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2008高考语文_2008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1答案

tamoadmin 2024-07-11 人已围观

简介1.2008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2.08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3.江苏: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内容和题型解读4.08湖南高考语文答案5.关于2008江西高考语文卷作文的点评?6.200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7.求2008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答案推荐2008高考材料作文37例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

1.2008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2.08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

3.江苏: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内容和题型解读

4.08湖南高考语文答案

5.关于2008江西高考语文卷作文的点评?

6.200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7.求2008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答案

2008高考语文_2008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1答案

推荐2008高考材料作文37例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批评步非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蚂蚁爬行时,头蚁爬到哪里,后边的蚁群便追随到哪里。如果将那只头蚁拿掉,蚁群便被第二只蚁带着,继续爬行。这只新的头蚁,走的路线是与前一只不同的。如果又把这一只拿掉,它身后的那只蚁,又接着带领伙伴们演出同样的故事。因此,蚂蚁们的行迹便纷乱如麻。

 4、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

 5、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如科夫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期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了。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里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要求:就这则材料,写一篇评论文章,自拟题目,不超过800字。

 7、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要求:就这则材料,写一篇评论文章,自拟题目,不超过800字。

 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

 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

 上海来京旅游的林**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林则徐这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

 一位在颐和园北窗门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打仗是当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

 人们几乎对此问题都感到意外。

 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个国家,境内有一眼泉水,名曰“狂泉”。国内的人吃狂泉的水,没有一个不发狂的。只有国王不吃狂泉的水,没发狂,言行举止都很正常。

 可是,发狂的人认为国王没有发狂是得了发狂病。于是,大家商量,一定要为国王治发狂病。他们冲进王宫,把国王捉住,摁倒在地,用艾火烧,用银针刺。

 国王受不了痛苦的折磨,只好到狂泉舀了一瓢水喝下去。国王刚喝下狂泉里的水,便发狂了。

 于是,这个国家君臣上下没有一个不发狂的。大家手舞足蹈,十分高兴。

 1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武汉市东湖之滨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流光溢彩,游人如织。于是,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农民曾经向一位教授这样问道:“先生,一个聋哑人曾到五金商店去买钉子。他先把左手中的两个手指放在柜台上,然后用右手做钉锤的样子。服务员拿出一把锤,他摇了摇头,并用右手指了指放在柜台上的两个手指。服务员拿给他钉子,他点了点头。这时候,恰巧有个盲人近来。先生,请你想象一下,他将如何买到一把剪子?”

 “噢,很简单,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子剪布的模样就可以了。”教授从容地回答。

 其实,盲人是会说话的。

 1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有件事让他感到有些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汤姆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冬天到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汤姆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汤姆四处寻找,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汤姆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汤姆高兴地抱起那只立功的黑羊:“多亏有了你!”

 春天,汤姆的羊群里又多了几只小黑羊,他的歌声依旧嘹亮:“我的羊群啊,多么可爱……”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印度)泰戈尔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朗根尼西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撞线后,转过身子看运动场上的记分牌。当指示灯打出9.95的数字后,海因斯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但他到底说了什么,谁都不知道。

 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一位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办公室回放奥运会的资料片,突然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兴趣。他找到了海因斯,海因斯一头雾水,甚至否认当时说过话。戴维说,你确实说话了,有录像带为证。海因斯看完戴维带去的录像带,笑了,说:“难道你没听见吗?我说,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的。”

 海因斯接着解释说,以詹姆斯"格拉森医生为代表的医学界断言,人类的肌肉纤维所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30年来,这一说法在田径赛场上非常流行,我也以为这是真的,但是,我想我应该跑出10.01秒的成绩。于是,每天我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跑50千米。因为我知道,百米冠军不是在百米赛道上练出来的。当我在墨西哥奥运会上看到自己9.95秒的纪录之后,我惊呆了,原来,10秒这个门不是紧锁着的,它虚掩着,就像终点那根横着的绳子。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学生要老师教会他所有的智慧。老师笑了笑,从桌上拿起一个苹果,放到嘴边,大大地咬了一口。过了好一会儿,老师才又张开嘴,将口中已经嚼烂的苹果,吐在手掌当中,然后对着他的学生说:“来,把这些吃下去!”

 学生惊惶地说:“老师,这……这怎么能吃呢?”

 老师笑了笑,说:“我咀嚼过的苹果,你当然知道不能吃;正如汲取别人的智慧,必须经过你亲自去‘咀嚼’、去实践。”

 学生恍然大悟:苹果新鲜而甜美的滋味,是需要由自己来品尝与体会的。学习的过程,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只有自己不断地反省、思考,才会成为自己宝贵的经验。

 1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18、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

 20、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读书如品茶,有人说读书如饮酒,有人说读书让心灵快意飞翔,有人说读书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也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跟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你认为读书有什么意义?请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青年报》1999年10月27日刊登过《古老而永恒的丰碑》一文,文中写在贵州发生的缆车事故中,缆车以疯狂的速度坠落,在撞击地面的一瞬间,潘天琪、贺艳丈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潘子浩,结果夫妻双双遇难,而儿子却安然无恙。6年前发生的南京“7"31空难,在清理现场时,发现有位叫贡红梅的年轻妈妈双手还紧紧抱着一个9个月的婴儿,在20多个幸存者中,婴儿伤势最轻。当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一位母亲割破自己的血管用热血哺育怀抱中的婴儿。

 请根据自己归纳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真正的快乐是什么?是《悲惨世界》中冉阿让对芳汀女儿的真情呵护,是《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后的内心释然,是陆幼青在病魔控制下动人的键击声,是陈丽明伺候病危女儿时的轻轻叮咛,是徐虎在给居民清理下水道时的重重喘息,是李素丽在卖票时真诚的笑意……真正的快乐从哪来?人们都说当你在为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在挫折与痛苦的磨砺中,在忘我的追求时,她便悄然来临,真正的快乐无影无踪,来也如风去也如风,她可遇不可求,那些为追求快乐而“快乐”的人,恰恰不会求得真正的快乐,而那些对事业、工作、学习和生活全身心投入的人,常常会于不经意间,因真正快乐的光临而心旌摇荡,甚至手舞足蹈。

