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趋势 教育趋势

山东政治高考题2014_山东政治高考题2023

tamoadmin 2024-06-24 人已围观

简介1.14年山东历史高考答案2.关于2014年山东会考及高考政策问题3.2014山东高考具体科目分值4.2014年山东高考政策5.2014年山东高考政策有何新举策?6.关于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立意问题7.山东省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政治 会怎么考?政治重点复习什么,题怎么答?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开窗看问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窗子就是一个

1.14年山东历史高考答案

2.关于2014年山东会考及高考政策问题

3.2014山东高考具体科目分值

4.2014年山东高考政策

5.2014年山东高考政策有何新举策?

6.关于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立意问题

7.山东省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政治 会怎么考?政治重点复习什么,题怎么答?

山东政治高考题2014_山东政治高考题2023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开窗看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所给材料的关键词是窗子,关注点是通过窗子看到了什么。有的考生写的是以积极态度看世界,有的写的是换个角度看问题 ,有的写看问题要看长远,还有的写透过心灵之窗品赏世界。我个人认为,透过心灵之窗品赏世界就是"相由心生"吧,并无不妥。

只要你能结合所给材料,结合生活实际来多角度论述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就没有跑题;要是信马由缰,另起炉灶,完全脱离了所给材料,跑题的概率就比较大了。

14年山东历史高考答案

2014年起山东高考采用“3 + 综合”模式 考试时间缩至两天

我省决定从2014年起,夏季高考考试科目采用“3 + 综合”模式。“3”指语文、数学(分数学1和数学2)和外语(分英语、俄语、法语、德语等语种)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综合分为综合1和综合 2。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考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招生院校要求自主选考数学、综合和外语语种。考试时间有两天半缩短到两天。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从 2011年开始,新入学的高中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

2014年起,夏季高考统一考试不再考英语听力

从2014年起,外语考试科目中的听力考试不再纳入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内容。招生院校可在招生章程中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外语听力成绩提出要求。报考外语类或对外语口语有要求的专业的考生仍需参加由省统一安排、各市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外语口语测试,其成绩计入考生电子档案,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录取时的参考依据。

2014年起,非户籍考生可在山东参加高考

《实施意见》还提出,从2014年起,逐步统一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凡在我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我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关于2014年山东会考及高考政策问题

这是2014山东高考题答案 是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A

B

C

B

D

D

C

C

A

C

A

38.(24分)

(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

(2)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①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

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取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

(3)材料丙。

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学科网使用时应对其他史料印证。

(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 解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面,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学科网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

39.(22分)

(1)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制度的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学科网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46.(10分)

(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47.(10分)

(1)《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或《1793年宪法》。

(2)卢梭。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中最激进的雅各宾派学科网专政时期,雅各宾派实行的是革命恐怖主义。卢梭提出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适应了雅各宾派专政的现实需要。

48.(10分)

(1)图14:二战后,为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分割战后利益,根据推尔塔会议的决定法、美、苏对林国及其首都拍林实行分区占领。

图15: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日益尖锐,美、英法合并占领区,与苏占区对峙。

(2)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加剧。

2014山东高考具体科目分值

2014年山东高考大的变化

专家参加高考录取政策

2014起,我省将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管理,加强全面质量评价的考生信息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其科学性和公信力。学生从2011年开始招收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由省级教育考试院负责组织实施招生,考试成绩除了学校以外的高中生水平的决心,借记参加中考电子档案。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的评价体系,以确保考生在高考录取评价的整体素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报名参加高考标准化同等学力人员管理。省发展考生,招生考试机构组织同等学力人员的高考结果确定一个统一的方法等效的标识。逐步扩大参与专家承认本科院校招生模式试点。到2014年,省属高校招生专家实施招生模式。

解析为什么要确保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它在高考录取的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宋丞相说,各市,县(市,区)和高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改进评价过程和评价方法来调整内容,使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客观,公正的和公正,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和可信,而省教育厅将通过专家参与录取,加强监管入场的措施,以确保考生在高考录取评价的整体素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统一分数每批

