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语文出错怎么办-高考语文出错

tamoadmin 2024-09-13 人已围观

简介1.我现在上初三、各方面成绩都不是很好、特别是语文从小学就不好 还有英语 明年要中考了特别无奈啊、教教我2.“心态最好”的高考状元,语文试卷不写名,英语考场直接睡觉?3.文言文断句句式4.如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语文课堂5.最常用且容易出错的词语我现在上初三、各方面成绩都不是很好、特别是语文从小学就不好 还有英语 明年要中考了特别无奈啊、教教我语文需要多看书、多读书才能有所

1.我现在上初三、各方面成绩都不是很好、特别是语文从小学就不好 还有英语 明年要中考了特别无奈啊、教教我

2.“心态最好”的高考状元,语文试卷不写名,英语考场直接睡觉?

3.文言文断句句式

4.如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语文课堂

5.最常用且容易出错的词语

我现在上初三、各方面成绩都不是很好、特别是语文从小学就不好 还有英语 明年要中考了特别无奈啊、教教我

高考语文出错怎么办-高考语文出错

语文需要多看书、多读书才能有所提高!!

字嘛,只要先练一下笔画,横平,竖直就可以

1.勤奋和持续坚持。英语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和尽力的一门课,要做好打长久战的准备。

2. 我觉得最主要一点是敢于开口说英语,不要怕犯错误。人人都会犯错,这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敢说,就一定能学好。

3. 建议从学单词开始就听音背单词(从简单到复杂),建立起人对英语单词声音形象的条件反射能力。而且英语单词的拼写大多数是有规律的,那样你说也就能脱口而出了。

4.多方位多角度来学英语。要经常读报、听广播、看外语**、听外语讲座、读课本和别人交谈等方式来学英语。

5坚持不懈。每天至少看 15-20 分钟的英语,要抓住早晨和晚上的英语学习时间

找一些英语学习网址,互相多交流一下经验!

学习英语要做到快乐、热情、有效地去学英语。首先要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喜欢英语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可以通过唱英文歌、做英语游戏、读英语幽默短文、练习口头对话等培养兴趣和热情。学习英语要追求效率,效率在于学习方法,按“五到”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下去。“五到”即:一是“心到”。在课堂上要聚精会神,做到心领神会。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二是“手到”。做还课堂笔记。常言道,“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老师讲授知识在课堂上记住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做好笔记很有必要。英语知识在于点滴积累,学到的每一个单词、词组以及句型结构,记在笔记本上或书眉上或字里行间,这都将有利于以后的复习巩固。三是“耳到”。在课堂上,一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二听老师说英语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断句等发音要领。培养自己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四是“眼到”。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双眼紧随老师观察老师的动作、口形、表情、板书、绘图、教具展示等。大脑里形成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结合,印象就会更加深刻。五是“口到”。 学习语言,很重要一条是说,在说中加强记忆,在说中加强理解,在说中体验语感。

这是我的一点想法分享,主要从下列五方面:

1.听,多做听力,不是说做题,听一些你感兴趣的文章,英文歌曲,触类旁通,对于好的文章,可以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2.说,找一个partner,一起练习,对话,尝试用英语交流。

3.读,肯定要多读啦,英语是一门语言来的,和数理化不同的。

4.写,看多一些英文**,平时尝试用英语写写小日记。

5.译,以上都做到了,这个肯定没问题。

学英语,别把自己弄得太累,其实可以很轻松的,厚积薄发,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考试的时候,成绩自然会高,那些什么考试技巧之类的东西,用得了一时,用不了一世。,每天两个小时背单词,这是学习英语的不二法门。早上一个小时,晚上一个小时。建议你只接背六级词汇。

2,听力练习,先不要看课文,直接听,看能听懂多少,记下来,不必默写一字不差,只要能听懂基本语义就可以,反复听,上午一个小时。

3,听完之后读课文,看看原文与自己记下来之间的出入,学习文章中的语法和习惯用语,早上一个小时。

4,做练习,时间可长可短,一个小时足够了。

5,课文讲解学习,下午一个小时。

6,听力练习,反复再听原文,能背诵更好,下午一个小时。

7,写作练习,写写当天的感想,或者是觉得课文里有好句子,就模仿写一下,下午一个小时。注意:写作时尽量用一些你平时比较少用的词汇,既能增加文章的彩头,又能扩大你的写作词汇量。

1,每天两个小时背单词,这是学习英语的不二法门。早上一个小时,晚上一个小时。建议你只接背六级词汇。

2,听力练习,先不要看课文,直接听,看能听懂多少,记下来,不必默写一字不差,只要能听懂基本语义就可以,反复听,上午一个小时。

3,听完之后读课文,看看原文与自己记下来之间的出入,学习文章中的语法和习惯用语,早上一个小时。

4,做练习,时间可长可短,一个小时足够了。

5,课文讲解学习,下午一个小时。

6,听力练习,反复再听原文,能背诵更好,下午一个小时。

7,写作练习,写写当天的感想,或者是觉得课文里有好句子,就模仿写一下,下午一个小时。注意:写作时尽量用一些你平时比较少用的词汇,既能增加文章的彩头,又能扩大你的写作词汇量。

