词语,?炙手可热?的新义也就应运而生。该成语原来具有的令人仰慕、崇敬的义素保留了,而令人敬畏、避让的义素则淡出了。因此,即使?炙手可热?的旧义所表达的现象依然存在,也已经不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炙手可热?这个成语的?变异?便畅通无阻地在各类媒体中大行其道。

 ?炙手可热?的?旧词新用?决不是偶然的。类似的还有?首当其冲?美轮美奂?始作俑者?等。考察这些成语使用的新变化,以及历史上一些成语意义的演变,可以看出在语言内部有一个较普遍的规律:成语的意义往往较多地朝向由雅入俗、由狭到宽、由重典源向重实用的趋势变化。在历史上形成的那些释义过于艰深、复杂,义域过于偏僻、狭隘,来源过于古奥、儒雅的成语,在人们使用过程中,感到不便,影响交际,一部分逐渐消失,没有了实际的使用价值;另一部分为了争取生存而逐渐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意义更加通俗、显豁,义域更加宽泛、平一,使用更加方便、灵活。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可能是?钩心斗角?。众所周知,该成语出自唐杜牧《阿房宫赋》,四个字的解释在今天看来是何等烦琐、复杂:?钩?是动词,指攒聚钩连;?心?是名词,指宫室的中心;?斗?是动词,指相间接合;?角?是名词,指飞檐之角。?钩心斗角?合起来,就是描述宫室四周的檐角相互钩连,接合着中心的主体建筑,表现建筑物的结构错综复杂、精巧工致。这个意义当然也流行了一段较长的时间,但至少到了近代,这个成语的旧义逐渐发生了变化,以至于面目全非:形容各用心机、明争暗斗。比较两种解释,可以看出:前者释义复杂,义域偏狭,不易理解,使用频率低;后者意思显豁,通俗易懂,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当然还有一个文化背景就是古代宫殿建筑已逐渐成为历史陈迹,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逐渐淡化。我们猜想,这新旧两种意义一定有一个?并存?的历史时期,而它们争斗的结果是,新义全面压倒了旧义,旧义全军覆没,以至于消亡。至于在新时期发生意义重大变化的成语,与之最相仿的是?美轮美奂?(参看《 语文学习 》2004年第1期拙文)。和其他事物一样,新词新义得以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贴近群众,反过来,?曲高和寡?就会影响它的流行。这些出现?变异?的成语往往利用它全部义素中最亮丽的某个字眼来拉动整个成语意义的变更,比如?炙手可热?中的?热?,?美轮美奂?中的?美?,?始作俑者?中的?始?等等,它们总是这些义素中最普遍、最重要、最易被人理解的成分,它们的光彩遮蔽了其他某些义素(特别是有生僻典源的义素),带动了整个成语意义的变化。

近年来,新词语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对象。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词语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对“旧词新义”现象却谈得不多。很多学者在“什么是‘旧词新义’”这一问题上有不同看法。“概念认识深化”“旧词复活”是否属于“旧词新义”?“旧词新义”与“旧瓶装新酒”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本文试就以上问题展开探讨。

 

 一.“旧词新义”的界定

 

 如果世界上每出现一个新事物、新现象,语言中都要有一个新形式,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词语外部形式和意义之间如果一对一,不但人的大脑不堪重负,也不经济。语言学的经济原则是:一词多义比一词一义更经济。这就是“旧词新义”这一概念产生的背景。那么究竟如何界定“旧词新义”?我们首先看看学界有关“旧词新义”的说法。

 有学者认为,只要旧词语产生了新意义就可以算作“旧词新义”,如熊可嘉、黎昌友。黎认为,“网络语言旧词新义中新义与旧义的关系有非源生和源生两种形式,前者是借用旧词形负载新义,新义与旧义毫无联系,后者是在旧有词义的基础上派生新义。”他们认为,只要旧词形有了新意义都属于“旧词新义”,而不管新、旧意义内容是否有联系。

 也有学者认为“旧词新义”的新义与旧义之间须有联系,如钟梓强、张梅。钟认为,“旧词新义实际上是在旧词词义的基础上通过某种方式产生出一个新的义项,是处于同一个词义系统的新旧义项之间的关系,它属于词义系统的内部变化。”然而,在他们论述中的一些用例却与他们的观点有悖,如钟文中的“八卦”“海龟”等、张文中的“猫”“大侠”“斑竹”等,新、旧义之间并无联系。所以他们对“旧词新义”贯彻得不彻底。

