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庐山市一中高考成绩_庐山市一中高考成绩单

tamoadmin 2024-07-02 人已围观

简介1.跪求《永远的高三八》2.合肥一中查道庆怎么样3.寿光第一中学为晕车考生安排敞篷车,坐敞篷车不晕车吗?高考完后的最长暑假。我是在读书,玩手机和偶尔出去走走中度过的。说不上有多么的充实,但过得还是比较简单,快乐的。我们高考完以后是六月初。然后我开学的时间,我记得是9月10号,中间相当于有三个时间的漫长暑假。这真的是我度过最长的假期了。因为中学的时候,嗯,虽然暑假有两个月很有可能会有一个月的时间是上

1.跪求《永远的高三八》

2.合肥一中查道庆怎么样

3.寿光第一中学为晕车考生安排敞篷车,坐敞篷车不晕车吗?

庐山市一中高考成绩_庐山市一中高考成绩单

高考完后的最长暑假。我是在读书,玩手机和偶尔出去走走中度过的。说不上有多么的充实,但过得还是比较简单,快乐的。

我们高考完以后是六月初。然后我开学的时间,我记得是9月10号,中间相当于有三个时间的漫长暑假。这真的是我度过最长的假期了。因为中学的时候,嗯,虽然暑假有两个月很有可能会有一个月的时间是上夏令营,所以时间不是很长。高考完到开学的这一个暑假嗯,不仅是时间最长的而且是没有作业的,所以是最空闲的。当时我也想着应该要合理规划时间,去打打暑假工或者去学习一下新学期可能会学到的知识,或者去减减肥,提升一下形象。但现实人远比比想象更加的骨感。

在高考完的第一个月。我无所事事,换了一部新手机。然后这一个的时间都拿去开发手机新功能了,玩得非常的痛快。在这期间我也制定了我的暑假计划,对,只是制定了计划而已。也有相对而言比较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这段时间等待成绩出来,并填报了志愿。我的成绩不是很好。没办法上一段,但是在这期间听说了定向。然后就去报了,参加了一个小小的面试,然后运气非常好的卡线过了。

在暑假的第二个月也就是七月份,我继续开发手机功能,还是玩游戏,玩的非常的开心。然后高中生也放假了,我的表妹也回家了。所以有时候我也会去外婆家找她玩。因为我们都是那种有些壮硕的女孩子。所以减肥是我们的人生已阅。但是就是因为减不下来肥,所以一直在减肥的路上奋斗。有时候我们会选择去用走路的方式来消耗我们过多的热量。事实上,经常走路确实有很多益处吧,但在消耗热量同时也把我们的激情消耗没了。所以减肥大业不了了之。在这期间我们穿梭在我们生活的地方,走遍了几乎每个地方。如果。当地要开发什什么旅游项目的话,我们绝对是当地土著。出去看看风景,领略一下哦,山区优美的环境,闻一闻新鲜的空气,这一个月也就在休闲中度过了。

暑假第三个月。也就是八月份。表妹回学校参加夏令营。参加夏令营几乎是我们这每一个高中生的命运。所以失去了表妹的我又成了一个人。我继续开发手机的功能,还是玩得非常开心。在这期间看了一会书,其实我也不知道小学教育要学些什么,因为没有教材。长时间有人陪伴,然后这个人走了,去其他地方了。就会突然间有一种很落寞的感觉。我就落寞了两天吧,然后继续我以往有规律且比较充实的生活。

这个暑假就在读书,玩手机,以及出去走走中度过了。虽然没有打暑假工,但也非常的开心,九月份迎来了新的学期,还有我的大学生活。

跪求《永远的高三八》

高考究竟在考什么?它应该考什么?这是全社会都在讨论的问题。有人把高考说成是应试教育的总司令、指挥棒。在他们看来,高考不除,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有人把高考说成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因为高考是一次对意志的考验。第三种看法就是把高考当成是一次平常的考试,只不过这次考试的结果会影响一生,可是追根究底它毕竟是对知识的考察,只要认真学习,就肯定能过这一关。

高考结束已经几个月了。回顾那次考试,以及由此联想到的整个高三一年的紧张,还有过去十几年的学习生活,我颇有感触:高考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察,而且还是对一个人素质的综合检验,要想在高考中取得成功,光靠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求你具有全面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自信、进取、踏实、肯干……总之一言难尽。而且在我看来,在高考中取得的成功,与将来事业的成功是有相通之处的。二者都对成功者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这些要求中的大部分是相似甚至相同的。所以作为一个高考中的成功者,我想把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跟大家分享,同时也是对我多年学习生活的一个总结。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且不论他们对我的教导,光是生我养我的父母之恩就难以报答。我能有今天的成绩,是我有如此优秀的父母一如既往、毫无保留地支持着我,指引着我,鼓励着我。

下面就步入正题吧,要成功需要各种各样的条件。我就从自己的视角,谈一下我体会最深的几点。

一、强烈进取心

成功需要强烈的进取心就像汽车需要发动机一样必不可少,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争强好胜。虽然我们中国人长期受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的熏陶,认为想干大事的人就要埋头苦干,要谦虚,不可强出头,对争强好胜不以为然。正如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但我认为不是这样,在一个集体里你如果没有一种想冲到前面去的欲望,真的是难以出人头地。当然争强好胜也要有一颗平常心,这个问题我下面会谈到。

我个人由于经历与众不同,所以属于不甘人下的那一种。我生命的前九年是在农村度过的,但是我们家并不在农村。因为当时我父母在地质队工作,单位就在一个落后的小县城附近,所以我们地质队的小孩没有选择,只有在当地念小学。但是我们毕竟是国有单位,所以条件比农村里孩子的条件好得多。于是农村的同学大概是出于嫉妒吧,总跟我们过不去。由于我那时身体瘦弱,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放学都被他们打,现在想起来真是耿耿于怀。但是很奇怪,我当时并没有想叫父母去把他们也收拾一顿。我的想法是:等我长大了干了大事,当了县长,看我怎么收拾你!

这种想法现在看来是有点幼稚可笑,然而就是这个幼稚的想法和那些痛苦的经历激励我在小学前几年努力学习。既然我打不过你,我就要学得比你好,有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意思。虽然后来我离开了那里,但我永远忘不掉那些痛苦的回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本是自然之理。然而现在有些人的想法却是宁头不做凤尾,要追求什么“天高任鸟飞”的感觉。认为待在一个整体水平较低的集体里领先的快感更重要,而不愿意去一个高水平团队中寻求挑战。他们往往会为这种选择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在我看来,不过是欺骗自己,寻找心理安慰罢了。这话虽然有些不好听,但是忠言逆耳,一旦做出错误的选择就会带来惨痛的教训,到那时可没有后悔药可吃。这也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虽然受害者并不是我而是我的一些朋友。

那是在考高中报志愿时,当时我就读的中学也算是很不错了,有一批水平很高的学生。然而在报考高中时却分成了两派,一边报一中——它在我们那个城市的地位好比北大清华,另一边还是报考母校。我本来是选择后者的,因为当时我还以跟母校的感情为重,并没有意识到身处一个高水平的群体会给自身带来多大的改变。