 你有相关的体验或见闻吗?请你根据以上内容自拟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根据诗句,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限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被称为“杭州西点军校”的“杭州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实施独特的教育方式,甚至实施体罚。对此,赞同者认为:克服“娇”“骄”二气,不打不成器;反对者认为:教育要有度,体罚系违法。你的看法呢?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水有三态,人生也有三态。水的状态是温度决定的,人的生活状态也是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度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入大海,但他离不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度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你对这则文字有何感悟?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巴格达商人在山谷中匆匆赶路,没有星月,夜黑如漆。突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别忙着赶路,俯身拾几块石头带走吧,明天你一定会既惊喜又懊悔。”商人一时搞不清这是神谕还是魔咒,思忖再三,随意拣了几块又继续赶路。天亮了,商人发现他拣拾的是价值连城的宝石。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心理学上有一个“乔韩窗口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四块领域:一块是公开的自我,也就是透明真实的自我,这部分自己很了解,别人也很了解;第二块是秘密自我,是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部分;第三块是盲目的自我,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却不了解;第四块是未知的自我,是别人和自己都不了解的潜在部分,通过一些契机可以激发出来。

 根据这段文字,请从“真实的自我”、“秘密的自我”、“盲目的自己”、“潜在的自我”中任选一个方面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四季在照常运行,但当那已经变得不太好吃的西瓜整年都能端上我们的餐桌时,人们的时间概念已经被混淆了。从春到冬,我们穿着界限含混的服装,吃着季节感不明朗的食物,往来于恒温的室内;然后,我们的指尖弹跳,梦中遥远的异国风情瞬间在屏幕上闪烁,模糊了我们的距离感;我们登上月球,千年前的神话恍惚间变成寂无声息的荒原……

 那些充满季节仪式感的心情,那些遥远国度神秘奇异的憧憬,那些古老蛮荒世界里扬起的迷朦的尘土……渐行渐远。

 面对这样的生活变化,你会有怎样的感想?请仔细阅读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为南航师生作了一场学术报告。按照惯例,一小时报告后,丁教授回答同学们提问。

 “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

 “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

 “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这的确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丁教授的简短而朴实的解释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3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偶然的意念,会成为改变一生的重要决定,也许只因为听到一句话,也许只因为读到一行字,也许只因为看到一幅画,也许只因为听到一首歌,也许只因为偶尔抬头望见窗外的一朵云,……一念之间走出了阴霾,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3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掉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围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到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于是研究树的毒性,提炼了毒素,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些景物是必须仰望的。

 比如鹰,比如天空,比如高山……

 有些人是必须仰望的。

 像李白,像范仲淹,像辛弃疾……

 成长

 是必须仰望的。

 像崇高、像伟大、像纯洁……

 仰望崇高,感受卑鄙;仰望伟大,感受渺小;仰望纯洁,出离庸俗……

 仰望

 使头颅变得有份量,仰望使眼睛长上翅膀。

 读了上面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请自定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含诗歌),写一篇作文。必须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34.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常言道:谎话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又常言道: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可《红楼梦》里有句名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有个成语马上附和“以假乱真”。有不少文人把坚持“说真话”作为一生的追求,有人挺身揭示真相留给世人诸多感慨,也有人用“真实的谎言”演绎出感天动地的故事……生活中的真真假假啊,其实很难一言以蔽之!

 读了上面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自定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含诗歌),写一篇作文。必须联系自身实际,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35.阅读下文,按要求作文。

 “幸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还配了这样一个例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越来越幸福。”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的调查却显示,2005年,72.7%的城乡居民感觉生活是幸福的,比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另有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与经济发展的曲线并不同步。人们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很多和财富无关的因素。经济越发展,非物质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就越来越大。近来,深圳市将“关爱指数、幸福指数、人文指数、安全指数、诚信指数、环境指数、廉洁指数”等指标列入到该市的“城市文明指数”中。

 读了上面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自定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含诗歌),写一篇作文。必须联系自身实际,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36.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呼出废气吸进新鲜空气,生命就是在这种呼吸中保持与延续,这是近于废话的常识,然而,宇宙万物都以其不同方式,在做着生命的大呼吸,只是一般人没有如此理解罢了。举其大者,有日升月落的白天和黑夜,天体的运行才会保持平衡,那是宇宙的大呼吸;天有阴晴云雨,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取得养料繁衍生命,这是大自然的呼吸;有平原与峡谷,高山与河川,而后才有山河之雄壮秀丽,这是大地的呼吸;……”

 以上是今年2月份《文汇报》上刊载的俞天白散文《精神呼吸》中的一段话。的确,生命只有依靠肺部的生理呼吸,那只是动物性的生存需要。人生在世,还需要珍贵的精神呼吸。那么,什么是精神呼吸呢?你是怎样看待精神呼吸的呢?请自定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37.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前不久,某小区的路边出现了一个居民自己设立的“顺风车站”。小区很大,没有公交车,居民外出或购物要走很远。小区一半家庭有车,但车主开车上班后,家里老人、孩子外出也不方便。于是,有人提出在路边设立一个车站,请小区车主自愿免费搭载等车的人。倡议一提出,立即得到了许多“有车族”的响应。一个小伙子搭车后感激地对车主说:“我家没车,坐了您的车,真不知该如何回报。”车主笑着回答:“不用回报我,回报也不一定用车,只要您在力所能及时去帮助别人。”

 请从以上材料中引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2008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第一部分(必做题):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15分)

考纲陈述: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一类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的科技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多为介绍新科技新发现新认识,主体文字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 背景,构造,原理,特点,现状,发展,评价(优点缺陷)及其研究应用前景。(根据文体特征,可边阅读边猜测下文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2)注重整体阅读。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说明对象(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

