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2014年浙江高考语文答案,2014高考语文浙江答案
tamoadmin 2024-06-01 人已围观
简介1.求适合高中生的语文阅读题及答案。2.09年高考语文答案(浙江卷)3.202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附2020、2021作文题)4.求历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5.2014高考文言文专题6.浙江高考语文是全国几卷7.2014年的高考是全国卷难还是浙江卷 高考结束了,那么大多数考生都比较关注的浙江高考地理试题的答案也已经出炉了,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2年浙江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1.求适合高中生的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2.09年高考语文答案(浙江卷)
3.202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附2020、2021作文题)
4.求历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
5.2014高考文言文专题
6.浙江高考语文是全国几卷
7.2014年的高考是全国卷难还是浙江卷
高考结束了,那么大多数考生都比较关注的浙江高考地理试题的答案也已经出炉了,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2年浙江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2022年浙江高考地理试题
2022年浙江高考地理试题答案
2022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1.提前了解政策规定、搜集信息。
全面了解国家和我省招生政策规定及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了解自己省份的志愿设置、志愿填报时间、投档录取规则等情况。
这些名词你要了解:
①平行志愿:即指采用平行志愿录取投档,考生在同一位置所选的A、B、C、D等志愿之间是平行关系。即改以往的“志愿优先”为“分数优先”,将达到批次录取最低控制 分数线 的考生,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平行志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志愿填报的风险。
②投档线:由各省 教育 考试院确定。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的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1:1.3以内)。假设一个省份1:1.2的比例提取考生档案,简单地讲就是招生名额只有100个,被提档的考生却有120人,若高校在招生章程中承诺:“当考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不能满足时,服从专业调剂,身体合格,符合录取条件,进档不退档”。考生若符合院校的此规定,不会被退档。高校如果没有相关承诺会有退档风险。
③志愿滑档与退档:滑档是这个批次没有被提档,滑过去了,原因就是分数没有达到所有考生任一报考学校的最低投档线。滑档是达到学校被最低投档线,被某学校提档,但又有条件不满足学校要求,学校就把你的档案退回给招生考试院。
④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是按学科大类招生,进校后再根据意愿分流具体专业,这是目前的一个主流招生模式,避免学生选择自己不适合的专业。
2.根据高考成绩、成绩排序位次和有关高校的情况,确定拟报考院校专业组或专业范围。
(1)根据一份一段表查询省内排名:高考是省内竞争,比分数更重要的是排名,考生在查询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后可以对照一分段表确定自己在本省同类考生中的位次情况。一分段表实际上就是一个参照系,考生要充分利用这个统计表,参考往年有关数据作一些相关分析,精准定位可以匹配的高校层次。
(2)定位高校:根据查询出来的学校层次定位院校。需要结合院校的招生简章、在本省的招生计划、近三年在本省招生的投档线和分数段、招收专业在本省录取分数的排名。并且要明确院校的招生要求、招生人数,结合自己的体检 报告 、 英语口语 等级等,不要误选,如果自己不符合高校招生条件是无法被录取的。
(3)缩小范围,在圈定高校中结合自身条件、 兴趣 爱好 、能力优势、个性特色。家庭状况、就业趋势等维度。
①自身条件
很多专业会要求学生身体健康,政治背景…比如化学、化工、光谱物理等专业,对于人的颜色辨别能力要求很高,色盲或色弱者不能报考;采矿、勘探等专业对考生身体状况提出了较髙的要求,一般只招男性,体质较弱及女生不宜报考,而某些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有时只招女生等。
②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从事学习、工作等活动的内在心理需要。因此,考生选择自己有浓厚兴趣的专业,对自己以后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是未来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③能力优势
一个人有了学习的兴趣不等于就能够学好选择的专业,还必须考虑考生是否具备学习该专业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才有可能学好自己选择的专业,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有所成就。因此,考生的能力优势也是报考志愿应重点考虑的指标之一。
④个性特点
不同的大学专业和职业,对个人的个性特点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学习工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和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和从事这方面职业的人在乐群性、世故性、恃强性等方面应具有较高的表现,而从事机械工程和技术方面的人在这几方面的表现就要低一些。各职业领域对人员个性特点的要求也有所区别。
⑤家庭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不一样,在志愿上对大学的选择应有所区别.比如工薪阶层,家庭没有多少积蓄,一心想去中外合作办学经济上是有压力的,家庭比较富裕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相对比较宽松。
⑥就业趋势
建议孩子在志愿填报前可以做一些就业方向的测试,明确自己 毕业 后的工作方向,根据情况报考。当然家长需要帮忙梳理下未来的就业形式,哪些专业好就业。比如就业后想 考公务员 可以报考 财经 、法学、语言、计算机类;想学医又不想又太大工作压力可以选择口腔医学、护理、医药类……
(4)锁定院校和专业
至少分三类:
冲(根据最近三年招生情况,觉得被录取有希望但希望较小)
稳(根据最近三年招生情况,觉得被录取希望很大)
保(根据最近三年招生情况,基本确保会被录取)
(5)把握时间节点
考试结束,等待公布成绩、公布控制分数线、各批次志愿填报及录取结果、征集志愿等 很多事情需要关注,这些都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
尤其征集志愿时间不会太长,考生需要经常查看自己志愿状态,如果被滑档或退档不要着急,可以选择征集志愿在次投递,不然就只能选择下一报考批次了
2022年浙江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高考地理学习辅导资料(2022)
★ 2022全国新高考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考地理复习重点及备考建议2022
★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一览2022
★ 2022高考语文答案(全国1卷)
★ 2022高考地理常用的表述方法
★ 202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 2022年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 2022高考历史考点及重点知识总结最新
★ 2022年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
求适合高中生的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侥幸/角色 车辙/折戟沉沙 瞠目/交口称赞
B.盘踞/拮据 癖好/否极泰来 摒弃/敛声屏息
C.怆然/创伤 蛊惑/余勇可贾 诘问/开花结果
D.蹩脚/别扭 干涸/曲高和寡 徜徉/逢场作戏
答案D
解析A.侥(jiǎo)/角(júe) 辙(zhé)/折(zhé) 瞠(chēng)/称(chēng); B.踞(jù)/据(jū) 癖(pì)/否(pǐ) 摒(bìng)/敛(bǐng); C.怆(chuàng)/创(chuāng) 蛊(gǔ)/贾(gǔ) 诘(jié)/结(jiē); D.蹩(bié)/别(biè) 涸(hé)/和(hè) 徜(cháng)/场(chǎng)。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却可以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因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B.邀请企业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梳理和把脉,有助于纠正大学生的一些偏面认识,弥补他们经验匮乏的缺陷,对其日后成功创业大有裨益。
C.横滨世乒赛落下帷幕,中国队囊括了单项金银牌,国人振奋之余心生感慨:我们的表现固然可以赢得世界敬佩,却易导致球赛精彩不再。
D.这个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想象空间很大,如果有人感兴趣。
足可以把它改编为一部悬念丛生、 *** 叠起的电视连续剧。
答案C 解析A.“立杆见影”—“立竿见影”;B.“偏面”—“片面”; D.“ *** 叠起”—“ *** 迭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做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
(名不副实)
B.“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
(直言不讳)
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画蛇添足)
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
(脱胎换骨)
答案B