让我重新做出选择的原因是我的堂哥和我的一次谈话。他极力主张我去考一中,他自己就是一中毕业的,所以对上一中的种种好处有切身的体会。我最终被说服了,在最后时候改报了一中。

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没有错。我们这批同学分属两个不同的中学以后,一直心有疑问,想知道到底谁的水平更高,想找个机会比试一下。后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两边差距之大,让人无法理解。我们考高中时的第一名,当然在原来那个中学现在还是第一名,他在高考前第一次联考的成绩远不能与当年的水平相提并论。不只是他一个人,他们那边的同学与我们一中原先相同水平的同学相比,几乎都有一个层次的差距,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形成了这种差别。显而易见,身处一个优秀的群体,确实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大幅提高自己的水平。

正因为这样,在三年后我再一次面对类似的选择时,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北大,尽管这样我可能成为“凤尾”,但同样也有机会成为“凤头”。而那些未能上一中的朋友这次就必须为上一次错误的选择付出代价。我想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人往高处走”,而我的朋友们也会吸取教训,作出正确的选择。

前面说的都是单纯的进取,然而只有一门心思的进取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远大的目标,才能有为之不懈努力的力量。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许多成大事之人,都从小就有超忽常人的大志向。周总理那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到过,可你是否认真思考过?这不仅是个普通的赞扬我们***的故事,它还有着深刻的含义。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能像周总理一样说出自己的发自内心的理想,他们往往都只知道千篇一律地说长大想当科学家、解放军等等。而若有小孩说出周恩来的那句话,反而会被大人们当做小儿戏言而满不在乎。但是我们看看先生,他能为了国家,而放弃已经成名的医生职业,毅然投身革命;再看鲁迅先生,他先是想靠军事来强国而去学军事,后又认为实业可以救国而去学开矿,可是他又觉得只有实业也不行,中国落后因为人种的先天不足,要想强国必先改造我们的人种,所以出国学医,直到他最后意识中国要振兴,要靠精神,于是拿起了笔做武器,成为一代文豪。

在读这些故事时你是否认真思考过:我们选择职业的时候是以什么为依据的?结果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人将来想要干的事,要么是挣钱多,要么是好就业,却从未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更不用说为此来改变职业的选择了。你也许会说:“我又不想成为英雄,何必要学鲁迅?”那我会反问:“为什么不呢?有什么不可以?有那样的想法说出来很可笑吗?”至少我不再隐瞒自己的想法。当我有一次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我长大想得诺贝尔奖时,她却大笑不止,觉得不可理解。然而我认为这种想法很正常,要想成功就是要敢于拥有远大的理想并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前进。否则如何成功?老天只会设立成功之门,通向那里的路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

说了这么多,只是因为我觉得进取、向上的精神真是太重要了。没有这精神,再聪明,那也只是没有基础的海市蜃楼。要想干一番大事业,那就先问问自己:我有理想吗?我有进取的决心吗?如果有,那么就用这理想来指引自己,用这进取心来推动自己,朝目标奋步前进吧。

二、充分的自信

谈到成功之道就不能不谈自信。自信的含义固然简单,然而要真正做到充分而不过分的自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所提倡的自信,不仅是简简单单的相信自己,还包括那些只有自信才会拥有的心态,后者更为难得也更为重要。

自信的力量是巨大的。虽然没有人能解释自信这种纯精神的东西是怎样影响了我们行为的结果,但这种影响又的确存在而且有时可以起决定性的作用。我是相信这种作用的,尽管我不知道它作用的机理。但是我因为缺乏自信吃过亏,也因为自信获得过成功,所以我对自信的魔力深信不疑。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去年参加生物竞赛的经历,虽然那次我并非最终的自信受益者。故事开始于4月份,当时老师通知我们要参加生物竞赛,那时离初赛已经不到一个月了,大家心里都很没底,更令人不安的是另一所中学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月,专门办了竞赛培训班,而我们中学却是第一次参加生物竞赛,一点经验也没有,有的只是人手一本的竞赛辅导书,仅有的几次辅导。

然而也许是出于浓厚的兴趣吧,我当时心里自然而然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进最终只有三个人的省代表队。这在当时看来简直是不可能的:一边有长期的培训,一边却差不多什么都没学,真可谓“不战而成败胜负已定也”。可不知怎么回事,我当时就坚信我能进省队。在“五一”长假里,我就靠着这种自信,在图书馆里学完了一本竞赛书,又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浏览了其他一些生物学教材。但是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理论考试中我只是第五名,虽说这个成绩已十分不易,但离省队还有一段距离。至今我还奇怪的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我仍然坚持着我的信念,相信自己通过实验考试能杀进前三。结果我成功了,如愿以偿进代表队,这种看似偶然的结果实则与自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如果故事就此终结,那还不至于让我对自信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是随后因为缺乏自信的失败,才让我恍然大悟。进入代表队就意味着要参加全国比赛,而甘肃省由于各种原因,总体水平不高,历来参加全国比赛成绩不佳。至少生物竞赛只得过三等奖。所以我进代表队之后,思想来了个180度大转变。由充满自信到自信全无,那时的想法是只要去拿个三等奖回来就行。后来的细节也不用多说,反正最后我们得了三个三等奖,成绩公布的那天晚上我和队友谈心,大家都说出了相同的感受:你想得一等奖未必能得到,但是想得三等奖就绝对得不到二等奖。我们不只输在知识上,还输给了自己,我们太不自信了。

正是如此,障碍是自己设的,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办到的事,难道能成功么?

除了以上这种直接的自信,其实自信还有许多其它的表现。我认为“将军头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也是一种自信,而且是更高层次的自信。“小肚鸡肠”却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

当你真正相信自己的时候,就不会对别人的挑衅有过激的反应。何必要生气呢?不论你再怎么气我,你还是不如我,我何必要和你一般见识。大家一定都知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伐魏时,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不能久留,故派人给司马都督送去一套妇人衣服,寓意其胆小如妇人。没想到司马懿不但不生气,反而当场穿上了这套女装,让诸葛亮妙计难成,只得回兵。司马懿之所以能这样泰然处之,正是因为他有绝对的自信,只要自己不出战就必胜无疑,何必在这些小事上跟孔明计较呢?

