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北京高考红楼梦阅读范围_红楼梦高考阅读题
tamoadmin 2024-07-14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必考12本名著2.红楼梦进高考作文题,体现了现在高考哪些出题变化?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红楼梦」材料作文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题材,每个人写的肯定和每个人的思路想法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我写的这篇文章的话话,我就直接移用到文章中,《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的情节。为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中,取“翼然”二
1.高考必考12本名著
2.红楼梦进高考作文题,体现了现在高考哪些出题变化?
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红楼梦」材料作文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题材,每个人写的肯定和每个人的思路想法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我写的这篇文章的话话,我就直接移用到文章中,《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的情节。为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中,取“翼然”二字;贾政道“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表示应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随即附和题为“泻玉”;但贾宝玉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心中默许。
“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贾政对于“沁芳”二字非常赞赏,这两个字也很应景、应时。亭子题写了“沁芳”的匾额,因而这座桥,随之被称之为“沁芳桥”,桥下的水闸,被称为“沁芳闸”。
贾宝玉根据自己姐姐回家省亲实际情况,进行了通盘考虑问题,并且用了最恰当、最精准的词语描写这段题词,给了我很多启示。无论是写作还是做事情,都要顺应当时的情况。顺应当时的状态。不要生搬硬套。
就如同这几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一样,都在强调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今年的作文题,不就证明一定要重视文化经典。今年的作文是《红楼梦》,明年就可能会出自《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里面的章节让大家写文章。
因此,建议同学们。一定要注视传统文学。在课外在课余时间应该读一读四大名著。阅读四大名著。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更为重要的就是能够学会古人的智慧。比如说:直接移用,借鉴化用,还可以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生活的情境进行独创,例如,诸葛亮有很多智慧,制造的木牛流马,利用当地地形,制造的阻断大军的乱石阵,都产生了不同的现实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应用在更广泛的领域,让今天我们再一次领略古人的智慧,进一步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引发深入思考。
作为同学的我们应该有使命感,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在做事情的时候,都要有对现实,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事情的真实意图。千万不要生搬硬套,就如同读书一样。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死读书,要在读书中获得知识,获得生活的经验和教训。
高考必考12本名著
全国甲卷的作文题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为沁芳亭题名的一段情节。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
“现在统编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有整本书阅读板块,其中包括了《红楼梦》。”这一题将整本书阅读与考试联系起来,令人眼前一亮。
全国乙卷的题材为《北京:双奥之城》,要求考生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下感受与思考。刘畅认为,与甲卷相比,乙卷给的材料更清晰,“对学生来讲可能更好下笔,材料里的图表和题干的表述都比较明确。”但这一题落笔虽易,要写好却比较难。
“如果要写好,切入点就要小一些,不要空发议论。”刘畅指出,“跨越,再跨越”的题目和材料给出的事例都比较宏观,考生可能会受此影响,长篇大论地写套话,但实际上最好能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出发,结合身边的事和个人的感受来谈“跨越,再跨越”的问题。
红楼梦进高考作文题,体现了现在高考哪些出题变化?
《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1、《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此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章492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2、《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3、《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4、《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5、《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6、《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7、《红岩》:是1961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党员员在渣洞和白公馆中受刑,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党员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的故事。
8、《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9、《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10、《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女主人公,是最为善良、纯洁的一个人物,整部就是以她的悲剧人生为中心线索的,欧也妮美德在痛苦的生活和与老葛朗台、夏尔、德·蓬风等人的对比中逐渐呈现出来,所遭遇的人生苦难越多,周围其他人物的虚伪、丑陋越突出,欧也妮善良、宽容、慈爱也越显分明。
11、《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该曾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及音乐剧。
12、《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于1952年出版,该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该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13、从高考《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在所有学科中变化最大的是语文,其中将《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6部经典作品纳入必考范围,有12部经典名著纳入考试必考范围。对经典名著阅读的考查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其中,对中外文学经典名著的考查内容细化为: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
我觉得2022年高考题在学以致用的层面上又上升了一步。
2022年高考7套语文试卷里,最受热议的高考作文题当属全国甲卷。以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里关于亭子匾额题名的选段为材料,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个桥段,说实话我在今年高考前因为痴迷《红楼梦》看了不下5遍,居然今年的高考作文就取自于这个情节。
看过《红楼梦》对这个桥段肯定不会陌生,但是没读过这部名著或者不精读的人肯定会有所懵逼。而且我也查找了一些关于考后很多人在网上关于出题《红楼梦》的选节,褒贬不一。因为都是一些在社会上的成年人在评论,或许是我们这些人脱离学习太久了,对于这样的名著考进考场似乎会有一些小小反感。很多人还会以孩子高中没时间读名著为由找一些借口。然而这些名著难道不应该在小学阶段就读完吗!
但我觉得,名著就是名著,而高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专注于名著,而更多的是用名著的经典片段来开拓大家的思维,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为何说是创造性思维,这个选段如果大家熟知的话,就应该对里面的清客有所了解,当家政在问及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颇好。”而贾宝玉最后的“沁芳”堪称经典,完美的将园艺和当时的贾家贵族气质,与元妃省亲相融合,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反映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以后的工作墨守成规是一种做法,实事求是大胆创新也是一种做法。而在高中阶段正是树立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最好黄金阶段,我们需要用教育去培养更多的创造性思维人才。
所以在这里,我觉得要感谢出题人,不仅能够围绕名著,同时还能挖掘名著值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拓展性思维的闪光点。
放眼望去。2022年是恢复高考45周年。回溯过去45年,作文命题的变化也体现出语文教育的变化。作文命题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高考作文命题以政策响应为主。这在高考恢复的第一年17年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上海卷“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记先进人物的二三事”,表现出对现实政策的直接关注。从思维与表达的角度看,个体的发挥空间比较小。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文命题主要围绕道德阐释。典型如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质”或“战胜脆弱”等。从写作实际看,考生多表现个体的体会、认知与理解,写作形态上往往引经据典,低劣的则流于光荣事迹、历史典故与古典诗词的堆砌。
到2000年后,近十余年间,出现了抽象思辨的命题。但可能往往在拿哲学范畴的两个概念在辩,也容易陷于套路。在余党绪看来,政策响应、道德阐释与抽象思辨三类命题,共性在于缺乏具体而真实的问题。
2015年之后,高考命题进入了又一个新阶段。探讨具体的问题,强调考察思辨能力。
不难看出,作文题也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取材古代文化典籍到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骘,从“文明的韧性”到“中国味”,这些题目要求学生深化对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领悟,而非停留于浅层论述。
而近年来作文命题考查要点主要为文化理解、文化传承。这种命题趋势的变化,反映出语文教育从关注“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到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的变迁。
一方面,材料作文在命题上逐年成熟;另一方面,给定材料的范围在不断扩展,为学生进行思辨和表达提供了更充分的空间。学生应在平时学习中培养开放性思维,独立思考,建立观点,敢于质疑。
而这次的《红楼梦》选材,必定会让学生们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也绝不仅仅是文学课,语文教育要对当代,对现实有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