分为两块,心态上和学习,学习语言是门长线科目,需要经常运用,不然忘得快,学了也浪费了。所以有时需要一些名人事迹来鼓舞我们,或者是学到一定程度,开始找到英语的乐趣,真正体验到学英语的乐趣,比如看英语**,动画片也行啊,比如《kim possible》(麻辣女孩),听英文歌,和老外交流等,看简单的英汉双译短篇小说等,这些总比天天应付考试带来的压力和厌恶好。第二方面就是打基础,英语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语言,所以告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自己经过训练一定能行的。从最简单的单词学起,然后到句子,最后接触到短文,可以把单词放到句子或短文中学习,当在读短文或句子的同时记住单词的拼写,句型等,在学观念,习的过程中有个大的观念,需要学习句型,语法,运用到句子中去,单词记不住没关系,慢慢来,重复遍数多了会记住的,一个句子中有新单词也没关系,很多时候在短文中会遇到这种情况,通过大意能够猜出句子的基本意思,这对短文阅读速读很有帮助。还有事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每天早上要读,晚上睡前看一遍能加深影响,记住各种句型,最好有个例句,下次再阅读时看到一个句子能快速反应出这个句子中用了哪个句式,这时基础。然后是学会分析句子中的各种成分,句子的时态。总的来说,初中重视句式和简单的时态,高中重视各种从句,句式和更复多的时态。

《新概念》系列,《游遍美国》可作为参考

循序渐进,给自己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有固定的时间来关注(注意!不是一定要使劲学,只要关注!外语不象理工科,再使劲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有什么突飞猛进的,时间不能少于每天3小时,包括外语的各方面,语法、听力、阅读、翻译、口语),但是关键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如果能做到以上的要求,不出1年半,你的英语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你自己是不会有感觉的)。推荐学习新概念英语,如果能在最后背下至少2本书中的课文的话,英语能力会有一个迅速的提高

被单词把。你英语考不考听力?考得话要每天都听。阅读每天做。写作的话、你单词量太少没办法、不过还是要练。

单词跟语法分不开。没有语法、你的作文不成句。

给你定格每日任务:

1、单词:就背你的英语课本。不管从哪儿开始被。保证每天一单元。

2、语法:你看语法书也行、不过感觉你不会看得进去。那就只能背课文了。每天背、一周至少不能低于四篇。最低限度。要背的准确、一字不差。背课文容易形成语感。也就是说有了语感很多题你不知道原因但就是能作对、尤其是单选和完型。所以要保证背的正确性。不然你若是形成错的语感就完了………………

3、阅读:没天一篇。注意,是一篇。每周六或周日的时候找个时间按高考的时间限制完整做一套阅读、是四篇吧。

4、写作:每周写一篇。然后找老师、让他给你改。改语法、改单词、改句式、改所有你错的地方。写作光练是没用的。因为你不知道错误在哪儿、练再多只能是错误的重复。一定要找老师改。你现在底子弱,先写一篇让老师改,肯定很多问题,所以老师改完以后你仔细研究自己这篇作文,最好让老师给你讲讲你作文中涉及到的语法问题,这样印象会很深、而且英语能力也在提高,然后改掉错误,在这篇作文的基础上重新写一篇作文。记住是同样的话题,等于你自己把作文完善了一遍。再给老师改。一直改,该到老师觉得没问题。你就把自己的作文被下来。自己的动西印象更深。

每周初把作文写完,周末把改好的作文背下来。记住,一周是一个周期,不要拖。因为你下周要练第二篇作文了。

上课认真听,每天读背。就行了

英语语法其实跟中文语法是一样的,万变不离其宗,语法的主,谓,宾,定,状,补(再加其他的)。你首先要搞清楚这些个语法成分可以怎样用,譬如说,可以做主语的哪些词性,(名词,名词性短语,不定式。。。。)。然后造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你说你的单词还可以,那就把你所学的每个新单词都先按照中文思维造句,然后再英译

首先先你要端正心态,不要急躁,不管别人考多少分,你做你自己的事,这样才能静下心来学习。要成为英语高手就必须比别人走更多的路,做更多的事,所以单词和语法都要拿下。

其次,对于单词,有如下几种方法,第一个,是加强记忆的频度,也就是说,早上记了几个,隔几个小时又看一次,总之一天之内,记忆的间隔不要太长,否则你辛苦积累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淡化,第二个,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编顺口溜,比如good morning 是狗摸你…(见笑了)…,第三个,最重要的是,记单词的时候,不要忘了阅读,一边记单词,一边看文章,这样可以把孤立的单词串联起来,记忆的效果会加倍,第四个。我建议你记单词要分门别类记忆,要形成一个意群,比如,重要性用magnitude magnificence ,表示非常,大大地有exceedingly,tremendously,extremely……这样做在你写作时,是十分有好处的,写作时不要尽写一些低级词汇,你要写高级词汇,比如重要性写magnitude,许多写a multitude of 或者handsome。