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 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 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一偷换概念: 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二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点关注: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 ,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 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 有时,偶尔等)

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四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 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五正话反说: 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六顺序错乱: 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七颠倒因果: “因”与“果”错位;或 “条件”与“结果”错位。

八强加因果: 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九无中生有: 即原文无此信息。

十答非所问: 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记住: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记住: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

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记住: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4)记住: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三:简答题(07年新增题型)的解答

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一: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 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

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

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 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

重难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 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 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

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 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同一关系取其一; 相属关系取其”属”; 相并关系取其”和”; 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 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 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 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 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 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 合并各段内容, 概括中心意思: 寻找各段中心句, 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 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 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重难点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 分析的具体做法是:

① 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② 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二部分(选做题):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 审准题眼 规范作答

0.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

“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

(1)题眼(答题重点)是: 短暂而愉快 ;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

(3)设问的角度: 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 ;(4)句式应为: 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

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 , 特定线索、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 写 角 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 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 ⑶埋下伏笔

⑷设置悬念; 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 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 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 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

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 分析手法及作用(见前四大类13小类).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 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题型5: 探究类(含评价)另附专题

第一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考纲陈述: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所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人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散文的阅读:

1.明确概念

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2.文体特征 : 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

3.阅读要领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语言优美洗练,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阅读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理清脉络、层次,正确理解散文的思想内容。抓住脉络线索,就是抓住散文小段、小层的抒情性话语,把这些话语组织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分析这些语句,大致就可分析出主题思想了。

2、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一般说来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分析起来比较难,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分析思考:一是用了哪些写景抒情方法,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还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二是分析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弄清散的“形”和不散的“神”,通过联想把握“形”与“神”的结合点。三是分析散文的立意、寓意或象征意,散文的深层含义都是通过“物”表现出来的,必须看清作者赋予了“物”什么特点,什么品质或者什么思想。

3、领会和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散文的语言一般比较优美,许多句子含义比较丰富,把比较典型的词语、句子放入到具体的段落中去思考,体会语言的妙处。

4、体会散文的意境,领会散文的主旨。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一定要进行联想和拓展,一般的散文,总是描绘、创造一个美好的意境,通过“物”与“人”来表现这个意境,换句话说,就是散文表现的精神或品质特点。分三类: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议论明理类。文意=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

(二)小说的阅读

1.明确概念 :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

(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 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 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

作用一: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作用二: 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作用三: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作用四: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作用五: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 1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 2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 3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4)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第二类: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考纲陈述: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有关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所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 新闻类文章的阅读: 包括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

1.明确概念 :

新闻属于纪实类作品。它是借助各种传媒对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信息所作出的及时,客观,准确,简洁的报道,它是报

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受众性的特点。内容一般包括6个要

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有三类: 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

观评价。

2.文体分类

1.消息(狭义新闻):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其特点是真,短,快。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

语五部分构成,结构上一般为”倒金字塔”式

标题: 消息的眼睛。传达消息最主要的实践事实等关注点。常有引题(背景烘托),正题(主要事实)和副题(补充)

导语: 消息的第一句(段),用简洁鲜明的文字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主体: 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进行全面具体的阐述,展开事实。

背景: 烘托补充,或交代起因,或强调新闻的价值,或强调事件的重要。

结语: 紧扣主题抒情议论,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2. 通讯:

消息和通讯都属于新闻体裁,都具有新闻性,强调所报道的人和事,要有新闻价值,必须真实,不能艺术虚构。

它们的区别在于:

(1)报道详略不同: 消息概括,一般只注重报道事实本身;通讯具体, 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侧面进行全面挖掘。

(2)写作手法不同: 消息注重讲清事实本身,语言平实,文学性弱; 通讯的常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

方式,文学性强。

(3)结构方式不同: 消息一般为”倒金字塔”式;通讯则可以为纵式,横式等其它文学性结构样式。

(4)时效性不同: 消息时效性强,时效性相对较弱时效性时效性

通讯按内容分,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

(二) 传记类文章的阅读:

1.明确概念 :

传记和新闻一样都属于纪实类作品。它是遵循真实性的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

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立传人物来看,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2.文体特征

传记属于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特点: 真实是传记的最大特征,不允许虚构; 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

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具有感人的力量。语言朴实,人物刻画多用用白描。

3.阅读要领:阅读传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和散文等文体的区别;

2. 抓住文中叙事和描写中展示出的人物个性,把握主任公复杂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

3..对时间性较强的传记,可列表整理文章思路;

4.评传中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直接评价。一、(1分,每小题3分)

l.B 2.C3.A 4.D

二、(9分,每小题3分)

5.A 6.C 7.C

三、(9分,每小题3分)

8.A 9.A 10.C

四、(23分)

11.(10分)

(l)(4分)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

(2)(6分)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 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12.(8分)

(l)(4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2)(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13.(5分)

门)俯足以畜妻子 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

阴阳割昏晓 决毗入归鸟

(2)豁然开朗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于古风流人物 惊涛拍岸 一时多少豪

五、(22分)

14.(4分)

第一问(2分):

“怅惘”是指作者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

第二问(2分):

表达了作者感伤怀旧的情绪和浓郁的乡愁情结。

15.(6分)

概括(2分):

①冬雪皎白,薄冰试步;②春天温柔,生机盎然:③夏天明媚,夕阳辉煌;④秋意渐深,秋荷摇曳。

作用(4分)

①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②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

16.(4分)

(1)(2分)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

(2)(2分)指夜晚的什刹海很关,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17.(8分)

①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②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③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乡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

六、(l5分)

18.(4分)

举例:北京奥运会将惠及亚洲的旅游业。

19.(6分)

四个例子分为前后两组,每组3分。每组中,写出一个内容和句式都符合要求的句子,给1分;写出两个,给3分。

20.(5分)

每写出一句比喻,给1分;四句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给1分。

七、(60分)

21.(60分)