解析A.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近义词答非所问、前言不搭后语、风马牛不相及。
名不副实:指空有虚名。
近义词徒有虚名。
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
B.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两者意思相同,故可以替换。
C.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
D.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脱胎换骨: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两者意思不同,故不能替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降低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B.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C.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D.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的称其为“宁波的骄傲”。
答案A
解析B.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少”;C.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去掉“在”和“中”。
D.两句混杂,“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应为“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3分)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 古体与律体之辩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载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答案⑤①②④③
解析⑤句“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提出核心问题,故排在首位,①句进一步阐述原因,又提出问题,②句回答,故②在①后,④句紧承②句“价值”,紧跟其后,③句进行小结,故在最后。
6.为下面这幅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能揭示画面的内涵(不少于50字)(4分)
答案(示例)这是一幅坐在轮椅上的残疾运动员奋力击球的感人画面。
她挥动球拍,展开青春的翅膀;驰骋球场,追逐人生的梦想。
7.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不超过50字)(5分)
儿子:妈妈,今天我捡到50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
妈妈: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
儿子: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了。
妈妈
答案略
解析“准确、鲜明、生动”是大纲地区2008年新增的考点,以与课标地区考点一致。
“鲜明”是说要主题鲜明、话题集中;“得体”是说要符合母子对话的身份、特定语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
(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
“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
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
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
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
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3)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
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遮蔽了。
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
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
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
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弊端的现实道路。
(4)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与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仅仅是能够谋生或得到较高收入的专业人士。
真正的青春饱含生命的热情,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从事生命奋斗。
(5)守护中国只是分子的继续存在,是理解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意义的必要高度。
通识教育成果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6)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
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
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展作出贡献。
8.下列对“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原因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B.知识分子是与专家并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独特含义。
C.大学过分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的各类专家。
D.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地位的能力。
答案C 。
9.下列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B.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
C.注重培养大学生高远的人生理想并激发其生命热情。
D.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答案D
解析原文末段说:“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D项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10.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B.通识教育的价值之一在于突破单纯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力保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
C.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 *** 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D.通识教育的推行,能够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答案B 1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3分)
答案大学应重视通识教育,培养“文化自觉” 解析文章共三个内容要点:大学教育的主旨(1-2段)、手段(3段)及其意义(4-6段)。
据此,不难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
魔 盒
(英)大卫?洛契佛特
(1)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
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
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2)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
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
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3)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
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4)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
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
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5)“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
“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
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
(6)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
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
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7)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
(8)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
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
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
“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
真的!”