[政策]发表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时,每一批本科录取批次线后有各省线,济南,青岛单挑行,市行三,包括济南,青岛单独划定的分数比省线低20分,同时对市政线低于省行56分钟左右,这一政策也允许考生享受一定额度青岛折扣。但这样的优惠,在不久的将来将被取消。根据全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招生政策和办法,促进教育公平,我省将完善划定各批次分数的办法。从2014年起,根据本科高校管理改革进程,逐步统一全省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进一步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制定了全省统一实施的国家加分政策,无需任何额外的开发省内加分政策。使用报名时高考录取分数加分的文化业绩考核得分。

宋丞相[已解决],逐步统一全省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改革,全省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总的原则是,积极稳妥的前提下,根据国家政策和我省实际循序渐进。

听力没有考政策]

[从2014年起,夏季高考考试科目外语听力不再包含在统一的考试内容。招生章程学校在招生的考生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听力要求。申请外国语言或外国语言?口语均须参加省级专业的考生仍然需要安排,直辖市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外语?口语测试,考生,其结果都包含在相关专业大专以上的电子文件入院作为参考。

宋丞相[已解决]说听力退出高考试卷,并不意味着对外语的重要性,但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没有听证会,会听到一些补充要求高考听力。申请外国语言或外国语言?口语在省级专业的考生须参加仍需安排,各市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外语口语测试,结果记录在考生电子档案的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入院作为参考。宋丞相,采取上述方式,既满足了不同的高校,不同考生对外语考试和分数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减轻一部分考生的备考负担。省教育厅将加强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听力部分的考试考核,改变“一个测试集为生命”的局面,促进公平原则的落实。

高考前不再是衡量体育

[政策]从2014年起,夏季的部分毕业生高中高考体育测试成绩的学生,在高中体育成绩为依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A,B,C,D(即优秀,良好,通过,失败)四个等级计入考生电子档案,往届毕业生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教育测试,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考生实际测试成绩,分A,B,C,D四个等级计入考生电子档案。对于那些符合豁免条件的考生,他们的计算结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已解决]进入体育高考测试是一项新政策,为什么仅仅两年后,今年已经取消了这个测试,它?宋丞相解释说,在2014年,全省将被取消有组织的体能测试由学校统一的方式,在高中的体育测试成绩的毕业生将就读的考生体育成绩取代,这并不取消体育测试,是适当的测试模式调整。宋丞相透露,目前省教育厅正在研究物理教育纳入高学业水平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是完整的,并落实具体的方法,学生将体育成绩和其他科目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记入考生电子档案。

基本能力,从历史的“舞台”

[政策] 2014年以来,我省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将进行适当调整。夏季高考考试科目采用“3 +综合”模式,“3”指的是语言,数学(数学1和数学2)和外语(分英语,俄语,法语,德语等多国语言)三个科目,所有考生必须考试。整合成一个全面和综合2。全面的,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必修科目和选修一些内容内容;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必修科目和选修一些内容内容。考生招生院校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自选定的数学考试,综合,外语。 解析

对于此调整,宋丞相解释,全省从2007年开始,实施“3 + X +1”高考模式,主要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通过增加基本能力的考试和考核,促进高中开全课程,开足小时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省高中课程方案正在实施中,通过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其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实施方案,以确保计划,以促进质量管理教育。因此,根据上述的工作,考虑到减轻负担的考生备考的有效性,我省决定从2014年起,夏季高考采用“3 +综合”模式,目前入口“”基本技能测试,将入口处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从2011年起,不再招收新高中文理分科,那么为什么是高考文科综合,全面的管理点?宋丞相解释说,新的高中学生不再招收艺术司,这是全面落实高中新课程方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的需要,也为高中的教学要求。综合(文综),综合2(综合管理)的入口,它是为了适应,方便选择合格的大学生相关专业需求,而且还可以减轻负担,对学生的发言。有没有矛盾。另一方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也为全面了解考生的知识的大学结构提供了详细的信息。

调整后的2014年和集成两个集成了文字与目前的机械化,机械化,无论是同一个道理,宋丞相未来全面集成了两个无论是全面,严格的综合治理,目前还无法确定上的文字,省正在进行的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从2014年,全省高考从目前的两年半的时间缩短到两天。