相反,周公瑾却被孔明给活活气死了,他处处怕输给诸葛亮,结果呢?不但输给了诸葛亮,而且搭上了身家性命。现实生活中,却真的存在类似这样的例子。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他本来学习也不错,但从不愿给别人讲解问题,却很喜欢问问题,好像生怕别人超过他一点。这有什么必要呢?根据我和大多数同学的体会,我们身边的同学固然是我们的对手,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我们是个利益共同体。正如前面说过的,自己所在集体的提高,对自己也有间接的提高效果。再说,一个人如果连他身边的人都不能容忍,他又怎么能进步呢?这位同学后来也很惨,因为他只想索取不愿付出,渐渐地同学们都不再乐意帮助他,甚至在其它活动上也开始疏远他。虽然他学习很刻苦,但始终不能有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他还失去了许多美好的友谊。

我是非常愿意解答问题的,但一开始有许多人问我问题时我也犹豫过,怀疑这是否会影响我。后来我发现,通过向别人讲解问题也能发现自己的不少不足,有时自以为已经弄懂的东西在给别人讲解时却漏洞百出,而只有把一个问题完全弄懂后,给别人讲解才会游刃有余。推而广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就应该放心地去帮助他人。

自信还表现在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患得患失,对得失需要有理性的思考,对成败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我听说过一位同学,他在所在的中学是绝对的第一名,按照经验,他考上清华北大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保送到一所一般的一流大学。当被问及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时,他的解释有点莫名其妙。他说三年前考高中前他就是稳拿第一,但在中考中却发挥失常,未能进入前二十名;半年前物理竞赛他也是壮志雄心,最后却也名落孙山,没有进入代表队。由此他推论,高考前他每次都考第一这不但不是好兆头,反而是危险的信号,预示着高考也很有可能发挥失常。与其冒险,还不如保送。

这种推理很可笑是吧?然而在那种敏感时期若没有足够自信,很多人都会做了类似的傻事。怎样才能有应有的自信呢?其来源于对自己理性、客观地认识。正确地认识自己,拥有宽广的胸怀,平和的心态,这样的自信,它会给你带来难以想像的力量,制造出乎意料的成功。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自己拥有它呢?

三、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一方面是敢于挑战自己、挑战极限,另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显然这两件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然而,一个人的提高,就是通过不断地突破自我实现的。每个人都有许多弱点,而这些弱点就好像成功道路上的一道道关隘,需要去攻破。

其实人的潜力之大,往往自己都意识不到。一个人的极限如何,往往只代表了他挖掘到了什么程度。那么如何去挖掘,如何去突破呢?我觉得把自己逼得没有退路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个时候,每个人才会尽其所能向前冲。大家应该都听过“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的故事吧?去年我也“背水一战”了一次。

现在想起来,去年的后半年,我就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机器,整个暑假由于要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一直在学习生物。生物竞赛刚结束,却又轮到物理竞赛,说实话,物理竞赛复赛被淘汰后,我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当我被告知进入了化学竞赛全省集训队时,不但一点没有高兴的感觉,相反,我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一边是紧张的高三的复习,另一边是难以割舍的化学竞赛。当时我父母都是反对我继续参加化学竞赛的,他们怕因此耽误了我的高考复习。但我经过考虑后,决定参加集训。既然参加,就要全力以赴,不但要证明我的能力,而且要挑战一下极限。既然参加集训,那就得尽自己最大努力进入最后的代表队。

可惜,不幸的是,我进了代表队。为什么是不幸的呢?因为这意味着整个一学期我就得同时面对繁重的高三复习任务和化学竞赛的学习。有了生物竞赛的教训,我发誓这次不能重蹈复辙,一定要充分地准备,扭转我省的历史纪录。而同时,我又不愿放弃高考复习,所以我选择了两者兼顾,而且我做到了,我突破了极限,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那几个月我没有1点前睡过觉,因为我要同时学习大学化学的课程又要完成学校的作业,但是我并没有崩溃。是什么支撑着我呢?是坚强的意志,有时候精神的力量的确令人难以置信。

现在回想起那些经历,让我明白了:当你遇到挑战时,少说几句“我不行”。多问问你自己:“我为什么不行呢?”“我真的做不到吗?”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挑战自我,许多困难远没有看上去的可怕。这里让我借用的一句名言:“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

坚强的意志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毅力和坚持。许多困难的克服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要挺住,别趴下,再多坚持一会儿。你多坚持一会儿,困难就认输了,你要最后未能顶住,那可就前功尽弃了。

这种坚持对于高考复习极为重要,因为经历持续几个月的紧张学习,其实每个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那段时间我真的感觉好疲惫,不仅是身体的疲劳,更可怕的是身心的疲劳。我那时就觉得真想什么都不管,好好地睡一觉,睡个天昏地暗再说。但是如果这样那就全完了。我们老师有个比喻说得很好,他说我们多年的学习就像在拉一张弓,越拉越紧,而高三一年,其实就是维持这个紧张度。我们都能想象,拉弓的过程其实比较容易,但把弓拉满瞄准时是最难坚持的。高三一年就是这种状态,其实你什么也不需要做,只要保持这个紧张状态。自然能在高考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不管怎么说,坚强的意志不是容易拥有的。与其它素质相比,拥有它得付出更多的代价,忍受更多的痛苦。但是一旦拥有,你将会发现它为你带来了无穷的力量。它可以让你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激动人心,激发斗志,绝对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四、技巧与实干

前面说了三个精神方面的素质,现在该说一说行动了。之所以把技巧和实干放在一起,是因为我觉得两者的结合尤为重要。有太多的人要么只重视技巧,要么只会埋头苦干,但就是忽视了这两者实际上是对立统一的。我遇见过一些同学总是问我:“你到底是怎么学呀?”这种问题让我不知所措,我认为实干还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对这种问题的回答就是:踏踏实实地学。技巧呢?可以说是一种对实干必不可少的修饰。

实干者,不仅要干,更重要的是要实。干是容易做到的,实则有一定的难度,我也经历过一个由不实到实的过程。刚升入高三时,大概是因为大家学习热情突然高涨,问问题的同学变得非常多,每次下课老师都被团团围住。可奇怪的是这时我并没有找到多少问题,这让我非常焦虑,总怀疑自己是不是学习方法不对呀?会不会又错过了什么重要的知识点?渐渐地,我的学习就变成了对问题搜索而非对知识的学习。还有类似的参考书问题。高考辅导资料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每看见别人拿着一本参考书,就会担心自己没有怎么办?会不会比别人少学许多东西?于是没什么用的书也是买了一大堆。

突然有一天,我问自己,我究竟在干什么?我在追求什么呢?我这么做有必要吗?我真正应该做的不是跟别人比谁问的问题多,比谁的参考书多,而是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别人问的问题也许我会做,而我要实事求是地寻找自己的问题,弥补自己的缺陷。别人的参考书也许我并不需要,我所需要的不过就是认认真真地把已有的书学懂学透。正因为我要对自己负责,所以要实干。实就要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只有实干,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当然,技巧也是很重要的了。与实干相比我更会利用技巧,有时可以说是投机取巧。我能保送上大学,主要靠竞赛成绩,而我之所以选择生物和化学两门学科竞赛作为突破口是有原因的。因为我经过观察,发现甘肃省竞赛的争夺主要集中于数学和物理两门。再考虑我的实际情况,从来没有参加过数学竞赛训练,再去争取数学竞争赛有突破,无异于飞蛾扑火。物理竞赛虽然成绩不错,很有希望,但是它的考试时间与生物竞赛相隔不远,估计会互相影响。而选择生物一方面是因为我对生物有浓厚的兴趣,一方面是生物竞赛在我省是个冷门,更有希望出好成绩。选择化学呢,就是因为物理时间冲突而化学的竞争也相对不太激烈。要想保送,至少应该在两门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结果我成功了,两门主攻都进入了省队,而另外两门也获得了省级一等奖,这样就顺利地被保送到北京大学。但有些同学实干有余,技巧不足,花的功夫比我多,却因为主攻数学、物理,最终只获得两个省级一等奖。