(9)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
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10)“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
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
……“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
”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
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
(11)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任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
”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12)我困惑地摇了摇头。
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
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①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13)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14)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15)“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②是无用的东西。
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
(16)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17)“没错,是空的。
”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
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
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
(18)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19)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20)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
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③变得亲切得多了。
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
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
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本文有删节)
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分)
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解析叙事类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深化)文章主旨。
景物的特点不外以下几种: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等。
13.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3分)
似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显示人物的情态。
②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
③ 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解析要结合词语所在语句,结合上下文全面理解。
该题难度不大。
14.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
(不超过15字)(3分)
□□□□□□□□□□□□□□□
答案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原文)
解析题干要求所写的话能揭示主旨,考生应从文中勾画那些能表达主旨(体现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情感倾向)的句子。
据文章2、3、8、17、18段,“我“因”初次远离家乡”而“最沮丧;老太太却把一个空盒子当作是她“最宝贵的财产”,“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
因为“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
”据此,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旨。
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案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
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
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解析文章的标题,前人用“题者,额也”来概括其作用,因此考生可从文章的主旨、小说的主人公,写景状物散文的线索(结构和行文)、象征意义等角度入手。
16.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不超过100字)(5分)
答案①热爱故土,珍视亲情;②淳朴善良,
解析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要注意从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以及人物的举动等方面分析。
12分)
(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
“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
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
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
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
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3)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
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遮蔽了。
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
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
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
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弊端的现实道路。
(4)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与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仅仅是能够谋生或得到较高收入的专业人士。
真正的青春饱含生命的热情,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从事生命奋斗。
(5)守护中国只是分子的继续存在,是理解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意义的必要高度。
通识教育成果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6)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
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
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展作出贡献。
8.下列对“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原因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B.知识分子是与专家并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独特含义。
C.大学过分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的各类专家。
D.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地位的能力。
答案C
解析A项原文是“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选项“以偏概全”,扩大了范围;B项原文“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选项“具有独特含义”属于无中生有;D项信息在第一、三段:“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
选项无中生有。
高考资源网
9.下列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B.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
C.注重培养大学生高远的人生理想并激发其生命热情。
D.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答案D
解析原文末段说:“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D项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10.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B.通识教育的价值之一在于突破单纯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力保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
C.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 *** 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D.通识教育的推行,能够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答案B
解析A项信息在第二段:“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
”该项“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无中生有。
C项信息源在第三段:“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
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
”据前后文,该项“导致民族命运 *** 纵于资本逻辑之手”无中生有。
D项信息源主要在第五段:“通识教育成果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该项“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原文无此信息。
1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3分)
答案大学应重视通识教育,培养“文化自觉”
09年高考语文答案(浙江卷)
阅读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高考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增强的趋势。阅读能力主要是由认读能力、鉴赏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快速读能力等能力构成的。其中,阅读的基本功则是理解和速度,在构成阅读能力的诸多能力中,又以理解能力为核心。
现我们就从分析历届高考中的语文阅读题以此来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3题。(93年,全国卷)
据美国K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的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垃圾、“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在内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变化,则是可能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他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1.文中“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的术语。
B.“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不存在。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2.文中说“试验”所借助的主要方法是( )
A.化学的B.生理的C.生物的D.物理的
3.下列与k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 )
A.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产厂家的功用宣传不实。
C.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应出现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D.塑料产品的废弃物多数不会自溶自消。
E.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出现氧化现象。
答案与解析:
1.B ,“生物降解”这个术语使用不规范,是“研究人员”的看法,因为这些产品都不能达到科学家所认为的“降解”标准,这是一些生产厂家歪曲商业宣传曲解了科学术语,使其名不符实,因此B 项是正确的。文章有“真正的生物降解”等词句,可见A、C项的否定性说法是不对的。D 项说法与本文内容毫不相干。
2.C,文章开头“利用……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这句证明了C项是正确的答案。文中“二氧化碳、水、甲烷”这些化学术语容易迷惑人,会误选为A项。“物理上发生了变化”是生产厂家说的,试验是“K 大学研究人员”做的,二者不能等量齐观,选D项也是错的。
3.C、D、F,对照原文,A项“凡是……都……”的说法言过实,文章中说的是“大多数”。B项的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无关。E项是生产厂家的见解,本身未必科学,且与科学家的试验无关。C、D、F 三项符合原文意思。
文字表述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更能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综观几年来语文试卷的变化,我们发现淡化客观题,强化主观题已是趋势。但从历年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测试结果看,考生在这类试题的得分并不理想。笔者有幸参加2006年浙江的语文高考阅卷,针对考生答题失误的普遍现象,我以浙江卷为蓝本并涉及部分全国卷的同类问题作了归纳,尝试探索出几点应对策略,希望能给你有所帮助!