入学通知人拿两个[政策]

从2014年起,夏季高考录取主要依据高考成绩,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整体素质评价结果值得。春季高考,全面的专业技能和文化基础两项成就功德。有各类职业资格的考生,高职院校优先录取。有权参加夏季高考考生的普通高校可继续参加高职院校录取,计划单列,根据自愿的优点。从今年春季和夏季高考开始,考生出现两种类型的考试和成绩均达到高职院校录取的考生要求参加,全省将被允许在自愿申报参加两个考试,学校重复录取。同时,适当扩大春季高考的本科招生,并逐步增加春季高考考生升入本科学习的比例。

解析得到不止一个人在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但我们的模式决定了高考录取,考生一次是一个高考录取信息将被删除他的档案录取数据库,这就决定了,正常情况下,候选人只能获得录取通知书,同时允许重复高校招生政策实施后的两位候选人拿到录取通知书本书将成为可能。

省市户籍学生就地高考

[政策]从2014年起,凡在省内高中段有一个完整的学习经验,为非永久性的候选人,可以发现在全省内原位(学校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我省考生享受相同的招生政策。

[已解决]多年来,高考考生必须参加高考,在住所,许多跟随父母到城市工作中的外星人宝宝在读完初中,并返回到他的家乡高中,大学联考。但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农民工参加高考的流入许多社会学家反复提起,教育部也将被列入2012年改革的工作重点。

宋丞相说,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一个非永久的工作人员,研究制定高考考生的政策。作为一个沿海省份山东,率先引入非注册的考生在全省的政策,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的第一个完整的帐户考试,第二是体现在更大的范围内社会公正的原则。

补充回答:考试毕业证,高考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每年的报纸名称可以入口。

2014年山东高考政策

你好,变化一:夏季高考采用“3+综合”模式

自2014年起,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其中,夏季高考考试科目采用“3 + 综合”模式。考试时间由原来的两天半缩至两天。“3”指语文、数学(分数学1和数学2)和外语(分英语、俄语、法语、德语等语种)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综合分为综合1和综合2。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考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招生院校要求自主选考数学、综合和外语语种。

变化二:听力考试不再纳入统考内容

从2014年起,外语考试科目中的听力考试不再纳入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内容。招生院校可在招生章程中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外语听力成绩提出要求。报考外语类或对外语口语有要求的专业的考生仍需参加由省统一安排、各市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外语口语测试,其成绩计入考生电子档案,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录取时的参考依据。

春季高考的文化基础部分(即语文和数学两科),由省统一命制试题,统一组织考试;专业技能部分(分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由省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招生院校负责组织考试。

变化三:体育测试成绩以高中阶段体育成绩为依据

自2014年起,对参加夏季高考的高中段应届毕业生的体育测试成绩以学生在高中阶段体育成绩为依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A、B、C、D(即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下同)四个档次记入考生电子档案;往届毕业生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测试,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考生实际测试成绩,分A、B、C、D四个档次记入考生电子档案。对于符合免试条件的考生,其成绩计算按有关规定执行。

变化四:强化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增强其科学性和公信度。从2011年入学的学生开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组织实施,考试成绩除用于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测定外,同时记入参加高考的考生电子档案。

进一步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要通过加强管理、改进评价过程和方法、调整评价内容,使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客观、公平、公正,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信,以确保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规范同等学力人员报名参加高考的管理。省统一制定同等学力考生的认定办法,招生考试机构按认定结果组织同等学力人员的高考报名。

变化五:在有关省属本科院校开展自主招生

继续扩大国家、省级示范性、骨干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单独招生考试)的试点范围和录取规模。积极向教育部申请,经批准后,从2014年起,在有关省属本科院校开展自主招生,自主招生计划控制在招生院校总招生计划的3%以内。同时对特长显著或具有特殊才能、符合高校培养要求的可破格录取;对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学生,按规定实行推荐录取。

稳步推进高职院校注册入学录取办法。在规范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以中职学生为主的免试注册入学招生规模。从2014年起,将注册入学的生源范围扩大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综合素质评价较好、有明显职业倾向的普通高中学生。

