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高密一中高考升学率,高密一中高考
tamoadmin 2024-05-16 人已围观
简介2020年清华大学在山东统招普通类常规批次77人已完成录取。北大在山东今年共录取了147人,全省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理科状元则被清华大学录取。清华大学在山东投档线最高的是通用基础类(不限选考科目)的706分,对应位次全省第5名,为全省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投档最高分。清华招生计划最多的物理基础类(限选考物理,其他科目不限),投档线为689,对应位次全省第174名。单纯靠裸分考入北大的,只有55
2020年清华大学在山东统招普通类常规批次77人已完成录取。北大在山东今年共录取了147人,全省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理科状元则被清华大学录取。
清华大学在山东投档线最高的是通用基础类(不限选考科目)的706分,对应位次全省第5名,为全省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投档最高分。清华招生计划最多的物理基础类(限选考物理,其他科目不限),投档线为689,对应位次全省第174名。
单纯靠裸分考入北大的,只有55人,占比大约是37%。大批的学生都是靠各种加分、降分等优惠措施,从而敲开北大的大门,比如有6人通过保送进入北大,有75人通过自主招生、博雅计划、面向山东贫困地区的筑梦计划进入北大,这一比例超过了一半。
扩展资料:
山东考入清华北大重点高中
1、山东省潍坊一中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考文理参考人数1478人,重本过线总数1019人,重点本科上线率高达69%。其中,理科最高分713分,过700分的有两人,文科最高分634分,以上3人均名列全省前茅。共有5人考入北大清华。
2、山东省高密一中
高密一中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学校始建于1945年,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2016高考文理一本上线752人,进线率达70%;本科上线1008人!共有5人考入北大清华。
3、山东省日照一中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考纯文化课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249人!其中,仅理科纯文化课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就达1024人!690分以上有5人,680分以上有16人,共有5人考入北大清华。
4、山东省邹平一中
邹平一中高考纯文化课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249人!其中,仅理科纯文化课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就达1024人!690分以上有5人,680分以上有16人,共有5人考入北大清华。
这个代课是没法代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在座的各位老师都知道,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是很辛苦的,再给别的班代课很困难。所以没有办法,只好老师和学生一块儿制定他们的自学计划,让学生去自修,同学们实在感到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学生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让学生读书。一个学期下来,从学校到语文学科的老师都捏了一把汗,担心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可是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却让语文老师很尴尬:这两个班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比平行班低,相反阅读题目和写作题目的成绩比平行班的成绩还略好一点。
这件事情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语文老师)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课堂上那一些汗水、那一些努力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带着这样一种思考,1995年我来到了高密一中,在一中又遇到了一件事:一位考上大学的毕业生,写信给他没有考上大学、正在一中复读的一位好同伴,介绍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当谈到语文的时候,这个学生告诫他的同伴,他说了一句话:?语文呐,你可千万别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没用。?这封信后来被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发现了,回到办公室她当着全办公室的语文老师就讲了这封信,我发现老师们好长时间都没有说话,她们真的是被刺疼了!但也确实是被刺中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学生说的话有一定道理,我发现语文教改的时机到了。
为了统一老师的思想,也统一社会、家长的思想,在那个学期的期末,我就让刚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上初中四年级的内侄女参加了高三的语文期末考试。卷子批出来就更加让我们老师尴尬了:当时高三还有两个复读班(高四),他们的平均分是84.5分,但是这两个孩子的平均分却跟高三的平均分不相上下,初一的孩子考了82分,初四的孩子考了85分,这两张试卷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
这两个孩子一个差了六年,一个差了三年,虽然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讲解、大量的训练,但他们有的是什么呢?他们有的是在不同的年龄大量的适合他们的名篇名著的阅读。因为我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提出、购买和推荐了适合他们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阅读书目,购买了大量的图书,而且我书架的书在不断地减少,他们书架上的书在不断地增加。当买的书不能满足的时候,他们就把我的书也偷偷地拿到自己的书架上,有些还写上他们的名字。