主观题失误主要原因及探析
一、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有许多同学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往往是粗略阅读一遍全文后,匆匆扫一眼题目,就仓促答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例如:(2006年浙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第三问:⑶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是:①两个世界、两种生活的对立是人类普遍存在的;②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对立关系(人与人的对立;平面与立体的对立;表象世界与本质世界的对立;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的对立)。
有的考生却答为:“具有一般性”、“人类所共有的特性”。语言的表述本身就不清晰,题干中的“结合全文”,也没有注意到,只是对“普遍”一词作了个字面解释,结果答非所问。
又如:(2006年全国卷14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正确答案是:①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我在用该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时,相当部分同学却答为:“虚实结合”、“与下文的嗅形成一种反衬”、“作者在感受这种声音,声音是虚的,这样写把虚物实写,实物动态化,更形象”、“体现我的好奇,引出下文”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答案。“虚实结合”、“反衬”是表现手法,题干并没有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而“引出下文”、“动态化”“更形象”更是信口开河,答非所问。究其原因是考生根本没有细读题干,审清题意,连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就仓促答题。
二、研读不深,分析不透
高考阅读题大多在文意的深层领会上设题,而许多考生不能透过表象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只是跟着感觉走,不能综观全文,领悟要义。
例如:(2006年浙江高考卷第18题)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2分)
正确答案是:①“我”右眼近视,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时使用;②“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维的立体世界。
有的考生答为:“为让我买一副眼镜”、“我的两眼视力不协调”、“为了更好地说服自己买他的眼镜”、“只用一只眼睛看事物”等等。很明显考生对全文根本没有读懂,对于作者借用寓言形式所阐明的生活哲理,根本没有领悟,看到“眼镜商”几个字,立刻想到的是商人,想到商人的行为和心理,就断然作答,离题万里。
又如:(2006年浙江卷第19题)请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
第2问:“秘密”是指
正确答案是: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
有的考生答为:“为握手而伸出平展的手与握拳头打人的手的对立”、“最平面的微笑和微笑时伸出舌头的对立”、“这些动作简单,而握手微笑易化解隔膜”等等。这类答案的错因在于考生遵循了答题可在文中找的技巧,但却没有透过表象挖掘实质,没有领会本文的主旨。
三、归纳不全,遗漏要点
高考阅读很重视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在此题的设置上,有时侧重于整篇文章中心主旨的归纳,有的侧重于几个语段的理解。要求考生在答题时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例如:(2006年浙江卷20题)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飞的画形象地演绎两个不同的世界。请你据此推断这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并用自己的话分别加以概括。(各不超过12个字)(6分)
⑴培根的绘画风格:
⑵杜飞的绘画风格:
正确答案为:⑴ ①夸张的;②批判的;②立体的。⑵ ①优雅的;②歌颂的;③平面的。
而有的考生答为:“立体的带有侵略性,平面的充满自然界气息”。这个答案显然只概括出了一点,带有“侵略性”的作答,只是抄袭了原文,不够准确。另一考生答为:“真实,张扬、夸张”的答案,是没有联系全文,推断错误的结果。
又如:(全国卷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本题测试考生对全文的理解及概括归纳表达的能力。
正确答案: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
②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
③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此题6分,显然答案3点,每点2分。其实从分值上考生也可以推断出此题答案有三点。综观全文进行概括归纳,基本可以做到不遗漏要点。大部分考生失分原因就是归纳不全。
四、语句不通,表意不明
阅读题的检测,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考查其表达能力。有的考生能读懂文章,但却不会表达,不能用通顺、简洁的文字全面、准确、鲜明的答题。
例如:浙江卷19题第3问,有的考生答道:“在人类社会中,多数人都是这样,除少数的独眼龙”,“为其利益而颠倒是非是普遍的”,“举的例子普遍,说明一般工作是二维空间动作、是平面的,有说服力”等等,这样的句子实在是让人费解。
以上结合例子略谈四点,虽然高考阅读文字题在解答中失误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就是没有读懂文章,不会审题,不会表达,不懂阅读规律与答题技巧。所以考生在平时的阅读及训练中,要清楚阅读规律,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与技巧以避免失误。
应对措施
一、遵循阅读规律,清楚试题设题规律,整体感知与深入分析相结合。
高考现代文的设置,强调整体阅读,是一个由分而总,有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所以解题时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弄清线索,理清思路,进而把握文章主旨。主旨清楚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弄清楚了,才知道每段、每句话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间关系。结合每道题的要求,深入分析,自然就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例如:2006年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一文,是借助寓言的表现形式,具体描绘了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界的讽喻。几道阅读测试题都是围绕这个主旨而设置的。如果清楚了这个主旨,那么19题第2问很容易就能得出“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这样准确的答案,而不至于答出“隐藏在友好柔和和表面下暴力、丑恶的一面”这样离题万里的答案。
二、研读题干,掌握审题方法,从题干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看清题干要求,揣摩命题意图。
命题者命题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正确答题。
例如:(06年浙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从题干中可知:本题是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第2问“秘密”是指?则明了命题者是欲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关键词语的理解,题干中“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结合全文,理解”则进一步明确了答题的方向,就是要结合全文的主旨谈作者使用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根据题目的内容很快就能找出回答本题应关注此句话所在的段落并紧扣全文主旨来理解,这样就会得出“秘密是指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这样正确的答案了。
2、品味题干中关键词,揣摩隐含信息。
有的题干本身隐含着多方面的要求,必须挖掘出题干中隐含信息,才能找到答题的命脉。如浙江卷19题第3问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很多考生只是就词解词,没有看到“使用”“原因”这两个关键词,没有挖掘出深层的东西,答题不全面或隔靴搔痒,没有答到点子上。
三、掌握答题技巧,把握答题要领。
领会了主旨,审明了题意,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要想准确答题,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要领。
1、找出答题的信息区域,筛选整合答题内容。
命题者有的从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来命题。考生对所要概括的具体内容,一定要找准答题的信息区域,分析综合,准确全面地解答。
