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研究高考题目,研究高考试题的目的和意义

tamoadmin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数学怎么考到1202.今年高考作文是啥题目3.名师指点:如何利用高考试题进行高考备考?4.以江苏高考化学实验命题为例谈应对策略_2018江苏高考命题人高考出题流程如下:1、命题人确定:4月中下旬,命题人员会接到相关通知,然后被秘密带到命题点。2、试题筛选:4月底、5月初高考命题工作正式开展,正式的命题工作会维持半个月左右,之后的时间就是对高考试卷进行微调和印刷。3、命题人出差:在高考结束前

1.高考数学怎么考到120

2.今年高考作文是啥题目

3.名师指点:如何利用高考试题进行高考备考?

4.以江苏高考化学实验命题为例谈应对策略_2018江苏高考命题人

研究高考题目,研究高考试题的目的和意义

高考出题流程如下:

1、命题人确定:4月中下旬,命题人员会接到相关通知,然后被秘密带到命题点。

2、试题筛选:4月底、5月初高考命题工作正式开展,正式的命题工作会维持半个月左右,之后的时间就是对高考试卷进行微调和印刷。

3、命题人出差:在高考结束前都不能与无关人员见面,安检后,就进入封闭式管理。

4、试题印刷:为了保证能够专心地研究题目,同时确保试题的保密,出题人身上要过安检,任何电子设备不允许携带,纸笔等可以记录的工具也会被没收。

考试中心有一个命题专家库,里面存储着适合命题的专家和教师的材料,一般为了保持高考命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命题者几年会更换一批。高考命题人由三部分组成:大学教授、高中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

其中教授是最多的,因为高考就是为大学选拔人才。除此之外还有学科秘书,他们的任务是调研高考试题的各种反馈,协助拟写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科学把关人。

高考试题的准确性要求是:试卷整体质量过关,在保证单个试题质量的基础上,整份试卷的测量功能,包括内容分布、能力结构、难易程度、考试效果等,都符合预期要求。

高考试卷押运步骤:

1、高考试卷从出题、生产、运输,直到最后的销毁,每一步都会经过严格的审核。

2、高考试卷打包装好后,会由一个特勤车队进行押运,这个车队里包含了来自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当地公安和武警以及专门负责运输的车辆组成,这比运钞车的安全级别要高很多。

3、运钞车的安保人员一般由安保公司的人员负责,但高考试卷不一样,如果按保密级别划分的话,它属于最高级别的“绝密”,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武警的参与。

高考数学怎么考到120

湖南2023高考作文题目是《故事的力量》。

2023高考各卷作文具体题目:

1、全国甲卷:人、技术、时间。

2、全国乙卷:一花独放不是春。

3、新课标I卷:故事的力量。

4、新课标II卷:青少年自己的空间。

写作窍门: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所见、所闻;写亲身体会;写出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写作结尾技巧:

1、自然结束

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称为“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2、画龙点睛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

3、抒情议论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首尾呼应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

今年高考作文是啥题目

高考数学考到120的方法如下:

1、每天研究一道历年高考真题

距离2023年高考试题最近的题目 ,就是历年高考真题。所有以考高分为目标的学生,都不能忽视高考真题,它才是最好的备考资料。

注意,这里说的是“研究”,并非任务式地做完题目即可。所谓的研究,指的是要领会命题人的意图,要搞清楚题干设问的技巧,即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达到这个效果,自然是要花费点时间的,所以每天不需要做很多,一道题就好,贵在效果。这样做的另一个目的,是作为高三学生,每天心中都要有高考题,持续强化对高考题的认识。

2、梳理模块意识,培养属于自己的最牛模块

高中数学分为若干个模块 ,涉及到数学的多个分支,相应的难度也不同。分模块突破,属于典型的各个击破策略,能够有效减轻压力,树立自信心。

在多个模块中 ,要挑选难度中等以及偏下的设定为重点模块,目标是完全突破。而对于像圆锥曲线、导数等高难度模块,把目标定位成拿下选择题、填空题即可。不平均用力,突出有效得分,让简单题、能拿分题全部得满分,虽然压轴题丢分了,但总分依然可观,突破120分没问题。

3、用好备考的两条路径,让进步加速

所说的两条路径,指的是备考过程中,一方面要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有自己的备考节奏。每一个优秀的高三学生,都要走好这两条路径。