08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

<一>

上海08年高考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

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阅卷老师点评:

满分作文有五大优点,首先,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并无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第三,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二>

2008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感受乡村》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的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息。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沌的眼干涸空洞。

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图景?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纯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生的希望。

看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也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

<三>

2008年江西满分高考作文:给人类的一封信

先生们/女士们:

晚上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小鼠标标――来自穴居田鼠家族中的一员,奉族长之命,向那些长期奋战在捕蛇一线、暗杀猫头鹰、追打黄鼠狼、虐猫一族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是你们不懈的努力,拓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使我们的安全得到保障,让我们从忍饥挨饿、提心吊胆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如今我们的家族日益壮大,广大农村已经被我们占领,到处活跃着我们兄弟姐妹们的身影。为了田鼠家族秋万代繁荣昌盛,我们需要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准备从“农村包围城市”,走进现代化的大都市中,享受文明生活,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老鼠社会。各位也看见了,我们正逐渐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新生活,地球是属于我们的,你们人类靠边站去吧!

不要持怀疑态度,事实就摆在眼前。其一,我们鼠类的繁殖能力是很惊人的,而且没有计划生育,迟早有一天数量上要超过你们人类。其二,我们每一只老鼠都是具有超级杀伤力的细菌武器,我们随身携带几百种病原体,听说过鼠疫吗?那就是我们的类作。其三,我们鼠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智商,人类老一套的捕鼠器和假耗子药根本吓不到我们。其四,我们鼠类是一个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群体,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是钢,可以无坚不摧。

作为一名夜生活丰富的田鼠,我不得不对社会的发展感慷不已,以前我以为只有我们鼠类和我们的老对头们喜欢过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现在你们人类也过上了这种生活,其内容比我们要丰富多了。

千百年来,我们和人类进行斗智斗勇,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考证,我们已经对人类种种恶习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已经被你们人类折磨的遍体鳞伤,我们鼠类义愤填膺,人鼠大战既将上演。我们誓要将人类赶出地球。

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动物,我和你们一样也有七情六欲,我们也有自己的梁祝传说,我正在和一只宠物波斯猫拍拖,有一天我在垃圾桶里听到有人在唱“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感觉你们太伟大了,我们家族的千年秘密你们都知道!让我听的如痴如醉,以至于忘记了和波斯猫的约会,她大发脾气要甩了我,还好我及时想起族长说过“没有不吃腥的猫”,只好把好不容易弄到手的一只珍贵鱼头送给她,她才破涕为笑。

今晚的星星真亮啊!糟了,约会的时间到了。穴居太小就不邀请各位来我家作客了,各位如有邀我之意,不妨准备好美味佳肴我必如期依约前往。就写到这儿吧,去晚了波斯猫一生气没准又甩了我,像我这样没有名车别墅的无名小辈找个女朋友真的很不容易啊!有空再聊。拜拜!

另,回信放到垃圾桶即可。

和人类亲密接触的小鼠标标

鼠年鼠月鼠日

<四>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一:“品江南”

味道是每个人独有的记号。迷恋于果汁的香甜,那是对青春味道的追寻;沉溺于咖啡的苦涩,那是对逆境的憬悟;执著于泉水的恬淡,那是对江南的难以释怀。而我,正是陷入在江南的霏霏烟雨中难以自拔的人。

呷上一口淡淡的矿泉水,江南的味道便在舌尖荡漾。?烟雨将过客的思念在此刻唤醒,氤氲的水气弥漫着江南宛君女子一般的雅气,温柔曼妙。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阿炳的《二泉映月》划破了静谧的水面,二胡的三个把位上回环着江南深夜幽静的气息。灵性恰似掌间的纹路在湖面凑起此起彼伏的乐章,此刻都市的喧嚣,商人的叫卖都无法和这儿扯上边。水乡的恬静在月光的渲染下得以升华。这就是江南的味道,淡淡的,沁人心脾的安定的力量。

唇齿依恋着这毫不张扬的奇妙感受,大口而爽快地再喝上口矿泉水,那种淋漓畅快的感觉亦不破坏江南甜美的味道。言及江南,三生石畔泥土的芳香固然清新,但江南人们的热情更为难忘。那是同泉水般质朴的甘甜,涤尽世俗的尘埃,纯净得不受丝缕沾染。泛舟水乡,撑起竹篙的妇女娴熟地摆渡过斜风夕阳,此起彼伏的歌声中,耳根也领略了江南的魅力。热情的水乡人捧上杯杯纯净的泉水,张罗着桌桌可口的饭菜。久违了这种毫无防备的对话,放松身子,江南的质朴真挚将城市的面具击垮,露出张张真诚的笑脸。这就是江南的味道,甘淳的,舒展了紧张的神经。

凭着对泉水的依恋,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那般洒脱与大气更是江南豪情的历史味道。金鼓齐鸣,战号吹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也曾气宇轩昂,也曾金戈铁马,江南的历史长卷上,那无畏的气息依然隐隐缱绻。斜阳草树,寻常苍陌,挥之不去亦有江南毫不言败的铮铮铁骨。这就是江南的味道,如泉水般直截,爽快。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清清泉水淡淡水乡,品江南的同时,人情的光辉也在心灵的蓝图上勾勒出一片蔚蓝。

凭借着对水乡气息的执着,那城市的污浊尘埃似乎无法侵入被江南烟雨涤尽的内心。

在灵魂的庙宇中,我虔诚地祈祷,只为做一个在乱世的污泥之中保有江南味道的人。

点评

没有诗,不成江南;没有诗意的语言,不足以表达诗意的江南;而没有诗性的评点,则不足与言《品江南》的韵味。

诗的心灵画意淋漓。一把胡琴,一泓月光,一缕会意的微笑,可以编织出江南美丽的经纬,丝绸一样的温婉质地。撑篙的身影,斜风夕阳,松语长歌,亦可以描画一幅隽永写意的山水图轴,人生的况味于此作悠然的南山之见。而长鸣的金鼓,烽火的长路,也被诗意轻轻地拥入心怀,熨烫成一壶江南雪夜里劝慰心灵的美酒。江南,从画意里走出的江南,水比酒还醇,意比画更深。开落的莲花和季节一样的美丽,掉落在人生溪流里,点画出生命江南一样的诗意闲适与追求。

文采胜花,才情似水,才或可与江南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写作的人如何能不时时翻检自己的心怀,去与美丽的人生签订一份永生灵性的同行之约?