例如:浙江卷18题“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如果考生注意到“请联系全文对话部分”一句,就能很快找到答题的区域,从文中对话的内容可见文中由“我双眼的交替使用”谈到了我所见的两个世界——一个平面世界,一个立体世界。那么就容易归纳出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的原因,应该是两点:一是“我右眼近视,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时使用”;二是“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维的立体世界”。
又如第19题第一问“四个动作分别是指?”,解答此题我们首先要找到“题中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找出有关动作描写的语句,也就找到了答题的信息,从“首先”到本段结束,自然就会得出“友好的伸手,恶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头做鬼脸”正确答案。
2、语言操作力求准确、精炼。
很多考生失分都在表述上出了毛病,语句不通,语义不明,答非所问。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好的内容准确、精炼的表达出来,显得十分重要。
(1)、考生要善于利用原文词句来组织答案。
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
例如:浙江卷18题答案中的“左眼近视,右眼远视,不能交替工作”“二维的平面世界,三维的立体世界”,第19题第1问答案中的“友好伸手”“恶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头做鬼脸”文中都有这样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找到了这些关键词,以此为基础,再略加工一下,标准答案就出来了。
(2)、紧扣题意,选好角度,选用恰当句式来回答。
答题时一定要从答的角度,将文中已知信息重新组合,变换恰当的句式来重组。
(3)、语言一定要精炼。
高考阅读文字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有的题目明确规定字数,不超字,又能把要点答全,这需要答题的语言要精炼。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相关信息后,一定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
例如:浙江卷20题,我们在答题时明了作者举两位画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现实中两个不同世界的同时,还要研读有关描述两位画家的语句,抓住“过分”、“侵略性”、“螺旋状”、“亲切的花枝图案”、“歌唱的主题”、“轻快的鸟儿”这些词句,透过这些形象的语言,感悟两位画家的风格,进而转换为“夸张、批判、立体”,“优雅、歌颂、平面”这样抽象、概括的语言。
现代文主观阅读题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整合以及鉴赏评价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概括起来,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类型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词语理解型
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答题方略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高考回放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方令孺《在山阴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语段信息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温馨提示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根据语境,作者说“好久以来”“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并决定要去瞻仰鲁迅先生“磨剑的圣地”,由此可知,“故乡”应不是作者故乡,而是鲁迅的故乡,亦是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答案: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202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附2020、2021作文题)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D 2.C 3.B 4. A
5. ⑤①②④③
6.示例:
这是一幅坐在轮椅上的残疾运动员奋力击球的感人画面。她挥动球拍,展开青春的翅膀。驰骋球场,追逐人生的梦想。
7. 示例:略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2分)
8. C 9. D 10. B
11. 大学应重视通识教育,培养“文化自觉”
(二)(20分)
12. 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13. ①显示人物的情态。 ②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
③ 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14. 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原文)
15. 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16.①热爱故土,珍视亲情;②淳朴善良,热情爽直。③观察敏锐,善解人意。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7.B 18. C 19. C 20.D
21.(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
(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二)(6分)
22. 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23. 手法: 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三)(4分)
24、(1)举一反三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略。
(四)(6分)
25、(1)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2)乱石穿空 一时多少豪杰
(3)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4)是谓天地之义气 春生秋实
(5)通古今之变 是以就极刑而愠色
四、(60分)
26、(60分)作文
略。
求历届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
本期为大家第一时间整理202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2022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吧,最后附上2020、2021浙江作文题。
浙江2022年高考试卷由自己本省命题,高考使用的试卷是浙江卷。
一. 2022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浙江卷)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二. 2022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浙江卷)
2022年浙江高考语文科目将于6月7日 9:00-11:30进行,待考试开始之后我们将立刻为大家更新2022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至此,请保持关注。
三. 2021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浙江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四. 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浙江卷)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五. 总结
这样的题目你觉得超乎预料了吗?更多关于高考的资讯,请在本文下方“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一栏,输入成绩、所在省份、所选科类,一键进入圆梦志愿查看。
除了查看高考资讯,圆梦志愿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为大家科学评估出2022年所有能上的大学以及被录取的概率。
2014高考文言文专题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09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
D.动之军法从事 动:招致
答案D
考点主要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D项“动”,总是,常常。
思路分析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D
考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排除法,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排除A、B;③ “未尝辄敢出门”是滑人赵君实害怕魏德深,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故排除A和C,而④“请阙留德深”显然是表明百姓爱戴,且⑥“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