也许你会对我这种投机取巧不以为然。但是我觉得在现代社会,这种灵活的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许多事情人们只会关注结果,若干年后只会记得结果,只要做法能问心无愧,那么我认为真正的成功者是结果上的胜利者。所以要想在现代社会取得成功,除了实干之外,适当的技巧也会让你事半功倍。

五、开阔的眼界

这一点是我最引以为豪的了。因为这正是我最大的特点。同时我也认为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在当代是没有前途的,现代的成功人士必然对非自己领域的知识也有广泛的了解。甚至是高考也对我们提了多方面的要求,让我们不能只靠书本上学的知识在考试中取得成功。开阔的眼界包括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横的方面比较易于理解,比如“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属于这一类。另一方面,从纵的角度来说,就是提高自己看问题的层次,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

我关心天下大事的习惯是和我的家庭的环境密不可分的。记得我很小时候,我爸爸经常拿着一张很大的报纸看,而我出于小孩子固有的好奇心,总想抢来看一下。爸爸他并没有把我推开,说什么“小孩子不懂”之类的话,而是饶有兴致地给我讲解世界各地的新闻,虽然当时我可能听不太懂,但是这培养了我的兴趣。当时除了动画片我最喜欢的电视就是新闻了。有一次到家长单位阅览室去,我突然指着一本杂志封面说:“他是梅杰(英国前首相)。”让其它大人吃了一惊,因为当时我还没上小学呢。

关心天下大事并不只是简单地记住几个事件几个人物来卖弄自己知识渊博,而是要对这些事件进行客观的思考,这种思考让人受益匪浅。比如,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时,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自不必说,可是进行一下更深的思考之后,就会有更多的获取。例如:我们现阶段应如何面对强权的这种挑衅,是与之硬碰硬,跟美国打一仗来表达我们的愤怒么?或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一种更加智慧的方式来挽回损失?事实证明后者是对的,二千八百万美元的赔款与一场冲突孰好孰坏不难判断。

除了遍观天下大事之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很重要的。行万里路的条件现在虽然难以满足,但多读书还是可以办到。我爱好读书,而且爱看各方面的书,这也与我家庭的培养分不开。我的父母从没有强迫我去读某一本书,而是通过一步一步地引导来培养我的读书兴趣。从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家就订阅了《幼儿画报》,接着是《儿童画报》,还给我买了许多故事书童话书。妈妈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给我听,直到有的故事我都能背下来。

真正的转折是从《十万个为什么》开始的。当时我对家里书柜里的书十分好奇,但是却看不懂。有一天,我注意到有几本黑色封面的书叫《十万个为什么》,这个名字一下吸引了我。拿出来一看,里面的内容更是让人对这几本书爱不释手。从此,我发现书中竟然还有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接着就一发不可收拾,接连看了《三国演义》、《世界通史》等。这些对当时的我可算是大部头的书。从此,书籍就成了一位永远陪伴我身边的朋友,它能带给我知识,引起我深思,拓展我的视野。相信爱读书这个习惯会让我受益终生的。

说了这么多横的方面,现在该纵的了。苏轼有句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正说明了纵向扩展眼界的必要性。学习上的事经常是这样,当你迷惑不解时,如果你有勇气站得高一点,学一点或看一点高一层的知识,常常会豁然开朗。

由于我参加了几门竞赛,对此深有体会。我时常见到同学把一个我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究其原因,也不能怪他们,只是中学课本因为知识的限制不能把一些东西讲得很透。于是我就鼓励他们去看一下大学教材,其实很多东西是可以看懂的,只是愿不愿看的问题。除了学习,在工作中,着眼点的高低也对人的水平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由高一层向下俯视的习惯,不仅对学习大有帮助,而且是在今后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

如上所述,开阔的眼界这种许多家长眼中无用的东西其实很重要。那种认为只要学好课本就够了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写了这么多,也许有人会问:“你写的这些东西,好像跟高考关系不大,更像是在讲事业成功之道。”不错。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的,高考的最表层虽然是在用试题考学问,但是作为一项特殊的考试,其意义不仅在于此,它考察的范围非常广泛。原因是要想在高考表层取得成功,背后必然有很多的必备条件,这些条件与各种事业取得成功所需的条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而高考作为我们人生中面对的第一次重大考验,又能同时考察如此广阔的内容,所以显得格外重要。可以说,它某种程度已经不再是对高中学习情况的检验,也不仅是大学选拔学生的依据,而是对我们这些青年人的智力、心理、能力的综合考查,可以作为今后在社会中迎接挑战的热身。

正因为这样,我在这里不想再说什么学习方法和技巧这种别人说了千百遍的东西,而是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高考,来让大家从另一个方向来思考高考。我觉得单从这学习角度来战胜高考是技术型的胜利而不是根本的胜利,真正高考成功的人靠的不只是学习。

我把这些体会写出来,既是对自己的总结,又是对后来者的激励。前者可以让我继续发扬优点而改善不足。后者是我一个过来人对后来者发自内心的期望,希望他们从高考中不只是学到知识,而且能磨炼自己的意志,激发自己的斗志。同时我也愿意让各界人士了解一个刚经历过高考的人的感触,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并不是只靠我自身的努力取得的。这里面有父母师长的关心和帮助,朋友和同学的关心和支持。我在此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合肥一中查道庆怎么样

你说的是孔庆东的《遥远的高三八》吧。

遥远的高三八

孔庆东

公元1980年,我初中毕业,考入了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哈三中在黑龙江省的地位,比北大在中国的地位还要崇高。因为北大还有其他的大学与之竞争,而哈三中在黑龙江则是“宝刀屠龙,惟我独尊”,别的重点中学一概拱手称臣,不能望其项背的。一名哈三中的学生,比一名“黑大”或是“哈工大”的学生还要受人尊敬。因此,上了哈三中,便油然产生了一种责任感,仿佛全省三千万父老乡亲的期望和重托,“夸擦”一子就撂到咱肩膀上了。

我从小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各门成绩都很出色。但上了高中以后,面临着考文科大学还是理科大学的选择。这个选择对我个人来说,是不存在的。我有一种很顽固的偏见,我认为理科大学不是真正的大学。我虽然一向热衷学习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但认为它们的价值只在于为人所用的工具性。“批林批孔”时知道孟子的一句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对我的毒害非常大。我至今都认为理工科的知识分子属于“劳力者”,认为文科知识分子才是真正的“精神贵族”——尽管他们的现实处境是那么的可悲可怜!所以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心里就有一个高考的目标——北大中文系,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最好的系。但是,在80年代初期,全社会的普遍观念是重理轻文,似乎“爱科学,学历文化”就是要当陈景润、李四光,社会上流传着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个别报纸还宣传1985年要实现四化,2000年初步建成共产主义。有的老师听我决心要考文科,而且还是中文系,都无比叹息地说:“唉!这孩子,糟蹋了。”我今天回忆起这恳切的话语,不禁真有点怀疑当初的选择,是不是给国家糟蹋了一个陈景润的坯子。在重理轻文的大气候下,哈三中迟迟不开设文科班,于是我和一些要考文科的同学,与学校展开了艰苦的斗争。“高三·八”不是一个普通的班级号码,那是我们用青春的热血换来的胜利果实。下面我略讲几则与“高三·八”有关的事迹,献给有过类似经历,今天仍然保持着青春激情的老中青朋友.