<五>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三境”

三个人走进商店,各自买了果汁,咖啡以及矿泉水,原因是他们各自喜欢甜味,又苦又甜的滋味,以及淡淡的感觉。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若三位顾客年岁相异,恰为少年,中年人和老者。那么该是少年喜欢那甘甜,中年人品尝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将这三味推之于人生,不亦妙乎?

我们在世上走着,都要经历少年、中年及老年三个阶段,从少年到中年的蜕变,从中年至老年的风化,不啻是身体的成长衰老,更是心智的成长,心境的渐变。

少年时,热爱那甜甜的滋味。少年总爱用美好的幻梦来裴点世界。这时候的我们,还单纯、还稚嫩,在激情中燃烧自己。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可以自得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徜徉在对未来的希望之中,年轻气盛,尽管“粪土当年万户侯”!少年是一个热爱美好的境界,是以,许多在少年时已崭露头角。“数学王子”高斯年轻时已誉满世界;年轻的丁俊晖向世界冠军叫板;仍带着稚嫩的郎朗正优雅地为人们送来悦耳琴音……少年时,不言愁,雄赳赳地向人生进军。中年时,已识了尝了那愁苦滋味,是以喜欢又苦又甜的感觉。人生至此,宛若一杯香茗,我们在苦味中挖掘甘醇。这又是另一境界。中年之时,事业与人生大都处于鼎盛之时,许多人生的无奈亦已尽收心底,氤氲出了更为成熟稳重的眼光看世界。“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中年就是一种继往开来的承接时期。携幼负老,中年又是个责任的时期。惟咖啡,苦甜参半,才彰显中年之况味与魅力。

到了老年,大约人生之百味已遍尝。互相帮助之甘甜,梦想之芬芳,责任给人的愁与乐,落井下石之苦极,过河拆桥之辛辣……最后糅杂成了什么?却是一瓶矿泉水。正如白色,其实是由七色汇聚而成。人生最高之境界,便在于饱经风霜之后,心底经过大风大浪归于平静。世界的风浪,击不起心底一丝涟漪。这便是真正的成熟,用一双真正宠辱不惊的眼看世界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也只有这般闲适心境,才品味出清水中淡淡却浓郁的感觉。

人生必然是这样,渐行渐远。有言曰,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老年看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此言得之。人生就是从单纯到复杂,又归于平静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我们要做的,是享受每一种滋味,感受每一种境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纯生活之意义。

点评

将试题材料中的三个人依次设定为少年、中年、老者,并进而叙述人生三个阶段所体验的不同“滋味”。这是作者整体把握材料进行构思立意的视角。

新材料作文,虽然不强求文章开头引述材料,但本文开篇贴紧原材料,第一段从因果关系概叙材料,第二段亮出自己的立意 (“设想”)。这样,文路清晰,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内容上,难得该考生正值青少年,却对中年、老者的“滋味”也有一番心得;自然,这是作者从观察和阅读中得来。

<六>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我于咖啡中看见”

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题记

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天际下,于滚烫的开水中我闻得一阵卡布其诺的香气。我爱极了咖啡,这又苦又甜滋味的品尝,恍若一段长远的人生旅途。

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话语在我轻轻搅拌中传入耳中。

自出生以来,犹如这一壶白开水,单纯无味,渐渐地,冲泡于这咖啡色的粉末中变得有滋有味,在慢慢地品尝中,我们学习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们都不容易。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这个倔强爱着的一个女权主义者,无疾而终的人,像极了我们对未来固执的单恋,在袅袅香气中,我们反思昨天,期待明天。

务实的生活,在于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比我们意想中伟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发生,关于爱或者恨。自汶川大地震以来,我的心一直沉浸在低谷,生与死,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这样的苦痛,有如凹凸有致的碑铭镌刻在生命线上。让你抿着嘴,皱起眉头,这样苦味的咖啡,惟有自知。

史铁生说,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哭泣与劫后余生的庆幸,交杂着,融于这咖啡中。你看,生命对我们总是吝啬的,总是让我们失望,生命却又是慷慨的,总在我们失望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我凝视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 维吉妮亚?伍尔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若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矢车菊香气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的摩擦,桌旁的咖啡轻袅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兰多》。

我的嘴角轻轻扬起,这个天才一生传奇,终在疾病中死去,她说,生命的内核一片空荡荡,像一间房屋。

抑或,在她品完咖啡的苦与甜之后,剩下的也不过是一只空杯子,这一生,死后也带不走任何东西。

在这片狭小的天地,我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人生,看见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其实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故事上演,只是有爱,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这咖啡的苦与甜是综合的品味,咽一口,自己体会。

生命中的一瞬间的爱,竟赚取了我们活一生,对庞大的悲哀甘之如饴。是苦是甜,能品尝这一世,终无悔!

天空中不知什么时候飞起了风筝,寂寞的鸟儿围着它盘旋,我伸出手遮挡夕阳刺入眼睛的光线,仿若明暗相间的幻象,想起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泪灼热地流淌下来。仰头喝下最后一口咖啡,生活的余香留于齿间。

伍尔芙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点评

厚重与崇高,相信是很多读者在读完此文之后的感受。《我于咖啡中看见》作者将“咖啡”作为一个角度的同时也把它作为一个背景,作者以思想家的形象在咖啡的缕缕细烟中细品咖啡,放飞思绪,品读人生,感悟岁月。文章的“我”彰显突出,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复杂而丰富的伍尔芙、史铁生,在解读中既扣咖啡又不是对咖啡的简单肢解,处处忠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正因如此文章中不乏闪烁思想光芒的句段,如“……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

<七>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缤纷成就和谐”

三人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 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

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丰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那“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那“爱哥哥,爱哥哥”的叫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

和谐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万物,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和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抑或说是指挥家,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泽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 “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请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请给予保护;各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请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人;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顾客……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缤纷的色彩,

——— 为何?