思路分析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一般有两类:一是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说成主要人物做的或说的,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问。排除法时作此类题目较简便快捷的方法。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答案C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C项“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逃窜之徒”是指四处流亡的人,而不是指与赵君实之流。
思路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注意排除把“无”说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扰。此类题目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或两个人物的是混在一起,或把属于这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有的甚至是无中生有。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
答案⑴(赵君实)与群丞元宝藏互相往来,结交密切,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没有不受他们指挥差遣的。⑵馆陶境内的老百姓,全都悲伤乃至下泪,于是跟随他到贵乡居住的有几百家。
考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本题涉及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 指麾”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 居住” 为古今异义。
考生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⑴中“相”译为“相互”,“交结”译为“结交”,“未有”译为“没有不”。(相、交结、未有各1分,大意1分,共4分)⑵“庶”译为“老百姓”,“合”译为“全都”,“因”译为“于是”,“数”译为“几”。(庶、合、因、数各1分,大意2分,共6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所以被称为“大治”。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
元宝藏对魏德深很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有人对士兵们说:“李密的军队在金墉,离此仅二十多里地。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何必这样痛苦。”士兵们都哭着说:“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魏德深就象这样深得民心。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
(09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已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爪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砖》)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
B.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C. 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 于里中买粜,然后举爨 爨:做饭
答案A
考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析禀:天赋,赋予。
思路分析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有效信息在文章开头:“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一般的,人物传记开头除了介绍姓名字号、籍贯、身份,还要介绍其品行等。A项的“秉”应当为“天赋”的意思。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示郭原平孝敬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 ①唯餐盐饭而已 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 ①父抱笃疾弥年 ②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 ①于母前,示有所啖 ②岂可减溉田之水
D. ①原平乃拜而受之 ②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答案A
考点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解析B、后一句表明郭原平不赚便宜;C、后一句表明郭原平先人后己,不计较私利;D、分别表明郭原平不随便接受别人东西和不愿麻烦别人。
思路分析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用排除法,B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据前文,这只能表明他家贫穷或者说他的俭朴而不能表明仗义助人;C“普天大旱,百娃俱因,岂可减溉田乏水,以通运瓜之船” 不能表明仗义助人,只能说是他体恤他人;D“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是说许阳送他礼物,他不肯接受,不能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也不能表明仗义助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答案C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解析不是“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而是“放其他沟渠的水注入运瓜水道”。“运瓜时”应为“每次行船来钱塘”。
思路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此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答案(1)郭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搭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如果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
考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解析(1)注意“以”“颠沛”“乃”“立”“令”“足”的翻译。(2)注意“若”“以”“其”“耋齿”“屡空比室”的翻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思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颠沛”为古今异义和“立”、“ 足”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其”和“耄齿”“ 比” 等词的落实。
附文言文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宋朝会稽郡永兴县人。他生性孝顺,为人正直宽厚,乐于行善,总是处处先人后己,不贪图计较个人的私利。郭原平很孝顺,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连觉都没躺下睡过一次。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有一次,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于是在种竹笋地方的水沟上搭一座小桥,使偷者行走方便,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偷笋人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郭原平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这样已成了习惯。因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钦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则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困,并非只是我一个罢了。”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09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
(1)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2)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
(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①肄: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中实词的理解
解析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
思路分析文言文实词的推断,基本方法就是代入原文,据上下文的文意进行排除或筛选,至于据结构、语法等进行分析,还不如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难度不要大),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形成语感。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 ①及项梁之薛 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C. 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D. ①度吾所能行为之 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答案A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解析A项均为介词“趁机”。B项:到(动词)/的(助词)。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