再次,是语法。学习语法,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主谓宾定状补,什么是系动词,什么是直接宾语,间接宾语,这些是学习语法的基础,语法是房子,主谓宾定状补等是沙石砖瓦

此外,对于完形填空以及阅读理解,那就只能靠平时的练习了,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时时总结,纵深对比,千万不要陷入题海战术只做题,不总结的误区当中。在做题的过程中,你把各种体型都总结了一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你还提升了自己的阅读速度,一举两得,所以做题是很重要的!其实,完形填空无非就是单项选择加语境分析,也就是说,做完形填空你的语法要好,而且你要积累比较多的固定搭配,短语,特殊用法等,完形填空的语法还是很重要的!对于阅读,我个人感觉是,纯粹是个人经验积累多少的问题,只有保证一定的练习量,你才能用质的提高!

最后,我建议你,平时读报,或者做题的时候,发现有好的句子好的词汇,你要抄下来,长期下来,你的作文会有提高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提高过程可能很缓慢,但是最后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前25分的作文我都能保证在21-23这个级别,靠的就是对语法的熟练掌握和积累了许多较高级的词汇,句型,句子。我个人的理解是,在你的语法达到基本不会出错的程度上,作文便应该以词汇取胜,因为在这个层次上,大家的语法都差不多,没什么变化,唯一有变化的就是你的词汇!给你打个比方吧,很多想到“许多”就用many,但是你别忘了many a ;handsome;massive,innumerable;很多人想到“专家”就写expert,但很少人会想到specialist,很多人在想到“擅长”这词,就写be good at ,却不知还有更高级的表达法:be expert at 或者excel in ……高手和庸才,就体现在这些细微的差别上

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1.要勤学苦练。学英语没有捷径可走,要真正掌握英语,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非下苦功夫不可。下苦功夫就是要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各项技能达到纯熟的地步。语言知识应该了解,但不下苦功在听、说、读、写上练习,仅靠记硬背一些孤立的单词、一些语法条条,是很难掌握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应该是Learning English而不是Learning about English。就像学游泳、跳芭蕾舞一样,对其理论掌握再好,不通过反复训练是永远也学不会的。

2.要持之以恒。学习英语既然是练功夫的过程,就并不是那么轻松。要不怕困难,坚持学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日积月累,付出长期的努力。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二、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要过语音关。语音是学习英语的第一关。不掌握正确的发音,就不敢大声朗读和对话,句子不能上口,后续的训练就难以进行。要仔细听老师的发音和录音带,大胆实践,反复模仿,对比纠正。不要怕出错。对中国学生来说要达到发音完全正确并非一日之功,要有信心,有耐心就一定能够成功。

2.注意英语和汉语的区别。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如英语语音中的短元音、辅音连缀,以摩擦音、破擦音收尾音节等在汉语中都没有。英语有形态变化,如名词复数变化、动词时态变化等,而汉语基本上没有。英语语法和句子结构同汉语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中学生的汉语习惯已相当牢固,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干扰作用。从一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用汉字注音,不要用汉语句子套用英语句型。一旦通过大量的阅读,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并产生英语语感,就会逐步减少犯“中国式英语”的错误的机会。

3.掌握规律,事半功倍。虽然学习英语没有捷径可走,但掌握英语语言的规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记忆单词,要将单词的读音和拼写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即掌握拼读规则,按前缀、后缀同词根或词干的复合关系,按反义、同义和同音关系,以及按单词在句子或语言环境中的关系来记单词就很容易记住,也有兴趣。学习语法也是一样,掌握词形的变化、句型的变化是学习语法的关键。规则很多,各种规则也有例外,要灵活记忆,不能记规则,以偏概全。

“心态最好”的高考状元,语文试卷不写名,英语考场直接睡觉?

明天是高考的第一天,相信不少孩子都已经做好了上考场的准备,除了要复习好,考生们也要注意提前规划好去考场的路线,熟悉一下周边的环境,以免到时候难适应,最重要的是保证一个好的心态,这样才能够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实力,甚至是超常发挥。

“心态最好”的高考状元,语文试卷不写名,英语考场呼呼大睡

每年高考,各省都会有出现一些高考状元,这些高考状元无疑是高考中最大的赢家,这些状元报考学校的时候,已经不是学校挑考生了,而是考生挑学校。在历届的高考状元中,林丽渊无疑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存在,被称为心态最好的高考状元。

这位高考女状元当年高考,因为2个举动走红。第一个举动就是:高考语文试卷没有写名字,第二个举动是:英语考场睡着了。

还原当时的情形就是,林丽渊考完语文接受采访的时候,就透露自己答卷的时候一切都非常顺利,并没有遇到让自己太为难的题,但是等到自己交完卷子才发现自己没有写名,只写了学号等信息,虽然紧张但是为了不耽误自己的后续考试,林丽渊还是选择了回去复习下一个科目,