变化六:扩大春季高考的本科招生规模

夏季高考,考生录取主要依据高考成绩,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春季高考,综合专业技能和文化基础两项成绩择优录取。对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生,高职院校要优先录取。对参加夏季高考未被本科院校录取的考生,可继续参加高职院校录取,单列计划,按志愿择优录取。对于两类考试都参加且成绩均达到高职院校录取要求的考生,允许参加两类考试志愿填报,学校重复录取。同时,适当扩大春季高考的本科招生规模,逐步增加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升入本科学习的比例。

变化七:省属本科院校均实行专家参与录取的招生模式

在确保客观、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本科院校专家参与录取的招生模式试点。到2014年,省属本科院校均实行专家参与录取的招生模式。

变化八:山东省不另制定省内加分政策

进一步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山东省执行国家统一制定的加分政策,不另制定省内加分政策。加分项目分值与统一考试的文化课成绩一并计入总分,供招生院校录取时使用。改进各批次分数线的划定办法。从2014年起,根据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统一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变化九: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省参加高考

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省参加高考。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全面实施阳光工程。要逐步建设更加规范完善的招生管理体系、公开透明的考试招生运行体系、严明有力的监督保障体系和方便快捷的考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推进考试招生诚信体系建设,维护考试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和考试招生各方的合法权益。

按照要求,各高中学校要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在开齐开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尽快实现“选课走班”教学,切实做到对2011年以后入学的高中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教学。要通过加强管理、改进评价过程和方法、调整评价内容,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使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客观、公平、公正,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信,确保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望采纳,谢谢!

2014年山东高考政策有何新举策?