思路分析所考查的虚词均出自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文虚词。对照句出自教材或选文。对于前者可以此句中该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讲的通还是讲不通。对于后者,则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个句子乃至一段的意思而定。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答案C
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解析C项:“车骑”翻译成“战车骑兵”错
思路分析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翻译,难度不大,但考生一定要据上下文仔细辨别其翻译中的细微之处。据文章第二、三段可知,这是叔孙通为汉帝制定礼仪以使君臣的尊卑有序。朝堂上当然不会像作战那样排兵布阵了。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B
考点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
解析②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⑤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识时务,有眼光”,据此可排除D项。
思路分析考生一定要有原文意识,找到备选项在原文的所在,据上下文读懂大意,再据题干进行筛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答案D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解析据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后,群臣才没有了尊卑礼法。
思路分析考生对于需要读懂几个句子或是一段乃至全篇才能回答的这类概括题,比较犯难。其实,只要牢牢把握一点,就是找到信息源,进行比较、归纳、概括,也就迎刃而解了。
(09年北京卷)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5分)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答案11.(5分)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考点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思路分析文言文的断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等可辅助判断。
浙江高考语文是全国几卷
1. 2014高考语文共有几套题
全国共有18套题。
1、新课标全国卷Ⅱ(适用省:贵州 甘肃 青海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海南)
2、新课标全国卷Ⅰ(适用省:河南 河北 山西 陕西)
3、北京卷
4、上海卷
5、江苏卷
6、天津卷
7、湖南卷
8、重庆卷
9、山东卷
10、广东卷
11、浙江卷
12、湖北卷
13、四川卷
14、福建卷
15、安徽卷
16、辽宁卷
17、江西卷
18、广西大纲卷
2. 语文文言文题目2014年安徽省三(15分)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香远益清 益: (4)亭亭净植 植:
(5)宜乎众矣 宜: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6.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7.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
三(15分)
14.(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4)“植”通“直”,立。(5)当然(5分,各1分,意思对即可)
15(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4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
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
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2分)
17.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4分)
3. 2014年济宁高考语文文言文默写范围高考大纲背诵篇目(高中段)
B2:卫风·氓 离骚 前赤壁赋
B3: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 锦瑟 劝学 师说
B4: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5:逍遥游
Xx:阿房宫赋 虞美人
卫风·氓(B2-4) 离骚(B2-5) 前赤壁赋(B2-9)
蜀道难(B3-4) 登高(B3-5) 琵琶行(B3-6)
锦瑟(B3-7) 劝学(B3-9) 师说(B3-11)
念奴娇·赤壁怀古(B4-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4-6)
逍遥游(B5-6)
阿房宫赋(X4-3)虞美人(X3-3)
4. 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值的判定及答题套路有哪些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15分)[文言文阅读] 8~12,单选 四、(21分) 13题,文言文翻译,8分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2017天津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例: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文言文阅读答题套路:语序句式断句法例子 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2、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食帛。
2014年的高考是全国卷难还是浙江卷
浙江高考语文是全国几卷采用新高考全国一卷。
2023年浙江高考实行新高考“3+3”模式,启用新高考I卷。其试卷的组成科目有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任选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浙江省高考满分为750分,其中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每门满分均为150分,其他每门满分均为100分,以卷面原始分计入高考文化课总成绩。
2023年浙江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考试两部分)3个科目用的是新高考I卷,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其他6个科目为本省自命题,考生按规定选择3个科目参加考试。
高考注意事项:
1、掌握时间心不慌
掌握考试时间,迟到15分钟不得进场,一般要提早20分钟,充分利用开考前的五分钟,认真倾听监考老师宣读有关规则和注意事项,以免事后惹麻烦。
接过考卷,先认真填写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座号等,只须检查一下有没有漏页、白页即可,无须把题目从头到底地详细看一遍,只须看清解题的要求,试卷页数,大致了解一下试题份量、难度等。
2、考好第一科
进入考场,调整一下姿势,舒适地坐在位子上;摆好文具,戴眼镜的把眼镜摘下擦一擦,尽快进入角色;此时心中想着的只是考试的注意事项,不要再多虑考试的结果,成败、得失。
第一科的考试很重要,但开考前不宜过早地在教室外等待考试,可以在操场等场所有意识地放松。做到镇定、自如,不慌张。
如果出现心律轻快,手脚发抖等紧张现象,也属正常现象,可以适当进行调节,如深呼吸,同时告诫自己别紧张,不害怕。
3、先易后难不慌忙
先易后难:按照题号顺序审题,会一道就做一道,一时不会做的就先跳过去(有疑问的、不会的在草稿纸上做记录),这样做的好处是:
(1)使自己很快进入答题状态。
(2)随着答题数的增加,心中越来越有数,信心不断增强,智力操作效率将越来越高,难题或许不会再难了。
4、舍车保帅亦淡然
舍车保帅,自我暗示,一套卷,低、中、高三种难度都有。会做的题力求全对,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对中档题要力拼,尽量多拿分,分分必得。对于自己一点都不会的高难度题,要敢于果断放弃,因为在这方面停留,没有任何价值和必要。
5、离开考场学会及时遗忘。
及时遗忘,考后立即离开试场,不要在考场外校对答案,不要“看别人脸上的天气预报”,因为太多不准。做到考完一门,忘掉一门,不回忆,不细想,不追究答案,不在已考的科目上浪费时间,集中精力对付下一门。
全国卷是要考核难度系数的,而浙江省是教育大省,高考都是浙江卷比较难的。高三那年都是从全国卷做起来的原因就是难度。追问
那分还高还要被说是试卷简单
2014浙江高考作文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门与路适用地区:浙江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
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
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四. 201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本题命题材料源自作家卢新华《读三本书,走归零路》(初发《光明日报》2015.12.10,《新华文摘》2016年第5期转载)。