甚至脑海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使自语文零分,后续所有的科目都是满分的话,不是更厉害,甚至可能会因为这件事走红。

想到这,林丽渊觉得语文卷子没写名字也没有这么可怕,甚至还有些兴奋,以至于当天晚上都没有休息好,在考英语的时候,太过劳累的林丽渊不小心在答题过程中,在考场上睡着了,这一睡就将近睡了一个小时。

但对于林丽渊这种学霸来说,即使睡过去了一个小时,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答题时间完全够。

考试过后,林丽渊坦言自己曾问过自己的老师,语文没写名字会不会没有成绩,老师告诉林丽渊一般有学号,其余信息完整的话,还是有成绩的,最后成绩出来的时候,林丽渊获得了当年的高考状元,凭借自己的672分的成绩考入了北大。

林丽渊的事也让很多人苦笑不得,只能说这个女孩子够幸运,当时的阅卷机制完善,再者就是林丽渊确实是真学霸,心态确实是很好,如果这件事发生到别人身上的话,别的考生肯定是当时就崩溃了的,但是林丽渊虽然心急,但是没影响到自己下一科目的发挥,还是非常厉害的。

临近高考,考生应该注意哪些事?

一:一定要按流程答题

林丽渊高考不写名字,仍然有成绩,多是因为她的学号之类的信息填写正确,不建议考生乱模仿,千万不要乱模仿,考生们可以学习林丽渊的好心态,但是她不写名字这件事,千万别乱模仿。

考生们进入考场后,千万不要为了多写几分钟题,不按流程做题,这样非常容易出错,考生一定要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二: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要太焦虑

越临近高考,孩子们反而应该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太紧张,考生过于紧张的话,注意力反而更会受到影响。所以父母一定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不要让孩子的过于焦虑。

今日话题讨论:

在座的考生,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高考状元的经历?欢迎屏幕下方留言讨论。

文言文断句句式

1. 文言文断句规则

语感的确是很重要的,读与不读,读的多少是会有明显差别的。

还是在网上找了一个通用的方法,觉得说得还比较在理,看看有没有帮助吧。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考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2.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 “史官曰”。 4.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①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这段文字相当典型。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

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5.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6.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

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7.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古人写文章,十分。

2. 文言文断句有什么方法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比如北京卷的试题,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

“好事”与“坏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今年北京卷的让我们给画线句子断句,也就暗示了画线部分前后可以断开,这就为我们理解文段内容和断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们也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比如学生在做北京卷文言文断句题时,①②句得分极低,这主要是受“胡人”、“归人”的干扰,其实只要联系下文的“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就很容易了——画线部分后面应断开,“其父曰”前面也应该点断,所以“人皆吊之”应该断在一起,再看①②句中的“人皆吊之”“人皆贺之”,形式与之相同,而且都是写人们的看法,所以断句时就不会出错了。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如北京卷中的多次出现的“其父曰”“此何遽不为……乎”。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这段文字相当典型。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

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3.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4)、据排偶,定句读。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4. 文言文的断句怎么做啊

一、什么叫断句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考点解析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北京卷的《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3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

2005年复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

笔者注),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高考试题回放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卷)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参考答案: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者十九⑤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据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数据,文言文断句题的得分统计如下:难度0.61,区分度0.57。

全市84531名考生,平均得分3.04分;满分15216人,占18%;0分的4044人,占5%。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做好这道5分的题,对我们语文总分的得分是很重要的。

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的太少,而没有必要的积累。

语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积累、靠感悟、靠熏陶,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应如此。四、方法指津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

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就会给文言断句带来方便。

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比如北京卷的试题,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

“好事”与“坏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今年北京卷的让我们给画线句子断句,也就暗示了画线部。

5.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为 恶 者 得 祸∕及 其 乱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知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非 我 也∕其 时 也∕夫 施 吉 报 凶 谓 之 命∕ 施 凶 报 吉 谓 之 幸∕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要抓住一些标志,结合文句意思进行。这些标志,有的是虚词,比如,“夫、盖、若夫”等虚词常在句首,“也、哉、乎、耶”等常在句末,“而、然、故、者”等多在句中停顿处,等等;有的是对称式短语;有的是“曰”等对话式词语。除此之外,有时还需依靠找出动词和它们的宾语来断句,有时也还得认真揣测文意。此题中,文言虚词“也”是个很重要的停顿标志,句首发语词“夫”和表顺连的“故”也应注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段文字对称性词语很多,如“行善者获福”和“为恶者得祸”、“偱福之所自来”和“防祸之所由至”、“施吉报凶谓之命”和“施凶报吉谓之幸”等,都可作为断句的依据。