一、公车上书

高一的上学期一过,开不开文科班,就成为一个争论焦点。其他重点中学,在总体上不是哈三中的对手,便早早办了文科班,集中优势师资和生源,力图在文科上名列前茅。而哈三中严格执行上级关于不许办文科班的指示,名义上是反对偏科,实际上一是有重理轻文的传统,二是作为标兵单位,不敢犯任何错误,三是对文科没有把握,反正办也已经晚了,不如不办,将来高考文科成绩不好,便有了借口,成绩好了,更成为坚持正确路线的典范。这样一来,想考文科的同学,提出了“救亡国存”的口号。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少年,根据所学的那点粗浅的历史,一本正经地把校领导比作昏庸的清政府,认为只有自己起来争取,才能扭转局势,促使当局“变法”。我们分头到各班串联,各班人同此心。就连那些要考理科的同学,也从学校大局着眼,支持我们。于是,我们就发动了一场“文科班运动”。第一,广泛宣传,到处议论,造成一种“民不聊生”的舆论。政治老师讲过列宁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第二,向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口头呼吁和交涉,争取教师的支持,是胜利的最大保障。这里面要注意两点,即对文科教师的绝对倚重和对理科教师的绝对尊重。第三,正式提交意见书,形式分为个人的,各班的和全体的。这项举措我们命名为“公车上书”。

我以个人名义和全体名义,送上了两分意见书,言辞很激烈,还卖弄了不少文采和典故——我的作文得过全市一等奖。郑滨和张欣也各写了一份。当全体意见书签名时,产生了一个让谁签在头里的问题,我记得自己十分狂妄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始。要出事儿,我先兜着!”便第一个签了。郑滨是个老阴谋家,说这样不好,咱们找几个大碗,画几个圆,都围着圆来签,就分不出先后了。其实我们的种种“阴谋诡计”都是多余,领导上早都知道谁是宋江谁是李逵。很快校长就请我们六位同学去谈话——具体哪六位我记不清了,反正我们既兴奋又紧张,自称是“戊戌六君子”。表面上气宇轩昂,实际上心跳得跟上体育课差不多。

周校长慈眉善目,满头银发。虽然六十来岁了,仍修饰得风度翩翩,一尘不染,看得出年轻时一定是个英俊小生。他平常有两件事特别受到广大同学称赞。一是每天要腰里暗藏一把铁锤和几枚铁钉到各班巡视,一旦发现有活动的桌椅,便掏出暗器大展身手。他从来不问桌椅是谁弄坏的,兴致勃勃地干完,心满意足地离去。所以三中的同学没有不爱护桌椅的,全校内外整洁如洗。后来我到北大看见那么多残桌破椅没人管,便给北大校长写了封信,建议他也买把锤子,可是至今也没收到回信。周校长第二件颇得人心的事是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老师们跳舞。那时跳舞还是很时髦的事。小流氓们跳舞时都要郑重其事地穿上新喇叭裤,觉得自己很高雅。正经人跳舞则是思想解放的标志。三中有好几位校长,同学们对他们的分工不大清楚,我们只觉得由周来接见们,大概是按“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心里说不清是放松还是失望。

周校长带着一种严肃的微笑,你们的要求我们看了。首先,你们的立场是错误的。你们称学校领导为“校方”,请问,你们是哪一方?难道你们不是学校的主人翁、不是“校方”吗?你们甚至还称学校领导为“当局”,请问,什么叫“当局”?是国民党当局还是日本帝国主义当局?咱们学校这座大楼,从前就是日寇的警察厅,赵一曼烈士在这里战斗过,金日成同志在这里战斗过,还有李兆麟将军

我赶紧说,李兆麟将军是在哈一中附近牺牲的,是国民党女特务用美人计把他了,凶手现在还在台湾。周校长说,对,你们可不能忘本哪!你们管我们叫“当局”,让我们多伤心哪!我十四岁就参加革命,一辈子为人民服务,文化大革命都没挨过斗,到今天可好,我成了“当局”,你们干脆说我是刽子手。那多解恨呢!

我们六君子顿时觉得自己是六小人。慌忙向校长道歉,说我们错了,今后一定改。周校长说,凡事都要从大局出发,你们这样一闹,要是上级知道了,就会认为咱们学校领导不力,不够安定团结,你们愿意换校长吗?我们齐说不愿意。周校长说,就是嘛,上级不许办文科班,咱三中不能带这个头。给你们开一个文科班,到高考时,万一你又想考理科了,那不是把你害了吗?学校现在决定,文科班不能办,但是考虑到你们的要求,可以利用一些放学后的时间,开一点文科的选修课,你们要是真心的,就报名选修,其实我看,也没有多少真心的,都是瞎起哄……

底牌亮出来,我们明白了,现在的关键是要先抓住选修课,经过宣传鼓动,报名选修的居然有一百多人,其中一些同学并不是要考文科,而只是想多学知识,我们那时不像现在的学生只认分数,我们是诚心诚意为了中华之倔起而废寝忘食地抓紧一切学习的机会,谁的知识最渊博谁就最受尊敬,所以全校都有一种“耻一物之不知”的精神。可是,选修课的教室被安排在地下室,夏天闷热,冬天酷寒,加上“当局”的分化瓦解,家长的威逼利诱,渐渐地人数少了,教室由两个压缩到一个。我们用鲁迅的话来安慰自己:队伍越走到后来,就越精纯。我们顽强坚持着,互相勉励着,我们坚信“当局”的心也是肉长的。选修班的人数减到六十左右就没有再减过。

又一个零下四十多度的冬天过去了。当冰封的松花江开始解冻,几个在冰面上跳跃的香港人掉下去的时候,我们的“非暴力抵抗运动”胜利了。几位校长都很感动,都说这些学生真不容易,真有骨气,他们考文科一定能考出好成绩。于是,就拆散了原来的8班,成立了一个新的8班——文科班。但是要求我们的理科学习与其他一样,只是多加了史地两门课而已。这样即使上级知道,也不能说我们“偏科”,说不定还要表扬三中呢。

“文科班运动”终于胜利了,但是有好几位大功臣没有享受这胜利果实。比如7班的班长李学军和学委白泉,都是斗争坚决的“死党”。他们本就不想考文科,他们只是为“正义”才挺身而出。文科班成立后,我仍然经常与他们放学后一路回家。8班从此成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班,而“公车上书”则在我们的生命史上留下颇有价值的一页。