作者认为,人要读好“三本大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学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
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
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
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
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等。
总之,具有可写性,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能展开论述。
2013浙江高考作文题目?2017年高考今日开考,今年浙江卷的作文题是: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记者邀请到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文学博士崔勇对作文题进行点评。
崔勇点评:有字之书,很好理解。
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各类书籍。
它是人类过去的精神生活的留存——含括智慧和愚昧;无字之书,也比较好理解,一般来说它指的是我们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当下社会。
心灵之书呢,也好理解,它就是要求我们在人生过程中的“心灵成长”和“内心关照”,也就是和“头顶上的星空”相对应的“内心的律令”——自我的道德诉求。
所以说,这个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比较容易把握题旨。
把握好题旨,写起来就不太会跑题。
其次,这个题目比较有思辩性。
它暗含着要对这“三本书”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
最终要落实在“心灵之书”上来。
因为无论是有字之书,还是无字之书,最终都是要完成“心灵之书”,也就是“自我成长”。
再则,阅读广泛、思维活跃的学生,还可以联系到《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最后在灵山取“有字真经”和“无字真经”的故事,来展示自己的阅读和思考的才华。
总之,这个题目可写,能写。
总体来说,不错。
2014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的范文天行有常道法自然长春市十一高中二年三十三班 张墨君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草本有灵,水石有韵,正是因为顺随了自然的规律,顺随了自己的天性,才有了令人顾盼的美丽。
尘俗滚滚,何不静下心来,让灵魂回归本来的样子,去捕捉风中千年前的余响、先贤的吟唱:天行有常,道法自然。
不知是谁在曲解了人定胜天的含义后大声疾呼,人们就开始在歧途上愈行愈远。
曾经安守本分的原意,却成了为所欲为和自以为是的幌子。
人们总是急切地表达友善,全然忘记“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教诲,忘记己之所欲有时亦要勿施于人。
不顺随自然的法则,热爱往往会在一念间变成荼毒。
毫无顾忌地喂养野生动物,却令它们丢掉了自然赋予它们赖以生存的野性与本能。
过度开采、激素、化工,也招致资源枯竭,地质灾害,先天畸形。
失去了对自然最基本的敬畏的人们在违反规律中乐此不疲地自戕。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将道法自然的箴言当成耳旁风,非要走到山穷水尽才追悔莫及地长太息以掩涕兮。
虎啸于野方有生命的雄姿,人守其性后有人生之精彩。
青春与梦想是个性的张扬,而非流水线的工厂。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迤逦至今,当残疾的制度让教育者无奈地高呼所谓的标准,当灌输性的教育让学生成了坐享其成的惰者。
一个失去了创造的能力,失去了多角度的视野,失去了鲜活的个性和探索的 *** 的民族就等于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本能,长此以往必然危及社稷。
罗素曾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庄子能守其性,持杆不顾、千古逍遥;陶潜能守其性,把酒东篱、桃花梦乡。
能收获精彩的人,是不依附世俗,不忘本性之人,也正是这些人,撑起了历史上别样的天空。
自然有天道,社会亦有人道。
顺应天性不是为所欲为,天行有常,如果只局限于人性便只能固步自封,止于浅表。
真正的大道是天性与理性的完美融合,是站在历史与自然的制高点上俯瞰自己与天下的壮阔。
人道的规律是顺随社会的规则,是法律、是道德、是信仰。
人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坚守本心,立足于历史与社会的规律,不倒行逆施,顺应时代的发展乃是不败的真理。
以史为鉴,历史的教训让我们有更雄伟广阔的姿态,也让我们怀着更加敬畏自然与天道的心,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天行有常,道法自然。
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哲学家诺瓦利斯说过: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
而生命最至高的哲学就在那万古不息的天道与自然的原点。
201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是什么题目1、2015浙江高考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2、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只给材料,不给话题和范围.这类作文是近几年各省以及全国高考卷的最爱.浙江卷的这则材料还是比较有时代性的,"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这两句话虽为古语,但在现今社会依然有其存在价值.同时材料前后的内容存在对立性,这就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了,可能是此,也可能是彼,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这就考查学生的辨析和评判能力了.
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高考作文(College Admission Essay)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高考)语文卷最后一题或几题(包括小作文),一般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或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般满分为60分。
汇总文章: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持续更新) 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出炉#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作文题目二选一。
1、材料作文:亚马逊创始人Jeff Bezos在普林斯顿大学2010年毕业典礼上讲到: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而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以此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2、作文题目:《互联》
1.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浙江卷作文题命题作文:“角色转换之间”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
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
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
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换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 *** 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2. 2009高考浙江作文 绿叶对根的情意 刘欢唱的歌词大意: 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心依着你 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 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 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 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少于800字。
4, 不得抄袭。
3. 200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 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
请你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目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4. 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诚信2002年高考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浙江:人文素养与发展 ,05年浙江:一叶、一枝、一世界,06年浙江:生有所息生无所息,07年浙江:行走在消逝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 ? 2014年的高考是全国卷难还是浙江卷