如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语文课堂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每堂课的基本结构十分清晰,一般有三个主要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环节。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还有一个“辅助环节”。“辅助环节”就好比高速公路旁的引桥,教师通过这个引桥,把学生送入自学的快车道。接下来的三个主要环节环环紧扣,前一个环节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后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紧紧跟着全班的步调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松。正因如此,学生每堂课的学习也就变得紧张、愉快、高效。

一、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

辅助环节包括三项内容:①板书课题;②揭示目标;③自学指导。

1、板书课题,简称“板题”,包括导入和板题两部分内容。

导入 上课以后,教师先用一两句具有启发性或激励性的话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步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用投影显示)。例如语文教师上课时一般不再复习旧知,不解题,不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也不范读。教师为什么可以不复习旧知而开门见山入题呢?因为这种模式的课,“堂堂清”的要求和“日日清”的管理已经保证了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也就不必再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去复习旧知了。课文标题的含义,等学生读完教材上的相关材料以后自然能理解,教师不必先讲;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凡是教材注释上有的,学生在自学时又可以看得懂的,教师也不讲;有的时代背景教材注释上虽然没有,但是在历史课上已经学过相关的知识,学生通过整合历史知识,一般能够理解,所以教师也不讲。课堂上的时间是宝贵的,教师要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到本节新授知识的学习上。

板题 教师板书或出示课题可以很快把师生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板书时字体要工整,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不能潦草;板书的位置也要事先设计好,有序、醒目。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还可以看出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揭示目标,简称“示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一堂课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评价这节课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传统教学只有单一的知识目标,教师重在传授知识;新课程改革强调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目标的整合。所以,按新课改的要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指的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本节课上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点。

能力目标指的是学生在本节课上对知识掌握必须达到的能力层级。学生学习的能力是分层级的,例如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高考语文要测试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这五种能力。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上看,所有学科教材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做“是什么”,这层内容要求学生百分之百地读熟、记准;第二层次叫做“为什么”,即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理论依据,是在探寻规律性的东西,这类内容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能分析综合,并能模仿运用;第三层次是“怎样做”,即能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知识的迁移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我们常说,教师既要把学生领进教材,让他们学得懂,记得住,又要能把他们领出教材,让他们学得活,用得好。“学得懂,记得住”,指的就是前两个层次,“学得活,用得好”,指的就是第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掌握程度,就是后进生、中等生、优秀生的分界线。后进生往往读书不认真、不专注,在这三个层次的要求上,仅仅能记住第一层次“是什么”中的一少部分;中等生则是第一层次记住了75%以上,第二层次仅能达到要求的60%左右,所以书读得,第三层次只能掌握30%左右;优秀生则是第一层次能完全掌握,第二层次能掌握95%以上,第三层次也能掌握85%以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四清”管理解决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要努力达到这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的问题。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记住“是什么”、理解“为什么”的前提下,知道“怎样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当中体现出来的,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最终目的,这个目的的达到要靠教师的情感渗透去影响。教师上课是劳动,劳动就要用力、用心、用情。教师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用什么去感动学生呢?教师要把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学习感悟融入教育,融入课堂。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精神,没有激情,无精打采,少气无力,学生也会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有的教师上课缺少感情,没有亲和力,不关心学生,不尊重学生,没有微笑,总是板着脸,语言生硬,面无表情,结果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眼中无学生,心中无学生,课堂信息反馈就等于零。2008年秋学段永威学校组织第二轮赛课时,有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上完课,蔡林森校长在评课时问他:“你是老师还是军阀?”这位老师和在场的老师们都愣了,不知道蔡校长为什么这样问。蔡林森校长接着说:“你一堂课从头至尾板着面孔,毫无一点感情,把学生当敌人,怎么与学生沟通交流。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体现。”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心灵、智慧和知识的交流。教师要重视捕捉来自学生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教师的情感表现在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精心组织上。例如:一上课,教师就要用一两句充满激情的话导入,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充满激情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会积极,兴趣才会高,效果也才会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要求就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教师要在“全体学生”身上做文章,每一个环节都要关注全体学生,要人人参与,人人发言,而不是只让少数几个学生发言。

教学目标很重要,那么要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呢?

操作要领:

(1)要明确具体、能够测量。教学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下课时,用一份试卷就可以测量出当堂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否达到,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所以,教师每堂课只须出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不必出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由教师自己来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情感渗透来达到,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例如复习课的目标就比新授课的目标要求高,既不能重复新授课的目标,更不能降低新授课的标准。

(2)要准确、实事求是。即在广度和深度上应与教材和课程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能随意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知道”的,却拔高为掌握、运用,要求掌握、运用的,却降低为“了解”;要求熟读的,又设定为当堂“背诵”,这些不实事求是、当堂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式主义。教师制定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

(3)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内容不宜太多,一两句话即可,要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也是对教学大纲确定的学科总目标的具体分解。如果每节课都能达到教学目标,那么最终也就达到了学科总目标。