——— 缤纷成就和谐!

点评

就这道作文试题,不少考生只满足于演绎试题材料中的某种 “滋味”,未能对材料进行深一步的开掘、拓展,立意显得一般化,缺乏深刻,缺少思辨。本文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体“味”且辨“味”,在不同之中看到相同之处,“和而不同方为和谐”的观点掷地有声。

在作文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见他人之所未见,言他人之所未言,积极思考,善于思辨,是该文脱颖而出的秘诀。

<八>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渠清如许”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不要壮阔起伏的波澜,那样会使人疲于奔命;不要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样只是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

人生的轨迹并非总如预设一般,朝心仪的方向驰往,你需要一颗清静如渠的心来从容淡定地面对未知的境况。

文革期间,画家黄永玉与作家表叔沈从文于下放途中擦肩而过。沈从文淡淡地告诉黄永玉:“要从容。”十年过去,黄永玉说那三个字总会在其心头不经意地浮现。

的确,这是多么淡定豁达的一种生活态度啊!如水一般清澈,却如水一般坚定,永不止息。那是向他人展示了一种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淡定!

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见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水也是一种衡量标准,而且是很高的标准。

君子之交,不因名利,不因富贵。庄子曰:“不为冠冕而肆志,不为穷约而趋俗。”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如水之交,不需要铜臭来污染它,更不要因彼此苟同而搅混它。与人交往,先哲已给我们树立榜样,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诗人李杜以诗会友互表敬意,等等。与人的交往,也与水一般清澈,一般和谐,一般温润。和谐以共生共荣。

清水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民族精神的代表符号。面对江山社稷,面对黎民苍生,老子说:“上善若水”;杜甫说:“润物细无声”。

5月地震,四川震区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默默地为灾区人民祈福,默默地贡献自己绵薄之力。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救援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捐款者的名字,我们记不清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他们有爱,对生命的敬重,对国家的赤诚!大爱无痕,大爱如水,滋润却无声。

渠清如许,这是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是与人交往的准则,更是为国家民族奉献的最高境界!

没有波澜,没有色彩,只有如水的静默,那,却是一种对生活的最高敬意!

点评

收放自如、潇洒行文、紧扣中心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开篇以 “生活,本如一渠流水,清清的,淡淡的”引入,然后从沈从文的“要从容”到对 “君子之交淡如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另类解读,最后归结到“清水”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符号。文章以水的清淡贯穿全文,同时又赋予了水丰富的文化内涵。材料新颖,黄永玉和沈从文的故事似不经意实很用心,四川地震这个材料也被作者巧妙地纳入到“水”的范畴,表现出作者对材料较高的驾驭能力。

江苏: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内容和题型解读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详解答案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金钗(chāi) 三缄其口(jiān) 颔联(hàn) 纨绔子弟(kù)

B. 给养(gěi) 危如雷卵(lěi) 分娩(miǎn) 妩媚多姿(wǔ)

C. 俟机(sì) 沆瀣一气(hàng) 奶酪(luò) 不容置喙(huì)

D. 奇葩(pā) 不谙水性(ān) 城垣(huán) 风流倜傥(tǎng)

答案A B给养(jǐ) C 奶酪(lào) D城垣(yu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 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 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平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落晨星。

D.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答案B 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向下传授,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政府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B. 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大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C. 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 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答案D A“它的传播” 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B缺少回答的宾语,加“的问题” C“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句式杂糅,可以改为“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小热病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 。 , 。 , 。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 ②⑥①④⑤③

C. ③⑥②①⑤④ D. ⑤③②⑥①④

答案D 基本上采取排除法。从题目的填空上,应该是两两对句,其中③⑤很明显应该连在一起,而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排除A、C项,从B项看②句显然与文段接不上。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动工。“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同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5.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 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 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 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答案C “人才培养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错,从第一段结尾倒数第二句话可以看出。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 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 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答案B “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错,从文段第二段第三句话可以看出。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 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 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 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答案C 文中第二段只是提及书院也接受了为官方说接受的思想,并没有说官方是通过什么途径接受民间思想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符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意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撝(huī):挥手呵斥。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

答案A 逐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1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2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3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4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5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6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1○2○3 B.○1○4○5 C.○2○4○6 D.○3○5○6

答案D 其中○1是指韩擒有名声,○2说的是他能担重任○4当地百姓对韩擒的态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独生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答案B “ 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

08湖南高考语文答案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2008年的语文高考增添了新的考试内容和题型。

一、小说阅读

小说阅读主要考查内容有(1)概括主要情节,分析情节设置的作用。(2)分析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中心思想。(3)分析写作方法,鉴赏作品语言。特别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小说中常用到的“对比”“衬托”“铺垫”等写法及其作用。对小说中词语、句子的含义的理解也是常考的。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小说中的描写,例如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语言运用

 除要准备语音、成语、病句三道题目外,更要针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简明生动连贯;选用、仿句变换句式等方面可能出新的内容进行恰当的训练。 总的来说,出新表现在以下方面:(1)题型出新。例如像2007年全国卷那样进行语段修改。(2)愈来愈接近生活。像2007年山东卷要求考生针对不同对象的行为不文明的人写不同的劝阻的话。

 三、论述类阅读

 一定要把握论述类文本在特点和解题方法上与其他文本的不同。要分辨清楚论文、杂文、评论等文体特点。论述类的文章就一般阅读规律而言,要把握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定要把握实用类文本在特点和解题方法上与其他文本的不同。要分辨清楚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文体特点。

关于2008江西高考语文卷作文的点评?