2014年山东省高考大变样专家参与高考录取 政策 2014年起,我省将进一步加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强化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增强其科学性和公信度。从2011年入学的学生开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组织实施,考试成绩除用于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测定外,同时记入参加高考的考生电子档案。进一步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确保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规范同等学力人员报名参加高考的管理。省统一制定同等学力考生的认定办法,招生考试机构按认定结果组织同等学力人员的高考报名。逐步扩大本科院校专家参与录取的招生模式试点。到2014年,省属本科院校均实行专家参与录取的招生模式。 解析 为何确保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呢?宋承祥表示,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要通过加强管理、改进评价过程和方法、调整评价内容,使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客观、公平、公正,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可信;同时省教育厅将通过专家参与录取、加强录取监管等措施,确保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录取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统一各批次分数线 政策 每年高考公布各批次录取线时,本科二批以下的各条录取线都有省属线,济南、青岛单独划线、市属线三条,其中济南、青岛单独划定的分数线均比省属线低20分,而市属线则比省属线低五六分左右,这一政策也让青岛考生享受到了一定的优惠。不过这种优惠在不久的将来将被取消。根据我省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意见,为不断改进和完善招生录取政策和办法,促进教育公平,我省将改进各批次分数线的划定办法。从2014年起,根据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统一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进一步规范高考加分政策,我省执行国家统一制定的加分政策,不另制定省内加分政策。加分项目分值与统一考试的文化课成绩一并计入总分,供招生院校录取时使用。 解析 宋承祥表示,关于逐步统一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这一改革,目前我省尚没有明确的时间表,总的原则就是在积极稳妥的前提下,根据国家政策和我省实际逐步推进。  英语听力不再统考 政策 从2014年起,外语考试科目中的听力考试不再纳入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内容。招生院校可在招生章程中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外语听力成绩提出要求。报考外语类或对外语口语有要求的专业的考生仍需参加由省统一安排、各市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外语口语测试,其成绩计入考生电子档案,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录取时的参考依据。 解析 宋承祥表示,听力从高考试卷中退出,并不意味着对外语听力不重视了,而是将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听力部分补充对高考考生的听力要求。报考外语类或对外语口语有要求的专业的考生仍需参加由省统一安排、各市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外语口语测试,其成绩记入考生电子档案,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录取时的参考依据。宋承祥表示,采取以上方式,既可以满足不同高校、不同考生对外语考试及成绩的需求,还可以减轻一部分考生的备考负担。省教育厅将通过加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外语听力部分的考试考核,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促进公平原则的落实。 高考前不再测体育 政策 自2014年起,对参加夏季高考的高中段应届毕业生的体育测试成绩以学生在高中阶段体育成绩为依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A、B、C、D(即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档次记入考生电子档案;往届毕业生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测试,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考生实际测试成绩,分A、B、C、D四个档次记入考生电子档案。对于符合免试条件的考生,其成绩计算按有关规定执行。 解析 将体育测试纳入到高考中是今年的新政策,为何短短两年之后,这一测试又被取消了呢?宋承祥解释说,2014年,我省将取消由学校统一组织体育测试的方式,应届毕业生的体育测试成绩将以考生在高中学习期间的体育成绩取代,这并不是取消体育测试,是把测试方式进行了适当调整。宋承祥透露,目前省教育厅正在研究把体育课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及测试方式,待具体方法完备并实施后,学生的体育成绩将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其他科目成绩一起记入考生的电子档案。 基本能力退出历史“舞台” 政策 自2014年起,我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将进行适当调整。夏季高考考试科目采用“3+综合”模式,“3”指语文、数学(分数学1和数学2)和外语(分英语、俄语、法语、德语等语种)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综合分为综合1和综合2。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考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招生院校要求自主选考数学、综合和外语语种。 解析 对于这一调整,宋承祥解释说,我省从2007年开始,实行“3+X+1”高考模式,当时主要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需要。通过增加基本能力的考试考核,促进高中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近些年来的努力,我省高中课程方案正在得到落实,省教育厅还将通过进一步加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强化、确保课程方案的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在以上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出于减轻考生备考负担的考虑,我省决定从2014年起,夏季高考采用“3+综合”的模式,目前高考中的“1”即基本能力测试将退出高考的历史舞台。 从2011年开始,新入学的高中生已经不再进行文理分科,那为何高考还有文综、理综之分呢?宋承祥解释说,新入学的高中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这是全面落实高中新课程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对高中教学的要求。而高考分综合1(文综)、综合2(理综),则是为了适应、方便高校相关专业选拔合格生源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备考负担。两者并不矛盾。另一方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的不断充实、完善,也为高校全面了解考生的知识结构全貌提供了详实的信息。 对于2014年调整后的综合1和综合2与目前的文综和理综是否一样,宋承祥表示,将来的综合1与综合2是否是严格上的文综和理综还无法确定,省里正在进行调研。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从2014年开始,我省的高考时间将从现在的两天半缩短到两天。 一人拿两份录取通知书 政策 从2014年起,夏季高考考生录取主要依据高考成绩,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春季高考,综合专业技能和文化基础两项成绩择优录取。对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生,高职院校要优先录取。对参加夏季高考未被本科院校录取的考生,可继续参加高职院校录取,单列计划,按志愿择优录取。从今年开始启动的春夏季高考,出现了兼报的考生,对于两类考试都参加且成绩均达到高职院校录取要求的考生,我省将允许参加两类考试志愿填报,学校重复录取。同时,适当扩大春季高考的本科招生规模,逐步增加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升入本科学习的比例。 解析 一个人拿到多份高考录取通知书在国外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我国的高考录取模式决定了,一旦一名考生被一所高校录取,他的档案信息将移出录取数据库,这就决定了,正常情况下,一名考生只能拿到一份录取通知书,而允许高校重复录取的政策实施后,一名考生拿到两份录取通知书将有可能。 外省户籍生可就地高考 政策 从2014年起,凡在我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我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解析 多年以来,高考考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不少在跟随父母到城市打工的外来娃,在读完初中后,不得不再回老家读高中、考大学。但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被很多社会学家多次提起,教育部也将这一推进改革列入到了2012年的工作重点中。 宋承祥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人员研究制定非户籍考生参加高考的政策。山东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在全国率先出台允许非户籍考生在我省参加高考的政策,一是充分考虑了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二是在更大的范围内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

关于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立意问题

2014年,山东省高考实行“3+综合”模式、允许异地考生在山东省参加高考、外语听力考试不纳入统考……

2014年夏季高考考试科目采用“3 综合”模式,“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数学1和数学2,类似原来的文综数学试卷和理综数学试卷。外语包括英语、俄语、法语、德语等语种。