(4)出示目标的方式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内容简单,就用一两句话口头表述,内容多的就用书面形式表达(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无论用哪一种方式出示目标,出示的时间都不能太短,应该让学生听完或看完之后还有思考的余地。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会用一两句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紧张高效地投入自学。

(5)要始终围绕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一节课,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有些教师上课随意性大,经常“偏离教学目标”,他还认为是在创新。创新不等于“随意”。每节课,教师都要不断地问问自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有没有偏离教学目标?到下课之前,还要回应教学目标,看是否达到。

3、出示自学指导,简称“示导”。

学生的自学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指导不当,就会无序、无效、甚至把自学引入歧途。从传统教学到新课程改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教师无指导。传统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指导学生自学。

第二个阶段是教师有指导而无效。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开始重视指导学生自学,但是往往因为指导得不得法而影响了自学效果。

第三个阶段是教师有效指导。在常年赛课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即能体现“五个明确”(明确“自学时间、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达到的标准、教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的自学指导就是有效、高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的指导。

例如,初中语文课上,教师有这样一段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然后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六分钟以后,指名同学上台板演。”这一段自学指导,话虽然不多,却体现了“五个明确”:自学时间是“六分钟”,自学内容是“读课文”,自学方法是“朗读”,达到的标准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老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是“指名同学上台板演”,即把划分的段落和概括的段意写在黑板上。让谁上台板演呢?老师没说,人人都可能上来。这个自学指导要求明确,操作性很强,学生的自学就相当于是在作考前准备,因而就会紧张、高效。

操作要领:

(1)、要重点把握好自学的时间。课堂教学的管理,首先是对时间的管理,没有时间要求,自学就变成了放任自流。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自学时间,小学5分钟左右,初中6-8分钟,高中8-10分钟,一般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时间也不宜过短,例如有的老师让学生认真读一分钟书,既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又只给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来不及认真读,时间就到了。这完全是在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要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2)、在指导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要十分精心。注意在旧知识与新知识方面不要平均用力,自学的内容重点是新知识部分,要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如果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之前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3)、自学的方法。怎样学得好就怎样学。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在答案下划线,在重点词语下加着重号,难点、疑点划双线或“?”号。可以质疑问难,但不宜边读书边讨论。

(4)、自学的标准。要明确自学以后达到什么标准,是能模仿例题做习题,还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标准不明,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

(5)、自学后的检测。自学以后老师怎样检测,是提问,是做检测题,还是板演,或者是动手操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来决定。有人做过一项实验:两周后我们大概还记得什么。实验结果表明,两周后,我们说过和做过的事记得90%,我们说过的事记得70%,我们听过和看过的事记得50%,我们看过的事记得30%,我们听过的事记得20%,我们读过的事记得10%。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记得住,说过的做得来,做过的就会用。要重视24小时以后的知识保留度,教师要把提问与笔头练习结合起来,既要说又要动手做,笔头练习更容易暴露和发现问题。这些明确了,自学就变成了检测之前的准备,也是考前准备,学生的自学就会紧张高效。还要鼓励学生认真看书,比谁自学效果好,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学科不同,教师设计的自学指导也往往有所不同。例如政治、历史、地理等常识课,教师主要通过设计好“思考题”来指导学生自学。思考题是一节课师生教与学的“路标”。出好了思考题,教学就会条理分明,中心突出,效果才会好。那么,怎样才能出好思考题呢?

操作要领:

(1)、吃透教材,紧扣教学内容出思考题。教师把握不好教材,出的题就没有概括性、典型性,就会误导学生,学生就会只找答案部分而不去通读课文,结果学得支离破碎。所以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炼成几个问题,使教学内容问题化;每一个问题的答案有若干个要点(要教会学生抓要点),使问题答案要点化;每一个问题答案要点的表述要按一定的顺序,使问题答案要点表述条理化。

(2)、将教学内容科学分类并提出不同的要求。前面讲过,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书上有现成的答案,即“是什么”,这类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并熟练记忆;第二类是属于“为什么”,主要分析事物、现象产生的原因,这类内容需要学生动脑筋认真思考、分析、归纳;第三类是要求运用书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能力题。河南省中考近几年实行政治、历史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带课本、资料进考场,考的就是能力。如果只有前两类题,那就会变成记硬背,那就学偏了。

(3)、提炼出的思考题一定要有思考的价值,还要注意控制题量,题不能太多太碎(一般3-5题),不能大而空,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找到规律,能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中心。每一道思考题都要对应着教学目标,思考题的问题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5)、要在上课之前先把思考题的答案做出来。不要等到检测时,学生讲了答案,教师还说不清是对还是错。

以上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为上一节高效的课奠定了良好基础。出示自学指导以后,教师一般还会鼓励学生开始自学竞赛。整个辅助环节,在实际操作时,一般仅用一分多钟时间。教师的功夫主要下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教师在出示上述辅助环节的内容时,要指导学生调动一切感官,看、听、想、记。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所以看和听尤为重要。

二、“先学”环节(15分钟左右):