二、十三棍僧

文科班存在的时间不到两年,但在同学的记忆中,却俨然是一个完整的阶段。那是因为我们班不仅集中了全年级的大量精英,而且发生了数不清的趣谈逸事。

首先是干部严重过剩。当过班长和团支书的足够组成一个政治局,班委和课代表俯抬即是。班主任左平衡,右解释,总算草草委任了一届内阁。我们班主任教语文,四十多岁,长得很像那时的影星颜世魁,一张黑脸上布满杀气,永远穿着一身黑色中山装和一双黑皮鞋,拿着一本黑教案,我们管他叫老魁,管他上课叫“黑手高悬霸主鞭”。我跟老魁说,我在初中当过学生会主席,领导这个班,没问题,老魁一摆黑手,你啥也别当,就给我当语文课代表,有事儿我直接找你。后来我才明白老魁的用意,并由此悟得了许多统治之道。10年后我也在北京一个中学当过一年班主任,也是让最可靠的学生当语文课代表。其实老魁很少找我,可我们班同学,尤其是女生,都造谣说老魁待我像亲儿子。我说老魁从未表扬过我,而且还批评过我,都没用。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老魁在重大事情上都是依靠我的,只是感情不外露而已。

文科班虽然内阁整齐,人才滚滚,但班级的实际权力机构,或者说权力核心,是“十三棍僧”。那时**《少林寺》风靡一时,我们班五十多人,却只有十二个男生,于是加上老魁,就号称“十三棍僧”。别看男生只有十二个,却有六个的成绩排在前十名。即使成绩排在后面的,也各有神通。比如班长田风,英俊倜傥,聪明绝顶,具有极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待人谦和仁义,办事成熟老练,文艺体育都是能手,口才又极佳,看过一部**,他可以从头到尾讲得跌宕起伏,大家都很佩服他。可不知为什么,他的成绩总不见提高,也许是一个人太多才了,对命运就缺乏危机感,区区分数也就不大放在眼里了。

我们十二个男生,一半坐窗下,一半坐在后边。每天嬉笑吵闹,令女生十分痛恨。班里的大事小情,都由男生说了算。其实三十九名女生里头也人才济济,但女生一多,就好比鸡多不下蛋,谁也不服谁,谁也甭想出头,干脆乐得让这帮傻小子领导,自己正好安心学习——我估计这就是母系社会垮台的根源。可是学习这东西很邪门,不专心学不好,太专心也学不好。众女生成天心不旁骛,出来进去手不离书,口中念念有词,一脸三贞九烈的样子,却大多数事倍功半。比如团支书刘天越,从来不抓团的工作,一大早来到教室,就粘在座位上一动不动,下课也不出去,吃午饭时,她的同桌赵静把饭盒放到她面前,满满一大盒饭莱,她居然吃得一粒不剩,可见她的蛋白质消耗是够大的。我们那时男女生之间相敬如宾,很少直接说与学习无关的话。我和同桌肖麟与她们相隔一个过道,经常旁敲侧击,冷嘲热讽。我对肖麟说:“看,又吃了一槽子。”肖麟说:“已经一上午没出窝了。”刘天越听了,只是低头窃笑,继续背书。可她如此用功,也只能在女生里排进前五名,不具备领导男生的威望。这些该死的男生,上课说话,自习吵闹,一下课就跑出去翻单杠、扔铅球,可是学习就是棒,见解就是高,办事就是灵,而且老师们还喜欢。真不知上帝是怎么安排的。

我们班因为男生太少,所以运动会时要求学校不限制男生多报项目。这下可好,田风和老倪包揽了大部分项目。他们这边跳个远,那边跳个高,刚打破百米记录,又要去投标枪。4×100接力赛老倪居然一人跑了两捧。美国的刘易斯跟他们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女生也不含糊,靠人海战术也拿了几十分。我和肖麟主要负责人事、宣传和后勤,结果文科班在各方面都大获全胜。其他班纷纷抗议不公,但“当局”不予理睬。一个女生跑来报告说,老魁躲在主席台后边偷着咧嘴乐呢。

十三棍僧里,老魁自然属于“恶僧”。其余十二人,用《核舟记》里的话说,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下面举几个例子。我和肖麟是一对酸腐秀才。因为预习功夫好,上课不大认真。练习题发下来时,我俩运笔如飞,往往最先做完。剩下的时间我俩就说笑话,猜谜语,对对子。比如我出个“白面书生吃白面”,肖麟对“花脸武士扮花脸”;他出个“春江花月夜”,我对个“秋水艳阳天”;我出个“自古小人先得势”,肖麟对“向来大气晚逢时”;他出个“庆东操场盗香瓜——可耻”,我对个“肖麟教室偷剩饭——该杀”。其他棍僧也有时参与进来。张欣有一天吃雪糕坏了肚子,偶得一联颇佳:“吃雪糕拉冰棍顽固不化,喝面条泄麻花胡搅蛮缠”。郑滨在地理课上出了个“火山灿灿山有火”,号称绝对,我在化学课上对了个“王水汪汪水中王”,总算

给化学老师争了一口气。

郑滨和王老善坐我们后面,经常遭受我和肖麟欺负。郑滨不但学习好,而且极有艺术修养。他的书法绘画都颇有水平,每月都买大型文学期刊阅读,尤其对苏俄文学有深入研究,后来成为北大俄语系的才子。他表面的谦虚温和中深藏着一种充实的自负。我和肖麟就常常以挫伤他的自尊心为乐。我俩翻字典给大家起外号,让大家自己选择页码和序号。郑滨选了几次,都是很不好的字词。有一次叫“郑肱”,“肱”的意思是“大腿上的毛”。此外还有“郑阴险”,“郑攒钱”,“郑麻子”等。有一回到松花江玩儿,郑滨一人远远走在前面,王老善用各种外号喊他都不回头。王老善情急之下,鬼使神差地喊了一声“郑犊子”,郑滨这才浪子回头,从此他又多了一个外号。有一阵我们经常

喊他“郑麻子”,当然他一点也不麻,正像张铁叫“张拐子”,其实跑得非常快一样。可是我们班有个女生叫郑绮——后来留在北大党委工作,怀疑我们的“郑麻子”是叫她,通过别的女生传来了质问。我们顿时很紧张,因为郑绮不但不麻,而且是学习最好的女生,温文淑雅,颇受尊敬。我们都为“误伤”了无辜而良心不安。于是我们就怂恿郑滨,说你必须去向郑绮解释:“郑麻子是我,不是你。还有郑阴险也是我,郑攒钱,郑犊子,郑肱,那都是我,跟你一点关系没有。”郑滨听了,格外气愤,死活也不去解释。结果我们投鼠忌器,不敢随便再叫他的外号了。

王老善爱思考,爱发言,但经常表达不清。他有两个外号,“喋喋不休”和“语无伦次”。他流传最广的一句名言是:“来,我给你画个自画像。”他和郑滨受到我和肖鳞的捉弄时,就使劲击打我们的后背。后来实在不堪忍受,他们就和后面的老倪老乐换了座,击打我们后背的就变成了老倪老乐。

老倪高大魁伟,会武术,体育全能。在思想上是个大哲学家,凡事与人不同。他经常思考人生社会问题,有点鲁迅式的愤世疾俗,所以常常因思想苦闷而耽误了做习题。他的处世态度是标准的黑色幽默。比如写作文,写到得意处,他就加一个括号,里面写上“掌声”。一直写到纸的右下角,括号里注一句:“有纸还能写”。给板报写诗,他只写了前两句,后两句就写上“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他经常怀疑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一百八十度以及双曲线为什么不能与数轴重合,他还伪造一些根本做不出来的几何题让我和肖戚证明。他给别人画像,人家说不像,他说:“我就不信世界上没有长这样的!”此话真是深含玄机。由于我认字比较多,他从字典上找了一些难字僻字考我,