 相比较,周荐先生对“旧词新义”论述更为全面。“如果因某种原因,一个符号只是外在的形与另外符号外在的形相似,但各形所负载的意义内容却毫无瓜葛,那么就很难说是旧形新义,至多只能说是旧时的义和现时的义所用的形偶然同貌罢了。‘旧形新义’是一个词位而新生出若干义位的问题,非不同词位的问题;状貌偶然相同而各自负载不同意义的形却是不同的词位的问题。”(周荐,2009)我们赞周先生的以上说法。以《2006年汉语新词语》所收词语为例,“晒”的新义为“将私人生活的内容在网上公开,和网友们一起讨论”。这一新义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的解释“太阳把光和热照射到物体上”,在“曝光”“展示”等义素上有着紧密的关联,故“晒”的新意义属于“旧词新义”。我们再看《2006年汉语新词语》所收的另一词语“空调”,“指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等的诸多调整政策因受到种种明暗抵制而未能贯彻落实”。《现汉》中的解释为:“空气调节器,能够调节房屋、机舱、船舱、车厢等内部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气流速度等,使达到一定的要求”。两者间并未有什么联系,故“空调”的新意义就不算“旧词新义”。

 

 二.“旧词新义”相关的几个概念

 

 1.“对概念认识深化”不是“旧词新义”

 辩证唯物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思想认识来源于客观实际。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观察和体验是由表及里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产生概念。而后经过不断地再实践、再认识,以及一次次去粗取精、除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使概念更加精确地反映实际。语言参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的全过程,并记录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客观世界中产生的新事物、新现象,语言中一般会产生与之对应的词语。但很多时候,词语仅仅是人们对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一种感性认识和最表面的反映,这种认识往往要经过几次飞跃才能达到一种本质的认识。相比最初的感性认识,经过几次认识飞跃之后,人们对概念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或者说,人们对概念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然而,语言中与概念对应的词语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们并不总随人们对概念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地更换,人们在日常的交际中往往会坚持使用原来的词语。人们对事物概念的认识深化了,语言中的词汇却并没有跟上认识深化进程发生相应改变。这一情形是否属于“旧词新义”?值得我们深思。

 举两个常见的例子。如“鲸”,由于“鲸”生活的环境是海,而且其外形与鱼十分相似,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其是一种鱼。《说文》:“鲸,海大鱼也。”对“鲸”的这一认识从其字形中也能反映出来,“鲸”,从鱼从京,“鱼”为其义符,也证明人们最初认为它是一种鱼。随着对“鲸”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不再将其看作一种鱼,而对它有了更加科学、全面的认识,人们意识到“鲸”不属于鱼类,而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哺乳动物。其祖先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由于环境发生变化,它们就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所以人们误认其为鱼),从而适应了海洋生活。尽管现在对“鲸”的认识与原来完全不一样了,但人们并没有改变对它的称呼,仍呼之以“鲸”。再比如“日食”,古人对其有“吃日”“狼逐日”等不同的解释。于古人而言,日食十分可怕,民间往往以敲锣打鼓的方式来对付。而现在人们知道它是一种天文现象,只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太阳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尽管如此,人们现在还是坚持用“日食”来称呼它。

 是否能够将语言中的语词并未随着人们对相应概念认识深化而变化的情形称为“旧词新义”呢?我们认为不能。理由有二:其一,人们对客观世界中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可以说时刻都在变化,照此,我们语言中的大多数词语都算是“旧词新义”;其二,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发展变化到多大程度才算是发生了改变?这个标准也不好把握。

 2.“旧词复活”是否属于“旧词新义”?

 一些学者将“旧词复活”看作新词语的一种,这似乎成了不少人的共识。很多学者认为新词语包括三种形式:全新词语、旧词赋新义、旧词语复活。如姚汉铭、刁晏斌、萧雁等。姚认为:“新词语包括:从未出现过的;建国前存在,建国后几乎消失,近几年复活的;一直存在,但近来新意义高频率地出现的。”

 事实上,“旧词复活”内部也存在不同的情形。既然是“旧词”复活,那么词形当然相同,所以内部的不同情形主要还体现在意义上,可分以下三种情形:旧词形负载旧词义复活、旧词形负载与旧义有联系的新义复活、旧词形负载与旧义毫无关联的新义复活。我们不能笼统地将“旧词复活”看作新词语。一般认为,新词语的表现形式也有三种:词形新且意义所指新、仅词形新、仅意义所指新。

 首先看“旧词复活”的第一种情况“旧词形负载旧词义复活”。这种情形的词语如“先生”“**”“老板”等词,不管意义所指,还是外部形式,都不是新的,将它们归入以上新词语的三种表现形式中任何一种似乎都不合适。而且旧词语尘封的时间长短也是个问题,究竟是尘封一百年之后重新启用的词语才算作新词语,还是经过两百年或者更长时间尘封后,再重新启用的词语才算作新词语?这个标准不好确定。所以这种情形不能算新词语,更不是“旧词新义”。