出示自学指导以后,进入第一个主要环节“先学”。先学分为两步:第一步,学生读书或看书(政、史、地为读书找答案);第二步,教师检测自学效果。

1、学生读书或看书(自主学习)。

“先学”,是学生按照自学指导,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试验、发现难点做记号、模仿例题做习题等等。文科一般是读书,要带着问题读,边读书边思考,语言类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一遍就能感觉出句子有没有语病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理科一般是看书,边读书边思考,既要记住公式、定理,看懂例题,还要能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理科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不同,学法也会有差异。学法不同是因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各有不同。自学也是一种竞赛,学生的读书、看书就是在做赛前准备,也是考前准备,自然会紧张、高效。这样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时,教师干什么呢?教师此时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组织教学,确保人人专心自学;二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为检测做准备。

操作要领:

(1)、学生自学时,教师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一般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东张西望,不随意走来走去,更不能离开教室。

(2)、要重视组织教学。组织教学从候课开始。永威学校规定每节正课上课前2分钟有一个小预备,小预备铃声响时,有课的教师从办公室走向教室,铃声落时,教师要像演员候场那样站到教室前门口候课,关注并指导每个学生认真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包括“思想准备(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为使自己在有效的时间里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首先要尊重辛勤培养自己的每一位老师,要从内心里感谢每一位老师为学生付出的劳动。因此,每节课前,当任课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学生应马上以喜悦的心情来迎接老师的到来,因为向老师学习知识的时候到了,千万别错过这大好的时机!一定要带着崇拜的心情来欣赏老师的指导,这样学习的效果才会好。千万不要抱怨老师这方面不好,那方面不好。人无完人,老师是人而不是神,学生想要的、符合自己标准的老师在哪?要指导学生尽快适应老师,当然老师也要尽快适应学生)、身体准备(健康的身体是做好一切的基础。指导学生在上课前要注意吃好、喝好、穿好、休息好,不然,上课的时候或心慌火燎、饥渴难耐,,或大小便憋得慌,急着上厕所,或穿得太少、太多,不是冻得打颤,就是热得发闷,或者睁不开眼睛直打瞌睡,怎能聚精会神地听课与思考?所以,在课前要把这些问题都安排好,以提高课堂效率)、物质准备(课前要把上课所需的课本、练习册、工具书、作业本、文具尽可能地准备充分,不要在课堂上一会借笔,一会找书,一会找橡皮,这样不仅影响整个课堂纪律,而且干扰老师的授课和周围同学的学习,也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知识准备(搞好预习,课前要把本节新授课所用到的旧知识一一复习弄懂记熟,才有利于接受新知识)”这四个方面的准备,静待上课。不要忽视了这些细节,一节课就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你优化了所有的细节,你就必然能获得成功。

上课的礼仪结束后,教师先要用目光扫视全班,确认每一个学生都已十分专注地看着老师,听老师讲了,此时,老师再开口讲话。决不要没等学生坐稳,还没有安静下来,老师就开始讲,这样讲是毫无效果的。

在学生开始自学时,教师要巡视、关注,尤其要关注后进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专注地自学,没有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如果有学生遇到困难举手求助,老师要马上给以帮助,当然,不能干扰其他学生学习。

以下的检测、更正、讨论、点评、当堂训练等各个环节,都要精心组织好,这是取得上课成功的重要保证。

(3)、全面了解学情,了解学生自学进度,适时引导,为下一步的检测和“后教”做好准备。

(4)、如果班内有学生基础特别差,刚开始自学就学不下去时怎么办?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教会这些学生使用工具书,遇到生难字时就查工具书。如果查了工具书还不懂,那就用第二种方法:小声问同桌(排座位时,让优秀生与后进生坐同桌),会的教不会的。如果问了同桌还不能解决问题,那就用第三种方法:举手问老师。老师看到学生举手时,轻声走过去,小声地给以解答,使后进生能够自学下去。如果发现几个学生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教师就要告知学生,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跳过去,到后教时再统一解决。

(5)、教师要对认真自学的同学表示出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可以用目光暗示或说上一两句悄悄话,促进他高高兴兴地认真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检测”就是搞“学情”调查,就是考试。教师根据对学生自学情况的了解,在自学时间快到时,要问学生“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自学任务,那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未举手,教师就要适当延长时间。

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之后就及时转入检测。教师先要弄清检测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对象。检测的目的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检测的方法,一般以练习板演为主,这样更容易暴露问题。教师检测的内容就是学生自学的内容。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情呢?教师在检测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把培优补差落实到课堂上。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教师只让优秀生回答或上台板演,那就会掩盖问题,后进生的问题就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很好解决。如果等到课后再去补差,又会耗时费力不见成效。一般来说,好学生出错的情况,都可以在后进生的回答或板演中反映出来。后进生答错了,板演错了,问题暴露了,教师对学情就心中有数了。

看书以后的检测很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检测题。检测题重在检查自学效果,基础性较强。教师要让学生在读书、做题的实践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检测题的目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二是了解学生是不是真正看懂了例题,会不会模仿例题做题。那么,该如何设计检测题呢?