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湖南卷)语文科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B 6.D 7.B 8.C 9.A 10.C 11.C 12.B

13.(1)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

(2)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

(3)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像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14.①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②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颖有意同他保质了距离。③欧阳颖升迁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而不是丁晋公的提携。

15.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16.(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2)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

②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7.①感知到对象。②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③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

18.你的心界愈空灵,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19.①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②都是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 到的另一种景象。③都能从中看出诗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

20.感受 静趣 裨益

21.(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本文的主旨是关于静的修养。能够领略静趣的人,才能在尘世喧嚷中蓦然获得无穷妙悟,心静不仅能使人领略乐趣,于人的身心也有极大裨益。

②赏析就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以多样。例如:A.主题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静”是全文的中心一枢纽。所有的范例、事理都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内容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段落层次也围绕着主题来安排。B.主题与个人修养的关系。“静”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忙里可“偷闲”,闲中能觅静,它全在于个人的修炼。静中企图的趣味,不仅使自己受益,也给朋友带来快慰。C.从结构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

展开方式。全文先谈“感受”,再从“心灵”所获得的“静趣”,引出“静修”于人身心都有裨益的结论。D.从表现技巧的保外就医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如人生哲理、物理定律的妙用,生动范例(自然现象、社会场景)的精选、俳句、诗句的引用等对于阐释主题的作用,以及由此所启发的读者对静的审美理解的艺术享受。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抓住话题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文由“感受”入手,引出“静趣”,再到静修的好处,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阐述为基础,说理层层递进。

②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而范例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容易理解。

③书信的形式和谈话的方式,以及亲切平和的语言,增加了文章的亲和力,使文章的观点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2008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点评

“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

江西省200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是一个既令学生感到熟悉、温和,而又显得别致的题目。

说它“令学生感到熟悉”一则是因为它的作文格式是书信体,这是学生自小学高年级就开始接触的一种作文格式;二则因为它的内容写的是有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环保”等方面材料,这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内容。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令学生感到温和”。格式熟悉,又无审题立意之难;大家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情感上来说,这也让学生感到高考语文的“人性化”。

最后说说它的“别致”。它“别致”有三:

1、注重塑造学生的“社会品质”。以往高考作文比较关注学生的“个人品质”,注重学生的人品人格,个人的内心情感,而江西省2008年的高考作文则要求学生应在注重自己的“个人品质”的同时,更应该开阔眼界,去关注社会,去关注我们的国家,去关注我们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去做一个有感情有社会责任的人。这一点,也很好地体现在今年全国卷以及其它很多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中。

2、注重作文体例的“创意”。2005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是以“脸”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006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也是一篇以“雨燕减肥”为话题的话题作文,2007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则是命题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或“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而今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却为之一变,是一篇既有又有材料的自命题书信体作文,富有创意。

3、注重写法的“综合性”。学生既要考虑文章内容的写作,又要注意书信体的格式;不是以人的口吻直接来写,而是以动物的口吻间接来写;既可以田鼠反讽的口吻来写,也可以田鼠天敌谴责的口吻来写。

总之,2008年江西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确实是一道不错的题目,“旧瓶装新酒”,平稳之中又有创新。

大江网讯[记者 喻云亮]摄影报道:今天上午11时30分,2008年江西高考语文科目的笔试顺利结束。考生走出考场大多满脸轻松,记者从不少考生口中得知,今年高考的语文试题难度适中,作文题目很具“环保意识”,是以2007年洞庭湖鼠灾为背景,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

求2008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Ⅰ)(供河南、河北、山西、广西使用)详细解答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刍议(chú) 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

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áo) 牛虻(máng ) 自惭形秽(huì)

C.靛蓝(dián) 毁家纾难(shū) 干涸(hé) 白头偕老(xié)

D.手帕(pà) 相互龃龉(yǔ) 麾下 (huī) 探本溯源(shuò)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多音字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A项中“圈养”的“圈”应读“juàn”,B项中“牛虻”的“虻”应读“méng”,D项中“探本溯源”的“溯”应读“sù”。C项的几个字读音完全正确。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B项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其他几项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A项“探囊取物”意思是“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参考答案A

3、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B项搭配不当和赘余,要么“具有……功能”,要么“有……作用” ,“增加”改为“增强”,删掉“发作”;C项成分残缺,“承担”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主持”后加“的工作”,“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缺主语,可在前面加上“这些工作”之类的主语;D项不合逻辑,可以把“反映”改为“看出”或“发现”,也可以删除“我们可以从”。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 , , , ,

, 。

① 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 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 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 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 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 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本段文字主要讲我国如何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注意句子间的因果关系,便可解答。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有必要介绍和探讨。

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象盖笠,地法覆盘。”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一幅盖天图。与盖相类者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与盖相同,故有“盖笠”一词。但笠小盖大,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天”的原因吧。

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料之状。既简单又直观,可谓古人法天最理想的器具。这种图,天区星度布局比较均匀,完全不像后来的平面盖天图误差那么大。但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及平齐,得其舆辂,藏于中府。……有乾象辇,羽葆圆盖,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云罕。”乾象即天象,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汉至隋唐的许多墓室设为穹顶,上绘天象,虽稍简陋,但屡见不鲜。

流传于古籍中的平面盖天图,则是将球面图形加以平面化,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带。但这样一来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于是广受诟病。其实,在表现天象方面,浑天派也有缺点。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从天外向下俯视。从这一点说,它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由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盖天图仪遂长期为人们所忽视。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摘编自秦建明《盖天图仪考》)

5、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学派跟浑天学派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流学派,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B.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以及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广为世人所知。

C.盖天图仪和浑天仪等,都是古代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的重要天文仪器。

D.盖天图仪是盖天学派创制的,这一仪器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但后人却鲜有提及。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备受推崇”的是“浑天仪和浑象”,“圭表”是“广为世人所知”。其余各项都是正确的,可以根据文章第一段的信息得知。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

