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比较 教育比较

高考文综主观题,高考文综主观题改卷规则

tamoadmin 2024-05-17 人已围观

简介所谓文科综合试题,就是命题者将政史地三科相关的知识找一切入点结合在一起组成试题来考查学生,或者是以某一时政热点为背景,让考生运用政史地三科或两科相关知识来回答问题。此种试题学科跨度大,综合能力强,思维跳跃频繁,其难度可想而知。老师们也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但笔者认为,要想答好此类试题,最关键的还是要抓住两点,一是审题,二是作答。1.审题审题是回答好文综试题的首要条件。任何试题的设计命

高考文综主观题,高考文综主观题改卷规则

所谓文科综合试题,就是命题者将政史地三科相关的知识找一切入点结合在一起组成试题来考查学生,或者是以某一时政热点为背景,让考生运用政史地三科或两科相关知识来回答问题。此种试题学科跨度大,综合能力强,思维跳跃频繁,其难度可想而知。老师们也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但笔者认为,要想答好此类试题,最关键的还是要抓住两点,一是审题,二是作答。

1.审题

审题是回答好文综试题的首要条件。任何试题的设计命制总是要有某种意图的,它是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合乎逻辑的表述出来的。考生审题,就是要透过题面,阅读、分析、理解、推敲题目的关键词语,准确把握题意,明确题目要求并准备解题的过程。审题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l)审题型。根据题目的设计命制形式,确定题目是全综合类试题还是分问拼盘类试题;是政史地全综合类试题,还是政地、政史、史地综合类试题;每一设问属哪种形式。(一般性叙述、辨析题、评述题、比较题、论证题等)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否则就会离题万里,信马由僵,造成答题失败。

(2)审关键词。审关键词通常要关注题目的解答方向、发生的领域、时代特征及涉及到的理论层面等。诸如试述、简述、评述、论述、简答、背景、原因、过程。影响、作用、意义、启示、经验教训等。

(3)审时空范围。根据试题的关键调确定考查的地域范围和时间范围,包括试题要求回答的所有学科知识的上限和下限。审时空范围就是要搞清楚事件发生在哪些地域,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还是中外结合的,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是何时开始又何时终结的,以便确定可供选择的理论要素和知识要素及学科体系。

(4)市综合角度和侧重点。文科综合科目试题是对政史地学科主体知识的综合设计命制,一般都有切入点(即综合角度)和侧重点。如此,可以明确试题的重心,由此解题就有了针对性和目的性,减少了盲目性,不至于误入歧途。

(5)审题目内容与课本的联系。试题中的求答内容无论是以何种面目和形式出现,都必然是教科书的显性反映或隐性折射;即使材料新颖而隐晦,甚至游离于考纲显性知识点之外,但在教科书中仍可以找到它相应的位置。所以,回忆、联系教科书,是为了诱发联想,启发思维,找到各学科考查的对应点,以利于提取各学科的有用要素(即相关知识点),以便破题和答题。

(6)审分值大小。文科综合科目试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题后均有相应的赋分值规定。每一设问赋明分值,实际上就是为考生确定了答题的重点和详略程度。一般分值高的设问详答,分值低的则相反。

2.作答

作答的第一步是草拟提纲,就是把答题的要点。顺序高度浓缩,简明标出,最好按不同的学科分类,然后根据设问的时空范围按部就班地作答。草拟提纲好处很多,考生不可省略。因为此步骤可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无序性,可以使答题条理清楚,逻辑性强,重点突出,要点完整,且节省时间必可以整洁卷面,给阅卷者以良好的印象;有卷面赋分值规定的试题或学科,特别要注意此点。

第二步是筛选要点,史论结合,学科渗透,对题作答。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出最有说服力的知识点。各学科侧重点要突出,注意学科渗透互补。然后史实与论点结合阐述论证,做到论从史出,不空发议论,不堆砌史实。这一步实际是把构思所提炼的要点付诸行文作答。因此,要把提纲充分用足、充分扩展,将各要点具体化。在具体的全面落实过程中,还要注意:①层次要分明。根据试题的要求、弄清题目的设问,相应地以每一设问作为段落,对每一问所回答的内容做到要点化、序号化,使其自然形成段落。②详略要得当。根据题目类型、设问的侧重点、设问的分值分别判断答案的详略程度,主答部分应详,简答部分应略。③事实要准确。不论何种类型的试题,答题均要以确凿无误的事实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答案中所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即知识点)要准确元误;在行文作答时,要坚决避免事实颠倒混淆,力戒错别字。

第三步是理论分析,理性说明。近年来的文综高考试题,特别是政治、历史学科,理论性要求特别高,题目中往往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所以这一步骤就是要把题目中直接要求或潜在要求运用的原理,结合事实深入分析、阐述,把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升华到理论高度,归到高层次的理性说明上来,只有这样,答案才会有深度、力度,才会字字珠玑、入木三分,才能掷地有声。

至此,虽然可以划上句号,但是答题仍未终结。答题的最后一步是检查。首先是检查审题是否有偏差,各学科的侧重点是否正确把握;其次是检查答案是否齐全完备,论点事实是否有遗漏,论据部分是否确切;再次要注意答案中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有则改之,如此才能说作答真正完电

典型例析

(2003·全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略)、(1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风带)的影响。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候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海峡作战有什么影响?

(提示:气压带和季风带季节移动过程,气压与风的强 弱也发生变化。)

1943年,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折。1944年,苏军在苏德战场发起一连串进攻战役,收复大片西部国土向国境线以西挺进,这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但也引起某些西方政治家的担忧。同年6月,美英最终开辟第M战场。

(3)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

分析:此题是以二战中“开辟第二战场”为中心内容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历史、地理两学科知识。第

(l)、(2)问着重考查的是地理知识,其中第(2)问教材中并无阐述,考生只有变换视觉,从“季节不同引起该区域气压梯度力大小不同”切入,进行知识重组和知识迁移,才能正确回答问题。第(3)问主要考查的是历史知识,前半问属“再认再现”,只要不遗漏知识点即可。后半间关键要理解“这种形势”指的是什么?

“这种形势”不仅包括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而且包括了“某些西方政治国的担忧”,所以考生在分析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时,就不能仅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去回答,还必须依据新情境材料的提示,从政治学科、地理学科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美英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答案(l)西风

(2)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变小,西风强度减弱,海上风浪变小,较利于渡海作战。冬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大,不利于渡海作战。或答:冬季半年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变大,西风强度增强,海上风浪变大、不利于渡海作战。夏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小,较有利于渡海作战。

(3)进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德国本上。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原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力图限制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

文章标签: # 试题 # 战场 #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