如果你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而老师的备考工作是面向群体的,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很难兼顾;而且有时候老师所提的要求并不一定适合你 ,比如老师要求多做压轴题,或者基础题需要反复做,实际上这两者都不太适合你。

4、备考资料书要质量好 ,要多多益善

对于中等水平的高三学生,课本已经可以摆脱了,决胜高考,全靠资料!除了学校统一使用的资料书,建议自己还要多准备一些资料书。这些资料书、题集并非一定要学完、做完,而是要选择性使用,既要在强化的、解惑的时候有资料书可参考,又不能被资料书绑架。

名师指点:如何利用高考试题进行高考备考?

今年高考作文是啥题目如下:

来了!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出炉了,并且上了热搜。今年的全国乙卷作文题值得大家细细咀嚼。“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太虚大师说的一句话:“利他则成自他两利,害他则成自他两害。利己的最高境界,不是为难他人,自私自利,而是成人为己,彼此成就人与人之间,学会互利互惠,才能实现双赢。学会搭台,做彼此的杠杆,这才是人生顶级的智慧。

你为我搭桥,我为你开路,你让我成功,我让你胜利,这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好的模式。三国时期,袁术和袁绍两兄弟,在群雄四起的情况下,各自占据一南一北的地盘,可谓势力最强。

连董卓都要顾忌他们,直言:“但杀二袁,则天下自服矣。然而,这两兄弟一个因为身份有别,一个因为实力悬殊,相互看对方不顺眼。就在诸侯讨伐董卓的关键时刻,两人内斗,针锋相对。

袁术处处针对袁绍,还和他的强敌公孙瓒结盟,袁绍毫不示弱,直接联合刘表,一起对付袁术后来,袁术众叛亲离被曹操击败。袁绍全程见死不救,拒绝帮他。袁术死后,曹操又转头攻打袁绍。本能一统天下的二袁,最终却让曹操成了最大的赢家。

兄弟二人明明可以联手赢得整个天下,却偏偏互相拆台,两败俱伤,才让外人捡了便宜。一味地挖坑,互踩,只会封死前进的路。优秀的人相辅而行,愚蠢的人互相残杀。为己谋利的人最终只会死路一条。

听过一则故事,传说中雪山上有一种命命鸟,也叫共命之鸟。这种鸟只有一个身子,却有两个头。生则一起生,死则一起死。有一天,它们来到林子觅食。其中的一个头在吃香甜的美果,另一个头则想喝甘甜的清泉。

清泉和美果并不在同一个地方,而正吃着美果的头一心贪恋眼前的美味,完全不顾及另一个头的感受。为此,想喝清泉的头很是愤怒,它气鼓鼓地嘀咕着:“好啊,既然你这么爱吃美果,不让我去喝泉水,那么我就吃有毒的果子,看你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吃。”

可想而知,共命鸟最终中毒身亡,一起丢掉了性命。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却因为自私自利而丢了性命。新媒体人粥左罗说过:“但凡伤害,最终都是相互的,如果不是,那就是还没到那一步。”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相互的。越是目光短浅的人,越喜欢刁难他人,最后却导致自己进退无路。要知道,弱者拆台,只会害人害己,未来的路只会举步维艰。