暑假的时候,我让读初一的儿子写下?你最喜欢的十本书及其理由?,他在初一读的都是这样一些书:《纸牌的秘密》《涅克维奇精选集》《死水》《鹅掌女王烤肉店》《伊豆的歌女》《唐宋名家词选》《雍正王朝》《苏菲的世界》《契诃夫精选集》《戴高乐传》。其中,《戴高乐传》他买了三本,每一本都比照着读,而且能找出同样一场战争,哪个传记写得比较好,哪个传记写得有问题。这十本书当中,有三本书是哲学书籍。
就是说一个孩子的认识水平,如果我们给他积累了、如果给他大量地铺垫了,他的高度就会超出他这个特定年龄段。正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咏、积累和感悟,就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
我记得后来他在初三的时候又参加了一次高考,当时考了122分,但是再到三年之后高三参加高考的时候,也没有突破123分。这就说明:语文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有些东西是考不出来的,但是阅读的力量却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终生。有了这样一个经验之后,我们就在这一年进行了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六节改成了两节,由老师在课堂上完成教材、四节由学生自主阅读,把学生放到阅览室。这些学生非常努力,学习非常有成果。他们的语文成绩当时在潍坊遥遥领先,而且不仅仅是语文成绩遥遥领先,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在这些学生之中,还出了一个山东省的文科状元。由此我们感觉到: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但是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我讲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一次在河南开封,开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杜复平女士给我提供了她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的一个故事: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时,用错了语文卷子,用的是下学期,快考完的时候才发现用错了试卷。但是来不及换了,只好把试卷中的文言文题目去掉了。
阅卷出来以后,他儿子的考试成绩是98分,只差两分满分。这个学校有个很好的做法,就是孩子自己认为成绩不理想的话,可以申请参加二次考试,档案记录最高成绩。这个孩子想:我考下学期的卷子都考了98分,如果考学过的卷子肯定能满分,于是就申请了二次考试。用了上学期的考卷,结果考完后一阅卷成绩为93分。语文这个学科跟理科还是不一样,它不是一一对应的,靠一个系列、一个梯级、一个台阶去给学生提高成绩。它必须通过大量的积累,然后才能有一个提升。在语文课堂上确实有许多让我们反思的事件,2006年《中国教育报》曾经在?读书栏目?报道了一件事:病假条换来的课外阅读。有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开始由于偶然的生病请假,结果在家里读书让她感到比在学校里上语文课更加快乐。这种阅读的愉快体验带来的是让她不断请假、不断旷课,以这样的方式来换取课外阅读。这是一个让我们语文老师感到很辛酸的案例,但是却带给这个孩子四百多部名著的阅读,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写了一百多张病假条,她的成绩也特别突出。
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不同的读物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说法,可以说明不同年龄读不同书的重要性。三岁孩子眼中的爸爸:?哇!爸爸太伟大了,他什么都知道。他不仅认识?一?,还认识?二?,他连?四?都会写呢。?这个两三岁、三四岁孩子眼中的爸爸太高大。但对不起,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就有感觉了,他说:?爸爸好像有时候也不对。?
到了二十岁甚至感觉到他爸爸简直太迂腐了,没有办法和他对话。到了三十岁就有点骄傲:?如果老头子当年和我一样老练的话,他该赚到多少钱啊??但是一过四十岁,就开始感觉到:?也许爸爸说的话有一点道理,当初可能需要听听他的意见。?过了六十岁对爸爸就非常崇拜了:?爸爸太了不起了,我当初要是听他的话该多好!?我们过了四十五岁的人,都特别愿意、越来越愿意和爸爸妈妈多待一会儿,多聊一会儿,多坐一会儿,跟二三十岁的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样一种规律同样适合我们的阅读,就是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让他能有不同的理解,让他理解不同的事物,一定要基于他的生活。你看,在没有进行课改之前,我们一年级的小学教材,我随便想起一篇?《小八路》:?他是谁?你看他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脚穿草鞋,胳膊上还有臂章。
原来他是个小八路。你看他长得多结实啊!他一定跟着八路军跑过很多路、打过很多仗,他真是个勇敢的小八路。?这是给六岁孩子学的课文,这个六岁孩子看了这个课文之后他会怎么想呢?首先,小八路是什么?有没有小七路?有没有小六路?这个路跟狗熊一样不一样?也就是他没法理解。昨天下午我曾经讲到过一个课例,一个老师跟学生一起学苏教版的《小池塘》(一年级),他说?这些池塘边的芦苇像睫毛一样?。我就问旁边四个孩子什么是睫毛?一个孩子说睫毛就是眉毛,这个孩子最接近这个说法。一个孩子说睫毛就是芦苇。另外两个孩子说不知道。我们不要高估孩子,正像我们不能低估孩子一样。
还有一课选了《王二小》:?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着八路军放哨,有一天,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看见王小二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什么是儿童团员?什么叫放哨?谁是敌人?扫荡是怎么回事?能把这几个概念搞清楚,学生基本上就糊涂了。小孩子,特别是低段,一到三年级的时间,一定要基于孩子的生活,他才会阅读。包括现在我们的教材里边一些文字也是值得商榷。我知道苏教版相对编得还比较好,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你看小学一年级就有一篇文章叫做《春到梅花山》,这个课文就太南京化了。这个梅花山,就只有南京有,能够看到梅花的孩子就太少了。我想我什么时候见过梅花,我可能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没见过梅花。但是梅花山,那就更是渴望不可及了,孩子们就没法理解。还有就是《草原的早晨》。我们这边一年级的尽是这样一些课文,你看台湾一年级的课文是什么,它就是《天亮了》《上课了》《我的一家》,就是这样一些孩子们身边的生活。不是说我们只能学身边的,而是特别的年龄阶段,他特定的认识水平需要从身边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