操作要领:

1、检测题实际上就是例题的变形,其题型、难度应与例题相当,题量不宜过大,一般以两三道为宜。

2、检测题要紧扣教材,尤其要用好课后题。课后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例题类似的难度较小的题,这类题可以当检测题用;另一类是综合性较强的、需要联系和运用过去学过的旧知识才能做的题,这类题可以作为当堂训练的作业用。

3、检测题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既要有利于了解学情,又要便于教师由个别到一般总结归纳。

板演练习是教师了解学情,发现问题的重要环节,一定要组织好。

操作要领:

1、上台板演的学生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三个人,这样既便于教师安排,又便于讲评归纳。

2、给板演的学生划定各自的位置,要求学生只能在规定位置书写,还要预留出下一步其他同学更正和老师总结规律、归纳结论的位置。

3、明确板演的书写要求:笔画、笔顺正确,字体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格式规范。

学生在做检测题时,教师干什么呢?教师要做行间巡视,收集好、中、差各类有代表性的学生做题当中的错误,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性问题,是属于旧知识回生出的错还是新知识未掌握出的错,或者是粗心大意计算错了还是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对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下一步的“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根据学情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或者说是“二次备课”。学生做检测题或者在板演练习时,教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独立思考,紧张练习的效果。

最常用且容易出错的词语

100个容易出错词语所列100个别字,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相近,如“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粗犷”误为“粗旷”;二是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辐射”误为“幅射”;三是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贬”;四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五是忽视语文法规,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其实早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叠”“覆”二字已经恢复使用。又比如“大拇指”错成“大姆指”,这是三年前学生高考中出错率最高的字。

附:100个常见别字(括号中的字为正字)

1. 按(安)装 2. 甘败(拜)下风 3. 自抱(暴)自弃 4. 针贬(砭)

5. 泊(舶)来品 6. 脉膊(搏) 7. 松驰(弛)8.一愁(筹)莫展

9. 穿(川)流不息 10. 精萃(粹) 11. 重迭(叠)12. 渡(度)假村

13. 防(妨)碍 14. 幅(辐)射15. 一幅(副)对联 16. 天翻地复(覆)

17. 言简意骇(赅) 18. 气慨(概) 19. 一股(鼓)作气 20. 悬梁刺骨(股)

21. 粗旷(犷) 22. 食不裹(果)腹 23. 震憾(撼) 24. 凑和(合)

25. 侯(候)车室 26. 迫不急(及)待 27. 既(即)使 28. 一如继(既)往

29. 草管(菅)人命 30. 娇(矫)揉造作 31. 挖墙角(脚)

32. 一诺千斤(金) 33. 不径(胫)而走 34. 峻(竣)工

35. 不落巢(窠)臼 36. 烩(脍)炙人口 37. 打腊(蜡)

38. 皮癞(赖)脸 39. 兰(蓝)天白云 40. 鼎立(力)相助

41. 再接再励(厉) 42. 老俩(两)口 43. 黄梁(粱)美梦

44. 了(了)望 45. 水笼(龙)头 46. 杀戳(戮)

47. 痉孪(挛) 48. 美仑(轮)美奂 49. 罗(啰)唆

50. 蛛丝蚂(马)迹 51. 萎糜(靡)不振 52. 沉缅(湎)

53. 名(明)信片 54. 默(墨)守成规 55. 大姆(拇)指

56. 沤(呕)心沥血 57. 凭(平)添 58. 出奇(其)不意

59. 修茸(葺) 60. 亲(青)睐 61. 磬(罄)竹难书

62. 入场卷(券) 63. 声名雀(鹊)起 64. 发韧(轫)

65. 搔(瘙)痒病 66. 欣尝(赏) 67. 谈笑风声(生)

68. 人情事(世)故 69. 有持(恃)无恐 70. 额首(手)称庆

71. 追朔(溯) 72. 鬼鬼崇崇(祟祟) 73. 金榜提(题)名

74. 走头(投)无路 75. 趋之若骛(鹜) 76。迁徒(徙)

77. 洁白无暇(瑕) 78. 九宵(霄) 79. 渲(宣)泄

80. 寒喧(暄) 81. 弦(旋)律 82. 膺(赝)品

83. 不能自己(已) 84. 尤(犹)如猛虎下山

85. 竭泽而鱼(渔) 86. 滥芋(竽)充数

87. 世外桃园(源) 88. 脏(赃)款 89. 醮(蘸)水

90. 蜇(蛰)伏 91. 装祯(帧) 92. 饮鸠(鸩)止渴

93. 坐阵(镇) 94. 旁证(征)博引 95. 灸(炙)手可热

96. 九洲(州) 97. 床第(笫)之私 98. 姿(恣)意妄为

99. 编篡(纂) 100.做(坐)月子

文章标签: # 学生 # 断句 #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