以江苏高考化学实验命题为例谈应对策略_2018江苏高考命题人

信息化的时代,使我们在高三的备考过程中可以拥有“海量”的资料。各类的试题,模拟卷,各出版社编写的“大部头”书籍,令我们目不暇接。资料多了,我们就有了取舍的余地,选择适合本校学生,有针对性的资料,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各种资料的选择中,请大家不要忘记,有一类资料,它具有“科学性强”、“信息量高”、“规范化好”的特点,它就是历年的《高考语文试卷》。 随着高考命题的权力下放,每年高考,全国各地都会有十多套高考题。这些试卷均是由高考命题专家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严格命制出来的。其科学性、权威性和规范性不容置疑,对我们的高考备考都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因此,合理地用好高考试卷,是提高高三备考效率,增强备考的有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使用高考试卷进行备考时,我们的目标是“了解高考,规范训练”,让学生通过高考题来了解高考,通过高考题来知道高考题目的形式、内容和规范,让它们为我们的备考做出应有的贡献。此外,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意时效性,合理选择。 高考恢复了三十年,年年均有高考题,把它们都一律“拿来”,显然也是不正确的。我们说,“高考年年变”,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高考与以往的高考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均会体现出巨大的不同。拿去年的高考题,与十年前的高考题相比,那绝对有“天渊之别”。但如果由于高考命题是遵循“稳中求变,平稳过渡”的方针来演变的,因此,拿出近三年的高考卷,我们就会发现其变化其实并是不太大。而近三年的高考试卷的变化,实际上也正是高考改革信息的反映,是我们备考当中必须特别注意的地方。在运用高考试卷进行高三备考时,我们的着眼点就应放在近三年来的各地高考试卷上,尤其是前一年的试卷,它与当年的高考相比,有着极大的相关性,一定要拿出来仔细研究,认真训练。而对待时间比较久远的试卷,也并不是一概不理,而是要有选择性地进行筛选,合理配合备考。比如,语言的基础题目,古文阅读等内容,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第二,注意精讲,体现试卷的参照价值。 既然高考试题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发挥着“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的作用,那么讲精讲透高考试卷则是高三备考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这一项工作,一般是放在高三全面备考之前进行的,即开学之初,对上一年的高考题目进行讲解。每一年的高考题,在一些相关的学科杂志上都会有其较为权威的答案说明与分析。如:《语文月刊》每年高考后均会有专栏对当年的广东高考试题进行全面分析与研讨。这都是价值很高的好资料。我们在讲解高考题的时候,就应该结合这些资料,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把一套高考题进行讲解,力争分析透彻,讲读到位,把每一个考点的考查形式,考查内容,考题设置的特点,新的变化,都做到了如指掌。这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在自己吃透高考题的前提下,向学生讲解题目,让学生了解高考题目的特点,消除对由于缺乏认识而对高考产生的恐惧感。教师还可以从各种渠道收集一些与考题目相关的信息,如一些报纸的评论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分析,力争让学生对高考题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日后全面的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注意整合,提高使用的效率。 要用好高考题目,对其进行适当的整合可以提高使用的效率。由于高考命题权的下放,每年全国各地会有十几套高考题,而把近三年的高考题加起来,这一资料的数量也是比较大的。除了把当年本地的高考题做一个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之外,其他地区的高考题,在使用过程中就要进行合理的整合了。整合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按照题型进行整合。我们可以根据考点,把高考试卷进行合理的整合。比如基础知识板块,我们就可以把所有的拼音,成语,病句等题目整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个相对比较完整训练资料交给学生进行训练。整合时,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这些就是高考的考题,要让学生在训练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意识:我们现在就是在做高考题,从而强化解题的思想意识。由于是把一定量的高考题目整合起来,在解题时,就可以把一个考点的各个方面全面展示在一起,而这也是单一使用一套高考题所不达到的效果。 按照题目的变化进行整合。由于高考的考查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同一个考点,不同的年份都会出现新的改变。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语用题”这一一向被喻为“高考改革的实验田”这一考点上。我们把若干的高考题整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去寻找题目变化的趋势,结合训练,针对性极强,效果也会不错。另外,就是对作文题目的整合了。由于作文是语文高考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大家都非常清楚。而作文的“不定”因素又是高考中最显著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把高考的作文按照一定的规律整合到一起来。例如,我们可以按作文的命题形式进行整合,把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题目整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审题,构思等各方面的训练;也可以根据作文材料的语言形式进行整合,如新闻类、寓言类、诗句类等,把各种不同类型的作文题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全面了解高考作文的考查形式,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有方向。 按照“套卷”的形式进行整合。我们都知道,高考的备考,“套卷”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高考的试卷在考试之后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拿得到进行使用的。不少学生也会自觉地进行训练。如果教师只是把高考题完全照搬地进行“全套”训练,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而使得训练的效果不好。另外,毕竟每一年的高考都会有新的变化,完全等值的照搬照用往年的题目,就会弱化了对“新变化”的内容的训练,从而削弱了训练的力度。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对高考题目进行适当的改造。改造的着重点自然是落在“新变化”的内容上了,使得整套的训练,旧瓶装上新酒,加强训练的针对性。例如,2007的高考,由于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第一年高考,其题型,形式等各方面均出现了与往年较大的不同。在整合题目时,除了那些“不变”的内容外,针对“变”的内容,我们就要积极而大胆地去改造高考题了:把论说文由原来的全部单选题,改造成两题多选题,两题简答题;把文学作品的阅读改造成选考适用的题型;把一些单一考点的语用题,改造成体现综合表达能力的综合语用题。 总之,合理地运用好高考题目这一优质的资源,一定会给我们的备考带来良好的效益,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物为我所用”,在高考备考中走出光明大道。