 再看“旧词形负载与旧义有联系的新义复活”。以“老板”“跳槽”二词为例。“老板”的新义为“一些高校研究生对导师的称谓”。在有的高校中,个别导师名下的研究生人数动辄几十名,研究生为导师做课题,导师也会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些补贴,正因为这种关系,这些导师被学生戏称为“老板”(而后“老板”的范围又继续泛化)。“跳槽”原指牲畜吃盛器内的食,吃了这只又吃那只。明清时多指男女间爱情上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如明?杨慎《升庵诗话?甄后塘上行》:“魏明帝初为王时,纳虞氏为妃,及即位,毛氏有宠,而黜虞氏……其后郭夫人有宠,毛后爱弛,亦赐死……元人以明帝为跳槽,俗语本此。”而后“跳槽”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如今用“跳槽”来喻指“换工作”,《现汉》中解释:“人离开原来的职业或单位到别的单位或改变职业。”由于“老板”“跳槽”新旧意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这种“旧词复活”应属“旧词新义”,但并不算新词语。

最后,看看“旧词形负载与旧义毫无关联的新义复活”的情形。以“?”为例,《说文》:“?,窗牖丽?明(窗子格格交错而明亮),象形。”“?”本来指“窗户透明”,后由此引申为“明亮”,大型辞书《汉语大词典》及《汉语大字典》均列有此二义。“?”(jiǒn?)这个早已在共同语中消失的汉字因互联网而重生,被网民评为“2008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是一个象形字,外面的大“□”代表人的脑袋,里面的“八”代表眉眼,小“口”则代表嘴。低垂的眉眼、张开的嘴巴,构成了“?”天然的表情功能。这样的表情,可以表达惊诧、哭笑不得、郁闷等多种不可言说的情绪,有着强大的意义功能。由于“?”的新义与旧义并无联系,所以这种“旧词复活”就不属于“旧词新义”,但算新词语。

 3.“旧词新义”与“旧瓶新酒”

 很多学者将“旧词新义”类词语跟“旧瓶新酒”式词语等同,在他们看来,“瓶”“酒”仅仅是一种喻称,即以“瓶”喻指词语的外部形式,“酒”喻指词语的意义内容。但是,并非所有的“旧瓶新酒”式词语都能算得上是旧词新义。如上文中讨论过的“空调”,并不算是“旧词新义”,但我们却可以“旧瓶新酒”来喻指。再如,“超生”原属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人死之后,灵魂可以再投生为人,称为“超生”。《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受了宫刑的人,就是死了做了鬼,是一辈子不会超生的。”而如今将“违反生育政策,超过规定的生育指标”称为“超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旧词新义”的表现形式

 

 要确定“旧词新义”的具体表现形式,关键在于对“新义”怎么理解?是理解成“新出现的意义所指内容”,还是理解成“与旧词原有意义有一定联系的其他意义内容”?我们认为应该是后者。但也不排除有人作前一种理解。

 事实上,“新义”并不仅指新出现的意义所指内容,我们看看以下几个例子。《2006汉语新词语》收有“鸟巢”一词,释义为:“代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因外形如同编织成的鸟巢而得名。”《2007汉语新词语》收有“水滴”一词,释义为: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的俗称。因其外形酷似水滴,故称。“鸟巢”“水滴”是现代汉语中已有的词形表达,而此处它们所指也的确是新出现的事物。以上例子中的“水滴”“鸟巢”就属于“新义”指称新出现的意义所指内容的情形。再如“段子”,《现汉》中解释:大鼓、相声、评书等曲艺中可以一次表演完的节目。现在,“段子”还可以用来指涉性的**笑话。又如,“花瓶”,《现汉》中解释:插花用的瓶子,放在室内,做装饰品。现在多喻指美丽却无内涵的女人。不论是“段子”,还是“花瓶”的新义所指内容,都不属于新出现的事物或现象,而属于早已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旧事物、旧现象。这样看来,“旧词新义”中的“新义”并不仅指新出现的事物、现象,还包括早已在人们脑海中存在的旧事物、旧现象。

 综上所述,“旧词新义”指的是原词形所示意义以外的其他意义,而不管这些意义内容所指为新出现的还是早已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且它们往往在原义基础上以引申、比喻、借代等方式产生,故与原意义有某种联系。如果以“瓶”“酒”关系来喻指的话,那么“旧词新义”类词语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旧瓶新酒”式词语和一部分“旧瓶旧酒”式词语。这里的“一部分”是指“瓶”后装的“酒”与原瓶的“酒”有联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刁宴斌.新时期大陆汉语的发展与变革[M].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55.

 [2]黎昌友.网络语言旧词新义中新义与旧义的关系[J].社科纵横,2009,(8).

 [3]熊可嘉.试论新时期现代汉语中的旧词新义[J].涪陇师范学院学报,2007,(1).

 [4]张梅.词新义的常见特征分析[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6,(3).

 [5]钟梓强.旧词新义探讨[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6]周荐.“瓶”“酒”与词语形义关系论略――以两岸汉语词语为例[J].澳门理工学报,2009,(2).

 [7]周荐.2006汉语新词语[Z].商务印书馆,2007.

 

 曾柱,南开大学文学院08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词汇学与词典学。在《语文建设》《语文学习》《长江学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本文编校:洪 鸣

文章标签: # 新义 # 旧词 #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