B.盖天图仪状如伞盖,上绘日月星辰,人可站立其下仰视。盖图可以旋转、倾斜,演示星辰运动状态。

C.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实物己经失传,但在古人的车盖、墓室穹顶上仍绘有盖天图,形制与其相似。

D.平面盖天图虽然所绘星位因照顾角度而牺牲了距离,但是比起浑象来,仍然显得直观形象,而且容易携带。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A项犯了故意曲解的毛病,《周髀算经》是“传说出自周人”,并非肯定。其余各项可以根据文章第二至四段信息得知,均为正确选项。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盖天图”是说像伞盖一样的天象图,但古代也有用笠制作的法天之器,所以应该也有以“笠”为名的图。

B.虽然从古人车盖和墓室穹顶上所绘制的盖天图可以探知古代盖天图仪的主要形制,但是盖天图仪原物必定更加复杂。

C.正因为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人们目视星空的反象,所以浑象上星辰的位置、距离也有不符合实际天象的。

D.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最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盖以仰视,浑以俯视,应该说两者各具其妙。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C项犯了无中生有的毛病,原文只是说浑象“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并不能推断出“不符合实际天象”。其余各项可以根据文章第二、三、五段信息得知,均为正确选项。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 宋史? 廖刚传》 )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A项“檄”,这里作动词,意思为

全国2卷语文答案

一、

1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多音字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A项中“不屈不挠”的“挠”应读“náo”,B项中“女娲”的“娲”应读“wā”,C项中“恫吓”的“吓”应读“hè”,D项几个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

2、参考答案 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 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B项“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D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这三项成语使用均恰当。

3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A项搭配不当,“具有”和“享受”不能搭配,可以将“享受”改为“特色”;B项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实施”缺少宾语中心语,第一分句可以改为“该县认真开展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的‘村村通’安装工作”;D项表意不明和语序不当,“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4、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文段先讲“动车组”的优越性,再讲“异常情况”时的特点,注意“同时”“并”“一旦”等语言标志。

二、

5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以及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A项顾此失彼,“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但民间已经开始了;B项断章取义,是学术界的观点与实际不符;D项因果倒置,“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后才使“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C项根据文章第一段的信息可知为正确选项。

6、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A项无中生有,在原文中并无“经济恶化,财政困难”等信息。B、C、D三项可以筛选和整合第二段和第三短信息看出均为正确选项。

7、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人文知识推断。D项夸大事实,“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应为“白银的货币化”,“ 开始形成”应为“开端”。 A、B、C、三项可以根据原文第二段信息推断,均为正确选项。

三、8、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C项“乃”,应为“副词,却,竟然”。 再根据上下文词义和用法推断可知A、B、D三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9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两个短语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短语对应。B项中第一句是高祖的评价,属于“受赏识”,第二句是对家人的要求,属于“善治家”,因而B项为正确答案。A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优点,不属于“受赏识”,第二句是王昙首的品质,也不属于“善治家”。C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功绩,第二句是王昙首与家人的关系,均不和题干要求吻合。D项第一句是皇上的评价,基本可以看作“受赏识”,第二句是王昙首自谦之词,不属于“善治家”。所以,A、C、D三项均不合题意。

10、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B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的信息。A项是王昙首对基本情况介绍,C项讲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后的一件事情,D项讲王昙首化解义康和其兄王弘的矛盾。A、C、D三项内容符合原文相关内容。

第Ⅱ卷

四、参考答案

(1)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具有坚强的意志。

(2)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第(1)句注意“从”、“自”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赖”、“斯” 等词的落实。

12参考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第(1)题从“网”的有形和无形思考,联系诗歌的表达技巧思考作答;第(2)题把伤春(伤时)和诗人自身遭遇联系起来分析。

13、参考答案

(1)臂非加长也 声非加疾也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2)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每答对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五、14、参考答案

①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筛选并整合第一段的信息可以得出第①个要点;筛选并整合第三段的信息可以得出第②个要点。

15、参考答案

(1)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所: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里,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深层含意,还应适当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6参考答案

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全文内容、行文思路和材料安排的目的。

17、参考答案

第一问:

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②“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第二问:

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等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综合解答。第一问还需整合原文中相关信息作答,第二问和第一问有继承性,同时联系作者处境和遭遇作答。

六、参考答案

(1)“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

(2)“他”改为“杨先生”。

(3)“拜读”改为“看”。

(4)“大作”改为“作品”。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时注意尊称和谦称的区别。

19、参考答案

(1)①⑥⑧ (2)②⑤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等能力,①与“广大”重复,⑥与后文矛盾,⑧多余了,应承前省;②⑤删掉后会改变短语结构,而改变文意。

20、参考答案示例:一片树叶,是一颗生命的水滴;一颗树木,是一条生命的长河;一片森林,是一汪生命勃发的大海。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选用、仿用句式和语言表达连贯,以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时要严格按题目“语意逐步加强”的要求进行。

七、作文(60分)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的能力。近年来,根据寓言式材料作文的形式屡屡在高考题中出现。

要写好这篇文章需要把握好几方面,一是全面把握材料内容,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寓意),然后根据材料寓意确定自己文章的立意,如“动机和结果”、“机智和时机”、“信息和成功”、“生存法则”以及“坚持不懈”等。二是选好写作角度,材料内涵丰富,写作时切不可面面俱到,需要从一个角度立意,生发,拓展。考生可以从海龟、老鹰、好心的游客、海龟和老鹰、好心的游客和海龟以及好心的游客和老鹰等几个角度选择其一作文。三是确定好文体,作文忌讳“四不像”,这篇文章宜写成议论文,当然写成散文、小说形式也是可以的,对戏剧有研究的考生,写一篇小品剧也未尝不可。写议论文观点一定要鲜明,逻辑要严密,不要人云亦云。

楼主只要答案对吧,我特意把所有插在中间的题都给删了,不过把解析给你留下了,你应该用的到。

文章标签: # 我们 # 文章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