据介绍,“3 综合”模式中的“综合”,分为综合1和综合2,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考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招生院校要求自主选考数学、综合和外语语种。

有学生认为,综合科目涵盖的内容,几乎与现行的文综、理综没有太大的区别,感觉与现在所学的知识面和内容差不多。

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分析认为,高二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这是全面落实高中新课程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对高中教学的要求。而高考分综合1、综合2,则是为了适应、方便高校相关专业选拔合格生源的需要,目前来说还很难完全判断是否是利好消息。

山东省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政治 会怎么考?政治重点复习什么,题怎么答?

不算,既然有“静”的选项,就可以写静!且不管是宁静、安静、文静或者是不静、动静等等,只要依据题目中心,围绕主意,就是可以的。除非是阅卷人思想老套,只能想到静,即是无声的安静、思考,你是跑题的。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一、基础知识

总原则: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体系)——宏观把握

突出重点——微观深入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能力。从高考的实践和同学们平时做题的实践来看,同学们丢分的原因(特别是选择题部分)大多是基础不扎实。什么我们常说“题在书外,案在书中”,就是说现在高考的政治题很活,材料很新,常常在教材之外,但分析起答案,还是在书本中,在基础知识中。因此同学们在备考时必须首先夯实基础。那么如何夯实基础呢?

1、宏观上把握知识,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高中政治学科繁多,知识点庞杂,再加上时事政治,往往会使考生感到眼花缭乱,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考生必须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每一学科的知识体系,知道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并且经常在头脑中回忆一下,强化一下。如果一时想不起来,要及时看书补上。这样,你就能站在高处,从总体上驾驭知识,而不是让庞杂的知识将你淹没。

2、要从微观上把握知识点、考点。政治考试有的题目是非常具体的,特别是选择题常常会在基础知识上迷惑大家。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将考试说明中的考点与教材对照起来,将每一个考点的具体内容理解清楚。理解知识点,不仅要理解考点的内涵,而且要注意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知道该知识点在整体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特别是对一些相同、相似、相关的知识点更要注意其区别和联系。有的同学常常能记住和理解单个的知识点,但一旦知识点之间相互迁移时就会出错。

例如1“政体、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管理形式、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这四个概念其实是一回事,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如果题干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则上述的四个概念皆可作为正确的题肢。如果对这四个概念未理解正确,就会选择错误。这种相同意思不同表达的还有,如“国体、国家本质属性、国家阶级性”;“意识、社会意识”等等。

例如2“我国政权阶级基础和我党的阶级基础”,这是看似相同,而实质不同的知识点。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我党的阶级基础则是工人阶级。这种看是相似,实际却不同的知识点还有:如“专制与专政”、“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大、地方人大、“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共性个性与整体局部”等等。

例如3“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家对外政策”。这就是相关知识。因为国家利益不是一个国家所有人的利益,而实际上是这个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我们说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如果联系实际,美国一心要打伊拉克,我们可以说这是美国国家利益决定的,也可以说 是美国国家性质决定的,但不能说这是美国人民的利益决定的。这种相关知识的知识点还有:如“阶级、政权、政党”、“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商品价格”等等。

总之,同学们对这种相同、相似、相关的知识点要能迁移,要能区别,才能真正掌握了该知识点。

(一)复习重点

经济常识复习重点(一)

货币理论(货币的基本职能、通货膨胀)

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三者的内在联系;价值规律三种作用的内在联系)

所有制结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有经济发展)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资源优化配置)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企业经济效益)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常识复习重点(二)

三大产业(主要是农业与第三产业)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

国民收入的分配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银行信用的中介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债券与保险(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市场交易的原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经济引发的诚信问题)

外汇与汇率

我国的对外贸易(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哲学常识复习重点(一)唯物论的重点(含前言)

两对关系:物质和意识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

哲学常识复习重点(二)辩证法的重点

两个观点:联系观点(原因与结果、整体与部分);发展观点。

两对关系: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两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坚持矛盾分析法:核心是一分为二);质量互变规律(坚持适度原则,发展绿色GDP)。