结果我都认识,他就自己伪造了一些字让我认。我不愿意服输,就胡蒙乱念,老倪非常惊讶:原来世界上真有这些字呀!思想深刻的人往往会被最简单的假象所蒙蔽。

老乐是一个瘦高个,南方人,有点结巴,平时极聪明,但一急躁就会出错。肖麟与他下棋,本来不一定能赢他。但肖麟非要让他一子,老乐被他激怒,就输了。肖麟又要让他两子,老乐气得话都说不出来,结果又输了。输了就要钻桌子,老乐简直要气疯了。

十三棍僧就是由这样一群“坏小子”和“傻小于”组成。不要以为他们无聊胡闹不正经,他们到火车站学雷锋,到马路上铲积雪,德智体美劳都好着呢。后来在大学里,也都能各自开拓出自己的大地,现而今,正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大业舞刀弄棒着呢。

三、威猛女生

1998年,流行一首很肉麻的歌,叫《我是女生》。那歌唱的不像是女学生,而像是。我同龄的那一代女生,虽有愚贤之别,美丑之分,但在人格情操上,真可以做当代女生的国母。

我们班的女生,正好是十三棍僧的三倍。外班叫我们班“娘子军连”,叫我们“党代表”。到了高三,我们成了名副其实的“高三·八”班。

物以稀为贵。我们这些男生被宠坏了,对女生表面上尊重,实际上不放在眼里,直到毕业时,有的男生还叫不全女生的名字。比如有一对同桌,我们就有点搞不清她俩是叫“倪静、宗健”还是叫“倪健、宗静”。这也不能全怪男生。许多女生整天不说话,上课不发言,叫人无法一识庐山真面目。比如赵静,就坐在我们旁边,几乎从未听过她的声音。她的名字,正好可以制成了一个谜语:“走错了,别出声。”真是名如其人。我和肖麟,只好根据她们的表现,把女生分为若干类。最外向的叫做“猛”,“伤”,其次的叫做“玩闹”,最没有印象的叫做“没有”,意思是这些人跟没有一样。当时大概是分封了几猛,几楞,几玩闹,和8个没有。其余的则大都赐以外号。只有像郑绮、刘天越等少数“女生贵族”仍以姓名称之。当然,这些都是男生范围内的黑话。直到现在,有的女生还在打听自己当年属于玩闹还是属于没有。

“头猛”是我们班最可爱的女生,梳着两条小辫儿,虎头虎脑,面色红润。她之所以“猛”,首先是由于她猛于提问。无论上什么课,她必紧拧双眉,时时举手提问,问题十分古怪,往往令老师抓耳挠腮,老师如果答上了,她必追问一句:“为什么呢?”老师答完了“为什么”,她又来一句“为什么呢?”没完没了地追问下去,直到老师张口结舌,宣布要回去“查一查”,下次再答复为止。因为老师们总是声称喜欢学生提问,所以尽管被头猛纠缠得火冒三丈,却敢怒而不敢言,不仅当时要装得和颜悦色,说:“你的问题很有价值”,回去还要翻查资料,准备第二天答复她。下课时头猛也不放过老师,歪着小辫儿拧着浓眉,一直问到下一节课上课才恋恋不舍地罢休。后来有的老师

一见她举手,身体就有点哆嗦,假装没看见或叫别的同学发言,下课时一身,就蹿回了教研室。但这样也不保险,因为头猛还可以追杀到教研室甚至老师的家里。头猛简直成了摧残人民教师的一大公害。后来,头猛又把残害范围扩大到同学和其他班的老师身上,逮着谁问谁。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头猛则是“普天之下,莫非我师”。凡是认识她的老师同学,提起头猛,真是哭笑不得。《隋唐演义》里有个傻英雄罗士信号称“头猛”,他连“头杰”李元霸都不怕,于是我和肖鳞便把这个绰号“下载”到了高三·八。

但头猛终于遇到了两回挫折。一次是栽在老魁手里。原来头猛十分得意于自己的本事,居然在作文里夸赞自己“每天都能向老师们不耻下问”,这下可叫老魁抓住了把柄。老魁语文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在一细小枝节上无穷拓展。碧野的《天山景物记》,第一自然段有“横亘”一词,老魁每次都能把这个“横亘”讲上整整一节课,所以他以前的外号叫“横亘”。横亘老魁捏着头猛的作文,一遍遍讲着什么叫“下”,什么叫“耻”,然后问头猛“向老师提问能叫下问吗?”头猛说:“不能。”横亘老魁追问:“为什么呢?”头猛说:“因为老师是上,不是下。”横亘老魁再问:“为什么呢?”头猛说:“因为老师比学生岁数大。”横亘老魁又问:“为什么呢?”头猛说:“因为

他是老师,所以岁数大……”头猛终于被问得语无伦次,从此不再迫害老魁。

第二次是头猛向我请教一道立体几何。我因为在批林批孔时得知我的老祖宗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从此铭记在心,对待大多数女生常常冷言恶语,授受不亲,这时便简单地告诉她说:“引一条辅助线就行了。”头猛随即就来个“为什么呢?”,我说:“因为有的人离了辅助线就不能活,就跟榆木疙瘩差不多。”头猛听了满脸通红,但仍装着没听懂的样子,歪着小辫儿说:“谢谢你。”从此头猛虽然还来问过我,但态度格外谦卑,不敢再问“为什么”了。

头猛除了猛于提问,在其他方面也生冷不忌。打排球时,她不但拳打脚踢,而且头球也相当猛烈,两条小辫儿飞舞着,好像在练习神鞭。发球时经常胳膊一抡,球就不见了,原来从脑后飞到墙外。一天自习时,她站到讲台前的篮球上,篮球一滚,她摔了个五体投地。爬起来,她拧着眉毛又上去了,结果第二次摔得更重,只见她咬着牙挪回了座位。全体男生窃笑之余不禁微微佩服。头猛确实有一股“欲与男生试比高”的劲头。最后一学期,不少同学都比谁回家最晚,获胜者往往要坚持到半夜。女生当然比不过男生,头猛也不例外。但头猛竟然把她哥哥带来保驾,大有问鼎之势。我和肖麟便怂恿老倪去揍她哥哥一顿,老倪不敢,但总算把头猛兄妹吓走了。后来,头猛一直和我们男生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在北京读完大学后,回到哈尔滨走进了金色盾牌的行列,她的“头猛”特长真正得到了发挥。