摘 要本文以江苏近三年高考化学实验命题为例,探讨了其应对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考化学 实验命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155-01

 

 纵观三年来江苏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可以发现,试题的考查目的、呈现方式、题目内涵较之老课程试卷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品质、实践运用及其中蕴含的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更为突出。

 一 命题走向之实验基础考查――回归教材,关注细节

 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础,也是历年高考化学实验考查必考内容之一。近年来江苏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注重对教材中的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及pH计等常规仪器使用和过滤、蒸发、萃取、分液等基本操作的考查,如:2008年卷题6对实验室制取并收集NH3、构成铜锌原电池、检查装置气密性、利用排空法收集CO2的装置正确性的考查;2009年卷题6,对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和用酸式滴定管量取KMnO4溶液、用容量瓶稀释配置盐酸、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的操作正确性进行考查;2010年卷题7,对制取CO2、NO、O2装置的正确性和制备乙酸乙酯、洗涤沉淀、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的操作进行考查。从中不难看出:所考查内容均为教材中常规仪器的使用和基本实验操作,但对实验细节的考查更为突出,如2009年卷题6,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考查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下端是否放出;2010年卷题7,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为5.2是否正确。实验细节的考查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讲实验”、“画实验”、“背实验”的现象是有力的回击,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应对策略:高考实验基础考查的目的是检验考生的常规仪器使用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分组实验教学,开足开齐实验,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关注实验现象、细节,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质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实验作风。在化学实验复习备考时,应强化对教材中常规仪器使用、实验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药品变质与保存、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推断等作专题复习,以达到巩固实验基础之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某些典型实验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二 命题走向之实践运用考查――化工流程,环保处置

 新课标要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体现化学时代特色,以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科学、生活,关注化学学科最新发展,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新课标的要求在江苏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命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2009年题17,考查废旧印刷电路板的回收利用,题18考查水处理消毒剂ClO2的制备、检测,题19探讨治疗高血压药物多沙唑嗪盐酸盐的合成;2010年题16,讨论化工厂利用钡泥制取Ba(NO3)的工艺流程,题17考查燃煤烟气脱硫方法的原理,题18考查新型锉离子电池的开发和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试题以工艺流程、操作流程、产品生产、环保处置等流程提问或情境设问,其特点是:(1)素材来源广泛,工业流程、最新科技成果信手拈来;(2)提问灵活,不受素材限制,流程中超纲部分可以不设问,其中小间还可设计为开放或半开放式;(3)流程图只提供一个素材背景,即使其中某问不会也不影响后面问题的作答,减少“连带失分”现象;(4)降低了猜题押题的风险。这种命题方式可综合考查学生的图表数据分析、过程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推理、表达交流的能力,有助于引导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关注生产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的培养。

 应对策略:从高考实验试题中可以看出,不论试题情境的信息有多么新颖、图像有多么复杂,以它们为载体来考查的化学知识却是简单的,都是课标和《考试说明》中要求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因此,在平时的化学实验教学中需重点关注如何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绝非知识毫无边际的扩大与补充;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与提炼信息能力的培养,能通过信息提取转化为解决问题服务;编制实验训练题时,要注意运用与生产、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的化学实验为载体,多角度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讲评实验练习时,要注意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有效挖掘,而不是高谈阔论,更不是越深奥越好;要通过表格与图像等信息模拟再现生产或科研过程中的实验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

 综上所述,从近三年江苏新课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分析中可以发现,高考实验试题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在日常实验教学和实验复习备考中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规定实验教学要求,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既不能盲目拓展实验内容、增加学生负担,也不能忽视新课程实验探究性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化学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思想方法,形成基本观点;同时重视化学实验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迁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愫懿.研究高考试题有益于第三轮复习减负增效[J].化学教与学,2010(3)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李继孔〕

文章标签: # 高考 # 实验 #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