哲学常识复习重点(三)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点

认识论——

两对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含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人生观和价值观——

两大问题:人生价值及其实现问题;社会实践问题(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政治常识复习重点

1、我国的国家制度。

(1)我国的国家职能;

(2)依法治国;

(3)我国公民与国家(含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先进性教育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我国的民族与宗教

(1)民族:原则与制度;

(2)宗教:政策。

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1)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2)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改革、东盟、亚太经合组织);

(3)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二)易错、易混点

1、详细见第三轮提纲易错、易混点部分(1——12讲)

2、错误典型例题及剖析:——经济常识

1、认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例题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

A.越大越大 B.越小越大 C.越小不变 D.越大不变

此题容易误选B项。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2、把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混同起来

例题某公司王经理在进货时货款未带足,还差5000元,由于和供货方李经理比较熟悉,便让他把货提走了。第二天,王经理就把5000元交到了李经理处。这5000元行使的是货币的_____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剖析此题易误选B项。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货币出现以后,人们买东西,都是用现金购买。但是有时并不具备足够的现金,在商品交换中便出现了延期付款、赊销等行为,支付手段也就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此时,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为了与流通手段区分开来,这一职能被称作支付手段。此题正确答案为D项。

3、对等价交换原则中的"等价"内涵认识不清

例题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里的"等价交换"

A.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B.是指每次交换都是等价的 C.是指价格与价值相符合的交换 D.是指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剖析此题易误选C项。供求平衡只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与价值趋近一致的。这说明价值规律在起作用,价格终究还是由价值决定的。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4、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国家的宏观调控为基础

例题我国一些家电生产企业结成"价格联盟",达成了限制大幅度降价的销售协议。对此,我国政府部门明确指出,此举违反了《价格法》的规定,必须予以纠正。这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的 B.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法制的引导和规范 C.降价销售不可能成为企业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手段 D.国家干预经济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让利给消费者

剖析此题易误选A项。A项的说法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题干的确指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而非让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手段。这和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计划而非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是不同的。此题正确答案为B项。

5、把居民储蓄存款的名义收益和实际收益混同起来

例题有人认为,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能增加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但会增加企业负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你怎么看?

剖析解此题常见问题在于认为升息会使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增加。如果能分清名义收益和实际收益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通俗的说,名义收益指的是存款能带回多少数目的利息收入,显然,国家升息使居民储蓄存款的名义收益增多了。实际收益指的是存款的利息收入能买到多少商品,或者说是购买力大小。这就要跟物价水平作比较了。如果升息的幅度没有物价的上升快,实际收益并不会增加,甚至还有可能减少。

此题参考答案为:(1)存款利率上调并不一定使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增多。当利率上调但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实际收益增加。

(2)而当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不复存在。

(3)加息会使企业在贷款时支付更多的利息,客观上会增加生产成本,使企业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从微观上来说,加息未必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因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

6、对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的应用不灵活甚至颠倒二者关系

例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和拥有量迅速增长,家电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消费促进生产 B.消费决定生产 C.生产创造消费 D.生产决定消费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或B项。选择D项,没能正确领会题干"我国城乡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和拥有量迅速增长,家电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城乡居民对家电产品旺盛的消费需求推动了我国家电工业的迅猛发展,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当中的促进作用。选择B项,颠倒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夸大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进而误认为消费决定生产。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变化题:如上题背景材料如改为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将会促使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则选D

错误典型例题及剖析——哲学常识

1、把经济术语、政治术语和哲学术语混同起来

例题200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五周年纪念日。这五年里,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香港经济保持了高度繁荣和稳定。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说明

A.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B.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强而有力的宏观调控

D.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剖析此题易误选A、C两项。而事实上,这两项的表述均非题干要求的哲学术语,而是政治术语和经济术语,但由于各自的表述本身具有准确性,因而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与政治术语、经济术语不同的是,哲学术语是对具体问题的哲学反思,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此题正确答案为D项。

2、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混同起来

例题"人类要不断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才能促进社会发展"。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剖析解此题最易错误在于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来评析这一观点,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却不符合答题要求,即"张冠李戴",用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代替了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