“二猛”也是我们班一绝。她坐在第一排中间,提问的频率和强度仅次于头猛,所以屈居二猛之席。但她另有一个绝招,即上课时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仿佛在她的眼睛和老师之间引了一条活动的辅助线,并且随着老师的一举一动频频点头。因此她一开始的外号叫“频频点头”。老师讲课都希望学生有积极热情的反应,但是有的学生没听懂,有的听懂了在思考,还有我和肖鳞这样的“不听而懂”之辈,所以二猛的频频点头给了老师极大的满足和信心,老师们都爱叫二猛发言,特别是在头猛举手的时候。数学老师老膝最喜欢二猛,老膝是个朴实乐观的山东大汉,看不透二猛的伎俩,经常随着二猛的点头节奏来掌握上课进度。只要二猛点头,他就往下讲,根本不管其他人听懂没听懂。

讲到酣畅之处,老滕对着二猛一个人比手划脚,滔滔不绝,二猛拼命点头,满面虔诚,别的同学不是气得咬牙切齿,就是乐得手脚乱颤,只有头猛始终举着那不屈的手,两条浓眉几乎拧到了一起。

二猛由于点头有术,在学习上占了不少便宜,尤其数学,好几次考试都得了满分,被老滕认为是能考北大之属。二猛自我也感觉甚佳,由经常向同学请教改为经常接受同学请教。可是苍天无情,高考前夕,她家里忽然出了点事,她也因长期点头而得了偏头痛,结果导致高考失利,后来进了一家很不满意的学校。二猛不肯服输,经常跑到京津各大学的同学处倾诉她理想志向,顺便教训一番“小人得志”的老同学。老同学们一方面都比较体谅她,另一方面又比较怕她,因为她慷慨激昂,指点江山,从江青到弗洛伊德,没有她放在眼里的,比头猛的“十万个为什么”还要威猛十倍。只有我可以对付她。我的办法是板起面孔,严厉无情地批评她的狂妄自负,她出于自尊,只有老老实实接受

批评,感谢而去。另一个办法是把她介绍给周围的朋友,我自己扬长而去。二猛和我的许多朋友都互留了电话地址,我的朋友们也很佩服我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老同学。其实我知道,二猛的心中是有着深深的遗憾和哀伤的。

四、不敬师长

我们这一代人,虽在文革中度过童年,却最懂得尊敬师长。我们的尊敬,不是停留于表面的礼貌谦卑,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敬重。所以,我们对老师的“敬”,有时恰恰是以“不敬”来表现的。我们兴致勃勃地观察老师的小动作,模仿老师的口头禅,给老师起外号,所有这些,使老师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有血有肉,能歌能哭,使老师成为我们一生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哈三中的老师大多德才兼备,远近闻名。越有本事的人,往往越有性格。我在7班时,语文老师刘国相就极有性格。他讲课精彩幽默,见解独到,倍受同学欢迎,然而他却极不谦虚,讲到高潮,突然大声问一句:“我讲课好不好?”同学齐喊:“好!”他又问:“棒不棒?”同学齐喊:“棒!”刘国相如饮甘霖,越发精神抖擞。有时其他省市的老师来观摩听课,他也不知收敛,甚至更加肆无忌惮。有一回上课前他走到讲台,同学起立,他不按惯例说:“同学们好”,却扬起右臂喊了声:“嗨,!”这样真诚的老师在中国可以说是风毛麟角,他给我留下一个终生的启示:做老师,首先要做一个真诚的人。

高三·八的老师普遍喜欢我们十二棍僧,但他们不知道,十二棍僧对他们是常常颇为“不敬”的。班主任老魁每天装出一副凶相,不论同学取得什么成绩,他都很少表扬。尤其喜欢训斥女生,还动不动威胁女生说,谁要躲在屋里不上操,或者偷懒不扫除,他就一脚把她踢出去。女生对他又恨又怕,并且因为他很少威胁男生而对男生也增加了仇视。可是到毕业时大家回头一想,老魁一个人也没踢过,一个人也没骂过,多少训斥和“威胁”,都成了有滋有味的回忆。比如一次种疫苗,许多女生害怕打针,窃窃议论。老魁说:“那有啥可怕的?一攮一个!”吓得女生一片惊叫。还有一天下午,我去参加全市语文竞赛,同学们都在自习,老魁故做镇静地踱进来,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孔庆东在全市语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然后又故做镇静地踱出去,在门口左腿把右腿拌了一个趔趄。我傍晚回到学校,望着黑板上的大字,仿佛看到了老魁的内心。

老滕是个急性子。讲课时一个字赶着一个字,口沫飞溅。又喜欢在空中比画,无论多么复杂的几何图形,都宛如清清楚楚摆在他面

寿光第一中学为晕车考生安排敞篷车,坐敞篷车不晕车吗?

合肥一中查道庆老师:深入浅出,有严密的数学逻辑、精妙的技巧方法,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例题使知识更条理化。

合肥一中(Hefei No.1 High School),简称“合一”,是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的一所知名高级中学。学校创建于1928年,前身为合肥县立第一中学堂,是安徽省最早建立的公立完全中学之一。合肥一中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中,涵盖初中部和高中部。学校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学校注重学术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学子,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合肥一中在课程设置上广泛涵盖了文、史、理、工、经、管、法、哲、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并注重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的学习。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教学和学习设施,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学校的毕业生在高考中成绩优异,大部分能够考入中国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总之,合肥一中是安徽省合肥市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越的高级中学,以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出的优秀学子而闻名于中国。

合肥介绍

合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的省会,也是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合肥位于中国东部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处。合肥市是中国的计划单列市,辖6个市辖区和4个县级市。市区总面积为7,266.57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000多万人。合肥市是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合肥市拥有发达的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是全国重要的汽车、机械、钢铁、化工等工业中心之一。近年来,合肥市积极推动创新发展,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形成了集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除了经济实力,合肥市也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合肥曾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市内保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庐墓、祈福塔等,展现了合肥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传统。此外,合肥市还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如庐山、黄山、九华山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都在合肥的周边地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坐敞篷车不能保证完全不晕车,但是在通风的环境中却可以有效地缓解晕车。

近日,寿光一中专门为晕车学生准备的?敞篷车?火爆全网,有的人称赞学校的暖心行为,也有人质疑此举并无实际作用,纯属博人眼球。

你认为的敞篷车是这样的。

但事实上是这样的。

我认为,这是一种暖心行为,虽然坐敞篷车不能保证完全不晕车,但是在通风的环境中却可以有效地缓解晕车,可以尽可能的给考生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减小由于晕车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反应,有效地减除了考生的紧张,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要做到真正的公平很难,但我们可以尽我们的全力来尽可能的保证公平。高考--是人生的大考,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更考查学生的心理。高考,其实并不可怕,他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谁心态好,谁能稳住,谁就赢了。人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很多人的问题在于不能正确了解自己,即如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够对症下药,不断的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这就是成功。

我们不要擅自论断别人的行为,这个世界上虽然有一些不好的风气和行为,但我相信,邪恶终究打不倒正义,正义有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我们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着很多的温暖,有很多的内心温暖善良的人。不要因为极个别不好的人与事,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世间的人与事。我们的世界依旧是充满着温暖的。寿光第一中学的暖心行为就是我们的表率,虽然说,坐敞篷车并不能杜绝晕车现象,但是,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温暖。让我们用温暖来感化那些不好的东西,只要人人都温暖待人,这个世界定会还你温暖。

文章标签: # 我们 # 一个 #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