我们所学的唯物论,也称辩证唯物论,是结合了辩证法思想的唯物主义,侧重于对"世界是什么"的认识,主要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知识点。

我们所学的辩证法,也称唯物辩证法,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辩证法,侧重于对"世界怎么样"的认识,主要有联系和发展、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矛盾及其特点、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等知识点。

此题参考答案为: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人类又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②上述观点只看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性,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3、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两个方面表现混同起来

例题号称"生命登月"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1年8月26日率先在中国取得突破:尽管参与时间最晚,但是我国科学家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完成了所承担的染色体区域测序任务,在参与六国中率先绘制出完成图,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正确的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

D.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主要原因在于对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两个方面表现认识上发生偏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相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即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显然,我国科学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六国中率先绘制出完成图,只能说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第一方面的表现。A项说法否认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B项说法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4、认为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例题尽管技术、经济上的困难比预想的要复杂的多,但是我国科学家争分夺秒,迎难而上,胜利完成了染色体区域测序任务,在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中率先绘制出完成图。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不可分割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性为前提

C.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的规律已经存在并发生作用,不能认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不可分割,故A项说法错误,不选;D项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否认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始终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犯了主观唯心主义(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口号)的错误,不选。B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目本意,不选;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5、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混同起来

例题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性质。这一结论蕴含的主要哲理是

A.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任何事物都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认识事物的性质

剖析此题易误选C项,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对这两个哲学原理的应用思维模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矛盾群体之间关系的划分,强调在解决面临的多种矛盾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把握中心和关键,防止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防止""。这样才能做好工作。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基于矛盾内部的两个侧面之间关系的划分,强调在分析任一具体矛盾时,要把矛盾的两个侧面都能分析到,更要分清和把握主流。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事物。

分析这一问题时,既要看到我国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一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仍然处于矛盾的次要方面,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所以不会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正确答案选D

6、把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根本目的混同起来

例题随着人类基因密码的测续和顺序的基本完成,基因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基因制药、基因克隆、转基因玉米、大豆等转基因生物将迅速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B.科学技术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将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剖析此题易误选A项。实际上,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此题正确答案为B项。

7、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最重要来源

例题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做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实践是认识的最重要来源

剖析此题易误选D项。从题干"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做莫能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两句话来看,其中蕴含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两个哲理。题枝"实践是认识的最重要来源"这一说法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仔细琢磨,其言下之意是除了实践,还有其它的认识来源。事实上,不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此题正确答案为B项。

(三)书本中注意点

经济常识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社会属性。

3、“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当时在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生产条件,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4、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金银是唯一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唯一表现形式。

6、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7、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8、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但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0、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11、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11、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

12、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13、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性指标,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14、兼并的核心是竞争。

15、厂长(经理)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党组织处于政治核心地位。

16、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开发企业的金钥匙”。

17、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走“两高一优”之路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走“两高一优”之路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基础是增加农业投入;重要保证是实现产业化经营。

18、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主要表现为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19、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0、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1、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平等自愿是核心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协商一致是平等自愿原则的延伸和结果。

22、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23、积累的最低限是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最高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24、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财政作用发挥的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25、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骗税集中表现在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出口退税。

26、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税收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

27、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

29、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是“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30、银行利息=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

31、政策性银行是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专业银行,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32、发放贷款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33、活期储蓄存款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形式。

34、服务市场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35、自愿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公平是市场交易的灵魂;诚实信用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36、影响居民家庭消费的因素:根本的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是直接影响;物价和人口是重要因素。

37、在商品服务市场上,消费者占主导地位。人生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是消费者最主要的权利。

38、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的产生原因:一方凭借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地位。

39、对外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组成,其中,出口是基础,进口是重要方面。

40、我国对外贸易的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倾销行为违背了“平等互利”原则。

哲学常识

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应当永远坚持的立足点。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5、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7、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9、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1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们的利益立场问题(价值观)。

1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

13、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14、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很多,核心的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15、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16、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17、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

18、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19、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20、在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世界观。

文章标签: # 高考 # 考生 # 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